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不是放棄所有,而是冷靜看待事物,仔細觀察生活,什么該舍,就舍棄,絕不盲目追求,緊緊攥在雙手。要知道,緊握拳頭,手里什么都沒有,張開五指,得到的是全世界。人生路漫漫,生活卻短暫,幸福要靠自己把握,生活就圖個快樂。所以,舍棄那些讓你惶惶不安的東西吧,你將因此獲得純真,獲得心安,獲得快樂。
6.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把心放寬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人世間,有些事情是不能重新開始的,一旦失去,就難以再擁有;一旦破碎,就難以黏合。就像“打翻的牛奶”,又如“難圓的破鏡”。既然都已經(jīng)回不去了,為何不把心放寬些,坦然地舍棄,淡然地接受現(xiàn)實呢?
孫先生的兒子做作業(yè)的時候不專心,手里不停地擺弄臺燈旁的陶瓷存錢罐。突然,他一不小心,手中的存錢罐掉到地上摔碎了。孩子看見心愛的存錢罐摔碎了,摟著破碎的存錢罐,傷心地哭了起來。
沒過幾分鐘,他停止了哭泣,而是在那里清點存錢罐里的硬幣。只見他一邊數(shù),一邊開心地笑,神情特別專注,叫人不忍心打攪。一分鐘……兩分鐘……他還在數(shù),他的表情是那么滿足,又是那么平靜。
兒子的舉動不由得引發(fā)了孫先生的深思,讓他突然有一種羞愧感。記得那是一年前,愛好收藏古董的他幾近于癡狂,每次把玩古董時都十分小心。有一次,家里來了一個朋友,朋友也非常喜歡收藏,因此,孫先生把自己的收藏品給朋友欣賞和把玩,可是朋友不小心,把他的藏品摔碎了。為此,他傷心了大半年,對那位朋友也心懷怨恨。
直到有一天,他意識到:破碎的藏品是不可能復(fù)原的,與其抱殘守缺空生恨,不如把心放寬結(jié)善緣。于是,他選擇原諒那位朋友,也選擇舍棄那個破碎的藏品,而且從那以后,他不再那么癡迷于藏品,他覺得應(yīng)該癡迷于快樂才對,就這樣,他慢慢找回了迷失已久的快樂。
破碎了,又怎樣?只要有一顆舍得之心,一樣可以欣賞破碎的美麗。失去了,又怎樣?只要有一顆淡然之心,失去的風(fēng)景也可以成為美好的回憶。相反,為破碎的東西哀傷,為失去的東西懊悔,除了勞心傷神,分散精力,沒有一丁點好處。
生活中,對于某些已經(jīng)失去的重要東西,我們往往會在心理上投下陰影。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舍不得,因為舍不得,所以才會不斷沉湎于不復(fù)存在的東西上。事實上,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斷然舍棄;與其為失去而懊惱,不如快樂地面對現(xiàn)實。
俄國詩人普希金曾在一首詩中寫道:“一切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yōu)榭蓯邸!笔堑?,失去的不一定會讓你為之憂傷,你完全可以讓失去的成為一種美麗;失去的不一定是損失,有可能是另一種收獲。只要你抱著達觀的心態(tài)去生活,殘碎的也是美麗的,失去的也是可愛的。
譬如,當(dāng)你愛上一個不愛你的人時,你的世界就萎縮在你對她的感情上。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把你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他的一笑一憂,都能成為你快樂或失落的源泉?;蛟S你明知道她不屬于你,但你卻舍不得放手,硬撐著去強求。也許是處于盲目自信,也許是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于是你不斷地追求,卻遭來不斷的拒絕,你因此變得不快樂。
其實,與其這般抱殘守缺,不如把心放寬,試著站遠一點去欣賞,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喜歡不一定要得到,就像周敦頤的《愛蓮說》中說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膘o靜地欣賞也是一種快樂;你迷戀的東西不一定真的就美麗,距離也許會讓你變得清醒,讓你不再迷醉。這就是生活,它有時候會逼迫你,讓你不得不放手,不得不向現(xiàn)實妥協(xié),不得不放走所謂的“機遇”,因此,你必須學(xué)會放棄。
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把心放寬,讓自己多一些忍耐,多一些淡定。這一點在體育運動員身上有非常典型的體現(xiàn)。比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男子110米跨欄預(yù)賽中,劉翔由于右腳跟腱傷復(fù)發(fā),果斷選擇了退出比賽。盡管他的退賽招來了很多國人的不滿,但作為一名運動員,在身體狀態(tài)不好時,如果硬撐著去比賽,也是難以取得理想結(jié)果的,與其讓自己忍受傷病的痛苦,不如選擇退賽,選擇休息和療傷,待傷好之后全力去比賽。這種做法是對自己負責(zé),也是對那些充滿期待的觀眾負責(zé)。
然而,放棄并非易事,那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就如劉翔放棄比賽,面對的是千千萬萬觀眾的憤怒和不滿;但是放棄又是明智的,因為放棄之后,才能重新投入新生活,才能獲得新的轉(zhuǎn)機。很多人正是缺少了放棄的智慧,他們寧愿抱殘守缺,寧愿倔強硬撐,可是結(jié)果呢?除贏得一個“莽夫”的綽號外,還能沾上“智者”的美譽嗎?
