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胃腸病食療葷菜譜(1)

胡椒煨豬肚

【材料】

白胡椒15克,豬肚1具,調味品適量。

【操作】

豬肚洗凈后將白胡椒納入肚內,兩頭用線扎緊,置入沙鍋內,加水適量及調味品,用文火煨熟即可。佐餐或單獨食用。

【功效】

溫胃止痛,健脾補虛。適宜于虛寒性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食用。

棗蓉煨豬肘

【材料】

豬肘1000克,紅棗60克,豆蔻10克,冰糖180克。

【操作】

豬肘刮洗干凈,放入沸水鍋內去腥味,撈出紅棗洗凈,豆蔻拍破,裝入干凈的紗布袋內,扎緊袋口待用。在沙鍋的鍋底上墊幾塊瓷瓦片,再放肘子、清水入鍋,用武火燒沸后撇去浮沫,加冰糖、紅棗、豆蔻,燒1小時,轉用文火煨約2小時,煨至蹄膀爛,取出豆蔻不用,起鍋裝盆即成。

【功效】

補脾和胃。適宜于潰瘍性結腸炎腹瀉后營養失調者。

參末蒸豬肚

【材料】

新鮮豬肚1只(約500克),粳米100克,人參末50克,白胡椒末10克,蔥、姜、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豬肚洗凈,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粳米加清水浸泡6小時,取出與人參末、胡椒末、蔥花、姜末、鹽和味精拌勻,納入豬肚中,扎緊肚口,上籠蒸至豬肚熟爛即可。

【功效】

補虛損,益元氣,健脾胃。適宜于胃下垂者食用。

無花果燉肉

【材料】

無花果60克(干品),豬瘦肉100~200克,調料適量。

【操作】

將無花果、豬肉加清水適量,放入瓦鍋內隔水燉熟,調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

健胃理腸,消炎解毒。適宜于慢性腸炎者食用。

炒豬肝

【材料】

豬肝500克,茭白250克,黃酒、精鹽、味精適量,清湯、芝麻油少量。

【操作】

將豬肝去凈筋膜,放水中漂浸2小時,切成約0.3厘米厚的片,加濕淀粉上漿后備用。茭白切片。將炒鍋放火上,放入菜油燒至七成熱,下豬肝片,用推勺撥散,待變色斷生時,用漏勺瀝油,另盤盛放。鍋內留少許油,燒熱后,放茭白片煸炒幾下,加黃酒,放鹽,淋少量清湯,加蓋煮5分鐘,放味精,用濕淀粉勾芡,放入豬肝,淋上芝麻油,盛起食用。

【功效】

清熱止渴,健胃消食。適宜于胃有積熱,癥狀表現為胃脘灼熱脹痛、口苦口臭、脘腹痞悶、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者。

參芪三七燉母雞

【材料】

嫩母雞1只,黨參15克,黃芪15克,白術9克,三七6克,陳皮6克,調味料適量。

【操作】

將雞宰殺,去毛及內臟洗凈;黨參等5味用紗布袋包好,放入雞腹腔內,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及調味料,用文火煨燉至雞熟爛,取出藥袋即可。食肉飲湯。

【功效】

補氣健脾,涼血止血。適宜于氣虛血溢型上消化道出血者食用。

良姜燉雞塊

【操作】

公雞1只,良姜6克,草果6克,陳皮3克,胡椒3克,蔥、醬油、鹽各適量,醋少許。

【操作】

將公雞殺后去毛除內臟,洗凈切塊,放入鍋內,加入良姜、草果、陳皮、胡椒、蔥、醬、醋,加水適量。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至雞肉熟爛即成。

【功效】

健脾益氣,散寒溫中。適用于消化性潰瘍胃痛、嘔吐清水、大便溏薄、面目無華、神疲乏力等癥患者食用。

杏仁栗子燜火雞

【材料】

大棗5枚,甜杏仁12克,栗子200克,胡桃仁20克,火雞1只,調味品適量。

【操作】

先將甜杏仁、胡桃仁用沸水浸泡后撕去皮,撈出瀝水后置油鍋內炸至金黃色,冷后將杏仁壓成末。栗子煮熟取肉。火雞去內臟后洗凈切成小塊,鍋內放豬油,將雞煸炒至黃色,加入調料上色,再加入白湯、胡桃仁、大棗,用文火燜1小時后,加入栗子肉,再燜15分鐘。用濕淀粉勾芡,再下杏仁末,即可停火起鍋,佐餐服食。

