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把一切交給時間,盡管去愛》一書中,作者用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下父親罹患癌癥后,自己與父親度過的后時光,如父親與病魔的抗爭,對往昔的回憶,還有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溫馨時光。作者在父親臨終之際許諾要為父親寫一本這樣的書,這是一本關于父親與親情的回憶錄,也是作者的一部自我和解之書,語言樸素,感情真摯。本書也與讀者分享了實用的經驗——在遭受親人患重疾乃至去世的創傷時,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照顧病人、安撫家人,同時也緩解自己的悲傷。
丁琴 ·文集 ·9.7萬字
不要絕望,也不要因為你不感到絕望而絕望。——卡夫卡卡夫卡自1910年開始寫日記,到1923年為止,這也是他一生中創作最豐沛的時期。相較于他的小說,他在日記中表現得更為坦誠、自由,讓我們得以一窺他獨特、豐富的內心世界。本書收錄了卡夫卡寫于1910年至1913年的日記。在這一時期,他記錄了與父親的矛盾、在寫作和工作之間的內心掙扎、對猶太歷史的興趣、與戀人菲莉絲的相識等。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他的靈感片段、未完成的殘稿,以及他內心全然的疲弱、孤獨。此版本以布羅德編纂德文版為底本,著名德語譯者姬健梅經典譯本。內文詳加注釋,索引標題列于目錄,收錄手稿與涂鴉,在權威讀本中走進卡夫卡的真實人生。
(奧)弗蘭茨·卡夫卡 ·外國隨筆 ·17.1萬字
《不一樣,也沒關系:〈我不是笨小孩〉成長訪談錄》由央視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主創團隊操刀,將紀錄片拍攝前后六七年臺前幕后的訪談整理成書,不僅囊括了3個孩子及其父母各個時期的訪談,6年后孩子們及其父母的追蹤采訪,還收錄了閱讀障礙領域5位專家學者的幕后采訪。孩子們的成長與新發展,將給每一個還在隧道中摸索的家庭帶來希望。而《不一樣,也沒關系:《我不是笨小孩》成長訪談錄》也將帶我們穿越閱讀障礙的重重迷霧,看清前路,勇敢地走下去。
李瑞華 樊啟鵬主編 ·紀實文學 ·9.8萬字
本書運用漢語修辭學的理論與方法,展現了蘇軾散文修辭的風貌,探討了蘇軾散文修辭的動因,梳理了蘇軾散文修辭對前人的繼承與創新及對后世的影響。緒論部分概述了蘇軾散文修辭研究的現狀,介紹了本課題研究的方法等。前三章從語音修辭、詞匯修辭、句法修辭、辭格運用和篇章修辭等多個角度和層面對蘇軾散文修辭的風貌、成因及成就進行考察。后四章聯系蘇軾散文的題材、體裁等,探討了蘇軾散文在修辭手法和體裁樣式兩個方面對前代散文修辭的繼承與創新,并做了蘇軾散文修辭對后世影響的專題研究。結論部分簡述了蘇軾散文修辭在古代散文修辭史上的地位、貢獻與影響。
謝晴 ·文學理論 ·11萬字
詩人、作家沈顥2024年最新散文集,收錄十篇文章。主要關于他在旅行、閱讀和與親友交往等生活經歷中,對生活的觀察和對生命的思考。作家自然主義的傾向在文集中再一次體現,我們可以在其中讀到徒步梅里雪山、雨崩村等地所發生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具有“從外向內”的厚度,同時帶著“由內向外”的輕盈,真實和虛構交雜,詩歌、戲劇實驗性介入,每一篇文章都是作家與自我的一次對話,文字是他始終沒有失去的能力,也是他最寶貴的財富。
沈顥 ·現當代隨筆 ·8.6萬字
一個六旬老婦如何將一個個家庭PUA到家破人亡?持續5年追蹤調查,案件紀實的金字塔之作,震撼日本全社會的慘案完整披露!尼崎連續離奇死亡事件,是以兵庫縣尼崎市為中心發生的,數個家庭遭長期虐待、監禁乃至殺害的連續殺人事件。在這起事件中,出現了超過10名的死者及下落不明者。在長達15年的時間里,主犯角田美代子以暴力脅迫、金錢威逼等手段篡奪他人家庭,監禁并虐待家庭成員,精神控制他們同族相噬,但主犯的自殺讓尼崎事件留下重重謎團。作家獨自一人持續5年追蹤該事件,采訪當事人和知情人,獲取第一手資料,一步步接近血淋淋的真相,揭開一幕殘酷無奈的人間悲劇。
(日)小野一光 ·紀實文學 ·14.6萬字
本書以獨到的審美眼光,細細觀察作家和藝術家的創作生活,以靈動的散文語言,融會小說似的鋪敘,編織出一篇篇文筆優雅的美文。本書絕不只是一部凝結作家畢生創作心得、探討文學創作奧妙的創作論,更從生活和藝術的本源出發,以巧妙的構思、雋永的語言、精巧的文體,教會大眾讀者認識到人文、藝術,以至自然界的美到底為何物,又到底該如何感受和欣賞這些美。作者以溫暖、準確、唯美的文字,展示給我們這個世界的多彩、廣闊與豐富,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世界的好奇,以及對美的不懈追求。
