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凡事讓人一尺,實則敬己一丈

有理也要讓人三分

在生活中有些人會因為一件芝麻大的小事沒完沒了,得理不讓人,無理也要辯三分。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過于“講理”,并不能為自己贏得什么好感。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一顆完全理智的心,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刀,會割傷使用它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絕對的事情,就像一枚硬幣一樣具有它的兩面性。所以我們要學會有理時也要讓人三分。

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哈特太太發現有三個人在后院里東張西望,她便毫不猶豫地撥通了報警電話。就在小偷被押上警車的一瞬間,哈特太太發現他們都還是孩子,最小的僅有14歲!他們本應該被判半年監禁,但哈特太太認為不該將他們關進監獄,便向法官求情:“法官大人,我請求您,讓他們為我做半年的勞動作為對他們的懲罰吧。”

經過哈特太太的再三請求,法官最后終于答應了她。哈特太太把他們領到了自己家里,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熱情地對待他們,和他們一起勞動,一起生活,還給他們講做人的道理。半年后,三個孩子不僅學會了各種技能,而且個個身強體壯,他們已不愿離開哈特太太了。哈特太太說:“你們應該有更大的作為,而不是待在這兒。記住,孩子們,任何時候都要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吃飯。”

許多年后,三個孩子中一個成了一家工廠的主人,一個成了一家大公司的主管,而另一個則成了大學教授。每年的春天,他們都會從不同的地方趕來,與哈特太太相聚在一起。

房太太就是“得理讓三分”的典范。

“人活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這是一個人在被人排擠,或者被人欺侮時,經常說的一句急欲“爭氣”的話。其實也未必如此,試想一下,一個人究竟能有多大的氣量?大不了三萬六千天,這還是極少數。就像古代名人張英說的那樣,“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千里捎書為堵墻”,卻不如“得饒人處且饒人,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方面,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其實,世界上的理怎么可能都讓某一個人占盡了?所謂“有理”“得理”在很多情況下也只是相對而言的。凡事皆有一個度,過了這個度就會走向反面,“得理不讓人”就有可能變主動為被動。反過來說,如果能得理且讓人,就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氣量與水平。給對手或敵人一個臺階下,往往能贏得對方的真心尊重。

一個人不僅要自己的胸懷寬廣,度量恢宏,更要注意別人的自尊。一個人如果損失了金錢,還可以再賺回來;一旦自尊心受到傷害,就不是那么容易彌補的,甚至可能為自己樹起一個敵人。“得理且讓人”就是要照顧他人的自尊,避免因傷害別人的自尊而為自己樹敵。

得理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都是要我們學會忍讓和寬容,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并不容易,因為任何忍讓和寬容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人的一生誰都會碰到個人利益受到別人有意或無意的侵害,為了給自己的未來營造和諧的生活環境,就要在生活中多幾分忍讓和寬容,即使有時候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潛在的威脅,也要抵御心中的憤怒,用寬容和大度來化解心中的怨恨。如果這樣,自己的未來就少幾分危機,多幾分平和,何樂而不為?

給人面子,別讓他人下不了臺階

魯迅先生說過,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愛面子似乎已經成為人性的一大特點。可是我們不能只愛自己的面子,而不給他人面子。每個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線,一旦我們不給他人退路,不讓他人臺階下,他只好使出最后的一招——自衛。因此,當我們遇事待人時,應謹記一條原則:別讓人下不了臺階。

每個人都有自尊,都希望別人凡事都能顧及到自己的面子!而我們卻很少會考慮到這個問題。我們常喜歡擺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嚇、在眾人面前指責孩子或雇員,而沒有多考慮幾分鐘,講幾句關心的話,為他人設身處地想一下,要是這樣去做了,就可以緩和許多不愉快的場面。