【功效】

補脾肺,益腎氣,止咳喘,潤腸燥。適宜于潰瘍病脾腎虧虛所致的食少、乏力、耳鳴、健忘;肺腎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及精血不足、腸燥便秘、身體消瘦等。

黃酒蒸烏雞

【材料】

烏骨雞1只,黃酒100~200毫升。

【操作】

將烏骨雞宰殺,去毛及內臟,洗凈放于碗內,加入黃酒密封,上籠蒸至雞肉熟透即可。溫熱空腹食之。

【功效】

補中益脾,溫中開胃。適宜于脾胃虛寒型結腸炎久瀉者食用。

大棗蓮子蒸鴨

【材料】

鴨子1只(約750克),大棗750克,蓮子30克,白果30克,人參3克。

【操作】

宰鴨,去毛及內雜,割去尾腥,搓上由黃酒、醬油等調制好的調料,備用。大棗洗凈,與蓮子一并放碗內,加水浸2小時。白果去殼,取凈肉用。人參加工成粉末,備用。將大棗、向果、蓮子放碗內,撒入人參粉拌勻,填鴨腹內。把鴨放在盆中,蓋好,上籠蒸2小時,即可上桌食用。

【功效】

健脾止瀉,固腎補肺,養胃潤腸。適宜于胃中疼痛、口干咽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癥患者,對脾虛泄瀉也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山藥蒸野鴨

【材料】

山藥、黨參各30克,雞內金、砂仁、炙甘草各10克,野鴨1只,生姜、蔥、胡椒面、黃酒、精鹽、雞油各適量。

【操作】

將中藥研成粉,野鴨宰殺洗凈,然后在中藥末中加入精鹽、黃酒兌成汁糊,均勻涂抹在鴨身內外,放入蒸盆內,加入雞油、姜、蔥、胡椒面等,用濕棉紙封住盆口,置籠內蒸2小時至鴨肉熟爛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

健脾益胃,增進食欲,助于消化。適宜于脾胃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

山藥燉羊肚

【材料】

山藥200克,羊肚300克,豬脂、蔥、姜、椒、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羊肚拌鹽反復洗凈,切塊;山藥洗凈,切塊,加清水適量,同煮沸后,調入蔥、姜、椒、鹽等,文火燉至羊肚爛熟,加味精、豬脂適量調味即成。

【功效】

補益脾肺。適宜于潰瘍日久、胃脘隱痛、體虛自汗等癥患者食用。

爆炒羊腰花

【材料】

杜仲15克,五味子5克,羊腰500克,植物油50克,生姜、蔥、醬油、味精各適量。

【操作】

杜仲、五味子煎煮40~50分鐘,去渣備用,羊腰去雜,切成腰花,芡汁包裹,油爆炒,調以備用液及姜絲、蔥、醬油、味精等調料,即可裝盤食用。

【功效】

溫補脾腎。適宜于腎虛、自汗、神疲乏力者食用。

香辣雞肫

【材料】

雞肫10個,冬筍10克,泡菜50克,紅辣椒50克,大蒜50克,雞蛋清、濕淀粉、黃酒、醬油、清湯、鹽、味精、芝麻油各適量。

【操作】

雞肫剔除筋膜,洗凈,每個對切開,在凸的一面剞十字花刀,大的切成2塊,同放碗內,放鹽、雞蛋清、濕淀粉漿好。紅辣椒均切作細末,大蒜剁作泥。炒鍋放火上燒熱,放菜油燒至七成熱,下漿好的雞肫,炸至八成熟時,倒入漏勺瀝油。鍋中留油,下冬筍、紅辣椒、泡菜炒一下,加入黃酒、醬油、鹽、味精,并放少許清湯,用濕淀粉勾芡,倒入雞肫、大蒜末,翻炒幾下,淋上芝麻油,裝盤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養胃。適宜于脾胃虛弱、飲食不佳者食用。

