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選擇未來的項目

◎這是一個正干掉一切中間環節的時代。伙計,如果你沒有“全渠道整合”的眼光,你就找不到好項目。但是,一個好項目就意味著零風險嗎?一個賺錢的項目就必然“一定賺錢”?事實是,“正確的項目”≠“無風險的項目”。但更為關鍵的是,對項目的風險進行識別的根本目的是找到機會,在減少和消除可能存在的不利后果的基礎上,尋求突破口。風險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機會卻只有少數人能夠辨識。

◎如果你像一個門外漢一樣投資某個行業,對一切諸如政治、經濟、政策、技術、周期等因素置之不理,那你投資的項目一定很短命。所有的項目生命都被邏輯控制,你不了解那些枯燥而生僻的例如增速、壁壘、競爭結構等詞匯的含義,就永遠搞不懂趨勢是從何判斷得來。你根本不用擔心遭遇競爭,因為早在開始競爭之前,你就已經被拒之門外。因此,不管你想如何安置自己的資金,首先,你得表現得像一個內行。你要充分地了解一個行業究竟是怎么賺錢的。

在“找項目的浪潮”中保持清醒是一種特殊能力

懷尼特·布杰講過一個發生在他身邊的故事。布杰的一位朋友前幾年特別喜歡虛擬貨幣。那時,比特幣這樣的網絡貨幣概念十分火爆,投資者趨之若鶩,紛紛投入大筆資金,以期大賺一筆。這個人就融資成立了公司來運作該項目,還雇了十幾名員工開發相應的市場。“結果他賠掉了上百萬美元。”布杰嘲笑說,“在找項目的浪潮中,這些光著屁股的人到處都是。他們有錢但沒頭腦。或者說,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好項目,判斷力差,容易跟風。”

這是一個投資和創業的黃金時代。新概念、新思路和新產品如同雨后春筍,市場上一片叫賣之聲。這些對創業者的誘惑無窮大,但巨大的考驗也接踵而來。找錯項目的代價是慘重的,如果不能保持清醒,就會誤入歧途。

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別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以為跟在成功者的背后一定穩賺不賠,結果忙碌幾年,只賺了一點辛苦錢。上海一家公司的老總苦笑著對我說:“我這老板當的,還不如自己的下屬收入高。”他3年前投資了一個IT項目,是一款汽車軟件。當時,正是各類打車軟件非常流行的時候,他急忙跟進。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很難敵過那些有著強大資金支持的大公司,現在只能半死不活。

還有的人缺乏管理、開發項目的能力,不管多么有“潛力”的項目,只要到了他的手中,立刻變成大白菜。我在加州認識一位華裔葉先生,就是很好的例證。葉先生在國內下海創業,到處找項目,開過玻璃廠,做過連鎖超市,炒過股票,甚至開發過手機APP,都沒獲得理想的收益。后來他明白了,自己不是沒找對項目,而是不具備駕馭這些項目的能力。

好項目到處都是,就在我們身邊,但如何經營好這些項目,讓它賺錢,就考驗投資者的能力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對自己的能力盲目樂觀,而是組建專業的團隊。但葉先生又不愿意放權。所以十幾年下來,他還是一個失敗的投資者,現在只能靠一間中餐館為生。

為什么別人能找到好項目,我卻找不到呢?這是絕大多數人的疑問,也是本書要幫你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很多人一直在尋找創業致富之路,每天分析研究各種項目,既十分辛苦又不得其法。他今天看到這個項目有人發了財,明天看到那個項目有人大獲成功,唯獨自己不能一炮打響。這是因為,他在選擇項目時缺乏一些必要的項目思維。

1.要同時具有對于“高回報”的畏懼意識和“果斷投資”的辯證思維

對創業者來說,這可能是一種稀有的品質。我們現在走到大街上隨手一抓,就能抓到一堆做著發財致富美夢的“夢想家”。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發財——只要能發大財,他寧可世界發生核大戰。所以“高回報”是這些人唯一的要求,只要回報高,他們什么都敢做。恰恰是這種貪婪的思維是失敗的導火索。如果沒有對“高回報”的畏懼意識,就無法理性地分析項目的本質和風險。一旦被綁上項目的戰車,當風險發生時,你連跳車的機會都沒有。

還有些人是另一種極端:他們害怕任何較大的投資,夢想少投錢但又能發大財。當你和他談到追加投資、雇傭專業團隊時,他立刻就會退后一步,睜大驚恐的眼睛,仿佛在呼喊:“什么?難道之前的10萬元還不夠嗎?你讓我把錢交給那些從沒見過面的陌生人?別開玩笑了,萬一我賠得只剩一條褲衩怎么辦?”看!這是大多數想賺錢卻不懂項目管理的人的真實想法。

在觸碰到“投資”這兩個字的時候,他們有一大堆的顧慮要擔憂:

這點錢我攢了好幾年了,我得留著買房子。

我要結婚,婚禮沒有錢怎么辦?

