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再忙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胃(1)

PART 1 胃病常識

所謂胃病,實際上是許多病的統稱。它們有相似的癥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后飽脹、噯氣、反酸,甚至惡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復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還有胃黏膜脫垂癥,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患上胃病一定在生活上要注意,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危害。

胃病家族的詳細檔案

我們人體的胃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我們吃進去的東西都是需要靠胃部來消化的。胃部直接面對任何吃進去的東西,所以經常是受到這樣那樣的刺激,胃部比較敏感,容易出現毛病,我們把胃部出現的所有疾病都統稱為胃病,所以胃病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類疾病。胃病的宗族成員較多。常見的胃病宗族成員有急性胃炎、緩慢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癌、胃下垂、胃出血、胃黏膜脫垂等。下面,就讓咱們翻開胃病宗族的檔案,來打聽一些常見胃病,以便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是因為飲食不妥惹起的胃部炎癥,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潛伏期為12~36小時。沙門氏菌屬是惹起急性胃炎的首要病因。要對急性胃炎“驗明正身”并不難,做一下大便慣例查看及糞便培育,再通過驗血若發現白細胞計數反常,就可以確診了。急性胃炎有一個爪牙,它們常常“協同作案”,它就是急性腸炎,合稱急性胃腸炎。患者多表現為厭惡、吐逆在先;繼以腹瀉,每日3~5次,乃至接連數10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痛苦、發熱、全身酸痛等表現。得了急性胃炎就要盡量臥床歇息,口服一些淡鹽水,以避免脫水。及時服用止瀉藥,還可恰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生素,如中醫藥醫治可用藿香正氣水、保和丸、香連化滯丸、人參健脾丸等。

2.緩慢胃炎。緩慢胃炎也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中年以上好發病,并有隨年紀增長而發病率升高的傾向。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它有兩“兄弟”:緩慢非萎縮性胃炎、緩慢萎縮性胃炎。緩慢胃炎的發病要素許多:急性胃炎的遺患,刺激性食物和藥物的影響,過度吸煙,十二指腸液反流,免疫要素,感染要素(如幽門螺桿菌感染)等。胃液剖析、血清學檢測、胃腸X線鋇餐查看、胃鏡和活安排查看(這是診斷緩慢胃炎的最好辦法)等,查看手法可以協助清晰診斷。大多數非萎縮性胃炎可反轉,少部分可轉為萎縮性。萎縮性胃炎隨年紀逐步加劇,但輕癥亦可反轉。因而,對緩慢胃炎醫治應及早從非萎縮性胃炎開端,對萎縮性胃炎也應堅持醫治,因為,少量萎縮性胃炎可以演變為胃癌。

3.胃潰瘍。胃潰瘍是一種多病因疾病。各種與發病有關的要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遺傳、體質、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神經精力要素等,招致上述侵襲作用增強或防護機制削弱,均可促發潰瘍發作。胃潰瘍首要特點是:緩慢、周期性、節律性上腹痛。常見表現有:噯氣、反酸、胸骨后炙烤感、流涎、厭惡、吐逆、便秘等。

4.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外表長出突起的乳頭狀肉。上腹部不適與隱痛是最為常見的表現。息肉可因外表潰瘍、潰爛出血。絕大多數胃息肉癌變率只有0.4%。但有一種彌漫性息肉,癌變率可高達20%。一旦發現胃息肉應該及時做胃鏡查看,選用胃鏡下電切術將息肉切掉。此外,要加強自我保健,把住吃喝一關,盡量不給胃加重負擔。只需進步警覺,就可將胃癌拒之門外。

5.胃癌。任何年紀均有可能發作胃癌,尤以50~60歲居多,男女發病率之比約為3.4:1。我國胃癌發病率高,其死亡率又占各種惡性腫瘤之前位。胃癌的病因沒有徹底清晰,當前可知吸煙者胃癌發作率顯著高于不吸煙者。胃癌病人宗族中的發病率比非胃癌病人宗族發病率高4倍。癌前疾病(胃潰瘍、緩慢萎縮性胃炎、胃息肉、殘胃等)可以進一步演變為胃癌。70%的早期胃癌可無表現,或只需細微上腹不適,常被誤診。40歲以上有緩慢胃病史,或近期呈現消化不良者當警覺胃癌。胃癌醫治作用取決于能否早期診斷,手術醫治是根治胃癌最有用的辦法。

6.胃下垂。胃下垂多是因為膈肌懸吊力缺乏,肝胃、膈胃韌帶功用減退而松懈,腹內壓降低及腹肌松懈等要素,加上體形或體質等要素,使胃呈低張的魚鉤狀即為胃下垂。胃下垂顯著者有飯后上腹不適,飽脹,伴厭惡、暖氣、厭食等,有時腹部有深部隱痛感,常于餐后、站立及勞累后加劇。

