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我記得一個父親,從外地來到北京,住在天通苑人口密集的小區里,站在高樓的窗前,看著兒子出去坐地鐵上班;我記得一位女士,在廚房做飯,操心茶米油鹽,丈夫下班回來,緊緊地擁抱她。我還記得許多人描寫的故鄉,變得凋零,不復童年時的模樣;我也記得許多人描寫的異鄉,許多人追憶的往事,用一千多字的篇幅就講完一個人活的一輩子。還有人會寫他/她養的花,他/她養的寵物,他/她熱愛的音樂,他/她愛上的一個人,這些東西,像陳曦的那些小畫一樣,給我們溫暖及安慰。
《三聯生活周刊》編輯部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本書稿是寧夏報業傳媒集團的工作調研報告集,由11篇調研報告組成,內容從不同領域、不同視角,對報業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認真思考,有現狀的分析、破題的簡介,也有思路的建議、趨勢的預測。書稿中大量的一手資料為相關部門和單位的改革、發展和管理提供了很有價值的依據。
王強 ·紀實文學 ·10.9萬字
在詩歌的世界里,美國有惠特曼,智利有聶魯達,英國有葉芝,而西班牙有洛爾迦。對于西班牙人來說,洛爾迦是永遠的“安達盧西亞之子”,他以一顆純真熱烈的赤子之心,歌頌安達盧西亞澄澈的泉水、芳香的橙花、遼闊的大海、燦爛的星空,他的詩歌中蘊藏著西班牙的靈魂。1936年8月19日,年僅38歲的洛爾迦因反對法西斯主義叛軍而慘遭槍殺。洛爾迦之死,是西班牙現代史上一道難以愈合的傷口。
(西)費德里科·加西亞·洛爾迦 ·外國詩歌 ·3萬字
《狐貍百寶袋:我的少年時代》是澀澤龍彥的自傳性回憶集。以昭和初期的少年歲月為線索,回憶食物、漫畫、歌謠、棒球、相撲、東京大空襲等生活片段,串聯起一個普通日本家庭在戰爭年代的特殊經歷。正月料理中的甘露子,只有自己會唱的童謠,夏日風物甲子園棒球賽,令人懷念的大鐵傘,毗鄰初中的瘋人院和蘆原將軍……體弱多病的東京少年透過“西洋鏡”,窺見了閃耀的黃金時代。溫柔的追憶之下,戰爭的殘酷現實若隱若現,草蛇灰線般勾勒出那個時代的絕望與寂寥。這不是“故鄉”,不是“童年”,而是夢與死亡的入口,是澀澤龍彥美學原點的回聲。在這本以“記憶”為核心的隨筆集中,他罕見地卸下了以往作品中“華麗”“怪奇”“黑色美學”的面具,寫下的,是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溫柔、清澈,甚至帶有幾分“光亮”,展現出澀澤龍彥少見的真誠與懷舊。在寧靜的回憶中,潛藏著一代人共有的孤獨與惘然。
(日)澀澤龍彥 ·外國隨筆 ·6萬字
本書共收錄中寧文學創作者創作的小說34篇。作品大多以杞鄉厚重的歷史人文和民族風情為底蘊,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詩化的語言和情感,記憶時代變化,關切民眾疾苦,關注人生內涵,從超越現實融通心靈的視角和高度,幫助民眾糾正價值取向偏差,為社會、為民族、為促進區域經濟和諧發展提供了精神食糧和智力支持。
張漢紅 王海榮主編 ·文集 ·13.1萬字
生而為人,我們應該為什么而努力,應該在意、看淡、體驗什么,又該如何面對生命中的不如意?這些問題有關我們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把人生中的每一天、每個階段都過得富足而有意義。本書沒有直接回答,但卻可以給我們自己去回答的能力。本書作者是中國首批注冊的心理督導師,他帶著一顆好奇、敏銳、理解、包容而有趣的心,從自己小小的心理咨詢室,到煙火巷子,再到世界各地的繁華都市與寧靜原野,一點一滴記錄下了他眼中的百態人生,也讓我們從這些文字中學會以更多元的視角去看待人生中的問題,以更開放的心態去尊重每一個生命。