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了解情商:叩開情商神秘之門(2)

(2)意識自我

一種情緒剛剛露出苗頭就可將其辨識出來,這種能力是情商的基礎。自我意識的培養跟仔細聆聽潛藏在身體內層的感受有很大關系,通常在這種感受發生時,人們對其不一定能引起重視。如果在一個天生害怕老鼠的人身上裝上傳感器,接著給他看一張老鼠的照片,他很可能會通過汗來傳達某種信號,這表明他已經變得焦慮和恐懼了;而與此同時,接受實驗的人也許會堅持認為其實他根本就不害怕。一個人通過這種有意識的努力其實能夠敏銳地辨識自己的情緒。比如有個人經歷了一場激烈沖突后,接連幾個小時神態都變得失常了;也許他自己并沒意識到,等到有人提醒,他才會大吃一驚。然而,如果他早點察覺,就可以避免這種狀況的出現。

(3)激勵自我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應該有良好的動機。這個動機能將一個人的興趣、熱情和自信全方位地調動起來,從而產生一種“整體效應”。心理學家曾經將奧林匹克運動員、世界級音樂家和棋類大師作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善于激勵自己,并能夠一直堅持各種極為艱苦的訓練。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全,從青年時代起就得了一種罕見的疾病,癱坐在輪椅上,連說或者是寫一句完整的話對他都成了奢侈品,但是他并沒有怨天尤人,相反,他不斷地激勵自己,并給自己生活設定了明確的目標,讓自己樂觀、自信地生存下去。終于,在自我激勵下,霍金先生成為了迄今為止僅次于愛因斯坦的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4)挫折承受能力

情商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衡量一個人對失敗的承受能力。不管是在工作、生活還是在學習中,一個人很可能隨時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失敗。有的人樂觀豁達,能夠正視失敗,并從中積累經驗、吸取教訓;有的人卻消沉萎靡,認為失敗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圍。如果要做同樣的某件事情失敗了,樂觀豁達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次我不過是經驗不足,下次一定能重新成功的。”或者“這次是我努力不夠,有些細節被我漏掉了”;而消沉萎靡的人則會認為:“我本來就不適合做這樣的工作,失敗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或者“只怪我倒霉,下次應該要選個好日子再做這件工作”。很顯然,前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比后者更強。幾乎每個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樣或者是那樣的挫折,對于那些從事推銷工作的人來講,更是如此。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各種各樣的挫折,比如意外的車禍、親人的去世等等,很容易使一個人變得消沉、頹廢下去,從此再也爬不起來,然而挫折同樣也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潛力,從而最終幫你走向成功。

(5)公關能力

及時捕捉他人情緒變化,了解他人心理感受,這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這在工作、戀愛、交友和家庭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時候人們需要通過細微、甚至是不容易察覺的“信號”來彼此傳遞和獲取信息。比如一句簡單的“謝謝你!”,由于表達方式不同,既可能是發自內心的感謝,也可能是傲慢地被打發一個人。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如果越是能夠體察別人交際信號背后的情緒,他也就越能控制自己所發出的種種信號。

心理學家羅伯特·凱利和珍妮特·卡普蘭對貝爾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追蹤研究很能說明人際交往的重要性。進這個實驗室的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學識智商都很高,然而過一段時間后,有些人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另一些人卻整日愁眉苦臉。為什么會出現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狀況呢?答案是前一種人比較善于廣泛的交際,人緣不錯,而后一種人卻常常獨來獨往。這樣的人在遇到技術難題時,很難主動去跟不同領域的專家交流、請教,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干浪費了時間往往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善于交際的人很少遇到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在這之前就建立了可靠的人脈交際網,需要什么樣幫助的時候一開口,就能得到相應的幫助。其實,綜觀各行各業的成功者們,他們與自己的對手相比,差不多具備了這些共同的特征:情緒穩定、主動、自信、善于控制自己、善于同別人溝通交流,這些特征恰恰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點——情商。

3.情商高低對處世的影響很大

俗語說得好:“吃一塹,長一智”,即受到一次挫折,應得到一次教訓,增長自己的情商。

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那么他既要重視自身智力的開發與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要注意自己情商的培養。智商很早就可以測量與評定,在情商被提出來以后,加拿大科學家們經過研究,也認為可以從15個方面來對其進行測試,測試內容包括:尊重和接受自我能力、認識自我情感能力、建立良好人脈能力、給予和接受情感能力、控制沖動能力、理解他人情感能力、承受與應變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評估經驗和現實一致性能力等。

