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想掌控自己的命運,先掌控好自己的情緒(1)
- 情緒平定術:不失控的人生
- 文成蹊編著
- 4080字
- 2016-05-06 10:51:45
生活中,人們在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時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導致事情越來越糟。更為嚴重的是,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重壓下,更多的人開始被壞情緒所左右,從而陷入痛苦或窘境。你是否也感覺到總被壞情緒牽著鼻子走,并且開始作繭自縛了?
情緒會“壞”大事
相信,很多人都曾被困在負面情緒之中,因為生存壓力太大,因為生活節奏太快,因為不如意的事頻繁出現……然而,即使一直沉溺在負面情緒中,壞情緒不僅不會消失,還會無限制地蔓延,讓我們無法快樂地生活,難以正常地工作。因此,與其沉溺其中,不如想辦法平定它們、擺脫它們,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步入正軌。
尤其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如果你受壞情緒的影響,被壞情緒所左右,那么必然會功敗垂成。比如在一次重要的會談上,一項重要的貿易中,一場重要的比賽中……
2004年,在希臘雅典奧運會的男子雙人3米跳板決賽上,彭勃和王克楠的分數遙遙領先。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他們的最后一跳不出現嚴重失誤,冠軍就非他們莫屬。
然而,或許是因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情緒起伏很大;又或許是因為成功在望,心中太過興奮,王克楠在最后一跳時竟然直接從跳板上摔進了水里,結果與冠軍失之交臂。
由于被起伏的情緒所累,王克楠與奧運金牌失之交臂,留下了終生的遺憾。試問,如果他懂得及時調整、平定自己的情緒,那這樣的遺憾還會發生嗎?
有的時候,尤其是關鍵時刻,情緒真的會“壞”大事啊!當然,如果你覺得這只是偶然,并不足以說明什么,下面這個事例會讓你相信情緒“壞”大事是普遍存在的,必須警惕!
2006年,世界杯的總決賽在德國柏林舉行。最后決賽的雙方分別是來自法國和意大利的球隊。比賽進行得很激烈,法國隊的齊達內以一記點球為球隊奪得了一分,后又被意大利的馬特拉齊把比分追平。雙方始終未分勝負,不得不進行加時賽。加時賽中,出人意料的是,齊達內似乎失去了理智,竟然用頭頂馬特拉齊的胸口,致使馬特拉齊倒地,比賽中斷。最終裁判向齊達內出示紅牌,將其罰出場外。
事后得知,齊達內是因馬特拉齊的惡語中傷而情緒失控,才做出了驚人之舉,并最終導致法國隊與世界杯冠軍失之交臂。
足球場上的言語中傷向來是司空見慣的,如果沒有被情緒掌控,齊達內應該做的是把足球頂向意大利的球門,而不是去撞擊對方球員的身體。簡單地說,是失控的情緒將齊達內擊敗了,而不是馬特拉齊。同樣,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阻礙我們成功的有時不是外部因素或條件,而是我們自己的情緒。
所以,要想掌控自己的命運、成就大事業,必須先擁有掌控自己情緒的能力,堅決不受控于情緒。那么,具體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方法很值得嘗試一下。
(1)深呼吸法。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全身放松地站著深呼吸,同時默數“1、2、3”,吸氣要深、滿,吐氣要慢、勻。
(2)做鬼臉法。對著鏡子扮各種各樣的鬼臉,如歪嘴扭唇、抬鼻斜眼等。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放松面部肌肉;另一方面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3)精神勝利法。比如,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我平時就是最優秀的,如果我都不行,那么他人肯定更不行。”
(4)閉目養神法。閉目,舌抵上顎,經鼻吸氣,安心定神。
(5)凝視法。一直觀察某個物體,細心觀察它的顏色、形狀等,這樣可以將注意力從令我們情緒消極的事物上轉移開。
(6)消遣法。夸張、幽默的漫畫,悠揚的音樂,讓人捧腹大笑的影視作品等都可以使人心情愉悅、情緒高漲,重拾優越感,恢復自信心。
自我調節
對于想要把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中的人來說,調整自己的情緒是人生的必修課。當我們感覺到自身的行為因情緒影響而偏離正常的軌道時,一定要努力克制自己,平定自己的情緒,從容面對,這樣才能避免成為情緒的傀儡,避免被情緒“壞”了大事。
淡定的情緒成就幸福
幸福是一個人的內心感受,是人們自己的體會。但是,似乎感受到幸福的人并不多,因為人們大多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職位不高,為天天受制于人而苦悶;太有錢,為“窮得只剩下錢了”而空虛和寂寞;太忙碌,高喊“活得太辛苦”;太安逸,又嘆息“活得真無聊”……
其實,每個人都擁有幸福的生活,至少享有某一種他人迫切渴求的幸福。人之所以覺得自己不快樂、不幸福,不是感嘆生活不公平,也不是自認命不好,而是因為缺少淡定的情緒,總是自憐自傷。那么,什么才是淡定的情緒呢?
