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潑萊托受了圣禮,病況愈來愈重,看來是沒救了,那修士給他施了涂油禮。就在他作了這次漂亮的懺悔的當天,傍晚時分,他便斷了氣。那兄弟倆拿著夏潑萊托的錢,替他鄭重其事地辦理喪事,還派人到修道院,請修士們按習俗當晚來給他作夜禱,第二天一早把尸體運走,一切該辦的事宜全部好好辦妥。
那聽取他懺悔的圣潔修士聽了報喪之后,便向修道院長稟報,然后打鐘將全體修士召集到一起。這位修士告訴大家,他聽了夏潑萊托的懺悔,從他的懺悔來看,這可是一位圣潔的正人君子。他希望,天主將通過這位君子而顯示許多奇跡。他勸告大家應當懷著尊敬和虔誠去迎接他的遺體。經他這么一說,院長和眾修士都信以為真,一致同意照辦。
那天晚上,全體修士來到停放夏潑萊托尸體的地方,為他舉行了莊嚴盛大的夜禱。第二天早上,修士們個個都穿戴起法衣法袍,手里拿著《圣經》,胸前掛著十字架,唱著圣歌,來到他的尸體邊,又以隆重莊嚴的儀式,將他的尸體迎到教堂,全城的男男女女緊隨其后,好不熱鬧。等遺體到了教堂,那聽了死者懺悔的圣潔的修士登上法壇,把死者的齋戒、童貞、清白、圣潔和他的一生美德大大頌揚了一番,特別講到了這位夏潑萊托如何痛哭流涕地向他懺悔自以為是最深重的罪孽,他如何好不容易才讓這好人相信,天主會寬恕他。由此他又談到了正在聽講的大眾,說道:
“可是你們,主所不容的人呀,連腳下絆根草繩都要詛咒天主、圣母和天上的諸圣!”
除此之外,這位修士還講了夏潑萊托的好多事,什么他的忠誠、他的圣潔。總之,聽眾相信了他的話,深深地受到感動,儀式一完,都擁上前來,爭先恐后地親吻死者的手腳,把他的衣褲扯個粉碎,哪怕是只搶到那么一小塊碎片,也覺得是有了洪福。結果只得把他的尸體整天停放在那里,好讓眾人瞻仰他的遺容。到了夜里,才將尸體莊重地放入小教堂里的一個大理石棺材。第二天,人們立即絡繹不絕地趕來,點起蠟燭,向他祈禱許愿,還愿時就在他的神龕前掛了許多蠟像。
他的圣名越傳越遠,人們對他的虔敬與日俱增,甚至凡遇到災病的都來向他祈求,再也記不起還有其他圣徒可求。人們都稱他為“圣夏潑萊托”,大家都說,很多奇跡天主都是假他的手顯示的,只要誠心誠意地求他,一定能出現奇跡。
切帕雷洛·達普拉托先生就是這樣活著,這樣死去,這樣成了圣徒,大家已經聽得清清楚楚。我并不想說這不可能,他在天主面前蒙受祝福是可能的,他雖然一生作惡多端,但在臨死的一刻可能良心發現,痛改前非,天主就會寬恕他,把他收進天國。但是,這都是我們無法知道的事。從顯而易見的常理來看,我要說,這樣一個人物只能打入地獄,落到魔鬼們的手里,而不應該進入天堂。如果是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天主給我們的恩惠是多么深厚了。天主不計較我們的過錯,只看我們的真心誠意,盡管我們把他的仇人當做轉達我們心愿的代禱人——因為我們認為他是天主的友人,天主照樣垂聽我們的祈禱,就像我們所選的代禱人是個真正的圣徒一樣。我們靠了天主的恩惠,才能像眼前這樣快樂地結伴相處,安然渡過這次災難。讓我們來贊美天主吧,我們本來就是以贊美他的名義開始講故事的。讓我們來崇拜他吧,當我們有什么需要的時候,向他虔誠地祈求吧,他一定會聽取我們的禱告。
潘菲洛結束了他的故事,沉默不語了。
第二則故事
一個叫亞伯拉罕的猶太人,聽了好友賈諾托·迪奇維尼的話,來到羅馬教廷,他目睹了教會的腐敗,回到巴黎之后,卻改奉了天主教。
潘菲洛的故事讓女郎們聽得津津有味,有些地方還逗得大家笑了起來。等他講完之后,女王便吩咐坐在他身邊的內伊菲萊接下去講一個。內伊菲萊不但模樣長得好,而且一舉一動也溫柔莊重,聽了女王的命令,自然高高興興地接受下來,開始講道:
潘菲洛以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寬厚仁慈的天主并不計較我們的過失,只要這過失是由于我們力所不能及的原因造成的。現在,我想向你們講講天主如何以同樣的寬厚仁慈,容忍了那班人的罪惡,這些人本來應該以其語言和行動來宣揚天主的恩典,他們卻反其道而行之;不但如此,天主還讓這班人的罪惡暴露出來,借以證明他擁有顛撲不破的真理,好叫我們更加堅定不移地信仰他。
