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寺觀
太保廟在水南橋頭,巫者稱康公太保元帥,莫究其始。周亮工閩小紀謂:在閩不解者,其一曰於神不解,太保舍人是也。沙縣奉之尤虔,志載:三元鄉(xiāng)中,明正德間,大雨雹,通鄉(xiāng)沈灶無煙,獨神燈不滅,民賴舉火。每有賊至,必夜作鴨聲,使民先避,或舉陰兵拒之,賊卒不至,亦可謂響應矣。民國五年十二月毀,待建。
靈官廟水南。
圓通寺在水南,即元妙觀,冷風閣舊址,面仙山,俯劍潭,登者有出塵之想。宋王以詠詩:“劍水落霞晴熨綠,衍峰新月夜梳鬟”。閣后山形如交椅,俗傳為陳友諒祖墓,或曰陳友定祖墓。友諒沔陽漁家子,本姓謝,祖遷入贅於陳,因冒陳姓。友定福清人,少孤病頭瘡,走汀之清流,俱非延產,山亦無墓形或為后人所毀。光緒中,僧驪龍募建,規(guī)模宏壯。
寶云寺在水南,唐龍紀元年建,舊名南峰普濟院,元改名三寺,“三寺云深”,八景之一,今廢。
保福院云蓋里鳩源,后梁龍德二年建,明嘉靖二年重建。崇禎間,戶部主事吳恩題其額。
伏虎庵云蓋里鳩源,宋乾道間建。
三井廟吳坑。
地藏院壽山里,后唐同光元年建。
薦福寺壽山里,后梁龍德元年建。
幽禪院崇仁里,后梁乾化二年建。
福興宮杜溪里洋洧。
林重寺杜溪里,唐大中三年建,初名院,元改寺。
泰平寺太平里,唐寶歷二年建。
桐林寺太平里。
觀音閣太平里,湄洋當,飛鳳巖上。明萬歷中建。吳航致仕長史謝汝韶題額。清康熙十七年修,乾隆十七年重修。層樓環(huán)翠,曠望出塵。鄉(xiāng)人士肄習其中,書聲梵唱,嘹亮天半。
三吾寺長安南里,元大德元年建,舊名院,改為寺。
劍池院舊名龍池,長安南里,宋嘉熙二年建。
黃龍亭長安南里,南洋山巔。石磴逶迤,景稱幽曠。
圣公堂長安南里,宋嘉定元年建。
福慶堂漳湖坂,奉連公,相傳學法茅山,其術甚精。里人置田,歲七月建醮禱祀,應若影響。康熙三年,劍南道楊兆魯,副總兵官陳維新,以“仙都龍窟”顏其堂。
城南廢寺
元妙觀在九峰麓,舊志云:五代周顯德中建,初名招仙道院,宋改為天慶觀,元元貞間,賜額名元妙觀,明洪武暨正統(tǒng)末,兩毀於兵,尋復建。有太乙宮、普化院、云深亭諸勝。清時道流零落,觀宇頹廢。乾隆二十八年,浦城道人李旭陽,募眾興修今廢,有唐王天慶觀詩,朱熹詩。
明王寺壽山里,后唐同光元年建。
資來寺后改資壽。
城東南寺觀
磈礧庵金砂里,宋淳化元年建。
龍洲庵金砂里,宋紹興二年建。
吉昌堂遷喬里南山,兩吳書院上,即伏虎庵。
種福堂遷喬里南山后,明嘉靖三十四年重建,清順治八年修。
云際寺南山,唐永隆元年建,今名云際莊。
云雁庵云際,有吳一鳴“云雁堂記”寺側。
崇壽寺遷喬里,唐龍紀元年建。
夫人殿院口桃枝洋路后。
東門寺普安里東門,原名普安,宋景祐二年建。
蓋福寺普安里,后梁乾化二年建。
鐵場庵普安里,祀伏虎禪師。
羅山寺普安里,宋淳熙五年建。
含興寺余西里,宋紹興二年建。
東林院余東里,后梁龍德二年建。
龍湖保福寺保福里,唐貞觀八年,僧妙覺建。
福興寺保福里,宋景祐二年建。
崇福院崇福里,后梁乾化二年建。
倪侯廟崇福里,宋端平間建,祀邑人倪師,師生而穎異,歿而神靈,水旱禱之。
松林寺長安北里,后梁乾化二年建。
油洋院長安北里,宋淳化二年建。
