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唐詩是漢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漢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周邊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唐代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唐詩精品鑒賞》所選詩歌都是唐詩中膾炙人口、婦孺能詳之作,詩是好詩,賞析亦高雅成趣,相信會給讀者帶來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上的無限美感。
盛慶斌編著 ·文學評論 ·36.6萬字
本書描寫車夫丁二和與賣唱女王月容的情感糾葛,情節曲折,扣人心弦;挖掘人性,深刻透徹;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刻劃,尤為細膩。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夜深沉”原是戲曲《霸王別姬》中“虞姬舞劍”的一段曲牌名,張恨水匠心獨運地將這二胡琴曲貫穿小說始終,成為牽系男女主人公悲歡離合的紐帶與情節發展的線索。不僅小說的多數場景都是發生在深沉的夜晚,而且小說的基調就是黑沉沉的清冷悲涼,“夜深沉”象征著丁二和與王月容命運的悲慘,揭示著社會的冷酷黑暗。就小說的構思巧妙、結構完整和人物塑造的豐滿而言,本書比之《啼笑因緣》是更勝一籌的。
張恨水 ·名家作品 ·30.2萬字
本書為寧夏詩歌學會為總結五年來文學藝術人才培養工作,展示各班學員的創作成績,特選編了文學藝術院各期研修班、高研班學員的優秀作品,包括外省學員創作的各類優秀作品,包括小說等多種文學體裁,內容廣泛。作品取材廣泛,文字有特色,可讀性強。
楊梓主編 ·文集 ·42.7萬字
本書為“劉慈欣科幻小說與當代中國的文化狀況”研討會的成果。全書圍繞《三體》的文化政治、劉慈欣小說的文學文化意識、科幻小說的“寫法”、科幻小說的“文學”可能、科幻文學的政治哲學、當代科幻的20世紀傳統、科幻文學與當下中國文化狀況等主題展開討論。
石曉巖主編 ·文學理論 ·21.4萬字
《現代文學新傳統及其當代闡釋》的意圖是較全面考察現代文學傳統的形成過程及其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滲透影響,強調在當代價值重建中“新傳統”(相對古代的“大傳統”而言)的意義。重點有兩個,一是歷史梳理,考察新的文學傳統如何在不斷的闡釋中被選擇、沉淀、釋放和延傳;二是分析當代文壇中“現在”與“傳統”的對話。
溫儒敏 ·現當代隨筆 ·24.1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此為第十一輯,分為“本刊特稿”“中國古代、現代詩歌研究”“詩歌史及詩歌文獻研究”“域外雅音”和“青年論壇”五個欄目。書中既有對古代詩歌的研究,也有現代詩歌的研究;不僅收錄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也關注日本、歐美等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不僅有名家的文章,也有青年學者的文章。
趙敏俐主編 ·文學理論 ·27.1萬字
本書從中蘇文學關系的角度,將蘇聯作家肖洛霍夫作品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視為一個系統加以全面考察。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側重于譯介與闡釋研究,下篇著眼于影響與接受研究。上篇在實證的基礎上,梳理肖洛霍夫作品在中國傳播和被闡釋的歷史脈絡,總結中國文學接受肖洛霍夫的內在規律性,以及接受者在汲取異域文學營養的過程中自身文學觀念的建構與嬗變。下篇選取周立波與丁玲等深受肖洛霍夫影響的中國作家為研究個案,通過具體的文本解讀,仔細辨析他們的創作同肖洛霍夫作品的淵源關系與創新之處。透過肖洛霍夫作品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這一現象,進而引發對文化傳播與文學接受、文化過濾與文學誤讀等問題的思考。
劉祥文 ·文學評論 ·24.8萬字
書名雖為《20世紀德國文學思想論稿》,但并非應有盡有,大部分章節涉及20世紀德國美學思想。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德國“文學社會學”思想,主要介紹了盧卡契、豪澤爾、阿多諾、本雅明的美學和藝術思想;第二部分探討“接受理論”,即聯邦德國的“接受美學”和民主德國的“接受理論”;第三部分研究德國著名作家的美學思想,如托馬斯·曼、布萊希特、伯爾、格拉斯的理論與實踐。作者充分利用德語文獻,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方維規 ·外國隨筆 ·33.5萬字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科幻小說超越傳統的現實主義文學,從對技術模仿的描寫進入人類學和宇宙哲學領域,成為一種全球化的文化現象。在這一創作的嬗變過程中,以模糊的邊界、包容的中心為特征的“曖昧”美學逐漸發展形成。本書以美國科幻作家厄休拉·勒奎恩(UrsulaK.LeGuin)為例,通過全面考察勒奎恩作品“過去與未來”“夢境與現實”“人與技術”“人與自然”“東西方文化”這五對二元關系,從時空、精神、身體、生態、文化五個維度提煉并闡釋“曖昧”美學的觀念,由此提出了捕捉流變的現代性的美學方案。
肖達娜 ·文學理論 ·26萬字
本書致力于研究中國小說的家庭倫理敘事在晚清至五四時期的轉型因由、轉型面貌及轉型路徑。除對清末民初與五四時期家庭倫理觀念的具體變化進行細致梳理外,本書還對這一時期小說中的家庭倫理書寫做了詳細的對比式考察,以便更宏觀而深入地理解這三十年間小說中的家庭倫理敘事發生了何種嬗變,明確其間的承傳與變異、溫和與激進、新與舊雜糅的復雜狀態,從而審慎地考量家庭倫理向現代轉型的艱難歷程。
