登錄???|???注冊
這是一本以散文隨筆反映深圳幾十年發展、變化和重要節點的作品集,有從荊棘中走出的來時路,有令人心生崇敬的拓荒牛的心語,又來自全國各地的驚喜目光,還有生活在深圳的各種切身體驗,不同時代不同作者的情感記憶,追隨深圳的生長腳步,抒寫這座經濟奇跡城市的華彩,觸動城市的感性和柔軟,呈現一座城市的光芒與溫度。
周立民 陸其美主編 ·現當代隨筆 ·23.6萬字
本書對20世紀俄蘇經典作家普拉東諾夫(1899—1951)的代表性作品進行了系統梳理,清晰地呈現出作家在不同時期筆下的景觀與共同訴求,闡釋了作家創作的思想源頭和世界觀變遷的軌跡。普拉東諾夫的創作,折射出烏托邦思想和反烏托邦的復雜互動,他以文學的方式關照人類命運并嚴肅反思社會現實,在人間艱辛地尋找真理,播撒幸福的靈魂。
王曉宇 ·文學理論 ·27.4萬字
當代西方文論有效性辨識問題是近年來中國當代文藝學研究集中討論的問題,也是影響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發展與理論建構的重要問題。該著從理論與現實的角度,對西方文論話語反思與中國當代文論若干問題展開研究,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文藝思想中國化當代化研究的問題、當代西方文論反思研究的知識論路徑與方法論立場問題、文論“失語癥”與當代中國文論的價值重估、原創推動問題、中國當代文論中的后現代主義話語批判問題、“中國經驗”與當代中國文論話語體系構建問題等。相關研究論述在學界產生較大反響,對當代中國文論話語體系構建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發。
段吉方 ·文學理論 ·22.3萬字
勇敢正直的女記者初瑞兒為查明8年前表姐精神失常的原因,進入表姐就職過的雜志社工作。當晚在雷雨中發現一名嗜睡不醒的年輕男子,之后幾次偶遇,都令她以為此人是江湖騙子。年輕男子易衡正是在8年前為救她而成為植物人,從此沉睡8年。在最新醫學實驗下,意識得以離體,來到了初瑞兒身邊。靈魂出竅的易衡擁有很多異能,他動用潛能與她開始了對舊事的徹底清查,發現疑云重重,危機四伏。兩人情愫漸濃,卻因初瑞兒在感情方面的遲鈍而使相處變得妙趣橫生。就當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兩人終于明晰心意的時候,意外接連發生。
黃翊 ·現當代隨筆 ·21.1萬字
《薩巴斯劇院》是菲利普·羅斯的早期代表作,獲1995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本書的主人公米奇·薩巴斯曾是小有名氣的木偶師,在曼哈頓擁有一家劇院,但如今六十四歲的他因病放棄事業、性丑聞纏身。他離經叛道,生活中重視的只有性,以此來反抗平庸的日常。情人德倫卡去世后,他在回望故人與故里的過程中,又引發了一系列的鬧劇,現實生活成了他的舞臺,薩巴斯的下流劇院再度開演。
(美)菲利普·羅斯 ·戲劇 ·30萬字
本書研究對象是當今在我國西南地區廣泛唱演的陽戲。主要厘清了陽戲的下列幾個問題:“酬神娛人”的演出本質、祀“三圣”的類型標志、“喜慶悅人”的表象特征、“儀——儀戲——戲”的形態演進歷程、“折扇平展形”的區域分布特點和東“陽”西漸的傳播路徑。基于文本,解讀分析了西南地區陽戲所呈現出的民間信仰、思想內容、演出形態、劇目類型及其文體的體裁、語體和語言特點。本書內容豐富、梳理系統、論述深刻,為陽戲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成果。
吳電雷 ·戲劇 ·25.4萬字
本書以人類學家克利福德·吉爾茲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識”和福柯的“知識考古學”為方法,進入馬華社會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星洲日報》文藝副刊(1988-2009年)空間,從傳媒與文學的關系角度探討二十年間馬華文學思潮在主體性建構焦慮中由“馬華文學”向“文學馬華”的審美嬗變。在這種審美形態的轉換中,文藝副刊始終作為馬華文學權力場域隱形的結構性力量介入和干預其中。而由于“小文學”的馬華文學主要棲身在以文化為中介、以商業為底色的報紙副刊中,在“文化辦報”策略下,《星洲日報》文藝副刊運用“文學—文化”的制作程式推動了馬華文學思潮的審美嬗變。
易淑瓊 ·文學理論 ·27.8萬字
張恨水從小就十分喜歡文學,17歲的時候就以“恨水”筆名投稿,《真假寶玉》是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開始了他民國時期的寫手生涯。