九龍院長安北里,后唐同光元年建。
城東南廢寺
含清寺余西里,宋紹興元年,僧法純募建,初為院,元改為寺,明正統(tǒng)間重建。內有含暉閣,清暉堂,今廢。
檀林寺崇福里,唐景龍二年建。
同仁庵長安北里,明成化間,太監(jiān)黃賜、潘瑛奏請建,后改為寺,今廢。
城西寺觀
斗蓬庵城西半山之陽,順治庚寅年建。
德勝廟西郊夫人宮坊,古傳為宋韓蘄王征建寇范汝為。過延,破賊有功,邑人祀之。
夫人宮在西郊,祀臨水夫人。
彌陀庵劍津里,宋景德元年建。
云鷲庵宋淳化二年建。
棲云庵劍津里,唐乾寧元年建。
靈源堂劍津里,宋政和二年建。
一缽庵宋寶慶元年建。
永慶廟劍津里,祀唐莊宗弟李存禮,宋淳熙中賜今額。
龍德寺劍津里,后梁龍德二年建。
開福院舊名南峰,劍津里,唐龍紀元年建。
同光院長砂下里,后唐同光元年建。
烈女廟長砂上里,其女姓假,名彩女,宋里人王瑯之妻。瑯仕宦不歸,彩女登山望之,既歿,屢見靈異,里人祀之,名其地曰望夫臺。
資福寺長砂上里,俗名溫州寺,地近溫州村也。宋嘉熙元年建,清順治十六年僧永揆募眾重建,康熙五十三年毀,雍正十一年僧隆苾僧隆芻捐建,乾隆二十一年僧戒文修,內有幻園。
慈蔭庵開平里,舊名伏虎庵,淳化元年建,清乾隆二十四年毀,二十五年重建,規(guī)模巨麗,非復舊觀。光緒十二年重修,十四年於庵右建文昌殿,層樓上祀關帝呂祖,又建游春閣,又於庵左建紫瓊樓,古傳伏虎禪師坐化於此,有塑像,傳為肉身,故稱芹山祖殿。每年二月,各鄉(xiāng)及沙、尤界,來請香火者,逐日不斷,尤見靈應。嘉慶初虎患未息,知府廣善親禱於庵,八年患除,題額曰“豐樂仙都”。
開平寺開平里,五代梁開平四年建,舊名報國顯親院,元改為寺,明洪武三十年毀,三十四年重建。寺后有泉曰“佛智”,舊有風篁亭、自在軒。光緒間,寺僧信元建金剛殿門樓,僧蓮茂重修佛殿,復建旁樓。
西峰寺天竺里,后梁乾化二年建。
天竺院天竺里,舊名靜居,唐長慶四年建,今改為寺。
珠寶庵天竺里,元至正二十七年建。
蓮花庵天竺里新坑。
鏡臺庵天竺里。
資福院資福里,唐大中二年建。
正覺庵資福里。
西巖寺大外里,唐寶歷二年蔡、柳二師,一名智真,一名正原,游歷此山,觀其清勝,卓錫居之,會昌中汰僧二師遂避名稱姓。宋名院,元改寺,明景泰重建。
文昌閣王臺,清學使張為經有詩。
白馬廟
赤馬廟
真武閣
仙巖殿
靈濟殿
西平寺
英顯廟開平里,藥村。宋州民建,以祀知南劍州張,詔賜號英顯公。游居敬延平志云:延平舊志,姓張名遵,邑之長砂上里人。宋授忠義大夫,攝參軍,拜本州守,捐宅地,以廣州治,有功德於民。既歿,立廟州治之右,紹興中,敕賜忠佑王。按三山志,則以神為張,而宋南劍州志,書功業(yè),直稱張英顯,與廟額同,則神為,非遵明矣。清康熙間毀,神移祀西芹之靈貺侯廟。
靈貺侯廟宋嘉興中建,在開平里,祀郡人劉矜。舊志云:神嘗有功於民,故得血食茲土。清康熙間,藥村英顯廟災,民往救,暫將神像迎入侯廟,今遂并祀,呼其廟曰侯王,合劉侯張王而稱之也。咸豐元年七月毀,重建,合祀侯王於前殿,后為天后宮,在西芹興賢坊。
糾察使永王廟在西芹前溪水尾,古傳水神,商民奉之尤虔,凡有祈禱輒應。光緒二十三年重修,懸樓臨溪,風景清佳。
定光堂開平里,宋紹興元年建。
大平寺大平里,唐大中三年建。