楊華麗 ·文學理論 ·30.7萬字
清末民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型時代。隨著文學中的烏托邦想象的短暫勃興,中國知識分子完成了最初的理想文明政制的創構。這是現代意義上“新中國”想象的起點,也是認識整個20世紀烏托邦思想及其運動發展的基礎。本書以儒學現代轉型為視野,全面、系統探究晚清烏托邦思潮與文學的生成、發展及影響,總結其時代特征、敘事結構、美學內涵和歷史貢獻。特別聚焦“今文學”運動與中國近現代烏托邦文學思潮的內在聯系,以道德—政治—科學為軸心,圍繞晚清革命烏托邦、無政府烏托邦、女性烏托邦、科學烏托邦的多重想象,勾勒把握中西古今之變,審視近現代國家轉型、儒學轉型與文學轉型,以期重新激活儒學傳統的當代活力。
朱軍 ·文學理論 ·41.2萬字
以《詩經》訓詁研究為基本切入點,融合語言學、文學、文獻學等學科的相關研究成果,對于完成傳統語文學的歷史重塑、推動語文學理論的建設和發展,乃至彰顯中國傳統儒學經典文化的學術特質、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都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本書爬梳整理了歷代《詩經》研究文獻材料,以《詩經》小學的發生發展為主線,概述兩千多年《詩經》文本詮釋的基本歷程,系統構建起《詩經》小學的研究通史。本書作者充分考慮了核心文化因素的淵源與影響,體現了宏闊的史學眼光。
康國章 ·文學理論 ·33.2萬字
本書將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小說置于世界現實主義發展框架予以考量,深入探究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小說主題、敘事特征,以開放的視角和全局性的把握對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小說進行定位;論著涵蓋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主要作家和詩人,基本建構出澳大利亞現實主義小說發展的歷史、文化和思想意義,通過對文本解讀分析,研究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小說的社會背景、文化特質、思想淵源,系統探究澳大利亞叢林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內涵。
張加生 ·文學理論 ·20.4萬字
本書是一本散文隨筆集,包括游記、雜記、作品評論、人物回憶等內容。
劉兆林 ·現當代隨筆 ·21.2萬字
《魯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憶其兄魯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有關魯迅全面、立體的回憶錄之一?!遏斞傅那嗄陼r代》是一本關于魯迅文學修養的回顧和總結,它集中描述了魯迅前三十年的人生經歷和文學思考,在這一階段中,魯迅求學態度的轉變過程也就是其文學創作從稚嫩漸趨于成熟的過程?!遏斞感≌f里的人物》系統地剖析了魯迅小說主角們的現實指向與文學隱喻,從創作源頭、表達手法、背景聯系等多方面入手,將“祥林嫂”“阿長”“閏土”等一眾小說角色們逐一還原,穿插著精準獨到的文學評價,試圖帶領廣大讀者,從魯迅的朋友圈和時代背景,去觸碰魯迅的思想溫度。
周作人 ·現當代隨筆 ·29.5萬字
本書共收錄95位西班牙語美洲當代作家(其中有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6位塞萬提斯獎得主),涵蓋了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烏拉圭、秘魯、委內瑞拉、古巴、尼加拉瓜、波多黎各、巴拉圭、危地馬拉和玻利維亞等國。
王軍主編 ·文學理論 ·32.8萬字
著名翻譯家朱生豪英年早逝,翻譯出來莎士比亞三十一個劇本。本書作者用時三年,通過認真研讀原文和譯文,反復斟酌朱生豪譯文的特點和成就,選用幾百個例子收入本書。選擇例句的時候,首要原則是看莎士比亞的表達是否高超,是否精妙,是否深刻,是否有思想,實際上,莎士比亞的臺詞精彩了,朱生豪的譯文也就精彩了。這個選擇的過程中,“朱莎合璧”的概念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全書分為六個部分,分別從朱生豪的劇名、朱生豪的喜劇細胞、莎士比亞的歷史觀、朱生豪的悲劇性格以及朱生豪和莎士比亞是如何相得益彰這幾個方面來分析研讀朱生豪對于莎翁作品的理解,以及朱生豪在翻譯工作里的妙處所在。
蘇福忠 ·戲劇 ·23.1萬字
本書在宏觀視野下審視名著《西游記》,首倡建立科學的“西游學”,試圖從學科建設層面建立其思想體系、學科方向,從心學、未來學、比較文學等方面開拓《西游記》研究的新空間、新領域,通過回溯、考辯其版本、作者、思想、藝術、傳播等,側重對諸如魯迅、蘇興、中野美代子、李安綱、蔡鐵鷹、胡義成、吳閑云等的現代《西游記》研究成果之客觀評斷,評判21世紀以來關于《西游記》作者研究的功過得失,以歷時性與共時性之視角,探尋其歷史價值與現代學術意義。
楊俊 ·文學評論 ·20.2萬字
方勇主編的《孟子》體例包括題解、原文、注釋、今譯、評析五部分。“注釋”簡凈平易,“今譯”準確暢達;為便于讀者閱讀理解,每篇的“題解”簡明扼要地分析了文章的主旨脈絡;“評析”對孟子的思想加以現代闡釋,使讀者對孟子的理解有了較高的現代升華。
方勇 ·文學評論 ·25.9萬字
《梁曉聲文集·散文》盡可能全地收錄了梁曉聲迄今為止創作的全部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滲透了社會歷史的變遷、風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靈的內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史詩似的描繪了時代的全景,討論了諸多社會熱點問題。
梁曉聲 ·文集 ·3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