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說話方圓舌有鉤,互不得罪籠人心(4)

轉彎抹角的語言魅力在于將一些難以言傳的情形,巧妙地采用一些與主題毫不相關的話語,最后突然轉一個急彎,與主題發生聯系以實現說話者的真實意圖和目的。這種轉彎抹角的說話方式常常讓聽者如墜入云里霧里,但最后卻在明白說話者的意圖后啞然失笑。

轉彎抹角要取得語言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轉的彎與所抹的角和實際情形之間的反差。在這里含有設置懸念的味道,一開始你的話離你所想表達的意思相距十萬八千里,讓對方摸不著頭腦,強烈地想知道下文,然后你才轉彎抹角地把話題拉近,最后將自己的意思完全表達出來,卻往往與對方所期望的情形有非常之大的出入,期望與現實產生沖突,語言的魅力就這樣產生了。

希爾先生喜歡吃魚,而且特別喜歡吃鮮魚。一天中午,他沿著湖邊散步,他想這里一定有好魚。果然,他看到附近一家餐館的黑板上寫著“供應鮮魚”。他立刻走進餐廳就坐。一會兒,女招待端上一盤魚,卻是一條煎魚。

希爾先生仔細觀察著盤中的魚,喃喃自語,卻不動手,女招待見了覺得很奇怪,她問道:“先生,還缺什么?要不要鹽?”

“謝謝,不用了。”希爾先生說完,又喃喃自語。

“那您為什么不吃呢?”

“你瞧,我現在正處于悲哀之中,”希爾先生說,“我叔父8天前在這兒淹死了,我正在問它是否知道此事。”

“多有趣!”女招待挖苦道,心想這人一定是瘋子,因為最近這里根本沒淹死人。

“魚怎么說呢?”她笑著問。

“噢,它告訴我說,8天前我叔父淹死的時候,它不在水里,因為它在廚房已經10天了。”

直到此時,那位如在云里霧里的女招待總算明白了希爾先生的真實意圖了,不禁為之啞然失笑。

希爾先生對魚的新鮮程度有了懷疑,但他并不是直接向女招待說出,因為那樣的話可能會招致女招待的否認和回擊,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于是,他妙用轉彎抹角術,把話題扯遠,再一步步回到正題上,以問魚這樣一個荒誕的情景,編造一個其叔父淹死的故事,含蓄委婉,拐彎抹角地表達出了“魚根本不新鮮”這樣一個意思,不僅使人哈哈大笑,也讓女招待無法回擊。

希爾先生以幽默當武器,含蓄地指出了餐館所存在的問題,真是讓人忍俊不禁,學會了這種說話方式不但能幫助你獲得他人的好感,不至說話太真得罪別人,有時會更有益于一些問題的解決。

14.不要輕易承諾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古人為官的一條方圓之道。不是你的專業自然不該你管,你也就不應該管。你不在那個職位,管了也防礙別人,費力不討好,說白了就是沒事惹事。

我們常聽到別人漫不經心地說:“有事我負責!”像這種隨便把“負責”二字掛在嘴上的人是沒有“心機”的人,也是不負責任的人。出了事情,責任誰都能付,但誰也付不起。

責任也是有限度的。不是從一開始就隨隨便便地表示負責到底才是有責任感,而是負自己該負的責任才對。

“責任感”是一種稱贊的話,重點在于后面的“感”字。不是責任,而是感受責任,所以不是只要說愿意負責的話就可以了,而是要親自感受自己應該負起的責任。一般人往往不去衡量自己的力量,光是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拍胸脯來表示愿意負責,卻沒有顧慮到現實的后果。

責任并不似權利義務那么具有強制性,它的道德含意比較強,但實際上卻沒有什么約束力。

然而,在與人交往時,彼此會不經意地在對方的身上加諸太多責任。在工作上,我們必須義無反顧地擔負一些公事上的責任。有時候當工作沒有成績時,即使并不是自己的過失,仍然得負起連帶責任。這個社會就是這樣,隨時隨地都要負起責任。在這種情況之下,當我們受到別人的請托,為了達成任務所盡的力就是負責。

與人交往的責任,就是只要彼此盡了力就可以了,大可不必非得要求自己或對方奉獻出所有的金錢及時間,不能從別人那里要求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情。

身為現代人,于公要對公司負責,于私要對家庭負責,如果為了對朋友負責而傷害了其中之一,那就失去了交朋友原來的意義。

做買賣也好,交朋友也好,本來就是以“一諾千金”為彼此的責任,既不需要任何書面保證,也不必找人作保,只要彼此信得過即可。

與人交往時,不要隨便地拍胸脯說些不負責的話,而是拿出行動來負責。有“心機”的人向來行在前,言在后。

對于別人的請求,即不能馬上答應,也不能馬上拒絕。

假如你馬上一口拒絕的話,那么,對方極可能就會認為你不肯幫助他,甚至你們的關系因此而僵化,說不定以后你可能有什么事要找到他的話,盡管別人是有能力幫助你的,但對方卻記起前“仇”以牙還牙。因此,最好是使對方認為你已盡職盡力地為他服務了。

