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小說由真實的歷史人物出發,以時序展現了伊斯蘭世界政治領袖瓦賽克哈里發放棄伊斯蘭信仰、與生母結合,希望通過一系列儀式獲得超自然力量的神秘故事。不過,情節玄幻似乎尚未完全解釋其獨到之處。與眾多哥特小說迥然不同:小說情節完全與慣常的鬼魂飄蕩的幽暗古堡無干,而描繪了中東伊斯蘭文明的鬼神和文化。在東方學盛行的十八世紀末,集歐洲傳統哥特與東方伊斯蘭神秘于一身的《瓦賽克哈里發史》也許不僅在哥特文學當中地位顯耀,更在東方學發展史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英)威廉·貝克福德 ·社會 ·6.4萬字
在乞力馬扎羅山下,在恩蓋大神的國土上,千萬年來,大象、獅子、長頸鹿、斑馬、角馬一直自由生活。而今天,它們正在走向滅絕。翰文,出身象牙雕刻世家,卻選擇去非洲當戰地記者。雪顥,優雅又精怪,為療情傷去非洲做野保巡護員,保護大象。她逼著他拍攝保護大象紀錄片,他們飛越東非大裂谷,在草原上圍著篝火跳舞,親歷大象大戰鱷魚和獅子的驚險,目睹象牙被盜獵的殘忍,從恐怖襲擊的槍林彈雨中逃出生天,又單槍匹馬深入險境營救大象之王……他對她說,在非洲度過美好一天,好過在其他地方虛度一生。
詩凡 ·社會 ·13.7萬字
義無反顧是巧合,搖擺不定是人性。面對人生的諸多選擇,猶疑、困惑、掙扎是常態。書里的男男女女,如孫望月、宋世昌、劉晰、南星子,在選擇了要走的路之后,并非義無反顧,而是猶猶豫豫地揣摩著那條未選擇的路,分析利弊,長吁短嘆。如同流出了源頭的水再也回不到源頭,故鄉對他們來說只能是一種午夜夢回的情懷,而他鄉才是日日相對的現實。可他們卻又始終與那個現實若即若離,不能完全融入其中。于是,就成了他鄉和故鄉中間的邊緣人。
(加)張翎 ·社會 ·18萬字
本書收錄老舍著名話劇《茶館》《龍須溝》和十幾篇經典散文。《茶館》結構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展示了從清末到北洋軍閥時期再到抗戰勝利以后的近50年間,北京的社會風貌和各階層的不同人物的生活變遷。每一幕寫一個時代,北京各階層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這家大茶館,全劇展示出來的是一幅幅氣勢龐大的歷史畫卷,形象地說明了舊中國的必然滅亡和新中國誕生的必然性。
老舍 ·社會 ·9.6萬字
在同伴眼里,阿杜尼是個“不認命”的奇怪少女。媽媽因病去世后,她被爸爸賣給出租車司機莫魯弗為妻。然而,她不想成為眾人眼中羨慕的“新娘”,不想懷孕生子。沉重的勞動、家庭的虐待和肆無忌憚的羞辱,都不曾澆滅她眼里夢想的火花:她想回學校讀書,將來成為一名教師。她想以教育為武器,和殘酷的生活宣戰。她想打破沉默,發出自己內心的呼聲。在阿杜尼的世界里,她目睹了女人們各式各樣無聲的戰斗:有的人憑借身體戰斗,為家人掙得一處庇護所,自己卻橫死野外;有的人憑借金錢戰斗,在商界順風順水,卻要忍耐丈夫的背叛。阿杜尼咬緊牙關,告訴自己絕不向這不公的一切投降。然而,對于阿杜尼來說,拯救世界的開端,是拯救自己……
(尼日利亞)阿比·達蕾 ·社會 ·16.6萬字
故事以男主角——從縣煤炭局干部選派到十子母村擔任扶貧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崗位的年輕人安辛為線索,描寫他在新時代背景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干部群眾戮力同心、奮斗奉獻的勵志故事。文中不僅有扶貧政策的專業知識,有鮮為人知的客家風土人情及農業種養領域的新知識、新氣象;而且尤為重要的是作者講好了普通人的奮斗故事,通過對每一個奮斗者個性和神采的展示,表現出“小人物”在打贏決勝脫貧攻堅戰過程中是如何堅守、發展、嬗變和探尋的,致力塑造了新時代奮斗者群像。