讀罷本書,你或許會發現,活著原來要這樣“做自己”: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不管他人如何評判,都要去追求自己心中所珍視的價值,像一個潛伏在自己生命中的人,灑脫而無謂地對傷害自己的人或事淡然一笑,溫和而堅定地遵從自己的心意去做出大大小小的選擇,快樂而無悔地在人生的種種經歷中收集出更完整的自己。你或許也會發現,活著原來要這樣“不做自己”:當你忘掉親情、友情、愛情,忘掉你的工作、賬戶余額,才能安然自在地立于腳下的廣袤大地,看清頭頂上的燦爛星河,享受平凡的人間煙火。
施琪嘉 ·現當代隨筆 ·10.6萬字
本書收錄了著名作家劉醒龍多年來發表的散文精品。劉醒龍先生的散文創作多以“鄉土鄉村”為主題,在記憶與現實的時光交錯中,如歌如泣地抒發鄉土情結;以富有哲思的文字深層次地思考與追問城市與鄉村的關聯,熱切地呼吁對鄉土鄉村的人文關懷。本書配以作者進行文學創作多年來,不同時期的照片,以反映作者的創作環境和心路歷程。
劉醒龍 ·現當代隨筆 ·15.6萬字
《月下琴音》是一本散文集。作者喜愛文學,熱愛生活,她用細膩的筆觸將對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有對人生的感悟,有對生活細節的描寫,有對親情的敘述,有對花花草草的觀察……總之,作者的文字充滿了生活的樂趣,如四月的柳芽吐綠,如冰雪中放香的梅花。
錢守桐 ·現當代隨筆 ·1.3萬字
支撐一個人的生活的,好像從來都不是理想與野心,而是零碎而值得欣喜的事。小川糸散文隨筆新作,她的文字帶有一如既往的濃厚療愈色彩,已成為萬千讀者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養分。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什么東西,比過好生活還來得重要。“將耳朵浸泡在池水里,外界的聲音即刻被阻斷,之前置身的世界仿佛變得異常遙遠。我閉上眼睛,任池水載著身體漫無目的地漂蕩,漸漸地分不清身在何處,好像整個人都孤零零地懸浮在廣漠的宇宙之中。”怡然自得的感覺太過迷人,不足為奇的平淡日常亦十分可貴。哪怕只是瑣碎的小事,也能為生活增添一絲愉悅。期望很久很久以后,當回憶往昔,我們仍會覺得過往的歲月都閃閃發光、無可取代。無論現實世界如何艱辛,小川糸的文字都會給我們提供一個安逸的角落。
(日)小川糸 ·外國隨筆 ·5.5萬字
本書是民國著名藏書家、作家周越然的雜文集之一,本書中的文章均為作者在國內外旅行中的所見所聞,以及通過讀書所進行的對于各地風俗的考證,妙趣橫生,并具有一定的研究和資料價值。本書記錄了在作者讀書和旅行的同時,對于各地風俗的考證,這些考證涵蓋面廣,從市井逸聞到異域風情,無所不包,他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幅真貴的畫面,向當時的國人展示了外面的世界。本書最大的特點之一在于集外文首次完整集結出版,可以讓讀者更好地品味周越然。
周越然 ·文集 ·9.4萬字
《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的代表作,也是魯迅一生中創作的唯一一篇中型小說。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農村作為背景,塑造了阿Q這個不朽的流浪雇農的典型形象。除《阿Q正傳》外,本書還精選了魯迅二十二篇小說代表作,并配以精美插圖。
魯迅 湘一 ·名家作品 ·11.7萬字