張恨水 ·名家作品 ·20.1萬字
全書分四編,第一編,編劇學科論。著者作為編劇學新學科創建人,就此話題展開論述自有獨到見解。第二編,編劇道法論。著者結合自己豐富的戲劇創作實踐,所述編劇理論與技法具有可操作性。第三編,編劇教學論。著者長期從事編劇教學,創立“百·千?萬”字編劇工作坊有一定影響,所述觀點與方法具有科學性、實踐性與指導性。第四編,編劇批評論。著者針對當下戲劇界的眾多病態發聲,許多文章在《人民日報》《文藝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發表后引起較大反響。此著是國內第一本圍繞編劇學展開全方位論述的理論文集,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陸軍 ·文學理論 ·23.8萬字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第3版)》分上、下兩編,上編以言、意、象、境為核心,探討中國詩歌藝術理論;下編具體淪述、分析屈原、陶淵明、謝靈運、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溫庭筠、韋莊、蘇軾、周邦彥、陸游等13位詩人的藝術特色、藝術風格、藝術成就,全書將詩歌理論與詩歌史相結合,宏觀研究與微觀考察相結合,將對詩歌理論的探索與詩人之藝術的具體研究互相印證,是中國詩歌藝術研究的經典之作。
袁行霈 ·文學評論 ·25萬字
《警世通言》內容豐富,有反映市民生活的《崔待詔生死冤家》,反映婦女生活的《小夫人金錢贈年少》、《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及反映愛情生活的《樂小舍生覓偶》等作品。
馮夢龍編 ·現當代隨筆 ·37.9萬字
全集是對丁玲一生文學創作的全面總結。收入她六十年間創作的小說、劇作、詩歌、散文、評論、雜感、講話、回憶錄、論文等四百三十萬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為長篇小說,第三卷為短篇小說,第四卷為短篇小說、詩歌、劇作,第五、第六卷為散文、隨筆,第七、第八卷為散文、雜感,第九卷為序跋、評論,第十卷為回憶錄,第十一卷為家信、日記,第十二卷為書信、年表。全集中相當數量的書信和日記都是經過四處搜尋,首次公開出版。
丁玲 ·文集 ·26.1萬字
本書將迄今已有七十多年歷史的當代文學視作一個整體,分上、中、下三編,對其研究的“歷史化”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探討。上編“歷史化的本體構成與知識譜系”,主要考察當代文學歷史化“是什么”,對其“三元一體”(即主流意識形態文學、精英文學、大眾文學)的本體構成與知識譜系進行盤整,然后在時空拓展的視域下對有關評價機制與評判標準作了闡釋。中編“歷史化的主要路徑與研究方法”,分析“怎樣歷史化”,包括述學范式、經典化篩選、文學史編纂,也包括史料收集與整理、甄別與辨析等。下編“歷史化相關專題探討”,主要從歷史化與政治、革命、文學、批評、舊體詩詞、知識學養等角度,對相關重要問題進行抽樣分析。每編之間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內在的邏輯關聯,這就是緊扣歷史化的“本體”和“實踐”,圍繞“何為歷史化”和“如何歷史化”兩個維度及方向展開。
吳秀明主編 ·文學理論 ·47.2萬字
陳忠實是“文化大革命”前開始創作的陜西作家,他秉承“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文學信念,完成了從回鄉知青到專業作家的蛻變,其代表作《白鹿原》被譽為“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的“一代奇書”和“民族秘史”。本書是第一部全面考察陳忠實及其創作的“評傳性”學術專著,時間跨度從“文化大革命”前直到21世紀,寫作門類涉及小說、散文和創作談等。全書以翔實的資料,嚴密的論證,質樸而曉暢的文字,系統地梳理了陳忠實文學活動與創作經歷的總脈絡與全過程,將陳忠實及其創作放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通過其成長經歷與創作經驗的總結,探尋其創作的藝術規律和文學價值,從而對陜西當代文學創作的流變進行宏觀把握,勾勒出了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脈絡,特別指出了陳忠實的創作經歷對未來作家成長所具有的啟示與借鑒意義。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本書以評帶傳,通過對《白鹿原》等作品的分析闡釋,探尋陳忠實的生命體驗史和精神裂變史,以反觀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社會的滄桑變化,及其對陳忠實文學創作的影響。這種“作品—作家—社會”的逆向思維和研究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探索與嘗試。