恩福寺大平里,唐乾符元年建。
報恩寺大平里,唐侍講張翥建,遺有蒸嘗苗田一十五石。
勝光院大平里,宋政和二年建。
莊感殿乾隆十二年,里人吳成森,捐置香燈田一百余斛。
越王殿
東山廟
將軍閣以上俱黃起莘、黃夢瑞登將軍閣有詩。王臺。
城西廢寺
興化寺西郊,舊名資壽,五代唐建,宋大平興國間,賜名興化院,有李綱匾,元改寺,今廢。
苦竹寺長砂上里,唐長慶二年建。
慈恩寺天竺里,舊名西峰,唐貞觀二十二年建,宋名院,元改寺,今廢。
城北寺觀
三元宮舊稱紫微禪林,在北郊三元坊,明建,清順治丁亥毀於寇,己丑重建,乾隆十八年覺乘重修,光緒二十二年大修,建玉皇樓,又於民國丙辰五年重修,改稱三元宮。
壽山庵三元宮右,山內,俗名老佛殿,清康熙二十七年建,乾隆六年監(jiān)生陳義,捐田畝魚池菜地山場,記勒諸石。
地藏堂披云寺前,明崇禎間建,乾隆二十年僧重修。
披云道院宋建,明洪武間重建,祀楊真人維,在西郊外三里許。乾隆十九年,知縣陶敦和捐銀十兩,交住持僧梵行,置香燈田,一在羅源峽。
溪源庵在鳳冠巖下,庵半依廠,中祀蕭公法明,夏六月,四處村農,從庵乞香祈雨,或宿神前祈夢。吳珙、謝良琦、施中、彭士瑛、陳觀光等,各有題詠。
新興院新興里,宋元豐三年建。
報恩院新興里,宋元豐三年建。
鷲峰院新興里,宋嘉定二年建。
福興寺新興大上漈,宋政和二年建。
童子庵瀆溪。
報國寺新興里瀆溪,五代唐天成元年建,舊有開山僧普明,嘗遺醋一缶,囑其徒遇佛諱日,以湯投之,酌以和蔬。后經數百余年,尚存色味不變。朱松游此有詩。
禪 樓新興里洛托。
涵源庵梅東里。
云頂庵梅西里鴨兜,舊名寂照,宋紹興二年建,一名半山。
蓮宮院梅西里,唐大順二年建。
瑞應庵梅西謝地鄉(xiāng),明洪武二年建。
金峰庵梅西里,寶龜山。
金斗庵梅西謝地鄉(xiāng),清嘉慶四年重建。
馬岐庵梅西里,后唐同光元年建。
三峰廟梅西里,寶龜山。
云興堂梅西里汶漿。
普應庵梅南里,元至正二十四年建。
元天閣梅南里,蓼地。
龍華庵蓼地。
文昌閣壽巖里洋后,萬歷二十七年建,清乾隆二十九年重建。
實相庵壽巖里,宋乾道七年建。
壽山寺壽巖里,唐乾符元年建。
珍珠寺大歷口。
黃冒寺大歷口。
牛眠山庵壽巖里洋后,約五里許,崇禎間建,有匾額曰獅子窠;有聯曰:“任從天地移,我獨山中坐。”字畫甚佳,里人以為解縉筆。
南山堂吉田里,舊名泰定,宋紹興三年建。
順成堂吉田里,宋嘉定元年建。
洪德院吉田里,宋景定元年建。
龍興庵吉田夏坑村,乾隆二十四年建,地居峻嶺,水帶山環(huán),頗為佳境。
遠山寺吉田上村。
洪山寺觀上村。
圓覺庵塘源里,明永樂十七年建。
彌勒寺塘源里,宋淳祐二年建,有宋朱松同葉道宿彌勒寺詩,載藝文。
西崇福寺在建興里,唐龍紀二年建,明正統(tǒng)五年重建。
安福院安福里,宋紹興二年建。
金山庵峽陽里,有朱熹書,“天光云影”額尚存。
莊武王廟在峽陽里,祀唐閻汝明。汝明,邵武人,生平忠義剛果,為唐使,還舟過鳀潭,樂其山水之勝曰:吾沒后,當廟食於此。舟再至,溺死於潭,其尸過數灘,凡三返,逾月不朽,人異之!具棺殯葬於溪南之山,而封樹焉。后唐天成中,封莊武王,立廟祀之,顏曰“靈顯廟”,據潭上,突起高阜,四匝水環(huán),居然島嶼,古樹陰森,煙云滿目,往來艤舟,過客登眺,亦足勾留。清康熙壬子年重建,乾隆十三年重修。