某公司遇到一項需要慎重處理的問題——公司不知該如何安排一位部門主管查爾斯的新職務。查爾斯原先在電氣部是個一級技術天才,但后來被調到統計部當主管后,工作業績卻不見起色,原來他并不勝任這項工作。公司領導層感到十分為難,畢竟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何況他性格還十分敏感。如果激怒惹惱了他,不定會出什么亂子!經過再三考慮和協調之后,公司領導給他安排了一個新職位:通用公司咨詢工程師,工作級別仍與原來一樣,只是另換他人去接手他現在的那個部門。

對此安排查爾斯自然很滿意。公司當然也很高興,因為他們終于把這位脾性暴躁的大牌明星職員成功調遣,而且沒有引起什么風暴,因為公司讓他保留了面子。

這家公司給他人面子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一家管理咨詢公司的會計師說:“辭退別人有時也會令人煩惱,被人解雇更是令人神傷。我們的業務季節性很強,所以,旺季過后,我們不得不解雇許多閑置下來的人員。我們這一行有句笑話:沒有人喜歡揮動大刀。因此,大家都很擔心,唯恐避之不及,那解雇人的任務就會安排到自己頭上,只希望日子趕快過去就好。例行的解雇談話通常是這樣的:‘請坐,湯姆先生。旺季已經過去了,我們已沒什么工作可以交給你做了。當然,你也清楚我們……’”

“除非不得已,我絕不輕易解雇他人,同時會盡量婉轉地告訴他:‘湯姆先生,你一直做得很好(假如他真是不錯)。上次我們要你去油瓦克,那工作雖然很麻煩,而你處理得滴水不漏。我們很想告訴你,公司以你為榮,十分信任你,愿意永遠支持你,希望你不要忘記這里的一切。’如此,被辭退的人感覺好過多了,至少不覺得被遺棄。他們知道,如果我們有工作的話,一定會繼續留住他們的。要是等我們再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是很樂意再來投奔我們的。”

世界上任何一位真正偉大的人,是絕不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去羞辱失敗者的。有這樣一個例子:

1922年,土耳其在經過長期的殖民統治之后,終于決定把希臘人逐出土耳其的領土。凱末爾對他的士兵發表了一篇拿破侖式的演說,他說:“你們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近代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開始了。最后土耳其獲勝,而當希臘將領前往凱末爾總部投降時,幾乎所有土耳其人都對他們擊敗的敵人加以羞辱,但凱末爾絲毫沒有顯出勝利的傲氣。“請坐,先生,”他說著,并握住他們的手,“你們一定走累了。”然后,在討論了投降的細節之后,他安慰他們失敗的痛苦。他以軍人對軍人的口氣說:“戰爭這種東西,最優秀的將領有時也會打敗仗。”

凱末爾即使是沉浸在勝利的極度興奮中,仍能做到照顧手下敗將的面子。這是多么可貴的一種行動。所以,讓人尊敬的妙招,就是給他人留足面子。

“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你是個對“面子”無所謂的人,那么你必定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如果你是個只顧自己面子,卻不顧別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是個總有一天會吃暗虧的人。

事實上,給人面子并不難,也無關道德,大家都是在人性叢林里討生活,給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種互助。尤其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你更要會給人面子。至于重大的事,就可以考慮不給了,你不給,對方也不敢對你有意見,他若強要面子,就有可能在最后失去面子。

何必抓著對方的錯誤不放

有不少人在說話時,經常只顧自己痛快,過后才發現不小心傷了別人的心。尤其是當別人做了錯事,或自己因此而吃了虧,就更覺得自己受了委屈而要說出來圖個痛快,于是一些難聽的話就不自覺地冒了出來,結果是痛快了一時而傷了和氣。自己的形象也因這一時的沖動而毀于一旦。

也許有人認為,下級犯了錯誤,作為領導應該嚴厲地訓斥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其實,婉轉地糾正別人錯誤的看法會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西雅圖波音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有一次大發雷霆,原來他看到了一份報告上有一個錯別字,那是個拼寫錯誤,有人把Believe寫成了Beleive。

這位經理精明能干,可是有個怪毛病,他的眼睛里容不得任何一個小錯誤。于是他叫來了那個寫錯字的工程師。整個走廊里都能聽得見部門經理的聲音:“你這個混蛋連這么點錯誤都要犯,你到底讀過書沒有?E怎么可能在I的前面,記住,I永遠在E的前面。”

可是,沒過幾天,那位經理又發現了同樣的拼寫錯誤,而且又是出自同一人之手。這次,經理被徹底地激怒了,他叫來了那個“屢教不改”的工程師,怒不可遏地沖他咆哮道:“你耳朵長在頭上了嗎?為什么我說了你不聽?”