石川啄木的三行短歌對日常生活,四季變化,親友孩童,鄉村風俗等均有獨特的描寫,并以細膩敏感的思緒對生活中的得到和喪失做出記錄。作為年少病逝,在文壇短暫一現的詩人,石川啄木的詩歌無論是創作水平,還是對生命超出時代的體悟,都展現著無可替代的價值。本書較為全面地收錄了石川啄木的詩歌作品,包括石川啄木的兩部短歌集,《一握砂》包含551首短歌,《可悲的玩具》包含194首短歌,這兩部歌集誠懇地記錄了詩人在貧病生活中的哀思和嘆息和對現實世界的思考。石川啄木把一個人年輕時代所遇到的瑣碎小事,一些開心期待的心情,躍躍欲試的樣子,戀愛和分手的日子,厭棄生活和工作的時候,因疾病煩憂、因家人感受想念、因城市的一花一木覺得開心或者不開心一一被收錄在冊。所以今天我們讀他的詩,幾乎每一首都能打動自己。
(日)石川啄木 ·外國詩歌 ·2.4萬字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自十五歲至七十歲,閑居隨感所作詩詞之初編合集,收錄他在中國大陸、臺灣以及美國等地創作的絕句、律詩、長短句共計五百五十余首,根據不同時期,分別命名為《西行集》《海屋集》《海東集》《掩關集》《美京集》,同時又附錄其佛門詩偈、楹聯及佚詩數十首于后,可謂詩筆琳瑯,洋洋大觀,充分展現了南先生超拔敏銳的思想見地和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詩歌是南先生思想情感寄托蘊藏之所在,也是弟子們藉以了解南師生命的橋梁,本編所集,皆清涼塵囂之無上甘露也。
南懷瑾著述 ·名家作品 ·3.7萬字
教室、球場、游樂園……同齡人尋常不過的學習、生活,是他們難以進入的“正軌”;廚房、醫院、照護中心……家人無法治愈的殘障、疾病,是他們年復一年的重擔。少年照護者,十幾歲的肩膀,扛起了成年人的擔子。被影響的不止此刻的學業和健康,甚至還有未來的職業之路、人生選擇,但他們為什么不求助?學校、社會又為什么看不到他們的痛苦?每日新聞特別報道部的記者,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并采訪了一名少年照護者。他們意識到,不能再讓這樣的孩子繼續“透明”,負重難行卻不為人知。于是,他們一邊采訪、報道,呈現少年照護者的境遇和心聲,一邊跟進地方自治團體和國家調查少年照護者的相關情況,推動有效措施的出臺,為這群沉默、堅忍的孩子尋求出路,改善境遇。漫長的黑暗后,少年照護者們終于等來了第一縷陽光。
(日)每日新聞特別報道部采訪組 ·紀實文學 ·12.3萬字
本書是一本以中國傳統戲曲為主題的散文集。昆曲與京劇是中國傳統舞臺藝術的兩座高峰,被稱為“雅部”與“花部”。作者作為骨灰級票友,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種種經典意象,精選昆曲折子10本、京劇折子10本,從戲文到唱腔,從眼神到身段,為我們一一道來這其中不為人知的精彩與神韻,并用畫作形式為我們定格其中最為精彩的瞬間。本書可視為一本中國戲曲入門佳作。作者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解讀經典戲曲,抒發因戲文而產生的對歷史、文化、藝術和現實生活的感慨,引起讀者的共鳴。同時,作者將自己對戲曲中人物的理解繪制成畫,人物靈活生動,惟妙惟肖;畫面則或強烈、或散淡、或潑灑、或精細……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戲曲表演中與之相通的輕重、緩急、松緊、濃淡,增添文字的畫面感,令文章讀起來更加生動,更具韻味。通過本書,讀者可跟隨作者感悟中國傳統戲曲的藝術魅力,獲得對美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
寧大有著繪 ·現當代隨筆 ·6.6萬字
