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是國情調查項目研究成果,該書對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地調查,結合我國西部大開發及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運用大量的數據,具體對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效及其原因、存在問題及其原因,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諧社會建設,今后的發展思路及其政策取向等都做了詳細的分析,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李群 王賓 曾誠 ·區域 ·14.4萬字
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對于推動邊境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加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邊防,維護國家統一,增進中外睦鄰友好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笆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也是邊境地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深化,脫貧攻堅全面展開,國家對邊境地區全方位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的發展進入新階段,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面臨難得的機遇。本書圍繞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實現邊境地區長治久安兩大主題,認清當前邊疆地區面臨的新形勢,將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展開理論研究和探討,全面落實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
張麗君等 ·區域 ·19.2萬字
《貴州行思錄》是一位經濟學博士的實地考察所見所感,對貴州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描述很真切,對風情文化的體驗很具體,很好地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經濟學理論相結合,探索文化于經濟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本書不同于一般的游記散文,而是經濟學與散文的一個有機結合,經濟中見人文,人文中看經濟,書中提煉的思想豐富且有普遍性的啟示作用,對了解貴州等發展中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綜合發展具有獨特的參考價值。
鄭艾林 ·區域 ·15.7萬字
本書在充分分析河南省農村流通體系和居民消費的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論述了影響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擴大農村消費的重要領域。本書重點探討了流通創新促進農村消費增長的機理并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流通體系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和模式創新等可以顯著地擴大河南省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激發消費熱情。另外,本書還探討了通過流通體系的創新促進農村居民消費擴大的重要路徑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丁超勛 ·區域 ·14.3萬字
宜游城市是旅游業與城市同軌發展、深度融合的產物,在歷史的檔口,與“美麗中國”建設耦合。大美陜西作為“美麗中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書依據生態文明、城市品牌、旅游美學等理論,遵循“理論架構—構建指標—定量測度—建設路徑”的思路,運用理論分析與定量計算相結合的方法,框定大美陜西與宜游城市內在邏輯,構建宜游指標體系,進行分區域、單城市綜合測度,以結果對區域、城市形象定位,提出提升建設路徑。
譚志喜 ·區域 ·14萬字
本書選取了中國經濟發展中最具群像記憶的地標,站在城市的角度上,以多元的視角,生動地講述了這些地標背后鮮明而飽滿的人物故事,以豐富的數據和翔實的文字表達對時代的觀點,呈現地標形成背后的經濟動因,最終用以小見大的方式,讓讀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獲得深入感知。
孟云劍 楊東曉 胡騰 ·區域 ·9.4萬字
《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二卷)》收集整理了20多篇有針對性、有代表性的調研報告,在掌握第一手調研資料的基礎上,從產業發展、區域經濟、公共文化、民生教育、民俗非遺、鄉土人情等角度展開專題研究,盡可能全面地展示即將啟動建設的雄安新區發展現狀,并思考處于轉型期階段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范周 ·區域 ·14萬字
《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的就業空間響應》內容:沈陽市工業空間重組、就業空間變化、勞動力的空間流動等一系列問題,突出地反映了對城市就業空間結構研究的迫切需求。針對這一現實需求,《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的就業空間響應》把陽市作為實證研究區域,研究老工業城市衰退引起的就業結構、就業空變化等一系列問題,探討新形勢下的就業空間變化條件和機制,尋求就空間優化、城市空間合理規劃的科學途徑。
董麗晶 ·區域 ·13.7萬字
本書是對2014年杭州金融業發展的記錄和總結,對杭州金融業未來發展的展望和期待,全面體現和反映杭州金融業發展的特色和潛力所在,主要內容包括杭州市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和關系評述、金融環境的變化情況、政府的金融監管和金融發展政策等。
汪濤 ·區域 ·14.3萬字
本書在系統分析與總結國內外對港口城市相關研究的基礎之上,針對港口城市的發展特點與時代趨勢,綜合運用城市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區域經濟學、空間經濟學、規劃學等學科與方向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以寧波市為對象,在一般城市與區域關系、港口城市與腹地關系的研究基礎之上,利用先進的GIS和城市模擬技術,以臨港區域為重點開展研究,從用地、產業兩個角度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轉型背景下加快用地空間管制、優化產業空間結構的具體對策建議。
