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語言、空間與藝術
會員

本書是作者對語言、空間與藝術問題進行集中探討的成果,它由緊密相關而又呈遞進關系的五大部分也即“五篇”內容構成。第一篇主要探討“語言學轉向”與當代詩學文化理論的建構;第二篇主要探討中國古代語言哲學與中國傳統詩學文化的生成;第三篇主要從語言觀念變革的角度考察西方哲學文化領域中出現的空間化轉向,并具體探討了德里達、福柯與海德格爾的空間化轉向及其革命性后果;第四篇主要從語言文字、思維方式等多個角度考察中國古代宇宙時空意識的空間化及其對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與結構的影響,并對中國學界曾經流行的“重時輕空”說進行反思清理。第五篇從語言學詩學研究拓展到語言哲學的藝術理論與藝術符號學領域,結合海德格爾的現象學存在論語言觀,探討了藝術與技術的關系、藝術對物的拯救問題,并通過對海德格爾與夏皮羅之爭的考察,思考了藝術哲學與藝術史研究之間的對話,重思了海德格爾具有生態倫理精神的藝術哲學的整體理路及其對當代藝術理論建設的未來啟示性意義。這一篇還結合海德格爾的現象學存在論符號觀提出對當今藝術符號學基礎進行反思與重建的問題。本書致力從跨學科研究的角度,尋求進入藝術理論研究的新路徑,探討建構既能切中藝術本身的規律又具有生態人文精神的中國當代藝術理論。

趙奎英 ·文學理論 ·27.4萬字

諾曼·梅勒小說對美國形象的解構與建構研究
會員

本書結合諾曼·梅勒小說創作的歷史語境,以其《為我自己做廣告》、《總統案卷》、《食人者與基督徒》、《存在主義差事》、《詭秘的藝術:寫作漫談》、《我們為什么戰爭?》和《論上帝:一次不平常的對話》等非虛構作品中有關人性、道德和當代美國社會、文化與政治的論述為依據,運用新歷史主義、后殖民主義、女性主義和解構主義等文學批評方法以及文本細讀法,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了其《裸者與死者》、《巴巴里海濱》、《鹿苑》、《一場美國夢》、《我們為什么在越南?》、《劊子手之歌》、《硬漢子不跳舞》、《哈洛特的幽魂》、《兒子的福音》和《林中城堡》等小說對美國形象的解構與建構及其道德價值取向,從解構與建構美國形象的角度揭示了梅勒小說的創作目的和發展動力,并從道德價值取向的角度揭示了梅勒小說解構并建構美國形象的目的與意義,認為梅勒小說對美國形象的解構與建構及其非虛構作品對美國的嚴厲批判旨在讓美國乃至世界看清美國的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本質,從而批判并反抗美國破壞人類自由、平等與和平的各種霸權思想和歧視行為。因此,本書有助于讀者深刻認識梅勒及其小說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對促進梅勒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會產生積極影響與效應。

任虎軍 ·文學評論 ·48.2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州市| 刚察县| 甘洛县| 湘乡市| 温宿县| 双鸭山市| 高平市| 高密市| 安溪县| 宜宾县| 河源市| 宁南县| 富宁县| 宜兴市| 托克托县| 台南市| 句容市| 元朗区| 峡江县| 海林市| 望奎县| 泰顺县| 轮台县| 临沭县| 仲巴县| 兴山县| 和田县| 长海县| 西藏| 闸北区| 大同县| 即墨市| 共和县| 白玉县| 武山县| 芷江| 旬阳县| 建水县| 盐边县| 中牟县|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