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每冬上司取魚,貽害甚慘。至有鬻牛賣女者。萬歷十四年,巡按御史陳、三十九年,巡撫魏,皆行文嚴(yán)禁。未幾復(fù)尋舊轍,漁戶苦之。
藥屬
自然銅(出天橋崖) 石燕子(出扒樓溝) 甘草 石菖蒲(出花園村) 石膏(出天橋) 龍骨 車前 香茅 地黃 麻黃 馬兜鈴
胡蘆巴 苦參 麥蘗 花蕊石 大黃 黃芩 地骨皮 兔絲子 荊芥 野天麻 益母草 薄荷
款冬花 蒼術(shù)(出叢林溝) 蒼耳 薏仁 紫蘇 紅花 酸棗仁 赤小豆 桑白皮 柏子仁 知母 地榆
柴胡 蒺莉 禹余糧 大小薊 百部 百合 旋覆花 射干 金沸草 海蛤 時(shí)蘿 葶藶櫻粟殼 槐花 無名異 野甘菊
貨屬
粗磁 生鐵器 麻紙 羊毛瞊 柏香
明季舊規(guī),磁戶、鑄匠供給官用,以及上司經(jīng)過,催督紛出,并不發(fā)價(jià)。萬歷間,知州胡楠盡行革除。詳準(zhǔn)兩院,勒石垂戒。未幾,復(fù)行舊轍。各匠戶苦之。
胡洵陽曰:保德,蕞爾邊城,有何異產(chǎn)哉。以盆科為常食,用乾泥以救饑,民之窮可知也。獨(dú)魚頗肥,石炭頗饒,蔬圃略具,磁鐵器頗適用。即受害無已時(shí)焉。顧魚之取不取,其權(quán)在上,二百年來,僅見巡按陳公、劉公,巡撫沈公、魏公,嚴(yán)為禁止,乃未幾漸弛。幸而岢嵐道,相繼福清陳公、南樂李公;西糧廳相繼云南楊公、江夏馮公;城堡廳祥符吳公,復(fù)為嚴(yán)禁,漁戶始無鬻女賣牛之慘矣。至磁、鐵器與炭與菜,其權(quán)則在乎我矣,奈何議蠲而久不蠲也?若曰數(shù)物甚微,供應(yīng)自民甚易,寒冷淡寂之鄉(xiāng),需此數(shù)物復(fù)甚切,故承舛襲謬,莫可底止,殊不知窮民舍生深窟,往往有不免者,為此炭也。民如探珠得之,官如漏卮用之,心則何忍。既設(shè)常例取之,復(fù)啟旁徑索之。民則何辜,供億有銀,祭祀有典,無故累及窮民,義則何在?萬歷二十六年以前,河濱皆畦地也,自河伯為祟,廬舍盡歸巨濤,何有于畦地哉?官猶取菜如舊,宵小乘而生奸,民有吞聲剜肉焉耳。卒之官亦不利,是官民交病之道也。菜炭與器用之值幾何,乃以聲名易之乎,楠之曠然,與民更始,實(shí)自為也。有識(shí)者,甚不以此言為務(wù)名矣。
祥異
河清
元順帝三十年十一月,保德暨臨州,河清三日。《見通志》,說者以為明興之兆。
明弘治二年,保德河清七日。十四年,保德河清三日。正德丁卯河清三百里者,三日。見《紀(jì)聞》。或以為世宗龍興之兆。
甘露
明弘治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甘露降于文廟柏上,味如蜜,三日乃。
人異
明弘治二年正月十二日,靜樂都韓景村一男,長三歲,向人說前世,系義合都張用子,原名張仁。讀書。十五歲土壓東門外土窯下,一老抱送復(fù)生。至五歲其父抱入城,徑入張家,見其父母親戚,說前世甚悉。自后往來不絕。其羊祜探環(huán)之類與。
嘉靖二十年,王叟植瓜,一老人索食,叟與之。老人曰:“吾與若此瓜,當(dāng)結(jié)二枚,不多得,宜奉若親,無令他人食。”辭去。后果然。叟依其說,獻(xiàn)親剖之,無子,味甘如飴。叟及親俱以福壽終。或素孝所感與。王叟諱起,子所用。(見選舉)
萬歷三十二年八月,一異人至東城樓,大書粉壁曰:“河山帶礪兮,才濟(jì)濟(jì)。城廓更換兮,人民奇。自今開科兮,永無遺。后進(jìn)為學(xué)兮,宜勉力。蛟龍生甲兮,騰空易。予輕泄漏兮,莫驚疑。”按:郡自明洪武年兩進(jìn)士后,至是二百余年,崔士成始以是年甲辰捷南宮,至今八十余年,雖鄉(xiāng)科寥寥,而有六進(jìn)士。異人之言或驗(yàn)。
豐年
明季相傳,郡從來市價(jià):每銀一錢米不過斗二三升,麥不過斗一二,黑豆不過斗八九,莞豆不過斗五六。至萬歷四十一、二年,一錢買米斗八九,麥斗七八,黑豆三斗一二,莞豆二斗七八。則豐之極也。