陳洪波等 ·區域 ·13.9萬字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社科院和黨校行政學院智庫創新發展”,“地方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要著力為地方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有條件的要為中央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為更好地發揮黨校的智庫職能,配合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的召開,并為全會決策提供參考,浙江省委黨校圍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一全會主題,組織專門課題調研組開展專項研究,深入探討制約浙江省創新和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提出促進我省創新和轉型發展的對策建議。本書即是對上述專項研究成果的整理。
徐明華 陳錦其等 ·區域 ·13.1萬字
《沿海發展研究》是鹽城師范學院江蘇沿海開發研究院主辦的集刊。本輯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江蘇沿海開發三大國家戰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聚焦沿海開放開發中的熱點、難點及前瞻性問題,匯集江蘇乃至全國沿海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優秀成果,服務黨和政府的科學民主決策。
郝宏桂主編 ·區域 ·11.7萬字
數字鴻溝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牽涉很廣的社會問題,嚴重影響中國各個方面的發展。我國政府對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和解決數字鴻溝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目前在解決區域數字鴻溝問題上仍然面臨多種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對數字鴻溝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然而到目前為止,在區域數字鴻溝的相關研究中還沒有人對以上問題進行系統性的解釋,只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各自的闡述。通過對數字鴻溝形成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本書提出了數字鴻溝形成機制模型,分析了數字鴻溝的成因、作用機制和發展趨勢,在此過程中對以上問題進行了解釋,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因此可以認為本書的研究對推動我國數字鴻溝政策建設、彌合區域數字鴻溝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陳思祁 ·區域 ·7.8萬字
郝宏桂主編 ·區域 ·11.5萬字
該書試圖在總結過去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闡述資源詛咒相關的基礎理論、技術方法及應用實踐,期望為資源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研究提供有益的補充。該書先介紹研究的問題、內容、意義和方法及該研究的理論基礎和總體與之相關的最新研究綜述;然后介紹中國區域資源詛咒的內在機制理論方面的分析;中國區域資源詛咒的制度解釋,側重于我國雙軌制體制角度,中國區域資源詛咒的內生經濟增長解釋,側重于人力資本異質性和增強型人力資本投入兩個方面;中國區域資源詛咒的新經濟地理解釋,側重于技術創新方面;中國區域資源詛咒的產業經濟學解釋,側重于西部旅游產業的“荷蘭病”效應;最后介紹中國區域資源詛咒問題相應的破解政策及建議。
謝波 ·區域 ·12.2萬字
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差異在縣、市、省和大區尺度的表現不一,即存在尺度效應?;诨嵯禂档姆纸狻㈠a爾系數的一階分解、錫爾系數的二階分解和錫爾系數的三階分解等初步分解區域經濟差異中的尺度效應。完全分解出各尺度單獨的尺度效應則需使用尺度方差方法。使用基于數量加權和基于人口加權的尺度方差方法分解出區域經濟差異中各尺度的尺度效應?;谌丝诩訖嗟某叨确讲罘椒ū然跀盗康某叨确椒ǜ鼮楹侠?,故基于前者提出全國、各分大區域和各省的調控尺度和相應的具體的調控單位。
周杰文 ·區域 ·12.3萬字
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是生態文明建設中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建立自然-空間-人類共生系統的關鍵切入點。本書在國內外文獻綜述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法、情景分析法、空間分析法、協調度評價法、市場潛力模型和實證研究法等技術方法,尋找理性主義與實用主義的結合點,對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的概念內涵、邏輯框架、運行框架、評價模式、宏觀優化模式、布局優化模式以及基于文化復興的模式創新和實施組織的序參量等問題開展了探索性研究。
張俊 ·區域 ·14萬字
《珠海潮》是由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主管、珠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一份內刊,立足珠海、輻射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秉持開放創新的辦刊宗旨,始終勇立時代潮頭,站在學術理論前沿,從多學科專業性視角,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和實踐中面臨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為研究重點,旨在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型智庫,為廣大社科工作者提供優質的學術研究和交流平臺。
珠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 ·區域 ·11.8萬字
本書運用區域經濟學、海洋經濟學和理論經濟學等學科方法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一系列關鍵性問題作了系統研究,探討了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定位、思路、目標、途徑以及著眼點、制高點、重點、難點等問題,以求從理論上回答這些問題,從實踐上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為掌握第一手數據與資料,課題主持人和成員還深入一些企業,開展實地調查與深度訪談,了解海洋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使研究成果更具有針對性。
王慶金 馬偉 侯英津 田善武 ·區域 ·11.9萬字
中國的歷史是一部多民族的歷史,在歷史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員中,文化的特色極其顯著。草原地區的特定歷史地理環境和獨特的社會環境造就了區域性生態草原文化,具有開放、和諧的特征。草原游牧民族最重要的活動——放牧、打獵、圍獵,是長期的技能訓練,對手由小獵物到一個部落再到一個國家。在這種經濟、軍事活動中,戰術層面的想法上升到戰略層面的思想,就是獨特的草原管理文化。本書從草原管理文化中的戰略特征切入,挖掘草原管理理論的淵源,提出“草原企業家戰略領導力”的概念、要素、內涵、模式、機制及實現條件。企業家所具備的戰略領導力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極限,傳導并轉化為企業的實際行為。本書重點研究草原企業家戰略領導力的結構理論模型,從戰略領導學的角度,歸納了草原企業家領導力戰略特征及草原文化對企業家戰略領導力影響的作用機理。
任延東 ·區域 ·1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