李清霞 ·文學評論 ·31.8萬字
本書以敏銳的學術眼光捕捉到常為愛倫坡小說研究者忽略的語義邏輯問題,在確定了坡的小說邏輯詩學這一基本框架之后,分別圍繞“文學與控制論”“視差與表層閱讀”“文類能量與進化”“語言游戲與語義增殖”“新媒介與秘密寫作”“文學與儀式”以及“雙重束縛與替身結構”等七個層面對坡的小說加以重新闡釋,凸顯其寓意賴以發生的邏輯機制。
于雷 ·文學理論 ·23.6萬字
本書是西川論壇2011—2020十年間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的紀念集,記錄了西川同仁的歷次論壇等活動,收錄了代表性成果,呈現了李怡等學者提出并共同完善的諸多學術理念,同時也是對這十年間中國現代文學發展中一個重要方面的記錄。本書所列教學與學術的情況已經成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基本案例,屬于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2.0研究課題“本科生—研究生學習共同體研究”代表性成果以及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面向中華文化全球傳播時代的新文科建設”代表性成果。
西川論壇同仁組編 ·文集 ·29.3萬字
本書以現當代以來河北地域內的小說創作為研究對象,全面詳盡地論述了百年來河北小說創作的歷史風貌。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梳理了河北現代小說的發展脈絡,中編和下編梳理了河北當代小說的歷史與現狀;每一編都對代表性作家作品做了深入充分的闡釋。全書注重史料收集和文本細讀,具有以史帶論、論從史出的特點。是一部頗有學術價值的地方性小說史專著。
郭寶亮 胡景敏主編 ·文學理論 ·40.7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從時間維度對達斡爾族書面文學進行整體性觀照,厘清了達斡爾族書面文學發展的總體路向及其價值意義。下編以經典作家與作品為核心內容展開考察,圍繞其發展變化與審美表現,探尋了達斡爾族作家在不同時期的寫作特質和氣質品格。
托婭 阿茹漢 ·文學理論 ·39.1萬字
2019年,三聯的記者奔赴各地采訪,有時是跟著卡車司機,行走在作為中國經濟血管的道路網絡上,實地感受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的生活,有時是走進東莞的外貿工廠中,跟著沿海的制造業者和商人出海,來到印度班加羅爾、埃塞俄比亞和越南,三聯的記者探尋著一個由億萬普通人所構筑的有血有肉的中國。國際上,英國脫歐終于在三年后的今天塵埃落定,而盤踞中東多年的伊斯蘭國也走向覆滅,三聯記者深入戰后的敘利亞,見證這個歷史時刻……新技術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拍打著我們自以為堅固的生活。2019年我們似乎已跨入數字貨幣和5G所描繪的美好世界,而技術帶來的問題也愈發凸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文學理論 ·30.7萬字
《荷馬史詩》是希臘最早的一部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相傳是由盲詩人荷馬所作,實際上它產生于民間口頭文學。《伊利亞特》以特洛亞戰爭為題材。戰爭由“金蘋果傳說”中特洛亞王子帕里斯裁判造成美女海倫被劫引起,歷時十年,史詩主要敘述發生在第十年的五十天左右里的故事。希臘軍隊統帥阿伽門農的傲慢和貪婪激起軍隊主將阿基琉斯的憤怒,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戰斗和殺戮。
(古希臘)荷馬 ·外國詩歌 ·2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