板栗煨鯉魚

【材料】

鯉魚1條(約1000克),板栗350克,茯苓10克,蔥段、姜片、大蒜、精鹽、醬油、紅糖各適量。

【操作】

將鯉魚宰殺,去鱗及內臟洗凈,兩邊各剞4刀。板栗切一小口,入沸水中煮透,剝去外殼及種皮。茯苓洗凈。鯉魚用蔥段等調料腌20分鐘,再將大蒜、姜片、蔥段塞入魚腹內。油鍋燒至七成熱,放入鯉魚炸至微黃色撈出,再將板栗肉炸2分鐘。鍋內注入600毫升清水,水沸時放入魚及板栗,用文火煨煮至板栗熟時,放入味精,收汁裝盤。佐餐食用。

【功效】

補益脾胃,利水消腫。適宜于脾虛腹瀉、水腫脹滿、腳氣者食用。

芙蓉鯽魚

【材料】

鮮鯽魚1條(約200克),雞蛋清2個,熟火腿腸10克,姜5克,紹酒20克,雞清湯125克,茶油5克,鹽2克,味精1克。

【操作】

鯽魚去鱗、腮、內臟,洗凈,斜切下鯽魚的頭和尾,同魚身一起裝入盤中,加紹酒和拍破的蔥、姜,上籠蒸10分鐘取出,頭尾和原湯都不動,用小刀剔下魚肉。將蛋清打散后,放入魚肉、雞湯、魚肉原湯,加入精鹽、味精攪勻,將一半裝入湯碗,上籠蒸至半熟取出,另一半倒在上面,上籠蒸熟,即為芙蓉鯽魚,同時把魚頭、魚尾蒸熟。將芙蓉鯽魚和魚頭魚尾取出,頭、尾分別擺放芙蓉鯽魚兩頭,拼成魚形,撒上火腿末、蔥花,淋入茶油即可。

【功效】

健脾胃,促消化,增進食欲。適宜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神疲乏力者食用。

枸杞煨鯽魚

【材料】

活鯽魚3條(約600克),枸杞15克,生姜片、蔥段、調料各適量,肉湯250毫升。

【操作】

將鯽魚宰殺洗凈,兩側各剞3刀。枸杞用溫水洗凈。鍋內放入豬油,用旺火燒熱,放入姜片、蔥段、胡椒粉煸出香味,放入肉湯、料酒、精鹽、味精、醋,再放入鯽魚,燒沸后改用文火煨20分鐘,放入枸杞,揀去姜、蔥,收汁,淋入香油即可。佐餐或單食。

【功效】

補虛健脾,利濕除滿。適宜于食欲不振、身體虛衰者食用。

油煎咸魚

【材料】

帶魚1000克,炒枳殼15克,黃芪50克,鹽、姜、蔥、味精、食油、料酒各適量。

【操作】

將黃芪、炒枳殼洗凈研細,裝入紗布袋中扎緊。帶魚去頭及內臟,洗凈切段,放入油鍋中略煎片刻,放入藥袋及佐料,加清水適量,用中火燉30分鐘后,揀去藥袋、蔥段、姜片,撒入味精調味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

健脾益氣,和中開胃。適宜于胃下垂者食用,也可用于脫肛、久瀉者。

大蒜燒鰱魚

【材料】

大蒜20克,鰱魚100克,茶油10克,蔥段、姜絲各5克,鹽、醬油、醋各適量。

【操作】

將鰱魚去鱗、去鰓,剖肚去內臟洗凈。將鍋中茶油燒熱,將蔥段、姜絲炒香后加水300毫升,放魚段、大蒜、適量鹽、醬油、醋,燒至魚肉熟即可。

【功效】

溫補脾胃。適宜于脾胃寒虛、納食不香、精神萎靡者食用。

豆豉鳊魚

【材料】

鳊魚2條(約1000克),豆豉50克,豬肉100克,黃酒、精鹽、味精、麻油、胡椒粉、豆瓣醬、雞油、蔥、姜、蒜各適量。

【操作】

將鳊魚去鱗、鰓、腸雜洗凈,用精鹽、黃酒、胡椒粉、味精腌漬入味。豆豉洗凈上籠蒸爛,用刀壓成泥。豬肉、蔥、姜、蒜分別剁末。油鍋燒熱,投入蔥、姜、蒜末稍煸后,放入肉末炒至變色,加入豆豉、豆瓣醬、黃酒、精鹽、味精調味,出鍋晾涼。鳊魚放在長盤中,把炒好的豆豉汁均勻地澆在魚身上,上籠蒸15分鐘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

