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順應自然之道,快快樂樂生活(3)
- 放下即是擁有:莊子的智慧
- 李凱勇編著
- 3487字
- 2016-05-26 09:21:35
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李松堂開始系統地收集門墩等建筑構件。李松堂從小就對門墩有特殊的感情,在他8歲時,家里搬家,他哭鬧著非要父親將家門口那對重幾十公斤的石門墩一起搬走,挨了父親一巴掌之后,他又去求奶奶,最終經過奶奶說情,才把那對石門墩一起搬走了。李松堂說小時候只是單純喜歡這些石頭,長大之后隨著北京四合院的逐漸消失,那種單純的喜愛變成了一種四合院情結,對門墩的感情也變為深深的熱愛之情。但當時收藏門墩是一項沒有任何經濟回報的活動,李松堂的行為遭到了家人朋友的一致反對,不過他堅持認為自己的這種收藏行為雖然不能夠完整地保存四合院,但把四合院中的建筑構件保存下來,這也是很好的一件事。
到如今,李松堂先生收藏的寶貝已經超過了三萬多件,而其中的兩萬多件都是他從各個拆遷工地“撿回來”的。只要知道哪里要拆遷,李松堂就會天天泡在拆遷工地上,一磚一瓦地仔細搜尋當中有沒有文物。2001年,他創辦了北京松堂齋民間博物館。這是一家完全私人的博物館,其中的鎮館之寶“武士飲獸圖”門墩就是他在拆遷工地上花了2000元買回來的,而等他買回來請專家鑒定之后才知道這是元朝流傳下來的門墩,圖案是趙孟所畫,目前估計至少值兩億元。
現在松堂齋民間博物館坐落在國子監街3號院,這是一家規模很小的四合院。別看它小,2012年曾有人出價兩億多元打算購買這座四合院,并將其改為私人會館,而且這個價錢還不包括四合院里的文物。但是李松堂先生拒絕了,他說:“這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四合院,改為會館簡直是糟蹋文物。”
目前李松堂先生收藏的文物已經無法全部估價,也就是說他憑借著這些文物已經非常富有了,只要隨便出售一件文物,他就有可能獲得幾千萬元,但是李松堂先生依然保持著樸素的風格,不顯山不露水。到目前為止,李松堂先生沒有向外出售過一件藏品,他說他搞收藏不是為了錢,只是純粹出于對四合院的深厚感情。
李松堂先生的心境不可謂不淡然,面對唾手可得的大筆金錢,他不曾動搖過自己收藏的初衷;等他出了名,身價倍增時,他依然穿著不超過100元的行頭堅持自己的收藏事業。不管李松堂先生在物質上是貧窮還是富有,但在精神上,他一直都是富有的,一直都是自由的。
減少欲念,感激生活的美好
賊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內視,內視而敗矣。
——《莊子·雜篇·列御寇》
譯文
(人的一生中)最大的禍害莫過于修德中藏有私心、心被睫毛遮蔽,而心一旦被睫毛遮蔽,人便會做出主觀判斷,做出主觀判斷便會失敗。
在西方國家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說當初上帝在造完人之后開始造各種動物,當時上帝造的蜈蚣并沒有腳,蜈蚣能像蛇一樣快速爬行。蜈蚣本來對自己能快速爬行的本事得意洋洋,可是有一天它看到老虎、獅子、斑馬等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它快,心里很是嫉妒,說:“腳越多,當然跑得越快,我也要有很多腳。”于是,蜈蚣去向上帝討說法:“尊敬的上帝,為什么老虎它們有腳而我卻沒有?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那樣就沒有動物比我跑得快了。”上帝看著蜈蚣,搖了搖頭說:“你真的要那么多腳嗎?”蜈蚣肯定地點了點頭,上帝便答應了它的請求,并把很多樣子的腳放在它面前,讓它自己隨便取用。蜈蚣看到這么多腳非常開心,它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只一只地安到自己身體上,直到身上實在沒有地方了,它才停下來。蜈蚣看著滿身是腳的自己,十分得意,心里竊喜道:“現在沒有動物比我跑得更快了,我能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了!”可是當它準備好要跑出去時,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辦法控制這些腳,這些腳有的向東,有的向西,各走各的,蜈蚣費了好些工夫才控制住這一大堆腳,讓它們步調一致地往前走。這樣一來,蜈蚣反倒走得比沒腳的時候慢多了。
看完這個故事,你能想到什么呢?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人和這只蜈蚣一樣,只看到別人的優點,總是不滿足于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拼命想得到他人擁有的,甚至想比他人獲得更多的東西?可是結果呢?也和這只蜈蚣一樣,不僅沒有得到更多,反而連原來擁有的也都失去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人的欲望是無限的,當欲望產生時,再大的胃口都無法填滿。人的一切行為皆為欲念所推動,欲念太多,人的欲望就會增大,而當欲望得不到滿足時,人便開始抱怨,抱怨社會不公,抱怨生活太難,抱怨事事不順……
人們總在抱怨中重復不快樂的生活,拼命想得到更多的東西。殊不知,欲望無止境,再多的東西都填不滿欲望的溝壑。若想過得快樂,最根本的方法是減少自己的欲念,學會感激生活的美好。
