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飲食而言,如果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玉米、稻米、薯類等)吃多了,大便多呈黃色,而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奶類、禽畜類肉、蛋類等食物)吃多了,大便多呈褐色。一般來說,黃色和褐色的大便都是健康的。而如果吃綠色蔬菜多了,葉綠素含量高,大便會呈綠色。
一旦大便顏色異常,就要引起重視,因為這很有可能意味著你的腸道健康出了問題。例如,如果大便呈現黑色柏油狀,則很有可能意味著你的胃或十二指腸等部位有潰瘍、出血等癥狀。此外,暴飲暴食后連續嘔吐,或食道和胃黏膜交界處血管破裂出血時,也能見到柏油狀黑便。事實上,服用某些藥物也會導致大便呈現黑色,這種情況不必過于緊張。
專家表示,現在許多年輕人和老年人一般都不注意觀察自己的排便情況,因此,當這部分人到醫院就診時,消化道出血的情況實際上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此外,通過觀察大便的形狀,也能及時了解腸胃狀況。正常的大便應為圓柱形,較軟,而異常的形狀包括:太硬、太爛甚至呈黏液或水狀。
大便干硬,意味著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大便稀爛,有可能是胃腸功能紊亂,腸蠕動過快等原因所致;大便呈糊狀,則多見于胃腸消化不良等原因;而如果大便呈水樣等液體狀,則有可能是急性腸炎或細菌感染性腹瀉等所致。
專家提醒,偶爾發生的大便形狀改變,可能跟某次進食不當等原因有關,不必過于緊張。而如果大便持續呈現異常性狀,最好到醫院做相關輔助檢查,及時排除患相關腸胃疾病的可能性。
正常情況下,人體排便間隔應是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排便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而上了年紀的老人由于胃腸蠕動功能不好,在排便時間、間隔、次數上都會稍微長一點。
專家表示,大便的性狀和次數異常,有時候是器質性疾病,即某個器官的某個部位出了問題,有時候可能是功能性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注意留心觀察自己的排便習慣和大便狀態,一旦發現異常,最好第一時間去找相關??漆t生咨詢。
從五官看出胃健康
脾胃不好的人,從外表上就能看出來。有的人面色蒼白,口唇沒有一點光澤;有的人過于消瘦,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了;有的人很胖,看似體格龐大,但一點都不結實;還有的人說話有氣無力,精神不振,年紀輕輕卻未老先衰……多是由于他們的脾胃功能受損所造成的。因此,要知道脾胃好不好,可以看以下幾個部位。
從耳朵看脾胃。耳朵位于清陽交會的頭面部,是清陽之氣上通之處。腎開竅于耳,《靈樞·脈度》中指出:“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是先天之本,它離不開后天之本脾胃的滋養,假如一個人的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乏源,腎精必虧,耳竅失養,就會出現耳叫、耳聾等問題。脾虛氣弱,水濕不能正常運化,致使內生痰濁,耳道閉阻也會出現耳叫、耳聾等癥狀。
從口唇看脾胃。《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于口”“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這說明脾開竅于口,脾胃有問題有時就會表現在口唇上。一般來說,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紅潤,干濕適度,潤滑有光。反過來說,假如一個人的嘴唇發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干燥,且有爆皮、裂口子的現象,則表明他的脾胃不好。中醫以為涎與唾合稱為口水,下文我們還將有具體論述?!饵S帝內經》中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則涎液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進行吞咽和消化,但它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里,不會溢出來。一旦脾氣虛弱,脾本身的固攝功能失調,“涎”就會不聽話了,比如在睡覺時會流口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流哈喇子”。為什么小孩子愛“流哈喇子”?由于小孩子的身體發育還沒有成熟,脾胃本身還弱,所以愛“流哈喇子”。假如經常性地“流哈喇子”,我們可以從健脾進手,進行調理。
從鼻子看脾胃。中醫以為,肺開竅于鼻,而胃經起于鼻部,因此脾胃的經脈與鼻竅也是相連的。一個人的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水谷精微無法上輸濡養鼻竅,而引起鼻腔干燥,有時還會引起嗅覺失靈、流清鼻涕、鼻子出血等題目。這種情況多是脾胃虛弱,氣津不足,脾氣不能攝血或肺虛火上沖鼻竅所致。此外,一般鼻翼發紅的人多是有胃熱。除了鼻翼發紅外,還伴有輕易餓、口臭、牙齦腫痛等癥狀。其根本原因在于脾的運化能力不足,使食用品蘊積滯留于胃,食用品積久化熱、化腐所致。假如鼻頭發青,并伴有腹痛,也說明脾胃功能不好。青色為肝木之色,肝氣疏泄太過,橫逆沖犯脾胃,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這時我們可以多推拿太沖、足三里等穴,以舒肝健脾。