7.胃出血。胃出血的死亡率高達10%、引起胃出血的常見疾病是潰瘍、胃癌、出血性胃炎和口服阿司匹林等藥物后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變,還有嚴峻燒傷和大手術等引起的應激性胃潰瘍招致的胃出血等。肝硬化病人因門脈高壓多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靜脈血管爆裂也會發作大出血,而且非常危險。

8.胃黏膜脫垂。胃黏膜脫垂的“禍首”是胃竇部炎癥,且“喜愛”30~66歲的男性病人。胃黏膜脫垂時表現可輕可重,絕大多數人胃黏膜脫垂可以復位,僅有輕度的腹脹,噯氣不適。若是不能當即復位,則可能呈現上腹痛苦、炙烤感、厭惡、吐逆、消化不良、上消化道出血。嚴峻的胃黏膜脫垂乃至會發作嵌頓,“阻塞交通”,然后發作幽門梗阻。

胃痛不一定都是胃病

許多人都有過胃痛的經歷,人們常以為胃痛就是胃出了毛病,其實這是一種誤區。引發胃痛的最常見疾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但胃痛并非都是由胃病引起,其它臟器的病變也可能引起胃痛。

現代都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胃痛、胃潰瘍等胃部疾病成了都市人的常見病。漸漸的,隨著生活作息紊亂、飲食不規律等諸多原因造成的心臟往下、腹部以上及其周圍發出的疼痛都習以為常地被認作“胃痛”,其實,這些可能早已不是胃的原因造成的疼痛,而是膽囊、胰腺甚至心臟部分器官由于長期胃痛出現病變引起的“胃痛”。

疑似胃病之一:膽囊炎

膽囊炎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疾病,是由于膽結石的刺激,膽囊及膽管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癥。患有膽囊炎的患者多有右側肋骨下不規則隱隱作痛,有時還可能出現上腹部飽脹、打嗝的癥狀,和胃痛相似。患者因飲食不當或進食過多的油膩食品出現疼痛,被誤以為是胃病的情況經常出現。

疑似胃病之二:胰腺炎癥

胰腺疾病中慢性胰腺炎患者常有心臟部位疼痛及惡心、嘔吐等癥狀,這也是一種容易被誤認為“胃痛”的常見病。通常腹痛或上腹飽脹不適是胰腺炎癥最先出現的癥狀。有這種情況的患者,除了應好好檢查胃部,更應詳細地檢查胰腺有無異常情況。如果是有家族胰腺炎癥史的患者,年齡較大者尤需加強護理。

疑似胃病之三:心肌、心梗前兆

近年來,通過對患者胃部檢測發現,很多胃部疾病患者通常伴有心臟疾病,有些較為明顯,有些則存在隱患。很多心肌、心梗患者發病時并不都伴有心絞痛、心悸癥狀,可能僅僅表現出所謂的“胃痛”,伴有惡心、嘔吐等,所以往往做胃鏡檢查,按照胃病處理,而忽視了真正的病因。

此外,由頸椎病引起的胃病被稱為“頸胃綜合征”,根在頸部,病在胃。當頸椎發生骨質增生時,增生的骨刺、退化的椎間盤以及變得狹窄的椎間隙,對頸部分布極其豐富的交感神經會產生不良刺激。這些強烈的刺激信號,通過進入顱內的交感神經網絡,傳入下丘腦植物神經中樞,并產生優勢灶。這種優勢灶的興奮再沿著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向下傳到內臟的血管,并使胃出現疼痛。

胃病也會傳染

20世紀80年代以前,如果有人說胃病會傳染,那么必定會受到人們的嘲笑。隨著科學的發展與進步,醫學界的一些專家們逐漸有了共識:某些胃病確實會傳染。

過去認為,胃病與遺傳、飲食不當、受寒著涼、藥物、煙酒和神經因素等有關。近10年來,人們通過研究發現,有一種存在于胃黏膜上的細菌即幽門螺桿菌(HP),是引發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疾病的罪魁禍首。幽門螺桿菌對胃的長期侵襲,還有可能導致胃癌的發生。這種細菌是胃病傳染的根源,而傳染的主要途徑是糞—口或者口—口的傳播。如飲用受污染的水,患有幽門螺桿菌的人與家人的密切接觸,幼兒園兒童之間的接觸及吃路邊攤位的不潔食品等,均可引起幽門螺桿菌的傳播,從而導致胃病的發生。我國被幽門螺桿菌傳染上的人群大約50%,個別地區或部門可高達80%,所以胃病的發生率也就非常高。

雖然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與其他消化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相似,但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侵襲力比較弱,致病力不強,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或有大量的細菌侵襲胃黏膜才會導致嚴重的疾病。因此,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切斷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是防止胃病發生的重要一環。

幽門螺旋桿菌在世界不同種族、不同地區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說是成年人中最廣泛的慢性細菌性感染。總的趨勢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如果胃部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患者通常會出現以下癥狀:

