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說話方圓舌有鉤,互不得罪籠人心(3)

說話人人都會,但如何把話說好卻并非易事,有人說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給人的感覺卻像《大話西游》里的唐僧,讓人不堪忍受;有人說話雖然惜言如金,但卻每句都能點到要害,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微言大義。還有某些人說話與上面兩種都不一樣,他們說話往往不經過大腦,嘴巴比腦袋轉得還要快,結果就會鬧出許多洋相和笑話,甚至得罪了別人自己卻還一無所知。

有一次,一些領導到某地開會,當地習慣早餐是饅頭、稀飯、每人一個雞蛋。這天早晨,一個領導剝開雞蛋,發現是壞的,就跟服務小姐說:“給我換一個,這個雞蛋壞了。”

不一會兒,服務小姐就回來了,可是忘了想換蛋的是哪個人了。就高聲喊了起來:“誰的蛋壞了?”

眾領導沉默不語。小姐又喊了一句:“誰的蛋壞了?”

結果還是沒人答應。

這時,餐廳主任過來對服務員說:“你這小姑娘真沒禮貌,應該這樣問:哪位領導的蛋壞了?”忽然,餐廳主任覺得這話不對勁,趕緊又改口又高聲喊了一句:“哪位領導是壞蛋?”

這個故事中的服務小姐和餐廳主任都沒有注意說話的分寸,措辭不準確鬧出了笑話。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只有恰當的語言表達,才能達到順利溝通的目的,使交談的局勢和結果對自己有利。即使初次見面的人也不例外。有的人問話一出,便立即打開了對方的話匣子,雙方相見恨晚,成了好朋友;有的人問話一出,卻使對方無言以對,使場面變得很尷尬,雙方只得以說“再見”收場。

可見,說話這種藝術,對“拉近”雙方的距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好的語言表達不但使人愛聽,也能使別人樂于接受你。

曾經有一家飯店招聘服務員,有兩位年輕人前來應征。

第一位應征者這樣招呼光臨的顧客:“您好,您吃雞蛋嗎?”

顧客擺了擺手,似乎答不出來,對話就此結束了。

第二位應征者這樣招呼光臨的顧客:“您好,請問您吃一個雞蛋還是兩個雞蛋?”

顧客笑著回答:“一個雞蛋。”

可見,第二位應征者的說話策略相當成功。短短幾個字的對話,二個應征者的高下之分便立刻凸顯出來了,這便是語言的魅力,說話的藝術。會說話的人,人生和事業才能走得更遠更加成功,無論是政壇還是商場,掌握了說話的藝術,便多了一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而這把鑰匙并非來得輕而易舉,它需要你動點腦筋用點“心機”去鉆研才能獲得。

10.不慎失言應及時彌補

人在生活當中,總有說話不當或做事不當的時候。發生這些事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鎮定自若,處驚不變,積極尋找措施來補救。這也是處世的一種“心機”。

人有失足,馬有漏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來,失蹄了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妙語去彌補。只要你有“心機”,你可以補得天衣無縫。

作為空姐,朱莉葉小姐常常接受嚴格的語言訓練。盡管這樣,她有時還是不免失言。

那次在航線上,她和往常一樣本著顧客至上的服務精神,熱情地詢問一對年輕的外籍夫婦,是否需要為他們的幼兒預備點早餐。那位男顧客出人意料地用中國話答道:“不用了,孩子吃的是人奶。”

沒有仔細聽這位先生的后半句話,為進一步表示誠意,朱莉葉小姐習慣性地說:“那么,如果您孩子需要用餐,請隨時通知我好了。”

他先是一愣,隨即大笑起來。朱莉葉小姐這才如夢初醒,羞紅了臉,為自己的失言窘得不知如何是好。

“人有失足,馬有漏蹄”。在人們的交際過程中,無論凡人名人,都免不了發生言語失誤。雖然其中原因有別,但它造成的后果卻是相似的,或貽笑大方,或糾紛四起,有時甚至不堪收拾。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或者矯正之術,去避免言語失誤帶來的難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

歷史上和現實中許多能說會道的名人,在失言時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慘敗的情形不乏其例。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美國福特總統和卡特共同參加的,為總統選舉而舉辦的第二次辯論會上,福特對《紐約時報》記者馬克斯·佛朗肯關于波蘭問題的質問,作了“波蘭并未受蘇聯控制”的回答,并說“蘇聯強權控制東歐的事實并不存在”。這一發言在辯論會上屬明顯的失誤,當時遭到記者立即反駁。但反駁之初佛朗肯的語氣還比較委婉,意圖給福特以改正的機會。他說:“問這一件事我覺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難道在肯定蘇聯沒有把東歐化為其附庸國?也就是說,蘇聯沒有憑軍事力量壓制東歐各國?”