我要給孩子存一筆教育經費。

我要照顧父母。

……

總之,他們捂緊自己的錢袋子,卻又艷羨別人的錢能夠生錢。一方面,沒有多少錢拿出來,另一方面,又希望找到回報豐厚的項目,最好是“無本萬利”。

這就是投資意識和思維混亂的癥結。其實,對于上述情況的創業者,反而沒有必要小心翼翼。既然你的錢袋只夠溫飽,即使看得再緊,一省再省,你還是只有這些錢,資金并沒有因為你的保護而有所增加。那么,不如換一個想法,拿出部分積蓄去投資一個可靠的項目,也許幾個月或者一年,你投資的錢已經翻了一番。當遇到合適的項目時,雖然資金有限,也要果斷投資。

就像史玉柱,大多數人只看到了他成為“巨人”后的光輝,卻不去思考他“成為巨人”的方法和果敢的戰略頭腦。如果你是史玉柱,你愿意從賺到的一萬元中拿出9000塊去打廣告還是趕緊把它存進銀行呢?

2.如果既沒有方向,也不了解市場,就不要輕易行動

我認識的很多剛剛開始創業的人是這樣的——他們滿腦子想著賺錢,而且總是想著安逸地開個小店。比如,去小商品批發市場倒騰一些廉價商品,之后到大市場上去銷售。洛杉磯和舊金山兩地的華人聚居區有很多這樣的人。當我問及“你想要賣哪種商品”“賣給哪些人”和“市場如何”之類問題的時候,他們往往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

沒有做好準備,就急匆匆地加入了創業的大軍,到頭來耗費了精力,又賺不到多少錢。很多想要小本創業的人都是如此,既沒有創業的方向,又不了解市場的情況,但又十分渴求有一個好項目供他大顯身手。這樣的后果通常是做一次,失敗一次,很難站穩腳跟。更何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這是一個講求“精準創業”的時代,人們“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揮霍。

3.要對概念的炒作保持警惕:過于迷信營銷新模式的結果往往是一敗涂地

你可能已經發現,在微商遍地開花的今天,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一批吹噓“新模式”“年入百萬”的項目不斷地刷屏。似乎一夜之間,那些在公司兢兢業業做小職員的普通人全都搖身一變,成為營銷大師的受益者。躲藏在互聯網背后的“總代”不辭勞苦地為小代理們講述賺錢營銷的神奇法則,并且將自己艱辛創業的歷程精心包裝一番,鼓勵大家一定要“堅持”下去。這些項目模式花樣百出,讓你聽到的,無一例外地全部是優點,毫無風險。人們聽得熱血沸騰,感覺自己不趕緊投資就是傻瓜。但事實是什么呢?對廣大微商來說,90%的人都是不賺錢的,年入百萬也是癡人說夢。

這些新的項目模式到底賺不賺錢、值不值得投資并沒有那么大的辨別難度,只要你還具備基本的項目常識,就可以做到。互聯網時代下,大多數企業的營銷模式大同小異,但都不存在“躺著數錢”這樣的說法。有些項目的運營模式繞了很多彎,做了層層包裝,就是為了吸引你投資。凡是以炒作營銷概念為主的項目——不管是實體還是虛擬產品,都存在著很大的貓膩。

說白了,財富的累積就是把別人手里的錢裝進你自己的口袋。那么,你仔細想想,有多少人的錢會流入你的口袋,而你的錢財又最終流入了誰的口袋?當你對一個項目的營銷模式和操作流程有所洞察時,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越是大家都在做的項目,就越要保持距離。

4.你要成為資本的領導者,而不是“商品推銷員”

在一些投資思維類的短期培訓和咨詢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勸誡那些迫切渴望找到投資門路的創業者:“不要異想天開,而要參與到一個成熟和成功的現有模式里去。”對年輕的創業者,利用過去的經驗,努力掌控資本而不是精研模式,成功的概率遠遠大過最前面的探路者。因為這是最保險的,也是能夠為你創造成功支點的方法。

一個具備了成熟運作模式的系統會促使你成為優秀的企業家和領導者,而不是把你當作未來商業模式的探路工具,使你作為辛勤的推銷員用自己失敗的教訓把“模式”推廣給后面的人。難道你還沒有發現嗎?即便在虛擬經濟大行其道的今天,最優秀的企業家也從來不會真的在意模式創新——他們始終遵循項目基本法,按部就班地建設好自己的商業平臺,擴大規模,占據市場,讓自己去駕馭資本,而不是被資本操控。

發現“正確的項目”非常重要

那么,“正確的項目”在什么地方?