那工程師很平靜,說道:“你不是說I永遠在E之前嗎?”

經理說:“看來你是明知故犯了。”

工程師二話沒說,隨手從桌上拿起一份文件。把上面的Boeing字樣一筆勾去,寫成了Boieng。

由此例子可見,在工作中,不要一味地抓住對方的錯誤。如果例子里的經理能夠把這個錯誤看小一點,換一種柔和的方式提醒工程師所犯的錯誤,結果也許會大不一樣。而留下一副尖酸刻薄、一味地指責別人的形象,那不僅無助于任何事情的發展,更可能阻礙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當你幾乎控制不住想要批評某人之前,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的心緒漸漸平靜下來,使你重新思考究竟應該怎么做。這種方法就是:在你批評他人之前,先想想自己:“我做得怎么樣?是否應該完全怪罪他人?”這樣想過之后或許你會完全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行為。

讓我們來看看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是怎么做的。

卡耐基的侄女喬瑟芬·卡耐基在19歲高中剛畢業的時候來到紐約擔任卡耐基的秘書。“她當時沒有任何做事的經驗,”卡耐基回憶說,“在剛開始的時候,她十分敏感脆弱。有一次我正準備指責她,但馬上對自己說:‘等一下,戴爾·卡耐基,等一下。你幾乎有喬瑟芬兩倍的年紀,做事經驗更是多出好幾倍,怎么可以要求她能有你的看法、判斷和主動的精神——何況你自己并不十分出色?還有,戴爾,你在19歲的時候是什么德行?記得你像蠢驢一樣犯下的錯誤嗎?記得你做過這些……還有那些……嗎?’

“一想到這里,我不得不老實地下個結論:喬瑟芬19歲時比我19歲時要好得多——而實在慚愧得很,我沒有稱贊過她。于是,一遇到喬瑟芬犯錯誤,我總是這樣說:‘喬瑟芬,你犯下了一項錯誤。但是,老天知道,我以前也常常如此。判斷力并非生來具備,那全得靠自己的經驗,何況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還比不上你呢。我實在沒有資格批評你或別人,但是,依我的經驗,假如你……做的話,不是好些嗎?’”

后來,年輕的喬瑟芬就成為最出色的秘書人員之一。

由此可見,不抓住對方的錯誤不放,懂得用迂回的方法指出對方的錯誤,更能讓對方接受。

低調的人會看淡他人的錯誤,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也許自己在對方的這個位置上,也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樣就沒有什么事情是無法原諒的了。

適時承認自己的錯

在人際交往中,破壞力最強的莫過于這三個字:你錯了。人都是有自尊的,很少有人不會主動去維護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因此,幾乎沒有誰在聽見“你錯了”三個字時內心仍能非常平靜。很多人會為來自他人的指責悶悶不樂,沖動的人更可能當即暴跳如雷、反唇相譏。

這樣一來,極有可能會引發一場不快、一場爭吵,甚至會使朋友變成對手,使情人變成怨偶。而在職場的叢林中,一句“你錯了”,可能搞得同事反目,如果對象是上司的話,極有可能因此而與上司的關系陷入僵局。

沒有多少人能夠正視別人的批評,小人物不能,大人物也不能。人性表現出來的是,做錯事的人只會責怪別人,而不會責怪自己——我們都是如此。這不是度量的問題,而是人性的問題,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而使度量大到能接受批評的程度。

