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立足艾灸除去人體的寒濕毒,介紹了常見小毛病、慢性病、女性病和男性病等百余種疾病的艾灸療法,以及一年四季不同艾灸重點,可保四季健康。各類人群都可以依照此書找到適用于自己病情的方法,簡單方便。對應的穴位圖和真人操作演示圖可幫助你更快地找準穴位,更輕松地學會操作方法。每天15分鐘,讓全家人的身體更健康。
吳中朝 ·中醫養生 ·6.3萬字
介紹艾灸的四大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功效。
肖樹明 ·中醫養生 ·4.7萬字
民間偏方一般指散落民間,不為外人所知道的行醫方法,多為祖傳,其來源不為人知,也不見歷代的藥學典籍記載,只是在民間流傳。“民間偏方”的一大特點是其療效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它有可能治愈某些怪病;另一方面,它背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巨大危害。
滿江 易磊 ·中醫養生 ·13.6萬字
本書詳述人體腎臟的基本常識,懂得腎臟的功能及其重要性;教你如何辨別腎出現常見問題的絕招,及時發現腎臟問題,總結科學、系統、全面的養腎、補腎、護腎方案。養腎是一個系統工程,本書結合飲食、中藥、按摩、刮痧、艾灸、拔罐、敷臍、運動、習慣等九種補腎的方法,每種方法下面又分別列出各種補腎的妙方和一年四季的養腎之道,按照讀者的需求、習慣和愛好來訂制養腎方案,讓每個讀者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可操作性強的養腎工程。
沈湘 ·中醫養生 ·14.3萬字
不起眼的小病如果不能及時發現、治療就會發展成大病甚至重病,影響身體健康。本書從面、耳、手、足四個方面介紹了身體在患病的時候如何向我們發出信號,讓讀者隨時了解自己身體所發生的變化,了解了這些就可以防微杜漸,將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
《書立方·養生館》編委會 ·中醫養生 ·5.6萬字
針對想吃又不敢吃、不會吃的糖尿病患者,書中分門別類地介紹了糖尿病防治知識及食物交換份法,幫助糖友合理安排餐次、選擇最佳食物和最佳的烹調方式、輕松應對特殊的就餐狀態。飲食+運動+中醫——三管齊下,攻克糖尿病。
《書立方·養生館》編委會 ·中醫養生 ·4.6萬字
獲得健康主要有三種途徑:養生、保健與治病,在祖國醫學中,能夠同時發揮這三種作用的方法很多,按摩、食療養生就是其中一種!最了解身體的莫過于自己,科學證明,手對身體具有極強的感知力,通過對經絡、反射區、穴位進行按、揉、壓、搓等操作,能夠將這種感知傳達給身體各處,最大限度地激發人體自愈潛能。
陳波 ·中醫養生 ·7.9萬字
有的人先天體質差,身體虛弱、容易生病、手腳冰涼……有的人后天保養不當,形體消瘦、容易疲勞、皮膚干燥……有的人氣虛,精神不振、容易出汗、胸悶氣喘……有的人腎虛,腰膝酸痛、容易失眠、眩暈耳鳴……不管你是多大年紀、什么身體狀況,只要抓住了“秋冬”這個進補的最佳時節,簡單進補,就能徹底改善當前的身體狀態,來年腰不酸、腿不疼、精神好、生病少!老中醫陳驚蟄縱觀數千年的中華養生史,將老祖宗經過無數實踐總結出來的樸素道理,與自己幾十年來寶貴的臨床經驗融為一體,為現代家庭提供最科學、最全面、最方便的秋冬食療進補方案。
陳驚蟄 ·中醫養生 ·7萬字
王永炎院士曾經提出:“中醫治學當溯本求源,古為今用,繼承是基礎,創新是歸宿,認真繼承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診療經驗,做到中醫不能丟,進而才是中醫現代化的實施。厚積薄發、厚今薄古為治學常理。所謂勤求古訓、融會新知,即是運用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以顯著的療效,詮釋、求證前賢的理論。于繼承之中,求創新發展,從理論層面闡發古人前賢之未備,以促進中醫學科的發展。”中醫藥學是獨具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是科學與人文融合較好的學科,在人才培養方面,要遵循中醫藥學自身發展的規律,把中醫理論知識的深厚積淀與臨床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培養出優秀的中醫臨床人才。
牛陽 劉敬霞 ·中醫養生 ·9.9萬字
本書結合了全身穴位按摩、足部反射區按摩、手部反射區按摩這三種常用的按摩方法,針對生活中常見的不適癥狀和常見疾病,介紹了治療的方法。
健康生活圖書編委會 ·中醫養生 ·10.7萬字
無論日常保健還是治療疾病,都是一個與體內“邪”、“毒”、“瘀”對抗的過程,當“寒”、“熱”等外邪侵入人體后,外邪和內患相結合就會導致機體氣血阻滯,從而引發身體不適甚至病變。只有將“邪毒”徹底拔出,才能掃清體內瘀滯,增強機體免疫力,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本書特邀高級中醫技師親自示范,針對最常見的健康養生問題,向人們推薦最簡易和科學的家庭拔罐方法,并配以標準的拔罐真人示范圖以及食補方,讓即使不懂醫學的人也能輕松取得最佳療效,從而獲得真正健康的人生。
陳波 ·中醫養生 ·7.2萬字