國朝康熙五年至十七年,斗米值銀四五分,豆不及三分,麥價(jià)不過五六分,年雖豐,而人苦谷賤。
地震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太原路寧化、嵐、羌諸軍地震,旬日不止,壞城傾屋,死者甚眾。見《通志》。
元至正戊申年六月,保德地震,五日不止。本《通鑒》。
明弘治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寅時(shí),地震,門窗有聲。
明靖嘉二十一年,地大震。房至有傾頹者。三十四年十二月,地震,房屋有聲。
明萬歷二十九年九月初十日,地震有聲,移晷乃定。四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戍時(shí)初刻,地震自南而來,連二次,一道響聲,隨地動(dòng)往北去,河?xùn)|、西皆震。至次年是月是日,孤山副將被圍,以無援全軍皆沒。
國朝康熙十二年二月十二日戍時(shí),地震。九月九日清晨,地震。天昏地慘,地中有聲如風(fēng),崖倒墻傾,半時(shí)方止。夜共震五次,二更地震時(shí),地中亦有聲。嗣后屢震幾月余,然不似九日之甚也。十三年二月初七夜半,地震。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五日,地震,有壓死者。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日,地大震。四十八年九月十二,地震,房屋動(dòng)搖,墻垣之不堅(jiān)固者多倒塌。
雨雹
明正德十一年,雹大如雞卵,傷木殆盡。
萬歷乙已四月,石塘等村雹厚尺余,三日乃消,禾不生,民多逃。三十一年六月初五日申、酉時(shí),叢林溝、王家寨等處,雹擊,地盡赤。城東、西溝畦園盡沒。下園民居俱為園澤。南溝井浮橋被沖去。四十年八月十五日,王家寨等處雹傷稼。知州胡楠各賑谷有差。四十二年六月初四日,大雹。初六日又雹。俱不離故道。知州胡楠先動(dòng)自理谷,賑其無蕎菜種者。申允兩院,復(fù)賑谷五百余石。
國朝康熙三十三年夏六月,呂家峁晴天雨冰塊三,大如間屋。是歲霜?dú)⒑獭K氖吣炅拢瓯⒋笕缛YZ家梁、墩梁、天橋子等處樹無完枝,種植俱盡。
風(fēng)霾
明嘉靖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已時(shí),風(fēng)霾蔽天,晝晦如夜,人將寢,復(fù)霽,視之,日尚在未、申間。說者謂“鵬過”云。
崇禎末年日黑移時(shí)。
雨蛾
明萬歷六年夏,害稼,民饑。十三年端陽日卯時(shí),微有白云,忽飛蛾滿空,紛紛如雨,大如指,其色蒼。至巳乃止。城中鄉(xiāng)外,皆賽雞祭飯三日,其夕,雷雨大作,明起視,蛾盡死。果修禳之說與。
飛蝗
明嘉靖十六年,飛蝗蔽天,禾傷,民饑甚。
國朝順治年,飛蝗二次,禾傷亦甚。
霜?dú)⒑?
明萬歷辛丑七月二十六日,霜甚,禾盡萎。城中九日無市,民多流亡,鬻男女者甚眾。僵尸載道,妻子不相顧。
國朝康熙三十年,霜早降。三十四、五年,霜大殺禾。三十六年,霜早降。四十八年,霜早降。菜豆多萎。
荒年
明成化十八年,斗米銀三錢,逃亡甚眾。
弘治四十年,荒。
正德十一年,饑。十六年春、夏不雨,斗米三錢。人有菜色,野無完樹,死者枕籍。自來荒年,莫此為甚。
嘉靖十九年,民饑,多取乾泥雜以糠面食之。久則下墜,面目浮腫,不似人形,有死者。
萬歷十五年夏,大旱無麥,斗米二錢。三十年,米價(jià)騰涌,包城軍壯日以豆為食,雖奉上煮粥,而僵尸相屬,三四年不得復(fù)蘇。三十七年夏,大旱,斗米二錢。盜大起,城中日西后不敢獨(dú)行。四十年、四十一年,夏大旱,知州胡楠,祖春秋繁露法步,禱雨輒應(yīng),禾登不饑。四十三年,旱,禱又應(yīng)。崇禎九年以后,無歲不荒。至十三年,斗米八錢。人相食,盜賊遍野,村舍丘墟。