1.“正確的項目”≠“無風險的項目”

一個好項目就意味著零風險嗎?

一個賺錢的項目就必然“一定賺錢”?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一旦找到正確的項目,我們就肯定能夠成功?

在這么多年的工作經歷中,我從沒遇到一個項目主管敢于拍著自己的胸口保證他們管理的項目是萬無一失甚至一本萬利的。相反,大多數成功的企業家總會第一時間關注風險問題,任何時刻想到的都是“出現問題怎么辦”或者“項目突然失敗應該如何收場”。任正非說:“華為隨時準備過冬。”正是體現了這種高度重視風險的預警心態。

是這些見慣了大風大浪的卓越人物太過保守嗎?不是,這是任何一個項目管理者最基本的認知。任何項目都有風險,哪怕它是再好的項目。阿里巴巴今天在國內網絡購物平臺的支付方式上已近乎形成壟斷,但是,馬云仍然認為勁敵在旁,猛虎在側,令他不能安枕。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項目穿上了厚厚的防護盔甲,能夠把一切的質量問題、工期問題、預算問題、資源問題、用工問題、執行問題、合同問題、市場問題、政策問題等潛在的麻煩隔離在墻外,那么,它就安全了——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些麻煩是任何一個項目的天生問題,從項目誕生那刻起就存在了。

所有的項目在規劃之初,對于風險的態度都應該是“預防+解決”。你不可能回避或視而不見——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零風險”的項目。項目規劃只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是大體的推測,實際運作過程中總會有誤差。這些不可測的因素就構成了項目的風險,使得你的投資項目有時候看起來“不那么正確”。所以,不要看到風險,就以為自己選錯了項目。

2.首先要做好項目的風險識別

在做項目時,既然別無選擇地要與風險打交道,那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項目的創建之初就做好“風險識別”。簡單來說,就是找出那些會威脅到項目順利運作的風險因素,識別出這些“搗蛋分子”到底有多可怕、有哪些可識別的常見特征、它們會在哪些地方影響到項目目標的實現等等。

在項目風險管理工作中,對于風險的識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風險時刻存在,必須要做好持久盯牢的準備。第一種風險是內在的,它往往是我們能順利地加以控制和消除的風險,比如成本、人員、管理結構的不穩定因素。第二種風險是外在的,它的特點是超出了我們的控制和影響力,例如市場的波動、不可測的政府行為、全球經濟大環境的走勢等,這些風險具有極強的破壞力。選擇一個項目時,要從這兩方面同時做出判斷。

嚴格來說,“風險”并沒有發生,它僅僅指我們在投資和創業的過程中遭受創傷和損失的可能性。不過,對一個項目而言,風險識別還涉及“機會選擇”(積極成本)和“不利因素威脅”(消極結果)——我們有多大的機會能戰勝這些風險?最壞的可能性是什么?當你開始識別與分析項目的風險時,你需要提出這些問題,并找出都有哪些潛在的問題。

第一,你要收集足夠的信息進行判斷

所有可以識別的信息源都可拿來判斷項目的風險,包括主觀信息和客觀信息。就以投資一家餐館為例:

主觀信息:

(1)資金風險——你準備的錢夠不夠?

(2)人員風險——人才招聘的情況是否滿意?

(3)管理風險——能否管好餐館的員工?

(4)認知風險——對這個行業的認知是否充分?

客觀信息:

(1)地理風險——位置的選擇決定生死。

(2)市場風險——最近餐飲業的整體情況。

(3)競爭風險——附近的餐館是否已經飽和?

將這些信息全部羅列出來,統計客觀的數據進行專門的分析。必要時,可以邀請相關的專家協助判斷,來確認自己選擇這個項目和經營管理中將可能遇到的風險,整理匯總出一個風險清單,以供最后的選擇。

第二,你要從“風險識別”中看到機會

預測風險可能會引起的后果當然是一個“重中之重”的工作,但更為關鍵的是,對項目的風險進行識別的根本目的是找到機會,在減少和消除可能存在的不利后果的基礎上,尋求突破口。風險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機會卻只有少數人能夠辨識。當你能從重重的風險中看到令自己眼前一亮的閃光點時,恭喜你,你找到了正確的項目。

為什么你有錢卻找不到好項目

2015年9月份的一天,剛剛從“數碼體驗店”的失敗項目中走出來的夏先生一臉沮喪地闖進了我的辦公室。夏先生在洛杉磯做生意有四年的時間了,在當地華人商圈小有名氣。他眉頭緊蹙,就像打完了一場敗仗,抱著厚厚的一疊虧損的賬目,放到我的辦公桌上。他并不希望我幫他找問題,不過是專程過來向我抱怨:“為什么別人投資一顆棒棒糖都能賺一卡車的錢,而我投資的卻像一塊被無數人嚼過又吐到地上的口香糖,惡心地粘在鞋底甩都甩不掉?難道我的錢就那么不長眼睛嗎?天底下賺錢的買賣到底都去哪兒了?”