溫談升 ·社會 ·15.2萬字
伊夫林·沃被譽為英國二十世紀最優秀的諷刺小說家,并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杰出的文體家之一。《邪惡的肉身》是沃第一部大獲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英國上層社會中出現了全新的一代年輕人,在表面的光鮮亮麗之下暗藏著陰郁與脆弱,他們就是代表了二十年代浮華而又絕望精神的“妖艷的青少年”。他們既天真又世故,將不安于現狀的心智與邪惡的肉身不知疲倦地投入到一次次反復無常的胡作非為當中,飲鴆止渴般尋求著永無止境的感官刺激和欲望滿足,卻又遠遠欲壑難填。《邪惡的肉身》即描繪這一代“妖艷的青少年”群像、深挖這個時代精神的經典名著,因此,“它和《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樣屬于那一類似乎總結并界定了一個時代的小說珍品”。
(英)伊夫林·沃 ·社會 ·12.9萬字
本書以20世紀20年代的北平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洋車夫的悲苦命運。來自鄉間的祥子淳樸而善良,面對生活,有如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但是,經過三次全力以赴的努力,均以失敗告終:第一次,他剛買的新車被亂兵搶走;第二次,他全部的積蓄又被反動政府的偵探騙去了;第三次,他以和虎妞之間扭曲的婚姻為代價而得來的車,又因為虎妞的死而再次失去。最后,他心愛的姑娘小福子的自殺,冷卻了他心中最后的溫暖。從此,祥子由積極進取而徹底墮落,變得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棄,就像一具行尸走肉。
老舍 ·社會 ·17.4萬字
《三故事》是居斯塔夫·福樓拜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完整的虛構作品,創作時間跨越30年,被公認為作者的成熟之作。是福樓拜小說藝術的集中體現。屠格涅夫不等法文原作成書,就陸續譯成了俄文。福爾考說:“認識福樓拜的,在這里尋見他;不認識的,在這里認識他。”其中《慈悲·圣·朱蓮的傳說》取材于一則中世紀故事,作者去蕪存精,把飄渺的傳說帶回到現實上來;《一顆簡單的心》化腐朽為神奇,把不是傳奇的材料寫成一篇動人的短篇小說;《希羅底》讓歷史重新鮮活起來,將矛盾沖突集中到一天時間里,從早到晚,讓人想起戲劇的嚴謹結構。這三篇短篇小說分別呼應了作者的《圣·安東的誘惑》、《包法利夫人》和《薩郎寶》。
(法)福樓拜 ·社會 ·8.4萬字
《人的失格》可以說是作者整個一生的自畫像,從中可以看到他從多愁善感的少年一步步喪失為人資格的過程。作者以赤裸裸的自供狀手法,將主人公對于人,對于人世的疏離感、孤獨感、恐懼感以至絕望感毫不掩飾地剖析出來,同時將作者對愛與真誠、對友情與信任、對自由與幸福的訴求推向極限,展示了邊緣人和生活在自閉世界之人血淋淋的真實的靈魂切片。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傾情翻譯。
(日)太宰治 ·社會 ·5.2萬字
這部政治幻想小說寫于1907年。作者通過一位投身革命的富家小姐視角,虛構出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風云變幻,也借此準確預見到了資本主義集權制度的興起。盡管該書出版于100年前,但對當今社會仍有警示作用,發人深省。
(美)杰克·倫敦 ·社會 ·14.4萬字
法庭上座無虛席,若村未來因虐待病重的祖母接受審判。一句“還不如直接死掉好了”,讓本來不好的事情變得更壞,但是,表壞的事情也會變好,不是嗎?幾經挫折、跌倒又爬起的若村未來,左半身癱瘓、每況愈下的祖母,她們未來的生活會變好嗎?