大千世界,舍與得總是相伴相隨的。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充滿舍與得的矛盾體。當(dāng)你懂得了“舍”的真意時,你就能理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奧妙。當(dāng)你懂得了“舍”的真意時,你的內(nèi)心就會與世界一樣博大?!吧帷笔且环N睿智,可以放飛心靈,可以還原本性,可以讓你真正安心地享受人生。
7.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
著名詩人、散文家徐志摩曾說過:“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的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奔热坏弥切遥е敲譃楹闻c命運苦苦抗?fàn)幠???dāng)我們處心積慮地得到什么時,也在無可奈何地失去什么。這就叫“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這要求我們有“得不是喜,失不是憂”的情懷,想想生命的可貴,想想美好的奮斗過程,不去計較得與失的煩惱。
智者看待生命,善用“加減法”,由此把生命詮釋得那般美好:10歲時,失去了童真,卻收獲了青春;20歲時,失去了青春,卻收獲了理智;30歲時,失去了活力,卻收獲了成熟……生命就在這得與失中孕育和成長。由此可見,得中有失,失中有得。
有一個青年乘船時,遭遇了暴風(fēng)雨,巨大的風(fēng)浪將他連人帶船沖到了一個荒島上。幸運的是,他的生命還在,而且沒有受什么傷,只是若無人煙的孤島讓他感到害怕。因此,他每天都在翹首以待,希望有船經(jīng)過附近,好搭救他。
然而,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三天過去了,他始終沒有盼到船只出現(xiàn)。為了能活下去,他找來一些樹木,搭起了一個簡單的“房子”,也好避避雨。一天,當(dāng)他外出找食物時,由于忘了熄滅“房子”里的火,結(jié)果房子被燒毀了。看著滾滾濃煙彌漫在空中,青年頓時無比絕望,他覺得生命可能快要結(jié)束了。
但是沒想到,幾個小時后,當(dāng)他還沉浸在痛苦中時,一艘游輪向他所在的小島駛來。當(dāng)他被救上游輪時,忍不住問道:“你們怎么發(fā)現(xiàn)我的呢?為什么前幾天沒有發(fā)現(xiàn)我?”救援人員說:“我看見你燃放的煙火信號,所以,就順著方向過來了。
青年聽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那場讓他徹底絕望的大火,居然是自己的獲救信號。
得與失總是難以界定的,有時得與失就在一瞬間實現(xiàn)了轉(zhuǎn)換。有人說:“如果你不懂得悲傷,也就不曾真正懂得快樂?!钡门c失的關(guān)系就是這樣,如果你沒經(jīng)歷過失去,又怎能懂得獲得?人的一生原本就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過程,在得失之間,演繹了一個個叫人喜、叫人憂的故事,令人回味無窮。既然得失是人生尋常事,那么,在得與失之間,我們無須彷徨,無須徘徊,更無須苦苦掙扎,而應(yīng)該用一顆平常心,坦然地看待生活的得與失。
命運是公正的,從來不會有人絕對擁有什么,也不會有人絕對失去什么。你不會失去所有,也不會擁有世間的全部,你所擁有的,或許別人沒有,你所不具備的,或許別人擁有。這就是世間萬物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