聽到他的形容,正好在辦公室找我商量問題的多明戈哈哈大笑,我也無奈地笑起來。我們并不是聽多了這樣的失敗案例而丟掉了同情心,純粹是被夏先生的幽默感染。的確,失敗很痛苦,也讓人生氣和困惑。很多投資創業的人都有過這種手足無措的迷茫,自己很有錢,卻找不到可以賺錢的好項目。如果連續失敗幾次,有的人還會丟掉自信。

夏先生前幾年投資洛城當地的房地產事業,用高超的投機手段賺了點錢。美國的“兩房事件”(房利美和房貸美)發生后,房地產變得不景氣,他開始轉而投資別的生意。從一個熟悉的行業跳到其他陌生的領域,夏先生頓時連戰連挫——他先后投資過環保涂料、手機軟件、旅游開發、火鍋店,無一例外都是賠錢。

“我投資火鍋店的結果簡直讓人無地自容,忙活了一年除去所有的成本,就只賺了一萬美元,還不如去酒店打工刷兩個月的盤子。這大概是我近幾年最傷心的事兒了。當然,數碼體驗店更慘,都說未來是體驗經濟的天下,我想嘗嘗鮮,可上帝像是跟我有仇的。”夏先生自嘲道,“我還不如讓那些錢躺在銀行里睡覺!”其實,我之前給過他建議,假如要投資數碼體驗店,回國才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很多人碰到的問題:“我怎么就找不到好項目?一個好項目的特點是什么呢?”

第一,風險低真的好嗎?

不管是做生意還是其他事情,沒有人不希望風險低一點甚至是零風險。但這是相對來說的。準確地說,相對于收益而言風險比較低的項目,是人們最歡迎的。不過,越是低風險的項目,前景就越黯淡。例如,貨幣市場基金的風險近乎等于零,你會拿出一千萬去投資嗎?聰明人都不會,因為它的收益是非常低的。

第二,收益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嗎?

任何投資的目標都是收益。判斷一個項目的好壞,我們也會分析它的收益率。能夠獲得較大利潤的項目必然受到歡迎,但利潤是一個波動性的動態數據,優質項目的初期收益往往比較低,甚至初期階段是虧損的。沒有長遠的眼光和耐心,就會錯過這樣的好項目。

第三,人們都在追趕的“趨勢”你也要跟嗎?

我們知道,在投資中“趨勢”是一個流行詞。大家都在關注趨勢,利用趨勢。但當所有人都去做一件事時,它還是一件“好事”嗎?想想巴菲特那句永不過時的話:“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好的投資項目必然具備未來的流行趨勢,僅僅具有眼前價值的項目早晚會被淘汰。這是一條真理,但僅限于只有少數人看到它的時候。

第四,資本是最有力的決定因素?

投入資本的多少,可以決定項目的好壞嗎?誠然,在項目的經營中,一家擁有雄厚資本的企業更加容易獲得成功,即使市場變化也不容易發生危機。但從項目的角度看,未必就是“資本為王”。對先天不良的項目,投入的資金再多,也不可能點石成金。

第五,最新的模式就是最賺錢的嗎?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成熟的運營模式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不管跟哪個國家的創業者做交流,我都希望他明白,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到那些新穎的商業模式上——如果它還未經過廣泛的驗證,而你承受風險的能力又低,就別去嘗試。“守舊”在很多時候是缺點,但在某些時候它也是一種優點。

第六,如果不能創造成就感,項目還有什么意義?

“成就感”是項目管理人長期的工作動力,是決定你在項目的管理中處于哪種層次的關鍵元素——有些剛開始創業的人只關注錢,賺錢就可以,但這種功利的心態不可能推動他堅持下去。當你投資了很多的項目并且有了一定的成績,或者在公司開始擔任管理的職位后,你在工作中必然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一個好項目,應該具備這樣的特點,幫助我們實現這個人生目標。

人人都在找賺錢的項目,它有什么特點

假如我們從盈利的角度分析項目,它應該具備哪些因素?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布杰說:“全世界賺錢的生意有很多,但不一定你做了就能賺錢。在美國能成功的項目,在中國就可能失敗。所以要學會分析,有些項目的利潤率特別高,但持續性差;有些項目雖然很誘人,但前景難以預測,并且競爭激烈。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必須謹慎和理性,沒有人能隨便選一個項目就可以成功。”

“好賣的產品”始終是第一標準

就算你是個不懂投資的人,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個項目或者讓你投資一個產品,你的第一想法肯定是:這個產品好不好賣?賺錢就是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然后把成本收回來,從而賺得純利潤。如果一個產品定位不好,沒有銷路,即使投入再多的精力,耗費再多的時間、金錢來堅持都沒用。

未來的市場空間

一件產品投入到市場中,如果只有眼睛能看到的那點市場,你想象不出更多更寬廣的市場,那這個項目也是不賺錢的。沒有市場就沒有做大的可能,做不大又怎么會賺錢呢?

