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閱讀與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心得感悟。旨在打破普通讀者對古典小說的種種既有偏見與誤解,引導讀者重新認識中國古典小說,感受其中的深邃魅力。本書分為12個章節,分別從出場、視角、錯位、人物、道具、性別、層次、變奏、本性、傳承、說教、死亡這12個角度來論述中國古典小說的獨特美學,從整體宏觀的視角找尋古典小說的內在共性與隱秘的傳承聯系。
周游 ·文學理論 ·16.7萬字
本書收錄了瞿秋白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游記、雜文以及散文。大知識分子悲憫的情懷和人文反思在瞿秋白的文字中得以體現,同時也讓人了解到學會真實地面對自我需要智慧、勇氣和胸懷。瞿秋白曾幻想:“我愿意到隨便一個小市鎮上去當一個教員,并不是為著發展什么教育,只不過求得一口飽飯罷了,在余的時候,讀讀自己所愛讀的書,文藝、小說、詩詞、歌曲之類,這不是很逍遙的嗎?”但世界是現實的,人是活著的,時間不會給你在夢里繼續做夢的機會,瞿秋白在現實與理想的生活之間痛苦掙扎,卻毫無結果。
瞿秋白 辛堯 ·名家作品 ·15.9萬字
品讀如此經典的美文,你收獲的將不只是心靈的震顫,更多的是提升人生的境界,以及對生命內涵的深切體晤。每一處飽含情感的文字,都能激發你靈感的火花,帶給你心靈的頓悟,讓你感受震撼的力量。讓智慧滋潤成長的每一個足跡。
王靜 ·文集 ·12.8萬字
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還要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本書精選76篇收錄于《雨天的書》、《知堂文集》、《看云集》、《談龍集》、《瓜豆集》、《木片集》等周作人知名文集內的散文、隨筆,均是周作人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與喜怒哀樂。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且有意思的。苦茶苦竹、談龍談虎、看云看雨三輯內容看下來,讓人更了解周作人生平的那些有趣的時光。
周作人 ·文集 ·12.5萬字
本書為一部以抒情為主的詩詞集。收錄了作者近二十年的詩詞作品,從1998年艱難的打工歲月至今,記錄了作者看到的每一處風景,經歷過的難忘之事。有登高望遠時感受到的“一縷清風眉宇間”的愜意,也有“流水一去恨茫茫”的無限憂傷。有對杜甫、李煜的崇敬之情。也有對自己多年孤獨無依,獨自飄零的深深慨嘆以及與疾病作斗爭時的痛苦無奈之情。還有作為一名志愿者對社會上最貧困最弱勢群體的憐憫和大愛之心。可以說浸透著作者的血和淚。作品大多從現實主義題材出發,但其中也不乏作者的浪漫主義色彩。
李廣平 ·文集 ·1.1萬字
這是一篇用現實主義手法寫成的散文,作者對生活和現實的真實感受,對現實的忠實描述,表達了作者純樸的心意和愿望。
趙大年 ·現當代隨筆 ·14.1萬字
該書中所選編的,都是丁玲記述自己生活與文學創作經歷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懷人之作,記敘了與她有過密切關系、對她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個特定時期的側影,有助于讀者對她的了解和理解。
丁玲 ·現當代隨筆 ·19萬字
本書借鑒西方女性主義理論和觀點,分析了中西生態女性主義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形態、發展特征、精神內涵及其內容和主張方面的不同。生態化特質首先表現在當代文學的“自然性”,自然被“返魅”、重新獲得靈性,那種將自然視為資源與獲利工具的觀念受到了批判;物種間平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遵從自然規律與保持自然節制等生態主義的核心信念也滲入當代文學中。其次是人的自然性/感性與社會性/理性的關系得到了重整。作者認為,生態文學的主張與中國傳統精神相一致,中國文學有可能發展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態女性主義。
