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公孫丑章句上(1)

前面《梁惠王》上下兩章,是孟子一生學說思想的大綱。自《公孫丑》章開始,以下的每一章,都是根據上面的綱要再加以發揮的。有關孟子的學說思想,以及孟子的心性修養,我將陸續作補充說明。

以后的各章,內容更加豐富,講起來就難免會牽涉到中國文化的許多問題。所以今后對于問題的討論,將盡量作更深入的研究。而《孟子》原文并不太艱深,也不古板,大家都能一目了然,所以在文字上就不再詳細地說明了。

但是對于《孟子》原文,大家最好能夠多多朗誦,熟讀會背,因為中國秦漢以后的古文,經常運用《孟子》這本書的筆法,其中有許多美好的詞句,或被后人變化運用,或者成為名言,傳誦不已。

譬如后世常用的“當道”二字,就是由《公孫丑》章的“當路”一詞演變而來?!爱數馈奔础爱斦保幱谡误w制上的“要津”,就是重要路口的意思。在從前,就相當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但這個名詞,在古文上,常被引用稱那些官居要職掌握政權的人,并不只限于宰相一類的。在文學上,便有清人類似格言的兩句詩:“當路莫栽荊棘樹,他時免掛子孫衣?!痹姼耠m然平平,意義還真深長!

所以,現實掌握政權的重要人物,對于政治命令的發布,必須慎重地考慮,因為一個法令、政策所影響的不止當時,更影響了幾十年后人民的禍福利害。因此千萬不可在辦公室或會議所,因一時的痛快,訂立新的政策或法令,并立刻頒布執行。這種做法,極易產生弊端,貽害社會。所以我常說,執政者是要負政治上的因果的。這兩句詩確為警語,更說明政治立法與立言、立德的因果關系。

話說回來,《公孫丑》上下兩章,是記載孟子師生間的對話,其中大部分的內容,是在齊國湣王當政時期孟子再度到齊國的事。這次孟子在齊國,停留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唬骸粍t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曰:“以齊王,由反手也。”

管仲的故事

公孫丑是孟子的弟子,有一天他向孟子提出問題。他問,假使老師你在齊國執掌政權,能不能做到像名臣管仲和晏子所成就的那種功業呢?

孟子聽了后,對公孫丑說,你真是標準的齊國人,只知道管仲、晏子這兩個歷史人物,好像天下就只有齊國這兩個人才能創建了不起的功業似的,而不知道除了這兩個人以外,高明人物還多得是。孟子這句話,等于現在我們對人說:你真是一個英國人,只知道你們歷史上有個丘吉爾;或者說:你真是一個美國人,只知道你美國有個羅斯福而已。這就是描寫孟子的幽默,意思是說公孫丑坐井觀天,看到井口那一點點天空,就以為整個宇宙只有那么大。

他幽默了公孫丑一下,然后又說,你知不知道過去曾經有人向曾子的孫子曾西說:“你和子路到底哪一個好?”曾西聽到這個問題就不安于座,在座上躬一躬上身,帶著恭敬的口吻說:“你怎么拿我來跟子路比呢?連我的先祖大人曾子對子路都是相當敬畏的,我怎么可以和他相提并論?”于是這個人又問曾西:“那么你和管仲比起來,哪一個比較好呢?”曾西聽了這句話,馬上轉成不大高興的臉色說:“你又怎么把我去和管仲比呢?管仲得到一位頂好的領導人齊桓公的信任,而齊桓公自己對于齊國大小事情都不管,完全交給管仲,由他愛怎么辦就怎么辦。”

在歷史上,一個好的領導人對一個幕僚長相信到如此程度,的確也只有齊桓公對管仲才做到。所以齊桓公能夠做到春秋時候的五霸之一,甚至可說是五霸之首,并非偶然。更難得的是,他們兩人原來是敵人,在戰場上面對面作戰時,管仲曾經對齊桓公射了一箭,剛好射在齊桓公的帶鉤上,幸好帶鉤上的一塊銅片抵住了箭鏃,沒有射到腹部,否則齊桓公可能早就被管仲射死了。

講到管仲,使人聯想到管仲與齊桓公之間的君臣際遇與君臣相得之難。這種老板與伙計之間主從相得的情形,真是一件太不尋常的事。至于齊桓公與管仲、鮑叔牙三個人之間的君臣知遇,以及在朋友情誼上相處得如此盡善盡美,的確難能可貴。尤其管鮑之交的知心知己,更成為千古美談。但也可以說,齊桓公與管鮑之間的相處,表面上固然有君臣的情感,而實際上,似乎還有一份朋友之間的真情感,這尤其是難上加難!我們如果拿后世西洋歷史中大家所欽佩的德國威廉二世和俾斯麥來比,還不如反觀自己歷史上齊桓公與管鮑之交的這一段史實。這的確是一個領導人事業成功的榜樣,說明君臣之間、朋友之間必須要彼此信任,要同心協力,才能成就一件大事。