利潤率是多少

光有市場是不夠的,利潤空間是決定市場空間能否最大限度產生價值的最關鍵的因素。我們在書中會重點強調這個“知識”——市場的大小不是決定項目好壞的根本。有很多項目看著很有市場,但它的毛利很小,到頭來可能辛辛苦苦白忙一場,連支付人工費用都不夠。

具有可預測的趨勢特征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吹上天。”要賺錢就一定要時刻關注市場趨勢。凡是賺錢的項目,它們在一定的階段內一定會有可預測的趨勢特征。只要時機把握得好,既不用因為進入太早耗費太多的初創成本,也不會因為來晚了而喝別人的剩湯。

穩定收益的持續性

其實大多的“快速項目”賺不了多少錢。由于市場的快速變幻,短平快項目通常只能讓第一批發現“新大陸”的人賺得盆滿缽滿。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大多數人剛進入市場,那股風潮就過去了,所以后來者是賺不到錢的。真正好的項目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能夠獲得持續的收益。一個好項目也許眼前并不賺錢,但長遠利益可觀。在這方面,投資者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為了眼前利益而錯過這樣的項目。

能不能形成平臺或系統優勢

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創業講究抱團成長,投資也是如此。如果你要創造一個新的模式出來,恐怕要費盡錢財和力氣折騰一番。且不說能不能成功,就算你能堅持下去,到時候可能市場已經日新月異。捷徑是,發掘那些成功的模式系統,加入進去,運用你聰明的大腦和創新的理念做得更成功。

品牌的影響力

選擇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投資,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一開始你就已經站在山腰上,而不是從山腳下做起。不要小看了品牌效應,這就如同在超市挑選一件產品,同樣價格的一種東西,一個是品牌效應很好的,一個是新品牌剛上市的,你會選擇哪一個?相比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品牌是一種無形的優勢,投資者一定要學會利用這一點。

規范統一和高質量的服務

這就涉及項目培訓的問題。投資一個成熟項目之前,一定要關注這個項目的市場規范性。比如一家連鎖店,服務員的服務態度和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甚至連統一的著裝都沒有。假如其中一家連鎖店出現服務問題,可能影響的就是整個連鎖品牌。

你能找到沒人開墾的“處女地”嗎

很多年輕的創業者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自己通過多方調查看好了一個行業,選準了一個時尚流行的項目,準備投錢入場的時候卻發現池塘里已經人滿為患。這樣的項目怎么會賺錢呢?創業和投資的本質是相同的,最怕的就是扎堆和跟風。在一個飽和的市場里面,最早一批進入的人已經把肉吃光,后面跟入的人要么啃骨頭要么喝湯,要么只有干瞪眼。

我們經常說:“天下沒有獨一份的買賣。”但要想從眾多盲目的投資者中脫穎而出,就得有尋找“獨一份”的眼光。我不是告訴你們要自己去創造一個行業,而是要有最基本的判斷力,從現有的行業中判斷出哪一片土地是還未經開墾的——當你能找到這樣的“處女地”時,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找到個性化項目

在選擇一個創業項目的時候,先不要考慮那些市場、利潤、規模、前景之類的問題,要看這個項目有沒有特點,就是說它和其他項目有什么區別?有沒有自己的個性?是否令人耳目一新?不論投資的是一件產品還是一種服務,新穎、有創意永遠都是最大的賣點。投資者如果看準了,就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眼光,不要害怕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敢為人先才能收獲得更多。

當然了,投資者在掏空口袋投資一塊未開墾的“土地”的時候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顧慮,雖然“處女地”的特點諸多:

由于沒有同類產品,缺乏比對,發展空間很大。

競爭壓力小,同行少,沒有那么多人擠獨木橋。

市場前景看好,因為是新項目,容易產生市場敏感度。

不過,選擇“個性化”的項目固然意味著獨到的眼光和勇氣,我們也應該注意以下的問題:

第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個性化”的項目通常伴隨一定規模的專利和知識產權,因為有許多環節都需要你進行原創開發。你要注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防止被后來者盜用或冒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第二,產品或理念的普及會是一個問題