天成寺峽陽里,宋嘉定元年建。
西峰庵在峽陽,宋時建,明洪武二十七年重建,成化二十二年修,正德四年重修,里人駱升為之記。
老佛庵峽陽北。
大覺庵在峽陽東里許,元至正二十年建,清乾隆二十一年重修。
寶照庵峽陽。
香山庵峽陽溪南三里許,元至正二十年建,山阿盤曲,林木陰翳。
雪山庵峽陽北十里許,庵居山巔,禪房深邃,冬常積雪,故名。
城北廢寺
壽巖寺壽巖里,唐乾符元年建,今廢。
回向院壽巖里,宋淳熙二年建,后改寺,今廢。
蘆峰庵舊名寺,峽陽沼溪去十里,蘆峰灘之左,宋紹興二年建,庵內有朱熹楷書“道脈心傳”四字額尚存,又七言絕一首,載入藝文。
觀廢寺
金雞庵
坊 表
觀風問俗 三路揚鑣道署前今廢。
道學名邦府譙樓外,為楊、羅、李、朱四先生建。
南劍名邦府譙樓外,知府沈鎜立。
牧 愛縣麗譙樓外。
綱常門第 光岳精華二坊,在縣學門內,知縣劉繼善立。
狀元又名三魁,宋為黃裳立。
世科為施顯、施觀父子舉人立。
鳴鳳為舉人陳綸立。
鯤化 進士二坊,知府劉欽、鄭時,為劉璋立。
方伯知府王范,為浙江左布政使司劉璋立。
都憲為右副都御史劉璋立。
尚書通判應元征,為工部尚書劉璋立。
春宮少保巡按御史朱文,為太子少保劉璋立。
宮保知縣劉繼善,為太子少保劉璋立。
文英為舉人胡啟立。
蟾宮獨步在十字街,為進士曾辰立。
經元為舉人陳邦彥立。
文明為舉人李時修立。
躍龍門為舉人蕭韶立。
群俊登瀛為舉人蕭韶、吳泰、陳臻、陳福立。
奎璧聯輝為舉人蕭韶、蕭歆立。
畿貴為舉人陳貴立,貴以尤溪籍,中式順天鄉(xiāng)試。
地官為主事蕭韶立。
進士為蕭韶立。
國光為舉人胡瓊立。
進士知府姜元魁、知縣魏朝瑞,為進士胡瓊立。
世科為舉人黃焯立。
鴻逵知府姜元魁、知縣魏朝瑞,為舉人鄭慶云立。
春官第知縣劉繼善,為南京禮部郎中黃焯立。
翰林 柱史巡按御史李元揚、知府沈大楠,為翰林院庶吉士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游居敬立,知縣彭澄重修。
方伯巡按吉澄知府彭澄,為浙江左布政使游居敬立。
登科知府范來賢,為舉人王滋、蔡文盛、李杏立。蔡尤溪,李永安,與王同中嘉靖乙酉鄉(xiāng)試。
進士與登科共坊,為王滋立。
科甲聯蜚為舉人王滋、李杏、蔡文盛、蔡夢旸立,考嘉靖乙酉題名,無蔡夢旸。
壬子造士 明時三鳳二坊,知府沈鎜為舉人朱成文、黃成樂、蔡綱立、蔡尤溪與朱黃同中嘉靖壬子鄉(xiāng)試。
世美為寧烈、寧承立。
雙鳳鳴陽為舉人邱憲章、應懋璜立。
元科四俊為舉人陳正謨、朱廷獻、王以蒙、陳源湛立,陳元湛縣人。
明時吁俊為林大亨、卓佃、吳三讓、張問達立,卓沙縣,吳順昌,張將樂,以上俱府治東。
桂香為舉人朱經立。
世美在縣學左,為進士王耈,舉人王玙、王福,三世立。
登俊 進士二坊,知府胡欽、鄭時,為羅明立。
方伯知府王范,為云南左布政使羅明立。
少司空知府蘇章,為工部右侍郎羅明立。
冠英為舉人吳珙立。
進士為主事吳珙立。
登俊為舉人李翔鳳立。
國華為舉人黃清立。
飛騰為舉人黃相立,相,清侄孫。以上俱府治西。
登俊為舉人吳恭、吳寧立。
登云福州門內,為舉人劉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