唐晶 李靜 ·文學理論 ·15.5萬字
多少年過去,我也曾幾次和人講起。可是沒人會相信它的真實性。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不是夢。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未曾如此近距離地觀察過一匹馬的眼睛。而它從書架上移開眼神來看我的時候,我忘不了那雙眼睛。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雖然早已過了要牽強附會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齡,也不再有拼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當我在一排排的書架前難以自持地激動的時候,我知道,我屬于這片天地。《記憶是一種抵抗的姿態》講述了作者的記憶故事。
張暢 ·現當代隨筆 ·10.8萬字
本書是王力先生的散文集,主要收錄抗戰時期作者在昆明所寫的小品文,以及部分新中國成立后所作的知識性散文和回憶友人的散文。王力先生的小品文主題多樣、貼近生活,行文引經據典,用語字字推敲,看似輕松隨意,實則蘊藏機鋒;其知識性散文則擅長以娓娓道來的方式論述漢語言的奧秘,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如此,全書集日常、趣味、意境、個性、學問于一體,由小見大,語淺意深,包羅萬象,正所謂兼收并蓄,“龍蟲并雕”。張雙棣先生隨文作注釋,使得本書更加明白易懂。此次新版,選用上海觀察社1949年版為底本,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1993年版與之進行校勘,注明了各本差異,以底本為據,擇善而從,訂正了長期以來傳訛的個別知識性誤差或錯字,以期后出轉精。
王力 ·名家作品 ·17.8萬字
《聽聽那冷雨》是當代文學大師余光中散文創作的高峰,收錄二十八篇文章,包括《聽聽那冷雨》《萬里長城》《山盟》《朋友四型》《借錢的境界》等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另有精彩游記、書評、詩論、樂評,文風不拘一格,能帶給讀者多重美的享受:既有壯闊鏗鏘的大手筆,又有細膩柔綿的小寫意,更有深沉真摯的情感和思考,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懷。在這本書里作者以詩一樣的文筆書寫羈旅中對故土的情感和思考,為每一個讀者提供人生的啟示和前行的力量。
余光中 ·名家作品 ·13.1萬字
著名作家劉醒龍在這本書中敞開自我,暢談祖輩與父輩,談妻子與孩子,談朋友與同道,談文學與創作,談自己的人生與經歷,一個作家的真實心境完全呈現。這是一場與讀者的深入全面的談心,讓我們感受著名作家最真實的精神世界與內心脈絡。
劉醒龍 ·文集 ·13.7萬字
《中國2017年度詩歌精選》匯集了一百五十余首很好詩歌作品,這些作品皆發表于2017年,從全國十余家公開發行的詩歌刊物中遴選而來。其中,有“詩魔”洛夫、朦朧詩代表詩人芒克等詩壇前輩,有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的張新泉,有雷平陽、王小妮、于堅、臧棣、沈葦、大解、胡弦、陳先發、尚仲敏、李南等中青年詩人,有李柏榮、余幼幼、辛夷、余真、朱光明等80、90后年輕詩人。作品題材多樣、詩風各異,基本體現中國詩歌階段性的創作水平和目前詩壇的大致風貌。“中國年度詩歌精選”是一個很好而精良的選本,本書主編梁平作為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和《草堂》詩刊主編,一直站在中國的詩歌現場之中,密切關注靠前詩歌發展動態,對每年的詩歌創作有著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深受廣大詩歌愛好者的喜愛。
熊焱 桑眉等主編 ·現當代詩 ·3.4萬字