我喜歡打排球,準確地說是喜歡擊球的那一瞬:那球高高落下,砸在手碗上,短時,一股巨大的力壓在你的手上,但隨著手腕的奮力的向上一振,球又高高彈起,而同時,壓在你心里的沉積許久的壓抑、憤怒、悲傷就似乎隨它一起飛離你的身體與心靈,心里頓時通暢了很多,就如同淤塞許久的河道立刻“清如許”了似的。我喜歡這種感覺,心中的暢快會掩蓋手腕上的疼痛,那一切糟糕的心情隨著這狠命的一擊無了蹤影,心中會隨之空出許多地方,我喜歡這種宣泄方式。
石地 ·現當代隨筆 ·6.9萬字
卡羅爾·史密斯的兒子小克里斯托弗,在他七歲那年驟然離世。這讓作為媽媽的史密斯悲痛欲絕。她蜷縮著身子躺在他們一起在玫瑰碗跳蚤市場買的帶有馬鞍和馬刺圖案的床上,房間里飄散著的淡淡的蠟筆、創可貼、橡皮泥、棒球皮套的味道,成了她賴以為生的氧氣。史密斯想要利用繁重的工作讓自己擺脫失子的煎熬,直到一條關于兒童早衰癥的文章映入她的眼簾。作為記者,她來到那個患有罕見不治之癥的兒童賽思的家里,滿臉皺紋、血管顯露、雙眼渾濁的賽思就這樣出現在史密斯面前,令她沒想到的是,這個瘦骨嶙峋的男孩卻帶給她莫大的力量。她開始看到克里斯托弗短暫的生命里并非只有苦難,而是充滿了愛與快樂;意識到生命的長短無法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是否不枉此生,只有愛能定奪。除了賽思,她曾報道過的許多人——被火燒得面目全非仍然積極生活的約翰、曾叱咤風云現在卻不得不與病魔抗爭的將軍沙利、做臨終關懷工作卻不幸患乳腺癌的護士格里等,都成為她穿過悲傷之河的指路明燈。對旁人及其人生際遇的好奇,讓史密斯以一種她不曾預料到的方式,從別人的經歷和分享的故事中汲取希望,勇敢地接受悲傷的饋贈,治愈了自己破碎的心靈。
(美)卡羅爾·史密斯 ·紀實文學 ·18.1萬字
《在清晨歌唱》是一本詩集,收錄了作者李凌云多年來在各類報刊上發表的詩作百余篇,共分四輯,作品或謳歌生活,或傳遞哲理,或贊美自然,或描摹景物,文字清新,內容豐富,讓人讀來倍感自然舒暢。所選作品均發表過,代表了作者創作的較高水平。
李凌云 ·現當代詩 ·2.9萬字
該書收錄凌越創作的二十四篇評論作品,作者承襲自特里林、威爾遜而來的批評傳統,關注與社會現實關系密切的文學作品,探索文學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本書可視為對本世紀前20年的文化側記,也是凌越作為一位有強烈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在文學上的深刻思考。全書共分為三輯,第一輯《從道德看文學》以小說評論為主,既有新近諾貝爾獎得主彼得·漢德克的作品《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也有如《蠅王》這樣經典名作;第二輯《不死的俄羅斯之魂》聚焦白銀時代的詩人們,阿赫瑪托娃、布羅茨基、茨維塔耶娃等人的往事,伯林與這些詩人的交際,對奧登、齊奧朗等作家評論亦歸在此輯。第三輯以詩歌評論為主,包括對策蘭、狄金森、馬斯特斯、中國詩人藍藍、黃燦然、余秀華以及工人詩歌等當代詩壇的新動向的批評。
凌越 ·現當代隨筆 ·15.3萬字
世界已經在謊言中變得老殘,只等著最后那慈悲的一刀。本書是《船夫日記》的續篇,寫于1991到1995年,是凱爾泰斯日記體哲思文集的第二部。凱爾泰斯延續了《船夫日記》中對尼采、卡夫卡、維特根斯坦、加繆、貝克特、伯恩哈德等人廣闊的閱讀和對話。然而,相比《船夫日記》,本書與作者當時的生活經驗聯系更為緊密,在五年的記錄中,可以看到作者游歷歐陸各國。在這些游歷的記錄中,將日常生活中的吉光片羽,與對生命、人性、民族、自由、傷痛等不間斷的思考,與自己的文學創作觀念結合起來。看似散落的碎片,而加以藝術的表達。雖然其中有鮮明的國家和民族意識的痕跡,但作者對人在大的歷史命運中艱難選擇的反思,至今仍有啟發意義。
(匈牙利)凱爾泰斯·伊姆萊 ·外國隨筆 ·8.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