現在首先要討論大家所知道且樂于稱道的“管鮑之交”的故事。

第一,管仲與鮑叔牙兩人的交情,在一開始可以說是很不對稱,在友道上來講,能夠相交實在太不容易。因為他們兩人結交當初,管仲是個窮小子,鮑叔牙是有錢的少爺。雖然說古往今來,闊少爺結交個把窮朋友也是尋常事,但難在這個有錢有勢的鮑少爺能夠完全不在乎管老弟的貧窮卑賤,居然與他情同手足,平等相待。

第二,管仲在少年時代的行為,是恃才傲物、放蕩不羈的一型;鮑叔牙是謹慎老實、比較賢良方正的一型??墒请y在鮑叔牙能夠深切認識管仲、欣賞管仲,對管仲的所作所為不但原諒,而且絕不見怪。

第三,在這段時期,管仲和鮑叔牙合伙經商,想來當然是由管仲出主意,慫恿鮑叔牙拿錢去做生意的。但到了結賬分紅的時候,管仲不管三七二十一,任憑自己的意思,拿走了大部分。別人看不過去,替鮑叔牙叫屈,鮑叔牙不但不見怪,反而說,管仲家里需要用錢,多拿一點去用,那有什么關系呢!

這兩個人的交情中,所謂“管鮑分金”的事,還只是起頭的序幕。更難得、更有趣的是第二幕,又加上一個主角齊桓公,以及最后落幕的一場,更會使人拍案叫絕,真是可以耀古爍今了。

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兩個好朋友,后來都走進了齊國的政治圈子,鮑叔牙幫助齊國的世子小白,也就是后來的齊桓公;管仲運氣不好,幫助了另一位世子公子糾。不久,齊國因為爭奪繼承權而發生宮廷內亂,而且還牽涉到國際關系。小白和公子糾為了爭政治權利而大動干戈,變成仇敵,這段歷史大家都知道,不必細說了。在大動干戈的時候,管、鮑兩人各為其主,所以有后來管仲射了齊桓公一箭之事。但是,最后公子糾被殺,齊桓公勝利了,而管仲做了俘虜。齊桓公要報一箭之仇,非殺掉管仲不可。在這個緊要關頭,鮑叔牙出面了。

他對齊桓公說:“你現在雖然做了齊王,但你還想不想稱霸諸侯、擁有天下呢?”齊桓公說:“那是當然的,這還有什么疑問嗎?”鮑叔牙說:“如果你還想這樣,不但不能殺管仲,還非得重用他不可?!边@個齊桓公真像后來的漢高祖劉邦一樣,只要被人輕輕在腳下一踢,他就明白了。聽鮑叔牙說了這番話后,齊桓公愣住了,就反問鮑叔牙,管仲真的這么行嗎?鮑叔牙就趁機推薦管仲,為他大吹大擂一番。齊桓公不但馬上放了管仲,還虛心請教他如何可以實現霸王大業的計劃。管仲侃侃而談,齊桓公一聞千悟,認為管仲是天下大才,馬上拜為相國。甚至后來齊桓公還對他百依百順,反而倒轉來拍他的馬屁,不叫他的名字,而尊稱他為“仲父”,使他死心塌地、服服帖帖地對自己盡忠盡心。

管仲與齊桓公、鮑叔牙三人之間的故事,最妙的關鍵,還不止于此。當管仲被俘虜了,正在岌岌可危、將要被殺頭的時候,人人都為他擔憂,但是管仲卻安心得很,反而很高興地認為自己馬上要轉運,有機會可以大展抱負了。因為他斷定,他的好朋友鮑叔牙一定會出死力保薦他。除非齊桓公無大志,如有大志,想創大業,一定會吃鮑叔牙這一劑藥,非要用他不可。

事情發展的結果,果然不出管仲所料,這便是所謂“管鮑之交”難之又難之處。如果是后世或現代的一般人,碰到這種情形,生怕朋友拖累了自己,哪里還敢死力保薦一個被俘的敵對人物呢!因此后世還有人以己之心度他人之量,而說管仲與鮑叔牙兩人早就商量好的,把力量分開來投資,各幫一個老板,不管哪個成功,他們兩方都會互相保薦而得富貴。當然,不能說世間一般人絕對沒有這種投機取巧的意圖,但也不能說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正的道義??!隨便以假設而厚誣古人,未免有傷厚道,后人真是聰明太過了!

齊桓公自從重用管仲之后,他便成就了“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的功業。也就是說,他做了當時全中國諸侯的盟主,等于現代國際上聯合國的主席,自己不用太操心,一切都由管仲包辦,替他完成。齊桓公還是一個吃喝玩樂的高手,他本來就是一個浪蕩不羈的公子哥兒,好吃也好色;所不同的是,一方面有公子哥兒愛好吃喝玩樂的個性,一方面又具有霸主的雄才大略。所以他能夠豁達大度,完全信任管仲,由他一手包辦。管仲在當時,也就等于聯合國的執行秘書長。事實上,他的權力幾乎僅次于齊桓公,好像是個副盟主似的。不過他也具有才子型貪圖享受的個性,并非像儒家標榜的淳樸君子??墒撬麄兙贾g,好像最要好的朋友一樣地互信互諒,實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因此孟子在本章中引用曾西的話,其中便有“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的評語了。