目前情商的理論在學術界的爭議還很大,其測驗方法也有待于完善。但是,在實踐中不難發現,一個具有良好情感的人,比情緒經常不穩的人,其成功的幾率要高得多。一個人的情商部分由先天遺傳而來,但更為重要的是后天的社會環境對情商的培養有更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情商是可以培養與改變的。父母應重視子女情商的培養,否則,孩子的情商經常容易低下,難以適應今后社會發展的要求,更難以成為人才;其實對于自身情商的培養,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應該引起足夠重視,成年人要懂得通過社會實踐磨煉來提高自身情商,進而為自身事業的成功鋪平道路。

各行各業對情商的要求是不太一樣的。一個人如果從事單獨的與物打交道的職業,比如手工藝、音樂美術以及其他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等,這時候智力因素占的比重就比較大了,情商因素在解決智力水平的發揮問題時影響相對較小;但是對那些從事需要頻繁跟各種人打交道的職業的人,情商因素所占比重就非常的大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有不少美女出于強烈的民族情感,甚至甘愿充當間諜。在這些美女中,有很淵博學識的人相當的少,然而她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幾乎個個具有高情商,非常擅長了解并控制自身以及他人情緒,其手法幾乎可以用完美來形容。敵方國家許多經過嚴格訓練的機要工作者與“頭面人物”終究“英雄難過美人關”,紛紛掉進了她們的陷阱。其實就是在近年來,綜觀世界各國,女企業家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男女平等觀念的提高,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女性情商比男性要高。

許多企事業單位在人才招聘中,常常對應聘者的情商都有較高要求。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案例:一個公司在招聘新員工的時候,他們向兩名應聘者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無意間打開了一位旅客的房門,發現一名女士正在洗澡,你這時候該說什么更合適?第一位應聘者回答道:“對不起,小姐。然后退出房間。”而第二位應聘者卻回答道:“對不起,先生。然后退出房間。”兩者相比,顯而易見,第二位的回答比第一位機智巧妙,鎮定自若,更為對方著想,毫無疑問,第二位應聘者的情商比第一位要高很多。

因此,為了能讓在今后的交往與工作等更加順利,任何人都有必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情商,為成功增加砝碼。

4.情商對人的精神及心理的影響

有關人類精神及其獨特性這個問題通常是心理學家們的專長,下面簡單透過歷史對其進行認識:

自17世紀末18世紀初一直到今天以來,整整經歷了兩個半世紀,科學家和哲學家一直都對人類的精神世界都有著較強烈的興趣,最近半個世紀來,這一塊兒更是得到了比以往更多更深的關注。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就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曾經把人的心理及其干擾因素運用到他的精神分析法當中。他奠定了一定基礎后,行為主義理論家和認知行為主義理論家這兩個追隨派也相繼產生了,且這兩個心理學派還分別有許許多多個變種。這兩個學派都對心理干擾因素的誘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釋,其目的都是為了消除人的心理干擾因素對人類生活的消極作用。

行為主義理論和認知行為主義理論都認為,如果要消除這種心理干擾,關鍵是要教人們如何去辨認各種無益的信念和行為,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利用一些特別的技巧,讓人類的生活重新回歸到正軌上來。

事實上,這些心理療法主要的作用也不過是將人的情感健康度從一個負值提升到零,負數的健康度當然屬于心理干擾因素(如沮喪或憂慮癥),它們的確會阻止你享受健康快樂的生活,而零的健康度僅僅表示那些負面的心理因素不致干擾生活。

這似乎有些令人失望,幸運的是心理學家們經過努力找到了一種更積極的方式: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第一位把研究和思維跳出病理學這一概念的科學家。他全面分析了為什么人會骨折、受傷或是患有神經疾病,著重研究患者本身的精神世界,探索促進人本性中正面而非負面的一些因素。

就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精神病學家和催眠治療師密爾頓·艾瑞克森、理查德·班德勒、約翰·葛瑞德等一批人在馬斯洛著作的基礎上發展了“神經語法程式學”、“語法”、“程式”,是一門通過改變人類心智的內在態度,從而改變生命外在的應用心理學。這個理論把心理治療當作一個積極的工具,幫助患者上升到一個更高的情感健康度,享受比以往更成功更幸福的生活。他們的神經語法程式學是以優異模范為基礎,即找一個自己認為情商高的人作為典范,用神經語法程式學的技巧來培養自己優異品質。

