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智慧
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引言
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不經歷一番酸甜苦辣,我們很難求之于自身。
而要想在別處得到則更不可能。
——尚福爾[1]
對于“人生的智慧”這一理念,我完全從它的內在含義來談起。在這本書中,“人生的智慧”就是教我們如何來盡量幸福、愉快地安排我們的生活,以最大程度的快樂度過此生。我們也可以將它稱為“幸福論”,因為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才能幸福地度過人生。假如單純地從客觀角度去思考,我們可以這樣定義生存的幸福:活著絕對比死去更好。因為這種思考涉及主觀的判斷,所以說它應該是一種更確切的冷靜、周密的思考。從這個理念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珍愛生命,是因為生命本身是如此美好,并不是由于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并且,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康長壽,不想看到生命的終結。而對于人的生活是否與這種生命相契合,或者是否有相契合的可能性這一問題,在我的哲學體系中已經很明確地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但是,有關幸福論的假設,我們還是有必要從肯定的角度來加以回答。在我的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第四十九章里已經指出,這種假設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并對此進行了批判。
不過,要想完成諸如幸福論這一類著作,我不得不放棄我自己哲學理論中更高級的道德觀,而我要真正闡述的哲學,原本就是要引導人們承認這種立場。所以,我的關于人生智慧的全部論述,皆是基于一種折中的程度之上,這種討論都是與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并且允許這些觀點本身存在謬誤。由此可以看出,這些論述的價值相對來說是有限的,因為幸福論這個詞本身就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說法。此外,關于這些問題的討論還談不上完整,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所涉及的這個主題很難做到細致入微,另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不想鸚鵡學舌地去重復別人的觀點。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有一本卡丹奴斯寫的《論逆境》很值得閱讀,它和我寫的這本箴言書有著相似的目的,可以作為我這本書的補充和參考。亞里士多德作為古希臘的哲學家,在他的《修辭學》第一部第五章里也插入了少量的有關幸福論的文字,但沒有什么新意。而我也并不想借助這些前輩們的著作來彰顯我的觀點,因為吃人家嚼過的饃毫無味道,也并非我所為。何況,如果我那樣做了,我的書將會失去觀點的完整性,而這種完整性往往是這類著作的核心。
雖然說處于不同時代的智者也可能說過一樣的話,但是,愚蠢的人總是占據關鍵性的大多數,那些數不勝數的平庸之輩總是做著事與愿違的事情,他們一意孤行,和教誨者唱著反調。所以伏爾泰才說:“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與我們剛降臨時所看到的是一個樣子,仍然是充滿愚蠢和邪惡的。”
注釋
[1]尚福爾:法國劇作家、雜文家,以幽默風趣著稱,深受自由思想的影響,所寫格言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廣為流傳。主要著作有《印度女郎》《士麥拿商人》,代表作品有《穆斯塔法和澤安吉爾》《格言、警句和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