親愛的女郎們,我聽人說,從前巴黎有個大商人,名叫賈諾托·迪奇維尼,為人正直善良,經營絲綢呢絨,買賣做得很大。他有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是個猶太人,名叫亞伯拉罕,這個人也是個商人,十分富有,為人也同樣正直忠厚。賈諾托看他的這位朋友這么正直忠厚,只是不信天主,如此善良、聰慧的靈魂為此而會墮入地獄,心中實在為他焦急,因此就很誠懇地勸他放棄虛偽的猶太教,信奉正宗的天主教。他說,即使是猶太人也可以看到,這天主教是多么善良神圣,在日益發揚光大,而他的猶太教卻相反,正在逐漸衰落,免不了會滅亡。
那猶太教徒卻回答他說,在他看來,除了猶太教外,其他任何宗教都不是美好而神圣的,他生來就是猶太教的人,信仰猶太教,此生此世只為它而生,只為它而死,世間任何事都永遠不會使他改變這一信仰。
對此,賈諾托并不退卻,好多天老是重復他的這套話。不過,他的道理講得很淺,那已經是盡了商人們最大的能耐了,他反復所說的只不過是,我們的宗教好,而不是猶太教更好。而那個亞伯拉罕呢,卻是精通猶太教法典的大師。可是,不知是他受了賈諾托的友情的感動呢,還是天主假那單純善良的人之口而說出來的話有了效驗,那猶太人開始喜歡起賈諾托所說的話來。不過,他仍堅持自己的信仰,不容任何人來動搖。但是,他越是頑固,賈諾托就越是勸他,最后,那猶太人拗不過他,只得這么說:
“賈諾托,咱們這樣辦好了,你一心想讓我改信天主教,我準備這樣做。不過,我想先到羅馬去一趟,看看你所說的天主派到地上來的代表,看看他的作風和氣派,也看看他的兄弟們的作風和氣派,也就是那些紅衣主教們的作風和氣派。如果他們的氣派真如你所說,那么,只要你的勸告和他們的氣派確實能使我相信你們的宗教比我的宗教優越,恰如你向我剛才說過的那樣,那我就照你剛才所說的去做,如果不是這樣,我就依然信我的猶太教。”
賈諾托聽他這樣說,心里無比著急,暗想:“盡管我的主意打得不錯,滿以為說服了他,現在看來是白費力氣了。要是他真的跑到羅馬教廷,親眼看到教士們的荒淫無度的腐敗生活,不要說這個猶太人不會改信天主教,就是他已經成了天主教徒,也會重新去做他的猶太教徒的。”所以他轉身對亞伯拉罕說:
“嘿,我的好朋友吶,你何必要特地去羅馬呢?既要花好多錢,路上又辛苦,像你這樣一位富翁,無論是走水道還是走陸路,無疑都是挺危險的。難道你認為這里找不到一個為你行洗禮的人嗎?要是我講給你的教義你還有疑惑,除了這里,你還能在別的什么地方找到更精通教義的飽學之士給你解答嗎?因此,照我看,你這次羅馬之行是多余的。你想,在羅馬看到的那些主教,同這里看到的其實沒有什么不同,不過是他們更接近教皇一些,因而更高明一籌而已。依我說,你這長途跋涉還是留待以后再說吧,留待恕罪朝圣的時候再去也行,到時我陪你一同前往。”
對此,那猶太人回答說:“賈諾托,我相信,你說的不會錯,不過,說千句道萬句,也就是一句:如果你真要我聽你的勸告,改信你們的教,那我就非得去羅馬走一趟不可,否則我是什么也不會做的。”
賈諾托見他主意已定,只得說:“那你就去吧,祝你一路平安。”可是,說完后仍在暗自思忖,認為他一旦看清了羅馬教廷究竟是怎么回事,肯定再也不會改信天主教了。但是他毫無辦法,只能聽之任之。
那猶太人騎馬出發了,日夜兼程,來到羅馬教廷。到了那里,自有那里的猶太朋友們隆重地為他接風。他住了下來,但絕不提自己此行的用意,只是細心察看教皇、紅衣主教們、主教們以及教廷其他人等的作風。他本來就是個精明人,憑他的耳聞目睹,他早已知道,這里的人從上到下無不寡廉鮮恥,犯著貪色的罪惡,甚至不僅是一般的貪色,而且耽溺男風,連一點點顧忌、羞恥之心都沒有了,以至于妓女和孌童當道,不要說大事,就是小事也全由他們包攬。除此之外,他們毫無例外地個個都是貪圖口腹之欲的酒囊飯袋,狼吞虎咽起來,個個活像兇禽猛獸。他們的貪色和饕餮一看便知。