調胃氣,利五臟。適宜于氣滯胃痛者食用。

內金蒸鱔魚

【材料】

黃鱔魚100克,雞內金10克,生姜、蔥、食鹽、味精各適量。

【操作】

將鱔魚剖腹,除去內臟,剔骨去頭尾,肉切片。雞內金焙干研極細末,與鱔魚片一起放入碗內,拌入食鹽、蔥、姜末,放入鍋內隔水蒸熟,調入味精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

健脾消食,補益中氣。適宜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食用。

滑熘里脊肉

【材料】

豬里脊肉150克,雞蛋清25克,黃瓜25克,豆油150克(實耗50克),精鹽3克,大蔥10克,味精2克,香油10克,淀粉25克。

【操作】

豬里脊肉去筋,切成片,放入清水中將血水漂凈,擠去水分,加1克鹽,1.25克淀粉、蛋清,將里脊片上勾漿,待用。大蔥去皮,洗凈,切片,再將鹽、味精、蔥片、大蒜片、黃瓜片、淀粉和150毫升清水放入碗內,對成粉芡汁。炒鍋燒熱,放入豆油,燒至三成熱,放入漿好的里脊片,用筷子撥散,熟后,撈出,余油倒入油罐。炒鍋內,倒入滑過油的里脊片,燒熱,放入勾好的粉芡汁,炒勻,淋上香油,即可。

【功效】

健脾胃,益中氣。適宜于脾胃虛弱、神疲力乏。納食不香者食用。

番茄豆腐炒瘦肉

【材料】

番茄100克,豆腐100克,豬肉80克,姜絲1匙,植物油1湯匙,水淀粉1湯匙,高湯半杯,砂糖、醬油各1湯匙,酒2湯匙,鹽1匙。

【操作】

番茄洗凈切塊,豆腐切大塊,豬肉切片。將豬肉在油中炒透,加番茄、豆腐炒勻,加調料煮開,水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

健脾養胃,促進消化。適宜于各種腸胃病患者食用。

黃瓜腰花

【材料】

黃瓜100克,豬腎切花50克,鮮紅辣椒10克,色拉油30克,鹽、姜、蒜、料酒、醬油、味精、濕淀粉各適量。

【操作】

豬腎洗凈,對半剖成兩半,去凈腰臊,斜刀剞上3厘米寬的花紋,再垂直花紋3刀1斷切成腰花,放在碗中,加精鹽、醬油、料酒拌勻,腌漬入味;黃瓜、紅椒切成菱形片,精鹽、醬油、味精、料酒、濕淀粉等共納1碗,兌成滋汁。炒鍋上火放入色拉油燒至七八在熟時,下入豬腰滑散,待豬腰卷成花且斷生后,倒入漏勺瀝油,放蔥末、姜末、蒜末熗鍋再投入黃瓜和紅椒煸炒一下,隨即倒入腰花,烹入兌好的滋汁炒均勻后,出鍋裝盤。

【功效】

潤燥益氣,健胃養陰。適宜于腸燥便秘、消化不良患者食用。

玉參燜鴨

【材料】

凈鴨1只,王竹20克,沙參20克,各種調料適量。

【操作】

將玉竹、沙參洗凈,切片,混合加水煮,提取兩次得玉竹、沙參濃縮汁約40毫升。鴨子由背部劈開,洗凈,放盆內,加入鹽、料酒、蔥各少許,入籠蒸至熟爛。鍋內注入原湯、鴨子、玉竹和沙參濃縮汁、精鹽、料酒、白糖、蔥,文火燜至鴨肉熟爛,將鴨子切成適宜的塊,按原體形排于盤中,原湯用雞油、淀粉勾成汁,澆上即成。

【功效】

滋陰健胃。適宜于胃陰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患者食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吉沙县| 秦安县| 和林格尔县| 庄河市| 龙胜| 遂昌县| 上栗县| 广饶县| 宜都市| 垫江县| 白玉县| 大关县| 新疆| 积石山| 泰兴市| 葫芦岛市| 蕲春县| 正定县| 图木舒克市| 平泉县| 黎平县| 华坪县| 巢湖市| 博乐市| 井冈山市| 虹口区| 托克逊县| 舟曲县| 安陆市| 大竹县| 天津市| 宿松县| 栾城县| 荣成市| 永胜县| 大同县| 磐石市| 来凤县| 固始县| 富宁县|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