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智能制造探索與實踐(二):試點示范項目匯編(消費品行業卷)
會員

為深入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總體安排,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自2015年,已連續多年組織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三年來,遴選確定了206個試點示范項目,覆蓋30個省(市、區)、82個行業,有效帶動社會投資770億元。這些試點示范項目智能化改造前后,在企業提質增效、降本減耗、提高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支撐并帶動了制造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企業通過先行先試探索形成了一批較成熟、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專項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智能制造推進體系基本形成,核心裝備供給能力持續增強,集成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基礎支撐能力不斷夯實,新模式推廣應用成效明顯。在組織出版了首批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案例匯編之后,為相關地區、行業、企業實施智能制造提供了借鑒與參考,形成了很好的效果。為擴大試點示范效應,加快示范企業典型經驗的推廣應用,本書是對2016年和2017年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梳理匯編成書,分為《電子信息行業卷》《裝備制造行業卷》《原材料行業卷》《消費品行業卷》四個分冊,以持續營造全社會推廣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圍。

本書編寫組 ·部門經濟 ·15.4萬字

中國農業地理集聚:分工-空間外部性的理論視角與實證檢驗
會員

20世紀30年代以來,農業生產作為一類重要的經濟活動,其空間分布也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地理集聚現象。農業地理集聚在本質上是一種空間外部性,其根本源泉在于分工及其深化。由此,圍繞“分工—空間外部性”線索,本書回顧了產業地理集聚理論的歷史演進,構建了產業地理集聚研究的“分工—空間外部性”理論分析框架,其中,分工是產業地理集聚研究的邏輯起點,空間外部性是產業地理集聚研究的核心。應用該理論分析框架,本書對農業地理集聚的分工源泉和空間外部性機制展開了系統、深刻的理論分析,構建了一個用于分析農業地理集聚影響因素的“自然資源稟賦—空間—空間外部性—制度”四維分析框架。接著,基于直觀觀察到的中國農業地理集聚現象,本書采用傳統統計指標和方法、空間統計指標和方法,對中國農業生產的地區專業化特征及其變化趨勢、地理集聚的時空特征和變化趨勢,進行了多視角、多層面(產業層面和地區層面)的細致刻畫和實證研究;建立空間計量經濟模型,對中國農業地理集聚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檢驗與分析。根據理論剖析和實證分析的研究結論,本書提出了促進中國地區專業化和地理集聚加快和健康發展、優化中國農業生產空間布局的政策建議。

肖衛東 ·部門經濟 ·11.9萬字

電商扶貧:理論與實踐
會員

2019—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未來兩年,扶貧開發工作將成為我國重大的政治任務。互聯網時代,電商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創新模式,對貧困地區賦能,為扶貧開發開辟了新路徑,是我國貧困地區實現彎道超車的有效途徑。其間的成就與困難同在,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新事物,也是一個亟待加強研究的新課題。然而,由于電商扶貧是一種新型扶貧方式,從理念的提出到被納入國家扶貧政策體系,再到政府層面真正推動,歷時只有短短六年時間。因此,綜觀現有相關研究文獻,學術界對該問題的關注和探討相對欠缺。本書分為上篇和下篇兩個部分。上篇是理論篇:主要在理論闡釋電商扶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基礎上,對“互聯網”時代我國電商扶貧的發展歷程、典型模式和未來趨勢進行全面考察和審視,試圖通過對這些典型案例的地方實踐剖析,比較和分析當前國內業已形成的典型農村電商扶貧模式及其特征;甄別不同模式的共性和差異性,并考察各自的優勢和不足,為探索建立一套由政府、農戶、電商平臺、電商協會等相關主體共同參與,共擔風險,齊心合作的電商扶貧創新模式奠定基礎,這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下篇是實踐篇:在深入實地廣泛收集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從實踐的角度對甘肅省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發生率高的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所在的8個市州的電商扶貧現狀、主要做法、基本經驗、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機制做了詳細闡述,并對全省已經涌現出的電商扶貧典型案例做了深入剖析,以期在全省精準扶貧工作中起到典型帶路和示范引領作用,從而幫助貧困地區早日脫貧致富,2020年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姚慶榮 ·部門經濟 ·16.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大姚县| 柳州市| 丘北县| 河池市| 兰溪市| 河间市| 准格尔旗| 辽阳市| 永济市| 天全县| 河北区| 应城市| 赞皇县| 舟曲县| 合阳县| 黎川县| 嘉荫县| 章丘市| 特克斯县| 博白县| 潞城市| 聊城市| 闽清县| 灵川县| 张家川| 商水县| 滦平县| 靖江市| 红安县| 平和县| 柘荣县| 洪雅县| 革吉县| 彭阳县| 镇宁| 科技| 赤峰市| 衡阳县| 中江县| 繁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