如果還沒有足夠的市場基礎,我們怎樣普及產品,讓消費者接受自己推廣的理念?在項目的進行中,這個工作就應該同步啟動,對市場進行啟蒙,或者打造自己的產品社群。

你是專挑“冷門生意”的項目大師嗎

張小姐之前在上海一家大型商場做化妝品銷售,但因為失戀情緒低落又間接地導致了失業,為此她深陷失敗的陰霾里長達一年之久。后來,她在朋友的開導下決定拿出這幾年省吃儉用攢下的錢創業。因為能拿出的錢并不多,只能投資小本生意,而且對其他行業她也不甚了解,所以就開了一家不需要那么多專業知識的禮品店。但由于她所銷售的禮品和市場上其他禮品店大同小異,生意一直不好,半年下來連房租都不夠支付。

后來,她的店里來了一位挺靦腆的男士。他有些害羞地向張小姐討教應該買什么禮物,怎么能讓女孩子喜歡。在交談中,張小姐得知這位男士已經給一位心儀的女生送了好幾年的玫瑰花。但他因為性格害羞內向,從沒有正式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女孩也一直默默地接受他的愛意不曾表示過任何明確的回應。

因為這件事,張小姐萌生了一個創意。她找了一個技術型同學合伙開發了一種“表白玫瑰”。這種玫瑰類似錄音筆,能夠把想說卻不敢當面表達的話錄下來。這款產品一經推出,很快成了最受情侶們喜歡的禮物。張小姐和合伙人申請了專利。僅靠著這一次創新,她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看似“冷門”的生意讓她大獲成功。

遠離“危險的項目”

現在有些人青睞于那些風險高、收益大的項目,例如股票和基金。還有的人膽子更大,借助金融杠桿投資期貨或者房地產,開發那些未經市場驗證的科技產品等。這些都屬于“危險項目”,甚至是高危項目。當股市暴跌、房地產泡沫破滅時,或者產品上市后不被市場認可,這些投資者和項目操作人立刻便陷入了困境。

在選擇項目進行投資時,怎樣避開這些危險的禁區?

1.盡可能做你熟悉的領域

在投資方面,走得彎路越少越好,這點非常重要。進入一個熟悉的領域,你能盡快地展開業務,防止被他人忽悠。有些投資者總把創業投資想得很簡單,但往往是一知半解,對于行業內部深層的東西卻一點不了解,結果到最后輸得一頭霧水。對于初創業者來說,如果你沒有這一行業的相關經驗,那這個行業就是危險的。不要盲目地跟風投資,你所看到的那些賺了錢的人,他們都對某一領域有著深刻的了解。

2.如果資金有限,就遠離高投入的行業

許多小本創業的人,手里的資金不多,而高新產業通常對資金要求很高,前期要投入大批資金。這時投資者一定要謹慎,這些行業長期收益可能很好,但在市場條件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鏈支持,很容易導致半途而廢,從而收不回成本。

3.有時候你可以做“一人老板”

盡管所有的管理都在宣講抱團打天下、告別單打獨斗,但我仍然要跟小本創業者說——如果你的錢不多,就踏踏實實地做“一人老板”,寧可辛苦點也不要找合伙人。這就像做一個蛋糕,你懂得所有做蛋糕的知識,那你為什么要再去請個人和你一起分食蛋糕呢?多一個合伙人,你的精力就要分一部分出去處理很多事情。除非業務中涉及一大部分你不懂的領域,那你可以尋找一個與你優勢互補的合伙人。但小本創業通常都是一人包攬,創業者都很熟悉業務。我的建議是,你可以雇一個員工,但不要合伙。

4.一旦項目發生危險,如何應對

創業是艱辛的,難就難在堅持。當項目的起步階段發生“危險”時,就要立即撤退嗎?這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創業者一定要耐下心來,因為所有的計劃和未來都要落實在行動上,需要不折不扣的執行力來換取最好的回報。如果執行力不到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遇到點困難就退縮,根本不會成功。沒有風險的項目,有時也會產生一些麻煩。每一個浪頭都會刷掉一批人,能夠堅持前行的,才會有靠岸的那一天。

看趨勢而不只是看盈利

這幾年,我和多明戈在研究諸多投資者的投資心理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投資者(大部分)在選擇投資項目的時候,會首先看這個項目能否盈利或者過去盈利了多少,卻忽略了項目的未來趨勢;而一些精明的投資人卻恰好相反,他們率先著眼于項目的未來、前景、趨勢,即使項目目前正在賠錢,只要趨勢好,他們仍然會抓住機會投資。