(蘇)康·帕烏斯托夫斯基 ·外國隨筆 ·17.2萬字
德博拉·利維女性成長三部曲第二部:論女性與家庭生活。被《衛報》評為“21世紀100部佳作”,獲2020年法國費米娜外國文學獎。“生活崩塌了。我們試圖控制自己,保持冷靜。接著我們卻發現,自己并不想保持冷靜……”一個女人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打破舊有界限,在一個對她不利的世界中獲得一個小角色?這是歷史上每個女人的故事——她們用自己的愛和勞動創造了一個家,結果是滿足了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的需求。在這部短小、感性、富有爭議性的紀實作品中,作家利維不僅坦誠回顧了自己婚姻破裂、母親逝世的人生至暗時刻,更思考了對女人而言什么才是有意義、有價值、有樂趣的生活。她援引西蒙娜·波伏娃、詹姆斯·鮑德溫、埃萊娜·費蘭特、瑪格麗特·杜拉斯、大衛·林奇和艾米莉·狄金森等藝術家或思想家的作品,勾勒出何為女性生活的終極自由。李翊云、珍妮特·溫特森推崇,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的案頭書。
(英)德博拉·利維 ·外國隨筆 ·4.7萬字
白先勇新作!記述我的父親母親并及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這是華語文學大家白先勇,以血淚與至誠寫就的生命之歌,他用文字帶我們走過歷史長廊,感受民國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書中特別收錄作者珍藏數十年的照片,還原一個家庭的真實溫度,保存那些不被凐歿的身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樹猶如此》之后,白先勇先生近年新作散文集。在書中,作者或追憶父母,或懷念舊友,或抒情感懷,或談文論藝,雖然寫的是個人記憶,根兒上卻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滄桑流變。全書分三大輯。輯一:八千里路云和月——家國情懷,書寫父親、母親并及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輯二:姹紫嫣紅開遍——記人物,記述深交多年的師友之間的情誼往來,包括林青霞、夏志清、奚淞等;輯三:驀然回首——閱讀感懷,用六十余年的文學沉淀,講述對文字的深度理解和感知。白先勇先生用文字帶我們走過歷史長廊,看一個叱咤風云的老將軍的生命脈絡,清晰地感受民國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他的文字,平實之中見華美,克制之中藏深情。
白先勇 ·現當代隨筆 ·12.9萬字
從書法的技巧到心法,從筆墨到生活,書畫家林曦教你從書法里獲得生命的滋養!由書畫家林曦創辦的暄桐教室采訪了來自不同職業、年紀、際遇的書法學習者,傾聽他們由書法而生的真誠故事與生活心得,并總結概括為學習寫字的過程中的10個關鍵詞:開始、收獲、困難、方法、時間、通會、安心、老師、他人、傳統。書法是寫字,但遠不只是寫字。借由寫字這一事,書中分享了一套關于生活和成事的解決方案:如何開始一門技藝的學習;如何高效利用時間;如何應對困難;如何與生活和解、安住此刻……這些由書法而生的經驗與智慧,可以平移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從一筆、一紙、一墨、一碑帖開始,進入書法的世界,享受與自己獨處、與古人應心的時光。許多的變化、進益和美好,會由此開始生長。
林曦主編 ·現當代隨筆 ·9.8萬字
《茶與美》是柳宗悅的經典傳世之作,是其關于茶與美這一主題的散文集。在書中,柳宗悅借由茶器、茶道、工藝、繪畫等,深入探究茶的精神、美的內核,闡述收藏的法與道,批判茶道亂象,指出鑒賞器物的關鍵在于直觀。在他眼中,茶事之美是無事之美,也是終極之美。
(日)柳宗悅 ·外國隨筆 ·13.1萬字
高人氣治愈系插畫師劉溪溪首部圖文集。留白不是虛度,是給生命騰出生長的空間。愿你始終擁有,在平淡中感知幸福的能力。給人生留白,就是——在疲累的時候按下暫停鍵,允許自己毫無負罪感地休息;在追逐的途中,適時慢下腳步,給心靈一個喘息的空間。于靜謐中聆聽內心的聲音,在空白處,遇見更好的自己。
劉溪溪著繪 ·文集 ·1.3萬字