福特如果當時明智,就應該承認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覺得身為一國總統,面對著全國的電視觀眾認輸,決非善策,于是繼續堅持,一錯再錯,結果為那次即將到手的選舉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刊登這次電視辯論會的所有專欄、社論都紛紛對福特的失策作了報導,他們驚問:

“他是真正的傻瓜呢?還是像只驢子一樣的頑固不化?”

卡特也乘機把這個問題再三提出,鬧得天翻地覆。

有“心機”的人在被對方擊中要害時決不強詞奪理,他們或點頭微笑,或輕輕鼓掌。如此一來,觀眾或聽眾弄不清葫蘆里藏的什么藥。有的從某方面理解,認為這是他們服從真理的良好風范;有的從另一方面理解,又以為這是他們不謂辯解的豁達胸懷。而究竟他們認輸與否尚是個未知的謎。這樣的辯論家即使要說也能說得很巧,他們會向對方笑道:“你講得好極了!”

相比之下,里根的表現就顯得很有“心機”。

一次,美國總統里根訪問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歲又大,在歡迎宴會上,他脫口說道: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為能訪問玻利維亞而感到非常高興。”

有人低聲提醒他說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

“很抱歉,我們不久前訪問過玻利維亞。”

盡管他并未去玻國,當那些不明就里的人還來不及反應時,他的口誤已經淹沒在后來滔滔的大論之中了。這種將說錯的地點時間加以掩飾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當面丟丑,不失為補救的有效手段。只是,這里需要的是發現及時、改口巧妙的語言技巧,否則要想化解難堪也是困難的。

在實踐中,遇到失言這種情況下,有三個補救辦法可供參考:

1.移植法,就是把錯話移植到他人頭上。如說:“這是某些人的觀點,我認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錯誤糾過來了。對方雖有某種感覺,但是無法認定是你說錯了。

2.引伸法,迅速將錯誤言詞引開,避免在錯中糾纏。就是接著那句話之后說:“然而正確說法應是……”或者說:“我剛才那句話還應作如下補充……”。這樣就可將錯話抹掉。

3.改義法,巧改錯誤的意義。當意識到自己講了錯話時,干脆重復肯定,將錯就錯,然后巧妙地改變錯話的含義,將明顯的錯誤變成正確的說法。

11.沉默就是最好的反駁方式

沉默是“心機”中的“心機”,更是沒有“心機”的“心機”。當你不愿與人交談,你可以選擇沉默;你不懂怎樣與人交談,你也可以選擇沉默。

某機關有一個女孩子,平日只是默默工作,并不多話,和人聊天,總是微微含笑的。有一年,機關里來了一個好斗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在她主動發起攻擊之下,不是辭職就是請調。最后,矛頭終于指向了這個女孩子。某日,這位好斗的女孩子抓到了那位一貫沉默的女孩子的把柄,立刻點燃火藥,劈哩叭啦一陣,誰知那位女孩只是默默笑著,一句話也沒說,只偶爾嘣出一個字:“啊?”最后,好斗的那個主動鳴金收兵,但也已氣得滿臉通紅,一句話也說不了出來。

過了半年,這位好斗的女孩子也自請他調。

你一定會說,那個沉默的女孩子“心機”實在太好了,其實不是這樣,而是那位女孩子聽力不大好,理解別人的話不至有困難,但總是要慢半拍,當她仔細聆聽你的話語并思索你話語的意思時,臉上又會出現“無辜”、“茫然”的表情。你對她發作那么久,那么賣力,她回你的卻是這種表情和“啊?”的不解聲,難怪要斗不下去,只好鳴金收兵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事實:“沉默”的力量是何其地大,面對“沉默”,所有的語言力量都消失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斗爭。這不是新鮮事,本就弱肉強食,和平相處才是怪事,因此你要有面對不懷善意的力量的心理準備;你可以不去攻擊對方,但保護自己的“防護網”一定要有,而裝聾作啞有時是最厲害的武器。

又聾又啞的人聽不懂別人的話,自然也不會加入爭斗,別人自然也不會和他們爭斗,因為這只是徒勞。

不過大部分人都不聾又不啞,一聽到不順耳的話就會回嘴,其實一回嘴就中了對方的計,不回嘴,他自然就覺得無趣了;他如果還一再挑釁,只會凸顯他的好斗與無理取鬧罷了,因此面對你的沉默,這種人多半會在幾句話之后就倉皇地“且罵且退”,離開現場,如果你還裝出一副聽不懂的樣子,并且發出“啊?”的聲音,那么更能讓對方“敗走”。