我有位在國內投資虛擬產品的朋友原先生。他是一個理財新手,出于對風險的畏懼一向對股票基金等理財活動敬而遠之。然而,從2014年開始,他身邊的朋友紛紛在“高人”的指點下進入理財市場,大手筆地投入并在恰當的時機賣出,賺得不亦樂乎。原先生也忍不住想小試牛刀。朋友向他推薦了一支基金,告訴他根據這幾年的走勢以及未來的趨勢分析,他覺得現在這支基金的價格已經跌到了歷史最低點。這時候抄底,等到年底12月份,差不多就能漲到一個歷史高點,能賺到50%左右的收益。當前,這支基金還在小幅度地下跌。原先生猶豫了幾天,他決定先拿出5000元人民幣試水。要是這一個月能夠上漲一些,他就繼續吃進。

原先生買進的第二天,這支基金的價格就開始增長,之后每天都在漲。原先生心里很歡喜,心想那位朋友果然靠譜。一個星期后,他又追加了5000塊。這次,他想著如果還是能持續增長的話,就等著價格回落的時候大額吃進。

然而,原先生一直沒等到價格回落的那一天。他每天看著那條“直線上升”的增長曲線懊悔不已,心理價位已經從最低價位增長了不少。但是,那小幅的回落還是沒能達到他的心理預期。最終,原先生的大手筆計劃只能在不斷的觀望和等待中落空。后來,原先生算了一筆賬,如果他當初投入十萬元的話,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他已經賺了兩萬元。然而,他起初才投入了5000塊,加上后來追加的5000塊,現在才只賺到幾百塊而已。

過了沒多久,在一次飯局上,那位朋友聊起了投資理財的話題。他笑吟吟地問:“前一陣我提到的那支基金,你們都買了多少?”原先生心虛地沒敢應聲,沒成想其他人的態度也不太積極。幾個人面面相覷,但都又打著幌子說自己沒少買。

那個人這時才“哈哈”一笑,說:“這是一次測試,我想看看有多少人愿意為了一倍的盈利冒險。我敢打包票,在座的只有不超過兩人聽了我的話,其他的人都是小打小鬧而已。”

眾人聽到這里,臉上感到一陣陣的燥熱。其中一個坦誠地說:“真是后悔沒聽你的,我買的那點份額根本不好意思說,可惜我現在悔得腸子都青了。”

那位投資專家繼續說:“我這幾年做投資,也略微地懂得了一些投資心理。失敗是難免的,但問題是你如何看待失敗,怎樣對待一個產品的成長。不說別人,就拿在座的各位來說,你們如果自己選擇一支股票或者基金,肯定會挑著一支漲勢迅猛的來買。為什么呢?因為你感覺未來還會漲,趨勢好。”眾人默默地點頭。

“但這恰恰是投資的大忌。就拿我推薦的那支基金來說,你們肯定都等著股價有波動,市場一片看好的時候盼著它回跌,這時候再吃進。但是,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股價總是大幅升小幅跌。基金尤其如此,它是有規律的,也有自己某些固定的趨勢。你們的心理價位比之前一步步提高,原來想著回落到1.2再吃進,后來慢慢地1.3也能接受。正是這種心理阻擋了股價的下跌。因為每個人的購買意愿都很強烈,這時候股價會一路上漲,就算回落也是小幅度的,無法再回到之前的低點。相反,股價一跌,人心惶惶,大家都等著漲回去的時候迅速賣出,這時候的心理價位也從漲回到1.8變成了漲回1.6,心理價位不斷妥協,到最后變成了只要能少賠一點就可以賣掉。孰不知,在你等到那個高點之前,已經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待了,這時候股價只會跌得更厲害。這支基金我研究了很久,雖然當時還在跌,但因為前不久新出了一項與它的投資方向有關的政策,我覺得未來的趨勢大好,一定會漲回去。投資高手現在都在躺著數錢,只有傻子還在等著進場。”他調侃道。

這個例子中,我們提到的趨勢并不復雜,其實只是涉及了一個眼光和邏輯的問題。這種獨到的判斷力并非人人具有,否則,像巴菲特那樣的“神人”就不再是鳳毛麟角。巴菲特對于趨勢的判斷,也是通過對無數案例的分析,最終才總結出了自己“價值投資”的理念。

在華爾街從事風險投資工作有十二年的知名投資人默克·凱利(MerckKelly)說:“如果你像一個門外漢一樣投資某個行業,對一切諸如政治、經濟、政策、技術、周期等因素置之不理,那你投資的項目一定很短命。所有的項目生命都被邏輯控制,你不了解那些枯燥而生僻的例如增速、壁壘、競爭結構等詞匯的含義,就永遠搞不懂趨勢是從何判斷得來。你根本不用擔心遭遇競爭,因為早在開始競爭之前,你就已經被拒之門外。”

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一點:不管你想如何安置自己的資金,首先,你得表現得像一個內行。

1.吃透項目的行業邏輯

每一個想要在行業里如魚得水的投資者都要知道很多,包括一個行業怎么運行,怎么盈利,怎么變化,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行情,優惠政策有哪些等等。