因此,當面對已然出現紕漏的事情,想跟對方說“你錯了”的時候,要明白,哪怕我們費盡口舌,他們的想法仍然是:“我看不出我怎樣做,才能跟我以前所做的有所不同。”無論他們是否辯解,他們都不會真正接受批評。既然如此,我們還不如承認是“我錯了”,也許對疏通關系和解決問題更有好處。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用主動認錯的方式贏得了讀者的尊重。在長達二十年社會紀實體裁小說寫作之后,他嘗試著變換風格,推出了一部偵破類新作,這讓許多讀者無法接受。一名憤怒的讀者甚至寫信給他,言辭非常激烈,指責他根本不該轉型。其中很多語句有失偏頗,看得出這位讀者對小說藝術的理解并不深入。但這位作家并沒有惱羞成怒,而是非常認真地寫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只字不提這位讀者的不禮貌和認識上的淺薄,只是很誠懇地承認自己并不適合懸疑推理題材的寫作,他很感謝讀者的意見,希望以后能夠經常互相交流看法。

我們可以想象,那名激動的讀者看到回信后,一定會心生慚愧,為自己的粗魯無禮,為作家的謙遜大度。在一個胸襟寬廣、能夠認識自己的錯誤、敢于向別人承認錯誤的人面前,任何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任何矛盾都將煙消云散。

事實正是如此,當我們說對方錯了時,他的反應常讓我們頭疼,而當我們承認自己也許錯了時,就絕不會有這樣的麻煩。這樣做,不但會避免所有的爭執,而且可以使對方跟你一樣的寬宏大度,承認他也可能弄錯。

假如事情到了不得不說“你錯了”的地步,也應遵循一個原則,即對事情有好處又不傷害對方的自尊。你應該盡量讓對方明白你的好意。你指出對方的錯誤,到底是為了貶低他、抬高自己,還是為他好?他也許并不明白。所以,你要設法讓他感到你的好意。此外,講話時態度一定要謙和誠懇,用語不能激烈,否則對方就會以為你在教訓他;也不必過于委婉,否則他會認為你惺惺作態。

還有,指出別人的錯誤時,要選擇適當的場合和時機。原則上講,要在對方情緒比較穩定時指出他的不足之處。人在情緒不正常時,可能什么也聽不進去。最好避開第三者,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以免讓他產生當眾出丑的感覺。在大庭廣眾下指出別人的錯誤,除了會為自己多樹立一個敵人外,別無益處,對于上司尤其如此。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尤其是當精神不佳、工作過重、承受太沉重的生活壓力時,偶爾不小心犯錯是很普通的事情。既然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那我們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對待錯誤的態度。

與人交往中,有些時候人們對自己所犯的錯心知肚明,但礙于面子的問題,他們總是難以將那句“我錯了”說出口,此時你不妨用一句“我錯了”來化解尷尬的局面。于個人而言,這不僅沒有什么損失,還可能帶來極大的收益。所以,在最恰當的時候承認自己錯了,這件事本身你就做對了。

隱“優”暴“缺”,成全他人的好勝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勝心,若要聯絡感情,應處處重視對方的自尊心,必須抑制你自己的好勝心,成全對方的好勝心。若能做到這一點,在危險中即可以保全自己,在競爭中你將更容易獲勝,在日常與人相處中你將獲得好人緣。

漢初良相蕭何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進入咸陽,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戶籍、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人口、財力、物力的分布情況。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養百姓,納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稅,積蓄力量,然后與項羽爭天下。為此深得劉邦信任,被任為丞相。楚漢戰爭中,蕭何留守關中,安定百姓,征收賦稅,供給軍糧,支援了前方的戰斗,為劉邦最后戰勝項羽提供了物質保證。西漢建立后,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封他為侯,后被拜為相國,還派了一名都尉率五百名士兵作相國的護衛。

一次,蕭何在府中擺酒慶賀。有一個名叫召平的人進來對蕭何說:“相國,您的大禍就要臨頭了。皇上在外風餐露宿,而您長年留守在京城,您既沒有什么汗馬功勞,又沒有什么特殊的勛績,皇上卻給您加封,又給您設置衛隊,這是由于最近淮陰侯在京謀反,因而也懷疑您了。安排衛隊保衛您,這可不是對您的寵愛,而是為了防范您。希望您辭掉封賞,再把全部私家財產都捐給軍用,這樣才能消除皇上對您的疑心。”