泛酸——幽門螺旋桿菌會誘發胃泌素大量分泌,導致胃酸過多,表現為泛酸和燒心;

腹痛——因胃和十二指腸黏膜損傷,有些病人還可出現反復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癥狀;

口臭——幽門螺旋桿菌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內發生感染,可能導致口氣重,嚴重者往往還有一種特殊口腔異味,無論如何清潔,都無法去除。幽門螺旋桿菌是引起口腔異味的最直接病菌之一。

食后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癥狀,如嗝氣、腹脹、反酸和食欲減退等;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但只有很少人患病。因此大家不必對其產生恐慌,對于帶菌者也不需采取特殊的隔離措施。只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可以減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發生。

仔細刷牙——幽門螺旋桿菌可在牙菌斑和齲齒上生長繁殖,而認真、仔細地刷牙是消除牙菌斑、預防齲齒最有效的方法。最好能做到每餐后刷牙,至少要做到早晚一次刷牙,餐后漱口,以減少進餐時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可能。

餐前洗手——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要做到餐前仔細洗手,生吃瓜果時洗凈、去皮,是直接影響幽門螺旋桿菌能否被帶入體內的關鍵環節。

杜絕生肉——有不少人喜歡吃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鍋時肉還沒有燙熟就吃,這種做法大大增加了接觸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細菌的名字,如果感染了這種細菌,不僅造成胃炎,胃潰瘍,而且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發生胃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科學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是通過消化道傳染的,也就是說它是通過我們的口進入體內的。大家要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喝生水,不要吃未煮熟的生菜或未清洗干凈的水果,肉食要熟食。多人吃飯時實行分食制或使用公筷和公用湯勺。

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的胃病都會傳染,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膽汁返流性胃炎、賁門失弛癥、藥物酒精損傷性胃炎、應激性胃炎等,都是非傳染性的。而由幽門螺桿菌導致的胃部疾患,則有傳染可能。糞便、唾液、牙垢、嘔吐物中均存在幽門螺桿菌,所以要強調清潔衛生,做到餐前便后洗手,特別是進食前,都必須洗手,這樣即可以防止幽門螺桿菌的傳播,也可以防止其他傳染病的發生。對已檢出有幽門螺桿菌的患者,應避免他人與之接觸,并采取必要的正規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長時間坐也能引起胃病

白領一族是疾病多發的人群,當然也包括了胃病。辦公一族因為工作繁忙,經常一坐就是一整天,而長時間靜坐辦公會導致腹部肌肉松弛、腹腔血液供應減少、胃腸蠕動減慢,腸胃消化液的分泌低于正常水平。長此以往,會使人的消化機能減退,出現食欲不振、腹部脹氣、便秘等癥狀而引起胃病。辦公一族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當出現胃病癥狀時,一定要及早到正規胃腸醫院診治。

胃病是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特別是辦公室一族,飲食不規律,慢性胃炎、潰瘍性胃炎很常見。治療胃病必須知道你患的胃病的種類及其形成的原因。首先重在控制飲食,用藥方面根據不同的癥狀,或者制酸,或者促進胃腸動力。

對于常坐辦公室的年輕男性來說,由于臀部皮膚分泌腺常受堵塞而易生癤和患毛囊炎,即所謂的“坐班瘡”。這會使患糖尿病、膽結石、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增多,從而危及胃的健康。久坐引起的便秘和免疫機能減退,可提高人患結腸癌的幾率。

另外,久坐辦公室,下肢屈曲且活動少,時間長了容易導致下肢靜脈和直腸附近的靜脈叢經常淤血,形成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因此,白領等常坐辦公室的人應注意多活動,防止胃病的發生。

此外,生活中很多人都遭受過胃酸過多、胃痛等不適侵襲,在部分特殊職業中更是如此。特別是冬季胃病更易成為很多人群的職業病。據專家介紹,“行業胃病”是對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造成的胃病的泛稱。調查顯示,教師、司機、白領、交警、個體業主、環衛工人、記者、學者等是最容易產生胃病的八大行業,其從業者患胃病的幾率要比其他行業從業者平均高出2~3倍。其中教師更是以78%的得病率高居首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山市| 江口县| 咸阳市| 大埔县| 乃东县| 内江市| 景洪市| 皮山县| 太白县| 信宜市| 博兴县| 舟山市| 乌拉特前旗| 凌云县| 青州市| 阿拉善左旗| 长沙县| 莆田市| 连南| 贺州市| 太仆寺旗| 青河县| 泽库县| 霍山县| 长白| 四平市| 炉霍县| 安庆市| 永宁县| 广州市| 阳高县| 中山市| 卓资县| 平乐县| 嘉义市| 藁城市| 盐城市| 屏山县| 江川县| 潞西市|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