從眼睛看脾胃。肝開竅于目,而目之所以能看東西,全賴于肝血的濡養,而脾胃又是氣血生化之源,脾主統血,所以肝血是稟受于脾胃的。一個人的脾胃功能失調輕易引起視力疲憊、視物模糊、眼睛紅腫、眼瞼下垂等題目,并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淡薄,舌淡,脈緩弱無力等癥。這多與脾氣不足、清陽不升、目失所養有關。
從舌苔看出胃病。舌苔,可以看出疾病,可是你也許不知道舌苔可以看出一些胃病問題。胃病患者如果仔細留意自己的舌苔,常會發現一些與眾不同之處:有的特別厚膩、有的發黑、有的發黃、有的剝落。事實上,舌苔變化確實能反映疾病尤其是一些脾胃病的規律。一個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氣,一般說明胃有點小問題。如果目前沒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覺,可先從飲食起居調養入手。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異常舌苔和口氣有望自愈。舌苔發黑、黏膩,如果僅見這種異常舌苔而舌邊尖呈正常的淡紅色,且無其他明顯不適,有時屬于“染色”現象。以上情況不屬病態,不必緊張。但平時胃病較重的患者觀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邊尖呈深紅色,甚至發青發紫,說明病情加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現不規則的一塊塊“地圖樣”改變,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無苔,這叫“地圖舌”。此類舌象者如無任何不適感覺,多屬生理性改變,不需治療。如果長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從未見這樣的舌象,出現“地圖舌”則多屬陰虛表現,需及時就醫。還有的人舌面上出現許多“裂紋”,多數無舌苔,稱“裂紋舌”,如無不適感,亦屬生理性的,不需治療,如在重病后出現裂紋舌,舌紅無苔,且有不適感,亦屬陰虛,需配合藥物治療。有的人身軀肥大,舌體也胖大,舌邊有齒印,舌苔薄白,如無明顯不適,則屬太胖的緣故。中醫理論認為“胖人多痰濕”,胖人的脾胃運化功能相對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現障礙。這些人要少吃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適當運動。如果舌苔白厚膩,舌邊有齒印,不欲飲食,腹脹滿,便溏薄,則屬痰濕過盛,在進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時應配合藥物治療。有的人幾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邊尖紅、尿黃,此屬胃火盛。胃中火熱內盛,濁氣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現口臭、舌苔發黃、熱傷津液、腸道失潤,故出現大便干結。此時可服用大黃、黃連、黃芩、山梔之類中藥清熱瀉火,在飲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熱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看手掌知胃病
手軟如骨,聽起來好像挺好的,但是,手軟的人脾胃大多很差。
如果不經常干活,但手又特別容易長老繭的人,說明這個人代謝功能不好,脾胃功能差。大多數人的手都軟硬適中,而有的人手特別軟,軟如無骨。這樣的人,大多思慮過多,思慮多則傷脾胃,因此,手軟的人脾胃大多都很差。
職場中人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容易出現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癥狀。嚴重者,積勞成疾,演變成胃炎,可就到了麻煩的地步了。所以,一旦患胃病不能掉以輕心。
那么,如何發現自己是不是有胃病呢?這里教你一個簡單的辦法,我們可以從手上得知。一般來說,金星丘不發達,而且生命線上出現鏈狀紋的人,大都有胃病的歷史,此外,在食指靠近中指的下方及木星丘(食指下)和第一火星平原(手心)處,出現暗黑色,也是胃病的征兆。生命線起點一帶、金星丘(無名指下)上部都是和胃相對應的,如果這部分變為淺黑灰色,也表示胃部可能有了毛病。
看肚臍就知道胃的好壞
肚臍是媽媽留給孩子的一道傷疤,同時也是一種恩賜。在中醫學中,肚臍被稱作“神闕”,為治病之要穴。
臨床醫學發現,肚臍的位置、形狀可提示出身體的健康情況。比如,肚臍偏左的人,可能易出現腸胃功能不佳、便秘等問題;肚臍偏右者一般容易患肝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如果肚臍向上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角在上的三角形,則表示胃、膽囊胰臟功能不佳;肚臍向下,一般提示易受胃下垂、便秘、慢性腸胃疾病及婦科疾病的困擾;肚臍若為正圓形,則表示身體健康,臟腑功能良好。有些人的肚臍淺小,一般提示此人身體虛弱,內分泌易出現紊亂。另外,當腹部有大量積水或卵巢囊腫時,肚臍就會向外突出;肥胖或腹部發炎時,肚臍會向內凹陷。
人體肚臍周圍是小腸或胰腺神經通路的感應部位。所以,肚臍周圍疼痛也常會反映出小腸或胰腺的病變。腸道寄生蟲病和少數早期階段的腸道炎癥也表現為臍周疼痛,但后者通常是鈍痛性質,位置比較含糊不清。
肚臍十分柔弱,所以,日常要注意衛生,尤其天氣轉熱,汗流量變大,身體污垢更易隨汗液流入肚臍而沉積。建議常用溫水輕擦臍周及臍眼,另外,還要防止臍部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