蕭何聽從了他的勸告,劉邦果然很高興。同年秋天,英布謀反,劉邦親自率軍征討。他身在前方,每次蕭何派人輸送軍糧到前方時,劉邦都要問:“蕭相國在長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蕭相國愛民如子,除辦軍需以外,無非是做些安撫、體恤百姓的事。劉邦聽后總默不作聲。使者回來后告訴蕭何,蕭何也沒有識破劉邦的用心。

有一次,偶然和一個門客談到這件事,這個門客忙說:“這樣看來您不久就要被滿門抄斬了。您身為相國,功列第一,還能有比這更高的封賞嗎?況且您一入關就深得百姓的愛戴,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百姓都擁護您,您還在想盡辦法為民辦事,以此安撫百姓。現在皇上所以幾次問您的起居動向,就是害怕您借關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軌行動啊!如今您何不賤價強買民間田宅,故意讓百姓罵您、怨恨您,制造些壞名聲,這樣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會對您放心。”

為了消除劉邦對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侵奪民間財物的壞事來自污名節。不多久,就有人將蕭何的所作所為密報給劉邦。劉邦聽了,像沒有這回事一樣,并不查問。當劉邦從前線撤軍回來,百姓攔路上書,說相國強奪、賤買民間田宅,價值數千萬。劉邦回長安以后,蕭何去見他時,劉邦笑著把百姓的上書交給蕭何,意味深長地說:“你身為相國,竟然也和百姓爭利!你就是這樣‘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謝罪去吧!”劉邦表面讓蕭何自己向百姓認錯,補償田價,可內心里卻竊喜。對蕭何的懷疑也逐漸消退。

劉邦身為開國皇帝,自然不希望臣子的威信高過自己。蕭何采納了門客的建議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人們在人際交往中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好勝心,懂得低調為人、成人之美,讓自己的表現不蓋過他人的風光,是一種雙贏、皆大歡喜的智慧。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會做人,才會深得他人喜愛,讓自己的人際關系越來越順利。

必要時讓自己犯錯

“眾人皆濁我獨清”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態,沒有人樂意讓一個“異己”長久地立于身側。善于處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顯的地方留一點兒瑕疵,讓人一眼就看見他“連這么簡單的都搞錯了”。這樣一來,盡管你出人頭地,木秀于林,別人也不會對你敬而遠之,反而會因為“原來你也有錯”而縮短與你的距離、和你更親近。

喬波在某鋼廠宣傳處工作,有一天,處長突然叫他整理一個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其實是一次考試,它將關系到喬波是否還能繼續在機關待下去。本來對這樣的材料,他并不感到為難,但有了無形的壓力,便不得不格外用心。他熬了一個通宵,寫好后反復推敲,又抄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處長的桌子上。

處長當然高興,快嘛,字又寫得遒勁悅目,而且在內容、結構上也沒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處長越看到最后,笑容越收緊了。末了,他把文稿退回,讓他再認真修改修改,滿臉的嚴肅,真叫人搞不清什么地方出了差錯。喬波轉身剛要邁步,處長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說:“對,對,那個‘副廠長’的。‘副’字不能寫成‘付’,改過來,改過來就行了。”就這么簡單!處長又恢復了先前高興的樣子,一個勁兒地夸道:“來得快,不錯。”考試自然過關,還是優秀哩!