淡定的情緒是一種無礙無懼的人生境界和生活態度,是人的內心修煉到一定程度后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氣定神閑、平靜從容的風度。
淡定不僅是一種輕松自如的處事方法,也是一種超越當下的非凡與灑脫。一個人只有擁有了淡定的情緒,胸襟才會更加寬廣,才能在生活中學會釋懷,讓那些所謂的缺憾隨風而逝。用一種淡定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才能真正領悟到幸福的真諦。
在一條老街上有一位老鐵匠,他以賣鐵鍋、菜刀和剪子為生。他保持著非常古老、非常傳統的經營方式。他坐在門內,貨物卻擺在門外。他既不吆喝,也不與人討價還價,到了晚上也不收攤。眾人從他門前經過,總會看見他躺在竹椅上,一個半導體收音機拿在手中,一把紫砂壺擺在身邊。他從不為生意的好壞而擔憂,收入夠他喝茶和吃飯就好。
年老的他,已不再需要更多的東西。他生活得寧靜而幸福。
某日,一個文物商人經過老街,無意中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個紫砂壺,立刻被紫砂壺吸引住了。
那紫砂壺看上去古樸雅致、紫黑如墨,像是清代制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文物商人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紫砂壺,在壺嘴內發現了一記印章,果然出自戴振公之手。
商人喜出望外。因為戴振公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目前僅存3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一件在臺灣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在某位泰國華僑手里,是他1993年在倫敦拍賣市場上,花了16萬美元拍下的。
商人捧著那把壺,想用10萬元人民幣買下它。當他報出這個價格時,老鐵匠先是吃了一驚,隨即拒絕了,因為這紫砂壺是他爺爺留下來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用它喝水。
盡管壺沒賣出去,可是商人走后,老鐵匠的生活卻發生了一些改變。
以前他躺在椅子上喝水,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如今他總要坐起來不停地看,這讓他十分不舒服。尤其讓他無法容忍的是,當人們聽說他的茶壺價值連城后,他的屋子就開始人滿為患,有的人問他還有沒有別的寶貝,有的人向他借錢,更有甚者,居然晚上來推他的門。
老鐵匠的生活被徹底攪亂了,他不知該如何處置這把壺。
當那位商人帶著20萬元人民幣現金再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實在是坐不住了,他請來周圍的鄰居,舉起一把斧頭,將那把紫砂壺當眾砸了個粉碎。
如今,老人依然在賣鐵鍋、菜刀和剪子,據說他已經一百多歲了。
一把價值不菲的紫砂壺讓老鐵匠不淡定了,攪亂了老鐵匠寧靜愜意的生活。幸好老人是睿智的,他毫不留戀地打破了那把令眾人眼熱的紫砂壺,也打破了物質對自己的牽絆,讓淡定的情緒又回來了,從而得以重享幸福和寧靜。
是的,多一些淡定,便能少一些負面情緒,多一些幸福!那么,生活中,如果真遇到了來自外界的挑釁該怎樣處理呢?下面的這則小故事可以給你答案。
從前,有個叫寒山的人對生活充滿了困惑。于是,他向一個叫拾得的人求教。
他問:“生活中總有人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譏笑我、輕蔑我、作踐我、哄騙我……我該如何對待這些人呢?”
拾得答道:“很簡單,只要你用平靜的心態去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一段時間后,他們自然就不會那樣對待你了。”
拾得所說的就是一種寬人寬己的“淡定”。生活中,如果我們能以淡定的情緒來應對世事的諸多不平,就會發現不平只是一時的,只會帶來怨恨、憤怒,而淡定才能獲得寧靜和幸福。
因此,我們應該謹記,淡定的情緒是我們掌控人生、獲得幸福與寧靜的有利武器,是值得也應該去擁有的心態!
自我調節
淡定的情緒本身就是平定復雜、不安情緒后的一種泰然。如果擁有一種知足常樂、抵制誘惑、腳踏實地、寬容的心態,就能夠具備淡定的情緒。而淡定的情緒則會讓我們的心靈趨于寧靜,那么,幸福便會不請自來。
心緒平定,健康常在
情緒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即外界刺激會引起人身體上的變化,對這些變化的知覺便是情緒。據心理學家研究,情緒與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
積極情緒可以增強人的抵抗力,消極情緒則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我國古代就有“內傷七情”之說法,認為當人的“喜、怒、憂、思、悲、驚、恐”七種情緒過于強烈時,身體就會受到傷害。
現代醫學認為,很多疾病的發生,并不是器質性病變,而是與精神狀態不佳、情緒消極有關。長期處于消極情緒中就容易神經緊張,而長期神經緊張則會導致身心疾病。大量的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充滿心理矛盾、壓抑、不安和抑郁的人,免疫力會減弱,容易患癌癥。據有關方面統計,經常忍氣吞聲的人患癌癥的概率是一般人的三倍。忍氣吞聲型的人大都過度克制自己,壓抑自己的悲傷、憤怒、苦悶等情緒,這些消極情緒長期作用于大腦,會導致內分泌紊亂,降低人體免疫功能,進而給癌癥以可乘之機。
才貌雙全的林黛玉,因其性格多愁善感,憂郁猜疑,最終積郁成疾,嘔血身亡。三國時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因為嫉妒多疑、心胸狹窄,最后被諸葛亮活活氣死。與他們相反的是跨世紀的女作家冰心老人,一生淡泊名利,崇尚簡樸,不奢求過高的物質享受,在和諧的環境中與人相處,在微笑中勤奮寫作。她的健康長壽,事業輝煌,主要得益于她平靜、開朗、豁達的性格。
生活中同樣不乏這樣的例子。
趙老師是一位退休職工,閑暇之余就到公園里練練書法,散散步,雖然年近古稀,但身體卻非常好。然而,身體如此健康硬朗的趙老師近期卻突然住進了醫院。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兒子與媳婦爭吵得厲害,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當兒子與媳婦再次爭吵時,媳婦吵著要離婚,他急得突發了心臟病。
事例中的趙老師平常身體健康,卻因太過焦急而大病一場,由此可見,情緒、心境對身體的影響有多么大!情緒可以在一瞬間徹底摧毀人的健康,甚至奪走人的生命。因此,為了健康,我們應當積極地平定不良的心緒,給自己一份好心情!
英國的化學家法拉第,年輕時體質較差,加上常常工作緊張,大腦勞累過度,身體很虛弱,經常生病。一位醫生詳細地檢查了他的身體,問明了他的生活習慣,沒有開任何處方,只是面帶微笑地說了一句:“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