碰上別人要你幫忙找工作,就不妨這樣去做:立即請對方寫份簡歷包括畢業于哪間學校、所學專業、本人志趣和特長、思想表現等交給你。這樣別人就親眼看到了你想幫他忙的事實,造成別人產生可能找對了人的錯覺。

同時你可以坦率誠懇地說:“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會盡力而為的。明天我馬上拿你的簡歷去找熟人……過幾天你再來好嗎?”

幾天后,你應該搶在人家還沒有來之時,去個電話或親自上門去拜訪。“這幾天我一直為你的事活動,東門那個單位可能沒有什么希望。南門那個單位卻說要研究研究。”

再過兩三天,你主動找到他:“真對不起,你托的事目前都已落空了,我通過所有我熟識的人,但卻……真沒辦法,等以后有機會再說吧。”

盡管你根本沒去找那些熟人,但朋友一定對你感激不盡你也不會被別人誤解,沒有盡到責任。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生意上,有人求你看能否通過關系為他批點出廠價產品,你最好也立即行動:“好吧,我會盡力去幫助你的。”即刻詢問對方要什么型號,大概要批多少等等。接著按上述步驟,幾天后不要等對方走上門你就應該向對方解釋,說自己已找過領導,頭頭很難說話,或者說所有產品別人已全批走了,只能等今后有機會再說。

有人想趁你出差的機會,托你為他購某種型號的產品。請你不要馬上拒絕對方的要求,應該馬上接受對方所給予的用于購買商品的金錢,并坦率表明一定幫他找找,若有的話定幫買回來。然后,在出差地點再給對方去個電話或電報,說你走完了幾家大商場都沒有發現那種型號的產品等。

要想方圓做人,必須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制造些無本萬利的人情債,這也是有“心機”的人的常用伏筆。

但這種方法不宜常用,只能偶爾為之作為應急之法。經常為之,定會露出破綻,遭人指責。大多數人都喜歡言出必行的人,卻很少有人會用寬宏的尺度去諒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我們常常聽見某甲埋怨某乙,說:“某乙分明答允了我,但……”

事實上,某乙雖然可能答應過某甲,但那不過是某乙怕難為情不好意思拒絕而已,往后他仔細一想,便覺得這事根本不可能辦到了,甚至某甲自己也知道這事實在強人所難。但是某甲真的會自責而不責人嗎?恐怕不會的,而在旁人看來,也總是覺得某乙不對,因為到了那個田地,已經沒人注意當初他的一切了。

拿破侖說:“我從不輕易承諾,因為承諾會變成不能自拔的錯誤。”承諾就是要攬責任,如果你做不到,尤其是超出你能力范圍之外的事只會令你失信于人,形象大大受損。

幫助別人本身無可厚非,關鍵是量力而行。不看清自己的實力,什么事都說“我能行”與一個莽漢沒有什么區別。你要為你所說出的話負責,就必須“三思而后言”。

15.莫讓他人相形見絀

說話若想不得罪別人,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不能在失意人面前談得意之事,雖然這可以滿足你一時的成就感,卻可能讓別人記恨和嫉妒一輩子,莫讓他人相形見絀,是一個有“心機”之人擁有好口才和好人緣的開始。

日常的交談中在表現自我的時候,需要有謙謙君子的心態,學會安撫他人的心靈,也就是說,不可以使對方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

一位女士的寶貝女兒,從劍橋畢業回國之后,在特區一家金融機構供職,每月數萬港元薪水。這位女士當然相當自豪,她面對親朋好友時,言必稱女兒的風光,語必道女兒的薪俸。偶然被女兒發覺,極力制止母親,說總夸自己的女兒,突出自家好,人家會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傷害了他人。

女兒的話在情在理。可見在敘述自我時,要防止過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別人心理失衡,產生不快,以至影響了相互之間的關系。

有位朋友,講了這樣的故事:

說有兩位要好的女友,甲靚,乙平平。她們一起去參加舞會,舞場上的許多男士頻頻與甲共舞,卻在不知不覺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識地感覺不妥,于是托辭身體不適,奉勸朋友們邀請乙,男士們尊重了奉告,乙被男士們卷入了舞池,乙的快樂是不言而喻的。

甲以友情為重,不想女友被忽視,于是機智采取一種平衡手段,使乙的心靈得到撫慰,這必定會使他們的友誼更加深一層。

英格麗·褒曼在獲得了兩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后,又因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精湛演技獲得最佳女配角獎。然而,在她領獎時,她一再稱贊與她角逐最佳女配角獎的弗淪汀娜·克蒂斯,認為真正獲獎的應該是這位落選者,并由衷地說:“原諒我,弗論汀娜,我事先并沒有打算獲獎。”