原來,喬波怕自己寫得太好,蓋住領導的光芒,所以故意寫了一個錯別字,把“副”寫成了“付”。

有時,我們要像例子里的喬波一樣適當地犯一點無傷大雅的小錯誤,不要在人前顯得過于完美。犯些小錯,可以避免讓他人認為你太過于完美,而蓋住了別人的光芒,進而引起別人的嫉妒。

安德烈耶維奇·法沃爾斯基是前蘇聯現代藝術家和寫生畫家,被譽為“蘇聯人民藝術家”。他是現代木刻藝術學校的創始人,曾做過建造紀念碑的建筑和劇院美術指導。法沃爾斯基作品的特點是含義雋永、形象鮮明,在木刻藝術上更是鬼斧神工,于1962年被授予列寧獎金。然而,每當法沃爾斯基給一本書畫完插圖后,他總是在其中一幅畫的角上不倫不類地畫上一只狗。毫無疑問,美術編輯一定要他把狗去掉,而法沃爾斯基總是固執己見,非要保留這只狗。當爭論達到白熱化的程度,法沃爾斯基就做出了讓步,把畫面上的狗涂掉。到這個地步,一般來說,美術編輯的憤怒就煙消云散了,絕不會再提出什么挑剔的要求。因為編輯的自尊心得到了維護,也就心滿意足了:編輯的任務無非是修改一下作品。但更滿意的是法沃爾斯基本人,他的巧計成功了——畫將以他所擬定的形式出版。如果沒有編輯所詛咒的那條用作誘餌的狗,編輯還不一定要在畫上改什么呢!

安德烈耶維奇通過故意地犯錯,不僅維護了編輯的自尊心,也保護了自己的作品。

莎士比亞說:“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人不犯錯,本身就已經是最大的錯誤了。低調的人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錯誤,以“自污”來做障眼法,能讓對方安心,也能使自己安全,還可以更好地融入人群之中,避免因過于“完美”而遭人排擠。

當當配角也無妨

一個研究所的副所長,負責一個課題的研究,由于行政事務繁多,他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課題的研究上。他的助手通過辛勤努力把研究成果做了出來,使這個課題得到了有關方面的認可,贏得了很大的榮譽。報紙、電視臺的記者都爭相采訪那位副所長,他拒絕了,并對記者們說:“這項研究的成功是我助手的功勞,榮譽應該屬于他。”記者們聽了,為他的誠實和美德所感動,在報道助手的同時,還特別把副所長坦蕩的胸懷和言語都寫了出來,這個副所長也獲得了很好的評價和榮譽。

關鍵時刻,甘于當配角往往被視為低調、一種奉獻精神,而一個處處爭當主角的人,也會讓人覺得不夠成熟,虛榮輕浮。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一個人要想立于不敗之地,是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的,但同時也需要“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韌勁和智謀。人在競爭過程中,一方面是和事進行挑戰,另一方面則是和他人進行協作或挑戰,做事容易,但做人就比較難,這需要我們清楚何時屈、何時伸,低調為人。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情況要求我們甘當配角。當你剛從事一份工作時,你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做好配角,這是一種謙虛的態度,一種合作的態度。只有當好配角,才能從主角那里學到許多東西,也才能讓主角盡心地傳授知識。如果你一上來就猛打猛沖,凡事都搶著干,別人就會抱有戒心,誰都怕這種人來搶飯碗。

作為一個新手,我們要甘當配角,以求充實自己;而作為一個老手,也要樂于當配角,讓新手們能有機會得到鍛煉。另外,在工作中遇到大家都能做的事,不要搶著去表現。即使你做成了,別人也不會夸獎你,而且和別人爭做這樣的事,容易引起矛盾。當有些事別人做不了時,你可以勇敢地爭做主角,好好地表現一下,這才能顯出你的英雄本色。處處喜歡拋頭露面的人往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那種平時踏實肯干,在關鍵時候一鳴驚人的人才是最具競爭力的。在生活中要學著做“黑馬”,而不要搶做“出頭鳥”。

對于名利之爭,少去涉及為好,以免落得個雖有能耐,但是個勢利之人的罵名。能在名利問題上甘當配角,此種人必有遠見,必能成大事。錢鐘書先生之所以有很高的聲望,一方面是因為學識淵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淡泊名利。用他的話來講:一輩子姓錢,還在乎錢嗎?