我這一生中至少有過三位母親。在我的童年,母親是迷人的派對女主人,是野心勃勃的“黑莓女士”和“蘑菇夫人”。到我的青春期,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癥,成了幻聽的囚徒。逃過戰亂,移民至美國,曾經堅韌、明媚的她,何以蛻變至此?我開始探索她精神痛苦的根源,希望能理解是什么力量“殺”死了她。由此,我的第三位母親誕生了。我不僅發現了是什么將這個女人打倒的,亦發現了她為之而生的是什么。追索的深處,是一段隱秘的家族往事,以及一代女性的飄零人生。我收集起關于她和她們的碎片,寫下這個關于幸存者的故事。有些人希望將某些歷史刪除。但我知道,“生存從來不是天注定”,我必須為那些社會認為不值得為之流淚的人發聲。
(美)格蕾絲·趙 ·外國隨筆 ·15萬字
《知堂文集》是周作人最滿意之作,收錄文章45篇,包括隨筆、小品、雜文等,有自己的思想領悟和見解,也容納了各種知識,集多種情態于一冊。展現了周作人創作生涯前期的成就,是周作人的自選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周作人 ·文集 ·7.4萬字
本書主要有五個短片劇目組成:亞歷山大·阿爾希波夫的《復員軍人列車》、拉基翁·別林茲基的《粉絲》、維多利亞·尼基福羅娃的《同盟》、尼古拉·科利亞達的《吱吱》、弗拉基米爾·普列斯尼亞科夫的《恐怖主義》。介紹了不同時期俄羅斯著名劇作家的優秀作品,人物形象生動,故事有的打亂時空,波折詭異,有的按照時間順序,高潮跌宕起伏,引起讀者的無限想象。
(俄)亞歷山大·阿爾希波夫 (俄)拉基翁·別林茲基等 ·戲劇 ·14萬字
本書是著名女作家毛尖的散文隨筆精選集,包括她擅長的中外經典電影賞評、文化名人速寫、讀書筆記擷英、都市文化掃描等出彩作品。作者在中西學養、文化視野、優雅才調的復合背景下,品鑒文藝佳作,揭橥人物風采,分享閱讀精髓,剖析世象人情,啟迪人生要義。思想鮮活犀利,理趣充盈智性,文筆靈逸多端。正如香港著名文藝家劉紹銘評價的那樣:“毛尖文字,亂石崩云,出人意表。俏皮、乖巧、風趣、幽默。經營意象,時見匠心。諷喻世情,軟硬兼施。”堪稱一部佳文薈萃、品質優異的作品集。
毛尖 ·現當代隨筆 ·10.9萬字
《哈姆雷特》是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威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作品之一。故事講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父王,在花園中打盹時突然神秘死去,皇叔克勞狄斯繼任國王,并迎娶了哈姆雷特的母后為妻。王子哈姆雷特在痛苦中遇見了父親的鬼魂,鬼魂告訴王子自己是在睡夢中被皇叔克勞狄斯奪去了生命、王位和妻子,并囑咐哈姆雷特一定要為他報仇。于是哈姆雷特開始了曲折的復仇歷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會在這個故事中看到自己內心的掙扎。當信仰在現實面前崩塌,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英)莎士比亞 ·戲劇 ·6.3萬字
宋朝文人的自由培育了優質文化的佳釀,然而也是因為太過自由,而顯得凌亂、散漫,每每勵精圖治的最后都是人去朝空。如果非要為宋朝的歷史尋找一個可以匹配的標本,應該就是曾卓的那首詩,“一棵懸崖邊的樹”。她被歷史的風吹到懸崖邊,因為崖邊的晚照、晴空、如茵的綠草、奔流的小溪而變得綠冠成蔭。也因為這種滋養,宋朝的大樹生長得越來越豐盈。可惜枝繁葉茂的時候,她也負著危險。她總像是即將要展翅飛翔,又像是會傾跌進深谷里一樣。“物極必反”,大概就是這個道理。能夠明辨這一層,便會對宋朝的風華有不同的理解。
玉裁 ·古詩詞 ·11.7萬字
《行走的耳朵》,寫周云蓬一直以來的歌唱、行走,以及讀書,是酣暢淋漓的文字。盲人以耳朵感知世界,聲音所向,心之所向。在這些年中,于不知道哪個瞬間,周云蓬舉起了手中的相機,對著他感興趣的聲音,固定了某個影像。這些影像偶爾不合常理,卻是他經過的地方。或者說,是實實在在存在于世,且與他錯身而過的人和景。他以他的方式看見,并寫出。有點像諾貝爾獲獎作家帕慕克形容細密畫:失明就是寂靜……它是一個人繪畫的極致:它是在黑暗中看見事物。
周云蓬 ·現當代隨筆 ·7.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