生死不易的知遇至情

管鮑之交的歷史故事,到這里還不算是高潮的頂點。最妙的是在最后的一幕,當管仲快要死時,齊桓公有點著慌,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因為后繼的人才實在難找。所以他親自來探看管仲病情,同時很著急地問管仲,萬一你不在了,我應該找哪個接替你的任務才好?桓公并且提出了管仲的好友鮑叔牙來做繼任人選,想來管仲一定會同意。但是管仲卻馬上反對,認為不妥。他的理由是,鮑叔牙是好人,也很方正,一個方正的大好人,在做人的道德上是第一等人,但是非常復雜的政治重任,并不是一個一味講究方正的好人所能擔當的。

我們一般人的想法,管仲一生之中得鮑叔牙的恩惠太多:窮困時,在生意分紅上占了便宜;被俘虜時又救了自己的命,還推薦自己做了齊國的宰相。現在他快要死了,應該把這個高位讓給鮑叔牙來接手才對,不料他竟在齊桓公的面前斷然否決了。齊桓公問他為什么反對鮑叔牙接他的位子,他說:鮑叔牙是一位好好先生,怎么可以做這種勾心斗角、時時刻刻都要用權術的事?如果讓這個好人來做,那么不但鮑叔牙完了,齊國也會垮的。事實上,管仲這種話,也真的是為了愛護鮑叔牙、愛護齊桓公和齊國而說的。

后來鮑叔牙知道了這件事,很欣慰地說:管仲真是最了解我的好朋友,我的確不能擔當這個職位,如果做了,說不定腦袋都保不住。

他們相交的情誼,就是如此的真摯,如此的感人。他們兩人在事業上,只有鮑叔牙推薦管仲,管仲從來沒有推薦過鮑叔牙??墒莾扇私缓?,真正的知己之處,卻不是我們通常交友所可想象的。現在人談管鮑之交,只看到前面分紅利的那一段,而且希望對方是鮑叔牙,自己永遠是管仲。

再回過來說,齊桓公對管仲之專信,在歷史上的確是少有的。我們常喜歡以三國時代劉備對諸葛亮說的自喻如魚得水的情形,來作為君臣之間、賓主之間信任的典范。其實劉備信任諸葛亮,并不及齊桓公信任管仲那么專。諸葛亮的事業,都是在劉備死后才做出來的。換言之,諸葛亮在劉備死了以后,才更有權力和條件發揮自己的才干,完成更大的功業。而劉備的器量因為不及齊桓公,所以他的事業始終限于天下三分之一的局面。李宗吾曾說三國時代三個人的笑話:曹操是心黑臉不厚,所以陳琳作一篇檄文罵他的時候,他還會臉紅頭痛。而劉備則是臉厚心不黑,手段不夠毒辣,所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到處扮成慘兮兮的樣子,賺人的同情。至于孫權是心黑但不夠黑,臉厚但不夠厚,都不到家。以李宗吾的厚黑哲學來說,在他的“厚黑學?!崩?,這三個人都是不能畢業的學生。雖然這是李宗吾的玩世笑話,但也有他的一面歪理。

不過,領導人固然應該相信高級干部,但作為高級干部的,是否值得領導人去信任呢?是否具有忠誠、才華、品德、能力等應具備的條件呢?像這樣優秀的人才,實在不容易找到,而管仲的確有值得齊桓公專信的地方。

上面是孟子引用曾西所說“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一句話所引起的閑談,這是管仲當政的第一個因素。此外曾西再舉出第二個因素,是管仲在齊國當政四十年之久,的確是段不短的時間,努力經營下來,成績自然可觀,使齊桓公在國際上稱霸??墒窃髡J為,管仲對于人類社會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貢獻,并沒有留下永垂千秋的建樹,成就并不算高。所以曾西會不高興地說,“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你怎么拿我和管仲比較呢?

這是孟子引用曾西和別人的談話,這一段史料只在這里由孟子口中說出。

于是孟子接著對公孫丑說:管仲這個人,曾西都不愿和他比,你怎么把我看得那樣差勁,竟拿我去比管仲呢?

公孫丑說:老師!管仲輔助齊桓公,稱霸天下達四十年之久——在現代來說,差不多有半個世紀了;而晏子后來輔助齊景公,也使齊國成為國際間的大國,使齊景公成為著名的國君,這樣的兩個人,你還認為不行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庆县| 南部县| 昌江| 德清县| 兴城市| 布尔津县| 洞口县| 班玛县| 宁都县| 社旗县| 贡山| 常山县| 高雄市| 永吉县| 民权县| 丹寨县| 东至县| 突泉县| 天镇县| 双柏县| 女性| 绵阳市| 西安市| 三门县| 麦盖提县| 杂多县| 白城市| 隆林| 噶尔县| 抚州市| 田东县| 乌拉特后旗| 柳州市| 赣榆县| 陆良县| 台东市| 阿拉尔市| 土默特右旗| 沧州市| 昌都县|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