當然,關鍵時候要爭做主角,但爭當主角不是憑一時的沖動,而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首先,要估計自己的能力,要對自己有充足的信心,這種自信不能是盲目的。其次,要能處理好各種因當主角帶來的復雜矛盾,也就是各種人際關系,最后還要考慮到各種不測和意外,做好擔當相應責任的準備。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事事爭強好勝并不是強者本色,藏鋒露拙、韜光養晦才能更快到達成功的彼岸。“該低頭時就低頭”,并不是為了達到目的而屈尊求辱,而是一種低調的處世智慧,這也是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之中獲得更大生存空間的秘訣之一。

給他人表現的機會

威森先生從事將新設計的草圖推銷給服裝設計師或生產商的業務。一連3年,他每星期都前去拜訪紐約一位著名服裝設計師。“他從沒有拒絕會見我,但也從沒有買過我所設計的東西。”威森說道,“雖然他每次都仔細地看過我帶去的草圖,可是最后總是說:‘對不起,威森先生,今天我們又做不成生意了!’”

經過不下于100多次的失敗之后,威森終于體會到自己過去一定是過于墨守成規了。至此,他下定決心,專門騰出一些時間來研究一下人際關系的有關學問,以幫助自己獲得一些新的觀念,調整一下工作方式。

后來,他再去紐約的時候,他把幾張沒有完成的草圖挾在腋下,然后見設計師。“我想請您幫點小忙,”威森說道,“這里有幾張尚未完成的草圖,可否請您指點一下,以更加符合您的需要?”

設計師一言不發地看了一下草圖,然后說:“把這些草圖留在這里,過幾天再來找我。”3天之后,威森去找設計師,聽了他的意見,然后把草圖帶回工作室,按照設計師的意見認真加工完善。結果呢?威森說道:“我一直希望他買我提供的東西,這實在有點愚蠢,這是因為我沒有考慮到他本身就精通設計,沒有滿足他自我表現的欲望。后來我要他提供意見,他就實現了自己的表現欲望。這時,我并沒有要把東西賣給他,他卻主動要求買下了。”

這個事例體現了滿足他人表現欲望的重要性。當你給了他人表現的機會,他人反過來會對你產生好感,滿足你的需求。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具有讓他人認同自己發表的意見的欲求,這在心理學上稱為“對優越感的欲求”。當我們向他人陳述一樁對方不了解的事物,心理上總會有一股莫名的滿足感,原因就在于此。

在交往中,不妨讓他們的這種欲求得到滿足,以免破壞交往的氣氛。否則對方可能會因為欲求無法滿足而緊閉心胸,使交談無法正式展開,從而影響事情的順利進行。

有的時候,為了滿足別人表現的欲望,充分表示對他的重視,你不妨對自己知道的事情也故意裝出不甚了解的樣子,給他們提供一個發表欲望的契機,這樣會更有利于展開你們的談話。道理是顯而易見的:當你得意洋洋地說出自以為對方一無所知的事,卻發現對方知之甚詳,甚至還是這方面的專家時,就會感到遭到挫折,而變得意興闌珊。反過來說,有些事我們雖然對它的來龍去脈了解得一清二楚,在別人面前卻必須故意裝作不知,以免破壞對方的心情。

有時候你過于展現鋒芒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讓事情變得一團糟。因此要充分考慮、尊重他人的利益與見解,并把這些變成一種自覺意識,這是我們要懂得的做人智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华县| 本溪市| 鸡泽县| 新野县| 雅江县| 炉霍县| 黑河市| 新巴尔虎右旗| 平武县| 乳山市| 阜南县| 班玛县| 夏邑县| 都安| 蒙自县| 阳江市| 鞍山市| 怀安县| 南澳县| 尼木县| 大竹县| 渝北区| 大英县| 西乌珠穆沁旗| 彭阳县| 兰州市| 涞源县| 尚志市| 开平市| 桃园县| 运城市| 尤溪县| 嘉黎县| 峨山| 黄大仙区| 逊克县| 汪清县| 友谊县| 翁牛特旗| 乌兰浩特市|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