再進一步考察,他發現他們個個都是愛錢如命,貪得無厭,甚至人的血肉,哪怕是天主教徒的血肉,以及各種神圣的東西,都可以作價買賣,連教堂里的職位,祭壇上的神器,教徒奉獻的犧牲,都可以買賣。交易規模之大,門道之精,決不是巴黎的許多綢商布賈或是其他行業的商人所能望其項背的。他們借著“委任代理”的美名來盜賣圣職,拿“保養身體”作口實來大吃大喝,仿佛天主也跟我們凡人一樣,可以用動聽的字眼蒙蔽過去,根本不去過問這些字眼的本意,因之他也就跟我們凡人一樣,看不透他們的墮落的靈魂和卑劣的居心了。凡此種種,以及其他許多不便明言的罪惡,叫那個正直的猶太人大為憤慨。他認為,情況已經看夠,該回巴黎了,于是便啟程返回。
賈諾托一聽說他的朋友回來了,就趕去看他,心里只希望他能改信天主教。兩人相見,十分高興。賈諾托等他的朋友休息了幾天之后,才去問他,對于教皇、紅衣主教和教廷其他人的印象如何。那猶太人立即回答說:
“印象很壞,照我看,天主應該懲罰這班人,一個都不能饒恕。要是我的觀察不錯的話,我可以說,那里的修士我看沒有一個談得上圣潔、虔誠、有德性,談得上為人師表,他們恰好相反,個個只知道奸淫、貪財、吃喝、欺詐、嫉妒、驕橫,無惡不作,壞到了不能再壞的地步。如果還要再壞的話,那我就只能說,羅馬不是一個高居他人之上的圣城,而是一個容納一切罪惡的大熔爐。根據我的考察,你們的牧羊者[11],以至一切其他牧羊者,理應做天主教的支柱和基石的,可他們卻在日日夜夜用盡心血和手法要叫天主教早日垮臺,直到有一天從這世上滅亡為止。”
“不過,我也看到,不管他們怎樣拼命想拆天主教的臺,你們的宗教還是屹立不動,傳播得越來越廣,處處發揚光大,這使我認為,一定有神靈在給它作支柱和基石,它確實比其他宗教更正大神圣。所以,雖然前一陣不管你怎樣勸導我,我都一點也不動心,不想成為天主教徒,現在我卻可以向你坦白講出來,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成為天主教徒了。我們一起去禮拜堂吧,到那里之后就請你們按照你們圣教的儀式給我行洗禮吧。”
賈諾托萬萬沒有想到結果會是這樣。聽了這番話之后,他的快樂簡直沒有任何人能比得上。他立即陪同亞伯拉罕來到巴黎圣母院,請院里的神父給亞伯拉罕施洗。院里的神父聽說那猶太人自愿入教受洗,當即給他行了洗禮。賈諾托把他從洗禮盒邊扶起,做了他的教父,給他取了“約翰”的教名。從此以后,賈諾托即延請最著名的教士來給他講解教義,他進步甚快,終于成為一個高尚而虔誠的善人。
第三則故事
猶太人梅基塞德講了一個三枚戒指的故事,因而逃出了蘇丹想陷害他而設下的圈套。
內伊菲萊的故事,大家個個稱贊,她講完之后,菲洛梅娜奉了女王的命令,開始講起她的故事來:
剛才內伊菲萊的故事叫我想起了另一個猶太人遇到的危險。關于天主、我們的宗教的真理,我們已經講得很透徹了,現在我們不妨回頭來談談人世間的事,看一看凡人的遭遇和作為。我現在給你們講個故事,諸位聽了以后,再遇到有人問你什么,回答起來就會格外謹慎了。
親愛的女郎們,你們想必都知道,愚蠢往往會使一個人從幸福的境界墮入痛苦萬分的深淵,而聰明人往往能憑著智慧擺脫險境,走上康莊大道。有些人本來可以快快活活地過日子,只因愚蠢,弄得整天愁眉苦臉,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這樣的事,我今天不打算講,盡管每天找出一千個例子也不費力。今天我想講一個很短的故事,無非是為了向諸位表明,人類的智慧就是快樂的泉源。
我們知道,當初的薩拉迪諾不過是個出身貧微的人,但他竟一躍而成了巴比倫的蘇丹,而且接連打敗了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諸王國,一時聲勢顯赫。但是,由于連年戰爭,再加大肆揮霍,他的國庫已經空虛。有一天,他需用一筆巨款,這才發現已經無處可取,一時也想不出該到哪里籌措。這時,他突然想起,亞歷山大利亞城有個猶太富翁,名叫梅基塞德,是個放高利貸的。他想,如果向他伸手,這倒是個頂用的人。不過,那個猶太人一向愛錢如命,要他自愿拿出錢來,那是難以辦到的,而薩拉迪諾又不想使用強迫手段。現在,錢是非用不可,不能不想個辦法,讓這個猶太人就范。想來想去,覺得最好還是借個冠冕堂皇的口實,讓他上圈套,再迫使他拿出錢來,于是他便派人把梅基塞德請來,親親熱熱地接見了他,讓他坐到自己身邊,然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