不過,要“作啞”不難,要“裝聾”才是不易,因此也要培養對他人言語“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否則心中一起波瀾,要不起來回他一二句是很難的。

學習裝聾作啞,可以不戰而勝,也可避免自己成為別人的目標,而習慣裝聾作啞,也可避免自己去找人麻煩,實在是為人處世的絕妙方法。

12.爭辯不能消除錯誤,只能加深怨恨

謝爾蓋維奇曾說過:懦弱愚蠢的人才好激動和大吵大嚷,聰明強干的人什么時候都應保持自己的尊嚴。事實也是如此,聰明的人決不參與爭辯。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一天晚上,美國人戴爾·卡耐基在倫敦得到了一個極有價值的教訓。當時他是羅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經紀。大戰期間,史密斯爵士曾任澳大利亞空軍戰斗機飛行員,被派在巴勒斯坦工作。歐戰勝利締結和約后不久,他以30天旅行半個地球的壯舉震驚了全世界。沒有人完成過這種壯舉,這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澳大利亞政府頒發給他5000美元獎金,英國國王授予了他爵位。有一天晚上,戴爾·卡耐基參加一次為表彰他而舉行的宴會。宴席中,坐在戴爾·卡耐基右邊的一位先生講了一段幽默,并引出了一句話,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說那句話出自《圣經》,他錯了。戴爾·卡耐基知道,且很肯定地知道出處,一點疑問也沒有。為了表現出優越感,戴爾·卡耐基很討嫌地糾正他。他立刻反唇相譏:“什么?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句話出自《圣經》。”他自信確定如此!

那位先生坐在右首,戴爾·卡耐基的老朋友弗蘭克·格蒙在卡耐基左首,他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戴爾·卡耐基和那位先生都同意向他請教。格蒙聽了,在桌下踢了戴爾·卡耐基一下,然后說:“戴爾,這位先生沒說錯,《圣經》里有這句話。”

那晚回家路上,戴爾·卡耐基對格蒙說:“弗蘭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

“是的,當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么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為什么不給他留點面子?他并沒問你的意見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見,為什么要跟他抬杠?應該永遠避免跟人家正面沖突。”

天底下只有一種能在爭論中獲勝的方式,那就是避免爭論。十之八九,爭論的結果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絕對正確。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即使贏了,但實際上你還是輸了。為什么?如果你的勝利,使對方的論點被攻擊得千瘡百孔,證明他一無是處,那又怎么樣?你會覺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他會自慚形穢,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怨恨你的勝利。而且——“一個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蘭克林所說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只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寧愿要一種字面上的、表面上的勝利,還是要別人對你的好感?

威爾遜總統任內的財政部長威廉·肯羅以多年政治生涯獲得的經驗,說了一句話:“靠辯論不可能使無知的人服氣。”

拿破侖的家務總管康斯坦在《拿破侖私生活拾遺》曾寫到,他常和約瑟芬打臺球:“雖然我的技術不錯,我總是讓她贏,這樣她就非常高興。”

我們可從中得到一個教訓:讓我們的同事、朋友、丈夫、妻子,在瑣碎的爭論上贏過我們。

爭辯不可能消除誤會,而只能靠技巧、協調、寬容,以及同情的眼光去看別人的觀點。

林肯有一次斥責一位和同事發生激烈爭吵的青年軍官,他說:“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會在私人爭執上耗時間,爭執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擔得起的。而后果包括發脾氣、失去自制。要在跟別人擁有相等權利的事物上,多讓步一點;而那些顯然是你對的事情,就讓得少一點。與其跟狗爭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讓它先走。因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傷。”

13.轉彎抹角說話,讓對方如墜入云里霧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乡县| 凤阳县| 如皋市| 海宁市| 十堰市| 顺昌县| 陆河县| 大新县| 武城县| 永康市| 龙江县| 九台市| 留坝县| 长乐市| 内江市| 柳河县| 长白| 岳西县| 玛纳斯县| 五原县| 合山市| 巩留县| 林西县| 九龙县| 巴楚县| 彭泽县| 浑源县| 江油市| 南昌市| 柯坪县| 卫辉市| 英超| 荆门市| 萨迦县| 嘉荫县| 邵武市| 师宗县| 朝阳市| 河北省| 湘潭县|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