(日)土橋章宏 ·社會 ·7.4萬字
《茶館》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期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云變化。通過一個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社會中的蕓蕓眾生。出場人物近50人,人物性格鮮明。通過老板王利發對“裕泰茶館”的慘淡經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走向。
老舍 ·社會 ·3.2萬字
《道連·格雷的畫像》是王爾德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道連·格雷是位性格單純的貴族少年,在朋友亨利勛爵的誘導下逐步走向墮落。畫家霍爾華德為其創作了一幅肖像,道連許愿希望自己永遠如畫般保持美貌,甚至不惜付出靈魂的代價。他的愿望實現了,悲劇的序幕也由此拉開。
(英)奧斯卡·王爾德 ·社會 ·13.6萬字
本書所收作品多以作者行醫經歷為素材,有對治療、手術過程的寫實描摹,也有對鄉鎮醫療狀況的真實反映。人物多為農民,小說表現了他們承受疾病、死亡時的狀態,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妙、復雜的關聯,在真誠的書寫中逼近靈魂的本來面目,深具震撼力。
趙蘭振 ·社會 ·12.3萬字
《小把戲》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作品共2卷31章。本書受狄更斯的影響,并且作者也將這本書題獻給了狄更斯。在愛爾蘭的一座小城,一位江湖藝人正在表演一場富麗堂皇的英國朝廷晉見場面,而使這個木偶世界活動起來的是一個裝在箱子里的三歲男孩,他就是小把戲。這個貧苦孩子的流浪故事從這里開始,充滿了悲慘和離奇的情節,最后卻以美妙的喜劇結尾。
(法)儒勒·凡爾納 ·社會 ·19.8萬字
名字是聯結命運的咒語,講述一個印裔移民家庭的美國夢;與薩爾曼·拉什迪、阿蘭達蒂·洛伊比肩,轟動世界文壇的印裔作家,普利策文學獎得主裘帕?拉希莉的首部長篇小說的精裝本。小說講述了在美國出生的印裔男孩果戈理童年、少年直到青年的人生經歷。果戈理的父親名叫艾修克,意為“超越悲傷的人”;母親名叫阿西瑪,乃是“無限無極的女子”。艾修克年輕時遭遇一場火車脫軌事故,因為一本《果戈理小說集》而幸免于難。為此,當他的兒子在美國出生時,他給兒子起名“果戈理”。果戈理有著印度移民孩子勤勉的長處,同時兼具美國少年的叛逆個性,成年之后擁有成功的事業,也結識了紐約上層家庭的女友。他要跳出印度人的圈子,可最終還是與一位印裔女孩結婚……經歷生與死、相聚與別離,在東方與西方之間,故事里的每個人都在兩種文化間撕扯、掙扎、逃離與回歸,何處才是真正的歸宿?
(美)裘帕·拉希莉 ·社會 ·19.7萬字
谷崎潤一郎惡魔美學代表作,一把鑰匙打開欲望之門,兩性之間隱秘曲折的情愛關系,東方式家庭的暗流涌動……《鑰匙》是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代表作,行文以中年夫妻二人各自的日記展開,相當于一部雙重視角之下的夫妻生活記錄,夫妻之間的隱私、揣度、誘導、暗斗,借由女兒、準女婿加入的四角關系,最終走向丈夫受激而亡這一陰謀式的結局。這部日記體小說,是谷崎潤一郎在20世紀50年代書寫的一出為欲望而設的攻心計,成為刻畫人性欲望的經典之作,在小說藝術的題材、結構、戲劇張力等方面具有獨特性。
(日)谷崎潤一郎 ·社會 ·8.2萬字
本書是作家馮麗麗的第二部文學作品,源于她在某賓館“臥底”數月做服務員的一段經歷。“我”以觀察者和親歷者的雙重視角,講述了一群年輕女服務員的日常:她們日復一日的勞作換取微薄的工資和粗糲的生活,對隨意增加的工作量和簡陋甚至惡劣的生活條件習以為常;她們欺生,口角,算計,也互助,結伴逛街聚會找樂子;她們遭受苛刻無理的盤剝,也尋找機會偷懶怠工。“空降”的主管打破了客房部的寧靜,一場權力的角逐悄然拉開帷幕……最終在旺季來臨之際,身心疲憊的“我”離開了這家賓館。在作者平實克制、白描手法的敘事中,一間客房就是大千世界的縮影。以往身居底層的客房服務員們的喜怒哀樂幾乎從未被關注、被表達,甚至她們自己也視而不見。這一群身穿土黃色工服、面目各異的女服務員,和這座城市里的其他過客貌似永無交集,實則并無二致:擺脫生活的無奈幾無可能,辛勞和努力難以改變凝固的命運。
馮麗麗 ·社會 ·18.2萬字
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西班牙當代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冷面笑將”恩里克·比拉-馬塔斯名作;一段有關“崩潰與恢復”的旅程,現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模糊到無法辨認,當代先鋒藝術的整體面貌躍然紙上;本書發源于作者的真實經歷。【作者簡介】恩里克·比拉-馬塔斯(1948-),西班牙當代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諾貝爾文學獎角逐者之一。到目前為止,作品已逾四十部,并被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內容簡介】一個早晨,一通意外來電打破了一位巴塞羅那作家的日常生活。在這通奇特來電中,一個女性嗓音邀請作家前往德國城市卡塞爾參加世界先鋒藝術盛會:卡塞爾文獻展。根據策展方要求,作家需化身“駐店作家”待在卡塞爾城郊一家中餐館內,每日與人聊天交流,并在眾人眼皮底下寫作。隨著時間的流逝,卡塞爾在作家心中越來越像一座奇景遍地的莊園,而他自己則猶如一個無所事事的閑人、一個不知疲倦的訪客,在各色先鋒藝術展品間流連忘返。
(西)恩里克·比拉-馬塔斯 ·社會 ·1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