國朝順治七年夏,斗米值銀四錢。秋則大熟。康熙三年,荒旱。四年,澇。斗米一錢七分。民多逃亡。奉旨蠲免本年錢糧。發(fā)帑金賑濟(jì)。十八年,旱,至十九年,荒。斗米三錢三分。民多逃亡,鬻男女者有之。二十八年,荒,斗米二錢八分。三十三年至三十七年俱夏旱,秋霜。斗米至四錢,黑豆三錢。以上俱奉旨蠲賑。三十七年,蠲通省地丁錢糧。
疫厲
明萬歷八年,大疫流行,舁柩出城者,踵相接。三十九年、四十年,疫厲甚行,大人小兒多患疹,俗號(hào)“谷”。知州胡楠設(shè)局延醫(yī),施“人參敗毒散”,及“二圣救苦丹”,全活者甚眾。建藥王廟禮祀之。
國朝順治間,瘟疫。州民王虎山家數(shù)十余口盡死。城外霍家塔諸村亦多死者。
幻惑
明萬歷二十九年八月十六日,南峁村民王守安及父母妻子共八口,被白蓮教劉邦國惑以金船,俱敲木魚誦經(jīng)入黃河死。觀者如市,親友苦勸不聽。邦國擬徒贖。
河變
明萬歷戊子八月,河有聲甚悲。知州王甲聞之,嘆曰:“此河哭也。”不數(shù)年,河濱盡沒矣。至戊戌五月十六日,大雨不已,至二十九日申時(shí),河水泛溢,瀕河廬產(chǎn)漂蕩無余,悲號(hào)震野。
國朝順治戊子秋,夜半河哭,旋有已丑之變,殺傷甚 眾。
康熙三年大水,張家灘漂沒民居。馮家川等處亦被水患。三十七年六月,大雨,城圮數(shù)十丈,低田多沒。
山鳴
明慶六年,東郭山有聲吼鳴,數(shù)月后崩陷,山巔圣母廟離故處數(shù)十丈。
國朝康熙三十五年夏,西灘有聲如牛鳴,十二月二十七日,康家灘山崩,移故處。至三十六年正月初二日方止。
石飛
明萬歷三十七年七月,南關(guān)演武山岡,日夕石飛擊人,伺之不見。
國朝康熙間,城內(nèi)鐘樓巷并倉巷人家,白晝飛石,頃刻滿院,凡數(shù)十次。
龍起
明隆慶三年六月晡時(shí),有龍起西營生員趙廷貴屋上,廷桂被擊死復(fù)蘇。
萬歷二十七年八月,有龍起城西孫家廟前槐上,隨即火起,煙焰經(jīng)月不息,碎枝迸飛五六十步遠(yuǎn)者,亦必帶火煨燼。三十一年,有龍起東城女墻磚隙內(nèi),雷火聲震遠(yuǎn)近。崇禎間,龍起白家胡同監(jiān)生王朝宦家住房壁上。
國朝順治間,龍起南關(guān)龍王廟大楊樹上,樹旋枯。又龍起西胡同居民康家宜房壁。
康熙二十六年,龍起文廟啟圣祠山墻。
虎至
明萬歷八年,虎入孫家溝麻池中,民逐至西嶺 ,千戶孫光祚射獲之。
狼橫
明正德十六年至嘉靖三年,狼傷人無算,牝牡相隨,道路亦阻。
國朝康熙三十年以后,狼入城,民習(xí)為常,獨(dú)行野外,必持兵。三十二年,吏目解政達(dá)迎新守至沙泉,獲一狼,歸殺之。
雞怪
明萬歷十九年初更時(shí),雞鳴,一唱百和,滿城驚異。說者以為兵兆,次年,兵西征,十萬有奇,過州擾甚,果驗(yàn)。
燈怪
明嘉靖四十三年,孔廟中夜二鼓有燈,從遠(yuǎn)望之,輝煌明熠,入內(nèi)視之,則宵然不見。說者謂兵兆。是歲遭寇果慘。
白君琳曰:“子不語”怪而“春秋”書災(zāi)異,蓋語則滋惑,而書則知儆也。水旱災(zāi)異,盛代時(shí)有所恃,以維持安全者,惟良有司是賴然。救荒無奇策,惟因乎民而勿擾可耳。如遏糶抑米價(jià),禁小販,禁鬻男女。增一番禁,則多一番擾。反不如秦越視之者,為得安枕也。況遏其去,則阻其來,抑其價(jià)即閉其糶,且價(jià)減而販不至,物罕則貴,價(jià)增而販鱗集,物多自賤,必然之理也。近遇水旱,輒閉門禁販,亦可笑已。豈城外非吾民耶,抑城中米遂足用耶。小販雖云圖利,然貧民不能遠(yuǎn)糴。正可借以獲食,而禁之是絕物也。至人情非迫于死,誰可舍其所生,若行禁止,是立而視其死也。總之,救荒無奇術(shù),不如因民之為得所也。附記之,以為留心民瘼者采擇焉。
雍正四年十二月初九、初十等日,黃河水澄清起,至五年正月十二、三等日止。山西巡撫德 題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