《我身上有個不可戰勝的夏天》是加繆的一部散文集。創作跨度近20年(1935—1953),是加繆從青年到思想成熟期的文學實驗場。本書精選了加繆的14篇散文,在這些篇章中,加繆以阿爾及爾貧民窟的生存圖景為解剖樣本,將死亡、貧困與陽光、海洋并置,揭示了存在的荒誕性本質:生命的璀璨與腐朽永遠相互寄生,正如北非土地上永不褪色的藍天永遠籠罩著人類的苦難。同時,加繆通過對提帕薩、杰米拉等地的頌歌,展現了自身思辨的獨特性,不同于薩特咖啡館里的哲學思辨,加繆的哲學誕生于烈日炙烤的廢墟、咸澀的海風與無花果樹的芬芳之中。他在這里確立了對“世界之不可理喻的美”的絕對忠誠——不是通過理性認知,而是用整個身體去感受巖石的溫度、浪花的節奏,在感官的狂喜中達成與宇宙的短暫和解。這部作品最深刻的價值,在于它展現了存在主義最本真的形態:不是書齋里的概念游戲,而是赤腳踏過滾燙沙礫時的痛感與快感。在這部作品里,加繆也確立了自己終生的寫作母題——用對陽光的貪婪吮吸反抗永恒的黑暗,在直面荒誕中擁抱生命的熱烈。這種思想后來在《西西弗神話》中升華為“應當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的著名論斷,但其根源正是本書中那個在貧民窟陽臺上凝望大海的窮青年對生命既清醒又沉醉的雙重凝視。
(法)加繆 ·外國隨筆 ·6.4萬字
德博拉·利維女性成長三部曲第三部:論女性與私人財產。本書榮獲《洛杉磯時報》圖書獎,被《時代周刊》《華盛頓郵報》等評為年度好書。女性除了屬于自己的房間,或許更需要自己的房子。一部睿智精妙地探討女性買房、獨居、精神生活的個人紀實文集。為什么我們總想買房?獨居生活意味著什么?利維以自身為例,揭露女性渴望房產背后的心理、社會成因,點明房產不是關鍵,房產帶來的自由、獨立、安全、溫暖的生活可能才是女性真正渴望的。倫敦、紐約、孟買、巴黎、柏林……即將邁入六十歲的作家利維開啟了自己的獨身之旅。她穿梭于一個個風格迥異的租屋之間,對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的渴望始終縈繞在心頭。弗吉尼亞·伍爾夫說,一個女人要想成為作家,必須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在《自己的房子》中,利維以深刻的洞察力、敏銳的智慧,盤點了一個女人真實的和想象中的財產,促使讀者質疑自己對所有物和財產的文化理解,并思考女性個人的物質生活和智性生活的價值。
(英)德博拉·利維 ·外國隨筆 ·8.1萬字
《PoliticsandtheEnglishLanguage》是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隨筆經典。本隨筆被廣泛認為是奧威爾關于文體的最重要的文章。對奧威爾來說,文體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美學問題,它總是與政治和真相密不可分。“所有問題都是政治問題,而政治本身就是謊言、回避、愚蠢、仇恨和精神分裂的集合體。”“當整體氛圍不好的時候,語言必然受到影響。”語言是一個政治問題,語言的潦草使用和陳詞濫調使當權者更容易故意使用誤導性語言來掩蓋令人不快的政治事實。他認為,糟糕的英語是壓迫意識形態的載體。
(英)喬治·奧威爾 ·外國隨筆 ·5560字
本書是轟動西方世界的偽名媛安娜事件的調查記錄。25歲的安娜自稱是德國富家女,有6000萬歐元的信托基金,來到紐約是為了創立價值4000萬美元的藝術基金會。她一身名牌,長住五星級酒店,吃米其林餐廳,搭私人包機,周旋在政商名流之間。然而,表面光鮮的她竟然身無分文。瑞秋曾是安娜的好友,也是受害者。身為《名利場》編輯的她與安娜相識并成為好友。在見證安娜名媛派頭的過程中,瑞秋不得不替安娜支付賬單并欠下巨額債務……在這個真實故事中,我們將看到偽名媛的日常生活、價值觀、詐欺手法,以及讓其一路“暢行無阻”的個性。我們會發現,偽名媛和騙子的共同點一致,那就是利用了人性對美好事物的想象力和對權勢的敬畏感。安娜如何利用拜金心理和圈層打造出名媛神話?如何混跡上流社會差點實現自己的所謂夢想?本書通過安娜事件,看到當今美國的社會面貌,揭開曼哈頓上流社會的迷人表象,窺見人性和資本世界的隱秘真相。
(美)瑞秋·德洛奇·威廉姆斯 ·紀實文學 ·17.3萬字