柯先生在北京開了一家二手車店,近期因為政策的優惠,準備投資二手車的金融市場。為此他做了大量的準備。首先,他從政府網站和一些門戶網站的投資者點評中了解了北京的置換補貼政策。之后,又走訪了北京這邊的諸多二手車市場了解情況。他還和幾個懂行的朋友討論外地車為什么限遷,這些政策是如何影響本地二手車市場的。最后,他還評估了人人車那樣的平臺風險等因素。這些看起來瑣碎的因素,每一項都關乎投資的成敗。只有了解透了這些事情,整理出自己的一條思路和邏輯,才能明白為什么市場會高低變換和時起時落,并且知道這個行業的運營邏輯。

2.要充分地了解一個行業是怎么賺錢的

很多投資者對我說,他們在面對一個項目的時候經常很迷茫。因為看不懂自己該如何賺錢,從哪個環節賺錢。假如不知道怎么才能賺到錢,項目肯定是無法開展的,因為盈利模式對項目而言至關重要。

柯先生在做二手車之前,也對這個行業充滿了未知。他說:“我有一輛車,賣給了一個二手車販,之后這輛車要經過哪些程序、環節才會賣給下一個人?這期間誰賺了錢?利潤從賣主出還是買主出?這些我統統不懂。后來遇到一個師傅,跟著做了好幾年學徒才漸漸摸透了這個行業,才知道做什么都不簡單。”

如同柯先生所說,每個行業都有一條食物鏈,每個鏈條和不同的環節都得有人盈利,你只有了解了這些環節如何合作和競爭,才會明白自己的位置該放在哪里。每天都有諸多被各種奇怪的因素打敗的投資者。他們中的大多數并沒有看透一個行業,僅僅揣著一知半解的知識就匆匆投入了某個看似美好的行業。他們以為自己看到了整個過程,其實他們僅僅看到了開始和結束,而中間導致失敗的那些影響條件卻全被他們忽略了,直到馬失前蹄之時才意識到,自己是不是有欠熟慮。

我在講課的時候總會提到一個“12345”的邏輯問題。正確的邏輯是1→2→3→4→5,2、3、4代表了邏輯上的推理論據,缺一不可。但很多人的理解卻不以為然,以為真正的結論推導過程就是1→5,因為1所以得出了5,完全不認為過程中存在2、3、4。但正是2、3、4導致了5的出現,一旦2、3、4發生變化,得出的結果可能就不是5了。

所以,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多了解多研究,不要輕易大手筆試水。因為一旦投資失敗,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和財力才能緩神。

3.做好經營評估而不是價格評估

當你花費時間認真分析一個行業,想要從中找出表現優秀的企業,就不要怕麻煩。如果你能針對這一行業里的企業做一個優良中差的評估,那么,就已經了解了這個行業。

柯先生說:“我最喜歡的方式是看財務報表,這個比較直觀靠譜。當然,這不是唯一的途徑,還有其他一些數據圖表也透露了企業的運營情況。年初,我和當地的一家中型連鎖超市的運營經理吃飯。我問了三個問題:去年新開了幾家店面(包括網上超市)?年銷售額增長了多少?平均每個店的銷售增速是多少?不要小看了這三個問題,數字能回答你很多的疑問。這里面隱藏著很多的信息。只要你認真分析,都可以大致猜測出這個企業的運營狀況,這樣就可以避免上了那些花言巧語的大當。”

4.團隊價值也是評估的一部分

市場上每天都有新公司、新模式出現,對于這些日新月異的行業,通過上面提到的那些方法可能無法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投資者們“串”不出一條說得通的邏輯,也無法得到可信的數據。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看好的項目是一個新興行業或者創新模式,不妨通過考察團隊評估是否值得投資。比如,團隊有多少人,都是何種類型的人才,這些人才是否能滿足本行業的人才需求,人才的市場缺口大不大,團隊文化如何,團隊的建設是否存在明顯的問題等等。和一個精英團隊打交道,在未來的投資中才會具備競爭力。相反,一個整天內訌、利益分配不均衡的團隊是不會全心全意賣產品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建宁县| 忻州市| 永登县| 西丰县| 青浦区| 曲麻莱县| 万盛区| 通许县| 托里县| 新营市| 松阳县| 巴林左旗| 祁阳县| 新宾| 庆城县| 延庆县| 邳州市| 合肥市| 宁阳县| 洪江市| 辉县市| 赤峰市| 渝北区| 山阴县| 广宁县| 余姚市| 武汉市| 疏附县| 章丘市| 竹北市| 根河市| 泗洪县| 灌南县| 黎城县| 章丘市| 霞浦县| 通许县| 南靖县| 虞城县|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