褒曼作為獲獎者,沒有喋喋不休地敘述自己的成就與輝煌,而是對自己的對手推崇備至,極力維護了對手落選的面子。無論誰是這位對手,都會十分感激褒曼,會認定她是傾心的朋友。一個人能在獲得榮譽的時刻,如此善待競爭的對手,如此與伙伴貼心,實在是一種文明典雅的風度。

以上故事告訴我們,你的一言一行都要為對方的感受著想,學會安撫對方的心靈,不可以使對方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與此同時,自己的心靈也會因安然自慰,而有一個極好的心情。

經常可以看見一些人大談自己的得意之事,這是不好的。對方不僅不會認為你是“了不起”的,你甚至會被對方認為是不成熟的、賣弄過去好時光的人等等,所以,盡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

然而,每個人都想被評價得高一點。明知不可談得意之事,但卻情不自禁地大談特談,這是人性中比較麻煩的一面。所以,完全不談得意之事當然不可能,但同樣是談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談的方式。

注意之一是,至少在別人未談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談。也就是說,單方面大談得意之事不雅,所以先讓對方發表演講之后,那種壞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聰明的人就先煽動對方:“您的見聞廣博”,促使對方發表得意之事,然后若無其事地說:“我也知道這樣的事”。如此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

做人要有“心機”,不但要懂得做人不僅不可強出頭,而且在與別人在一起時不可讓別人相形見絀,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

16.“場面話”:可聽不可信

做人需要說場面話,沒有場面話,場面就談不上場面,但是場面話不一定要信,因為那只是應付場面而已。

無論誰,有時都會說或聽到“場面話”,聽者或言者切莫較真。

某甲在一公家單位服務,十幾年沒有升遷,于是透過朋友牽線,拜訪一位經管調動的單位主管,希望能調到別的單位,因為他知道那個單位有一個缺,而且他也符合資格。

那位主管表現得非常熱烈,并且當面應允,拍胸脯說:“沒問題!”

某甲高高興興地回去等消息,誰知半個月、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一點消息也沒有,打電話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開會”,問朋友,朋友告訴他,那個位置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氣憤地問朋友:“那他又為什么對我拍胸脯說沒有問題?”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這件事的真相是:那位主管說了“場面話”,而某甲相信了他的“場面話”。

“場面話”是人際交往中說話必具的應酬之一,而說“場面話”也是一種生存智慧,在社交中一些高手都懂得說,也習慣說。這不是罪惡,也不是欺騙,而是一種“必要”。

一般來說,“場面話”有以下幾種:

——當面稱贊人的話;諸如稱贊你的小孩可愛聰明,稱贊你的衣服大方漂亮,稱贊你教子有方……這種場面話所說的有的是實情,有的則與事實有相當的差距,聽起來說起來雖然“惡心”,但只要不太離譜,聽的人十之八九都感到高興,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興。

——當面答應人的話;諸如“我全力幫忙”、“有什么問題盡管來找我”等。說這種話有時是不說不行,因為對方運用人情壓力,當面拒絕,場面會很難堪,而且會馬上得罪一個人;纏著不肯走,那更是麻煩,所以用“場面話”先打發,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上忙或不愿意幫忙再找理由,總之,有“緩兵計”的作用。

所以,“場面話”想不說都不行,因為不說,會對你的人際關系有所影響。

不過,千萬別相信“場面話”。

對于稱贊或恭維的“場面話”,你要保持你的冷靜和客觀,千萬別兩句話就樂昏了頭,因為那會影響你的自我評價。冷靜下來,反而可看出對方的用心如何。

對于拍胸脯答應的“場面話”,你只能保留態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能“姑且信之”,因為人情的變化無法預測,你既測不出他的真心,只好抱持最壞的打算。要知道對方說的是不是場面話也不難,事后求證幾次,如果對方言辭躲閃,虛與委蛇,或避不見面,避談主題,那么對方說的就真的是“場面話”了。所以對這種“場面話”,也要有清醒的頭腦,否則可能會壞了大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和县| 南投县| 纳雍县| 桂平市| 广平县| 崇文区| 许昌县| 彭州市| 西峡县| 新津县| 招远市| 清丰县| 霍林郭勒市| 宜都市| 福州市| 侯马市| 宝坻区| 大安市| 中宁县| 资兴市| 固镇县| 容城县| 神木县| 章丘市| 渭南市| 如皋市| 平武县| 黑龙江省| 临洮县| 漳平市| 岫岩| 苍南县| 古交市| 垫江县| 凤翔县| 沧源| 鞍山市| 潍坊市| 北海市| 旬邑县|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