自古以來,中國人便擅長運用艾灸療法的溫和熱力來溫經散寒、治病強身,如今你也可以擁有。艾灸療法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臟腑功能,有助于多種疾病的康復。它簡單方便,療效確鑿,且無任何毒、副作用,較為適合家庭保健運用。《艾灸消百病速查輕圖典》結合75種家庭常見病及不適癥狀,對照真人立體骨骼圖片,全程指導你辨證施灸、定位取穴,讓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還有14種即學即會、全家適用的保健灸法,馬上學用,迅速見效。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 ·中醫養生 ·5.2萬字
《黃帝內經》是中國傳統醫書四大經典之首。2006年曲黎敏的《黃帝內經·養生智慧》電視講座創下養生欄目收視奇跡。積淀12年,曲黎敏首次逐字逐句,以全新視角解讀這一國醫典籍。本書涉及《黃帝內經》中《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兩大篇章,深挖人體五臟、氣血經脈中蘊藏的秘密,破解人與世界的相處之道。從具體養生方法到解析生命大道,進行多角度跨學科闡述,涉及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豐富知識,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深入淺出,用詩意、風趣的語言將深奧的古籍化繁為簡,讓每一位讀者既能領略《黃帝內經》的智慧與玄妙,學習養生知識,又能尋找到破除自身迷惘的良方。
曲黎敏 ·中醫養生 ·78.3萬字
由于《本草綱目》成書的文法體例與現代漢語相去甚遠,對于現在的讀者來說,其語體和形式對全書的可讀性造成一定的影響。鑒于此,本書特別精心遴選了《本草綱目》中現代人常用的食材,從實用的角度將這本經典著作進行了重新整合,以便于現代人閱讀和吸收其中的保健智慧精華。只有健康的身體,面對美食佳肴時才能夠吃得下,住進寬敞大房子時才能夠睡得香……簡而言之,再優越的物質條件,也要一副健康的身子骨才能夠消受得起。愿我們都能從《本草綱目》中提煉“食”的智慧,選對食材,吃好三餐,從容應對現代化進程中物質豐富的同時出現的養生陷阱,積極行動起來,通過調整自己的餐單來保持健康的體魄。
張俊莉 ·中醫養生 ·14.9萬字
人體經絡流暢,也就保證了人體的健康和美麗,如果哪天氣血流通的通道被堵塞了,我們身體上的某個部位一定會有所反映,或者面容暗淡無光,或者痘痘泛濫,或者疾病纏身,或者短命辭世……這個時候讓經絡按摩來解救你,它能最大化地調動和發掘你身體的潛能,將所有使你“不愉快”的“敵人”殺于無形。相信,只要你把經絡養好,讓你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能正常工作和運轉,你的身體就會健康起來,你就會面若桃花。為自己的身體開方子,健康和美麗自在手中,不要把美麗交給化妝品,不要讓健康依賴于醫生,憑我們自身的力量一樣會讓我們的身體之樹不斷發芽和開花,永遠常青。
趙廣娜 宿春君 ·中醫養生 ·9.1萬字
《中醫養生大寶典》選擇中醫經絡療法中最實用的刮痧、拔罐、按摩、針灸、推拿、松筋等療法,選擇最適用的常見疾病,進行對癥治療。
長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 ·中醫養生 ·9.6萬字
知道中醫的常識,不是要求大家變成醫生,但要變成一個明事理的人。這樣你將來得了病會有一個辯證的,有一個從正反面看的態度,能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看法。本書從認識中醫、中醫非藥物療法、識字、民以食為天、七情、歷史、醫案等方面入手,告訴我們如何掌握中醫的常識,成為一個能自救,能幫助家人、朋友的明道之人。
徐文兵 ·中醫養生 ·13.5萬字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當之無愧的中藥學開山和扛鼎之作,我們本著學習、借鑒、介紹、傳播的想法,編寫了這本《圖解〈神農本草經〉》,以圖解、圖鑒的方式重新解讀經典著作。本書依據清代顧觀光的輯本加以編譯,精煉的白話譯文和方便實用的速查形式接近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通俗易懂。書中精選原著中的300余種中草藥,對藥物的性狀做了簡單描述,并配有精美的植物手繪圖,對植物的根、莖、葉、花、子等部位做詳細的解讀說明,使植物各部位的藥性一目了然。本書更是集各家之精華于一體,在閱讀此書過程中,讀者同時可以瀏覽到眾多醫學名著精華。另外,其中還穿插了一些中藥的傳說和小故事,使讀者能夠獲得更全面的中藥知識,將中藥與日常生活更好地結合,發揮其很大的養生保健作用。
常學輝編著 ·中醫養生 ·29萬字
《求醫不如求己大全集》取《黃帝內經》、《易經》、《本草綱目》等國醫經典之義,博采華佗、李時珍等歷代名醫之所長,全面介紹了中醫自愈之道及提高自愈力的手段,包括食物療法、經絡療法、反射區療法、健身療法、四季養生、情志調養、自然療法、草藥療法,以及各種常見疾病的復方自愈調理法,從老百姓的Et常起居中探尋增強生命活力的方法,同時借鑒了現代社會一些養生新方式,是一部利用自愈力防病、抗病、治病的大全集。
春之霖 焦亮 ·中醫養生 ·61.6萬字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是南懷瑾先生應邀講解《黃帝內經》的現場輯錄,結合生命科學、道家養生理論和中國傳統文化、重點闡釋了《內經》的精神及中醫學的基本觀念,并引用了很多生活實例加以實證,微言大義,精妙迭出,直指人心。如何順應四時、平衡人體陰陽、提高免疫力……這些看似艱深的哲學和中醫原理,通過先生生動有趣的講解,成為了人人都能觸摸踐行的日常生活。
南懷瑾 ·中醫養生 ·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