莊子說:汝游心于淡,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意思就是如果一個君王能夠保持天真、無所修飾的心境,交合形氣于清靜無為的領域,順其自然而沒有任何的偏私,那么天下就能夠得到治理了。君王能做到這樣,天下就能得到治理;而一個普通人若能達到如此境界,那么他的生活必定是充滿歡樂的。莊子認為恬淡、寂寞、虛空、無為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而這八個字簡單來說就是“無欲無念”。只有當一個人的心中沒有那么多欲念時,他才能達到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有很多人在修養自己的德行,但是卻很少有人能達到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莊子在《列御寇》中點明了原因:賊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內視,內視而敗矣。人的一生中最大的禍害不是不修養德行,而是有心修養卻藏有私心,有私心就會主觀辦事,主觀辦事則會遭到失敗,自然無法達到修養的最高境界。人一旦有了私心就會衍生出欲念,有了欲念便無法靜心修養。
從前有一個漁民提著網去打魚,剛到池塘,就下起了大雨,這個漁民一賭氣就將網撕破了。網撕破了還不夠,他還是覺得非常氣惱,于是一頭扎進了池塘,再也沒有爬上來。
看到這里,人們肯定會認為這是一個胡亂編造的故事,世界上怎么可能會有這樣的傻子,下雨不能打魚,等天晴了再打魚不就行了。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想不開的人,他們心中滿是欲念,一旦被生活中一點不如意擊倒,就鉆了牛角尖,看不到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物,因此他們只能在抱怨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減少欲念,保持淡然的心境,順其自然,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有時候越想得到什么,反而越得不到。
從前有一個神射手,其技藝堪比后羿,他一身百步穿楊的本領讓人敬佩不已。當朝的國君從侍衛口中聽說了他的神奇本領,又在一次微服私訪中見識了他的表演,對他非常賞識。
國君回到宮中后,每每想起這名神射手的技藝就要夸贊一番,他很想再見識一下這個神射手的本領。于是,他派人將這名神射手召到宮中,將他帶到后花園的一個寬闊地帶,讓侍衛擺好箭靶。國君用手指著箭靶說:“今天請壯士到宮中來,就是想請您展示一下您爐火純青的射技,這個直徑一寸的箭靶就是您的目標。如果您射中了,那么寡人就賞給您黃金萬兩,再加五百戶的封地;但如果您沒射中,那么寡人就要削減您一千戶的封地。請您開始吧!”
聽到國君的話,這名神射手臉色變得十分凝重,一言不發。他慢慢走到預定的位置,取出一支箭,搭弓上弦,做好瞄準的姿勢。當他剛想射擊時,他想到了自己這一箭射出去可能會引發的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于是一向鎮定的他雙手開始微微顫抖,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神射手連續試了幾次都沒能瞄準靶心。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開始著急起來,最后他終于下決心將箭射了出去,但箭卻釘在了離靶心幾寸遠的地方。看到自己射出的箭沒能射中靶心,這名神射手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非常蒼白。他再次搭弓射箭,沒想到精神卻怎么也不能集中,射出的箭離靶心更遠了。
最后,這名神射手悻悻地離開了王宮,國君看了他此次的表演也很失望,同時也百思不得其解,便問身邊的侍衛:“他平時百發百中,寡人也見識過他的箭法,可是今天他為何會如此大失水準?”
侍衛說:“回稟大王,臣想可能是因為他平時射箭持的是一顆平常心,心中只有靶心和箭,水平就能正常發揮,甚至能超常發揮。可是今天大王給他定下了賞罰標準,那么他射出的箭就直接關系到了他的切身利益,他的心中有了欲念,所以他就無法靜下心來專心射箭了吧!”
可見,如果一個人心中存了欲念,那么他是不可能專心做事的,也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在如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環境中,人們想得到的也越來越多,但生活卻往往不能滿足我們的愿望,于是我們聽到了越來越多的抱怨聲: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孩子抱怨父母規矩多;老師抱怨學生不努力,學生抱怨老師太苛刻;領導抱怨下屬不盡心,下屬抱怨領導壓榨自己;女孩子抱怨男朋友不體貼,男孩子抱怨女朋友不溫柔……諸如此類的抱怨聲每天都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可是我們卻很少聽到有人感激他人,感激生活。
有句俗話說“如果你常常流淚,那么你就無法看到星光”。確實,如果你總是以悲傷的心情來看待這個世界,那么你的世界就將全部是灰色,你將永遠看不到太陽、月亮和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