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在錯過自己希望擁有的生活之后,還能重新踏入那條遠去的河流?就像有一顆后悔藥。故事,以真實直抵人心。本書講述了29個真實的人生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有的是一步錯、步步錯的連環悲劇,有的是性格使然帶來的命運捉弄,有的是為貪念、懶惰找借口的活該受罪;還有的是人生谷底的絕地反擊,是洗盡鉛華后的歲月靜好,是冷漠世俗中的善意人性。【求助的代價】出來混,遲早都要還。借錢,更是如此。除了考驗信用和人品,還要考慮其余的代價。當你向公眾求助,收到不菲的錢物,何其幸運,但隨之而來的隱私被扒、顏面掃地,時刻受到監督和質疑,是你能承受的嗎?這個故事講述的是面對身染重病的孩子,兩個家庭的不同選擇。【此生誰曾不虧心】準確地說,這是一個關于嫉妒的故事。兩個女孩,一個平凡普通,一個美麗優秀,但這并不妨礙兩人成為最要好的閨密。長久的羨慕,慢慢發酵。一次重要文件的“意外”遺失,讓原本優秀的女孩與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的擦肩而過,從此一蹶不振,當時的她不知所措,她無辜應對。多年后,這個塵封的秘密再次考驗了她們的友情。【不貞者】對一個女人來說,貞潔是最重要的嗎?當然不是,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錯誤重復一百遍,好像也成了對的。在什么樣的情形下,一個兒子會斥責自己的母親不貞潔?這得從一樁錯誤的因緣說起。……29個故事,29次人生選擇,或重大,或不經意,當下的你,為了不后悔,都做了哪些努力?未來的路,怎么走,看完故事,也許你會懂。
曾鵬宇 ·現當代隨筆 ·3.8萬字
“背包客的獨行告白,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作家”——人為什么要去旅行?是要忘記現實?還是要面對自己?新井一二三,從14歲搭上第一趟長途火車開始,有機會就想往外闖,往外飛。離鄉背井踏上北京遍游中國,進入中歐迷宮、見識古巴、越南,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游走異地十年,得到了什么?一個道道地地的東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語,中文寫作是她療傷自我的方式,在香港被叫“文化雜種”,在臺灣出版了十七本書,在東京朋友笑她窮,她目瞪口呆,為什么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當年勇敢無懼的少女,單槍匹馬,像一顆孤獨的行星,走向國境邊界,走向流亡者的故鄉,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張愛玲的,花費最多機票錢,說最多外國話,多少次飛越太平洋……其實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與自由。現在全家的護照換了一本又一本,下廚的料理有各國菜色,行李箱貼滿入境貼紙,年輕時的遠走高飛換成了家庭組織,照樣推嬰兒車攜家帶眷跨洋飛,生活什么都可以變,但不可改變的初衷,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里?
(日)新井一二三 ·外國隨筆 ·7.9萬字
“礦工詩人”、作家陳年喜2025年力作。本書以旅館為承載,再度呈現了一群平凡而樸素的勞動者,礦工、背水客、燒炭工、南陽小販、縣劇團老生、印匠老焦、馮琴師、劉嗩吶……全書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感糾葛,也沒有激烈的生死搏斗,而是描繪了這些與我們一樣的普通人,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尋找那條“活路”的故事。人生或許就是一場旅行,我們都在這人世間奔波、漂泊,被命運押解著慌慌張張生活,在其中困頓、悲傷,也在其中感受溫情。而恰恰是這些無名之輩的生活和命運,令人想要似他們那般努力純粹地活,腳踏實地地活。
陳年喜 ·現當代隨筆 ·10.6萬字
本書為知名作家潔塵日本旅行隨筆系列的最新一本,作于她赴日之旅的第15個年頭。在二十多次的旅行期間,潔塵徒步于日本的山川,又輾轉于文人墨客的寺院、宮廷與故地,將日本文化中的人物、典故和文化美學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潔塵以俳句為線索,以四季為章節,順著俳人的腳印,重走日本的鄉間與山林、城市與原野,在實地實景中,品味日本俳句特有的意境與美感,纖細、幽微、禪趣。每一段旅途,都是一次出逃、一次對世界和時間的丈量,走在路上,恰如行于浮世。
潔塵 ·外國隨筆 ·1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