馬丁·塞利格曼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位著名心理學教授。他也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發表了一篇關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文章《樂觀主義學術》,研究了怎樣盡可能地感到幸福。他在文中提出:不用去細究什么定論或是爭辯“幸福”的準確含義,也不用拿什么標準來衡量幸福,但有一點相信大家都認同——對生活感到滿足,這當然也是大多數人的目標。這個目標可能也是人們最容易觸及和理解的幸福。塞利格曼在世界各大洲展開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又試圖回到歷史發現幸福的某種或某組品質,這些品格可以跨越種族、地理、宗教和歷史偏見的界限——它是某種全球性的品質,任何時候都可以用來保證個人幸福。

5.情感的具體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情感?在《錢伯斯字典》里給出了這樣一個定義:情感指的是感覺的觸動;思維的激蕩,如氣憤、喜悅、恐懼、悲傷以及相對應的身體癥狀;一種與認知和意愿不同的感覺。

如果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它可用兩個生物學上的“理由”來加以解釋:

首先,情感延續了生命。沖動、欲望和愛驅動了男女的身體接觸,父母對子女的保護欲望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安全和保護。其次,情感保護了我們的安全。對人類來說,尤其是在早期涉獵時代,如果沒有對危險本能的反應,沒有逃跑和抵抗的反應,那么人類將很難生存下來。

情感保護著人們的安全。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阿倫·貝克有句名言:“天性寵愛憂慮基因。”這句話的意思是憂慮和恐懼的情感拯救了人類,讓人不會跑到車子底下去,從而免去了太多的潛在危險。

情感同樣也會影響人的心理,特別會加快心跳速率,血流迅速供應到情緒相對應的身體部位去。

如果沒有了情感,那你能夠想象你的生活與世界會是什么樣的嗎?有些人因為被消極情感困擾而長時間生活在痛苦與悔恨中,他們不愿意去嘗試享受美好的積極情感,以至于白白錯過了很多讓人激動的精彩生活。

大腦到底由哪些部件所構造,它怎么欺騙人們呢?為了全面理解情商,有必要對大腦起源的部分知識有個了解。情感記憶記錄在大腦的“中樞邊緣系統”。中樞邊緣系統中心有個扁桃形小結構叫大腦杏仁核,這是情感思想的聚集地。信息傳入到大腦皮層處理之前,情感部分已經對它進行了診療。

經過多種調查研究表明:思想中情感部分的力量經常都能夠戰勝理智。大腦杏仁核專注于管理與情感相關的事,驅動著愉快、同情、興奮、憤怒以及其他一系列情感。其實,大腦杏仁核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看門員,負責審視每一條進入的信息。大腦杏仁核比理性思維更迅速地采取行動,它不用去考慮后果。一旦大腦杏仁核檢測到“緊急信息”,它就會立即做出反應,迅速啟動大腦和身體其他部位。這里有一個有關情感戰勝理智的案例分析:

在一個不錯的日子里,艾米悠閑地散著步,心情也還不錯。然而真是天有不測風云呀,陽光明媚的天空突然間烏云密布,狂風卷起,空氣也驟然變冷。悠閑的散步變成了寒冷的折磨,艾米悻悻地準備回去了。

正當她轉身要走的時候,她聽到附近的叢林中傳來一陣嘈雜聲。她停下腳步,仔細聽了聽,但除了狂風折斷小樹枝的聲音和腳步踩過樹葉聲外,什么也沒發現。然而,就在不遠處的聲音離她越來越近了。她嚇得幾乎連大氣也不敢喘。天越來越黑了,艾米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她感到自己的心臟在砰砰地亂跳個不停,連腳似乎都被定住了似的。身體的汗毛好像都豎了起來。她的情感向她尖叫,可能真的碰到危險了,必須馬上逃走。她奮力地挪動腳步,拼命地跑了起來,還險些被灌木叢絆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南充市| 武清区| 新丰县| 开化县| 宕昌县| 遵化市| 龙岩市| 晋江市| 株洲市| 峡江县| 昌乐县| 涟水县| 台州市| 浑源县| 叶城县| 陆川县| 通许县| 新巴尔虎右旗| 自治县| 普格县| 项城市| 永和县| 文化| 六盘水市| 尉氏县| 江城| 鹤岗市| 延长县| 南雄市| 阜新| 阜南县| 衡阳县| 威远县| 鄂伦春自治旗| 正安县| 山西省| 日土县| 炉霍县| 辛集市|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