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位較低的人要先鞠躬
如果對方的輩分比你高或者地位比你高,你需要先向對方行鞠躬禮。當對方還禮時,地位較低的人鞠躬要相對深一些。
3.男子鞠躬時,手放身體兩側,手掌貼大腿外側(日本人在表示恭敬時要將手放在雙膝上)。女子鞠躬時,雙手互握于體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日本人、朝鮮人的鞠躬禮,每次必須同樣還禮。而歐洲人則更喜歡擁抱的禮節,有時還伴以貼面和親吻,但在商務活動中,一般不行此禮。
交談:這樣交談最有效
與人交談是社交活動中的重要內容,通過談話,雙方可以增進感情交流和相互了解。當然,在交談中也最容易暴露一些禮儀細節。因此,與人交談要掌握語言藝術。
講究社交語言藝術的根本在于選擇最恰當的語言表達形式,以更好地傳情達意。掌握好社交語言藝術離不開以下幾方面的因素:一是平日的生活積累和思想文化修養;二是對語言文字的表達潛能的通曉把握;三是對題旨情境的洞曉適應。
在實際社交語言運用時由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根據臨時的題旨情境,做到聯想豐富,運用自如,選擇得當,使表達的內容與表達形式間呈現完美統一的關系,從而表現為一種技巧。
與人交談時,不僅要掌握語言技巧,還要注意傾聽,傾聽的時候,要面帶微笑,最好別做其他的事情,并給予表情、手勢、點頭等方面適當的反饋。對方因懷有怨氣和不滿向你發泄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更能顯示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水平。
在表達自己思想時,要講究含蓄、幽默、簡潔、生動,給他人提意見、指出錯誤時,要注意場合,措詞要平和,以免傷及他人自尊心;與他人談話時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這樣才會以情動人。
本章將介紹社交中有關交談的語言藝術及溝通禮儀。
交談的語言必須準確
在交談過程中,我們必勝措辭必須清晰,無疑義,以表達準確的意圖,否則不利于雙方之間的溝通。準確的語言交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準確的發音
標準的發音是交談中最基本的禮儀要求。讀錯音、念錯字、口齒不清,發音模糊都讓人聽起來費解,而且有失自己的身份。
2.簡明的內容
在與人交談時,應使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內容要點須明確,少講題外話、啰哩啰唆、廢話連篇,讓人聽起來都會頭疼。
3.謙和的口氣
在交談中,說話的口氣一定要做到親切謙和,平等待人,不要隨便教訓、指責別人。
4.少用方言
在公共場合交談時,應用標準的普通話,不能使用方言、俚語,這也是尊重對方的表現。
5.慎用外語
在一般交談中,應使用中文,講普通話。無外賓在場,最好不使用外語,否則會有賣弄之嫌。
6.文明用語
交談時必須要用文明語言,絕對不能出現一些有失身份的語言,如講一些粗話、臟話、黑話,都是極度不文明的表現。有人還不分場合地把緋聞、葷段子掛在口邊,這樣只會使你顯得趣味低級。
交談的聲音能夠讓人舒服
聲音是社交交流中是表現個人魅力的一個重要元素。在與人交談時,深厚、寬音域的聲音能夠讓人覺得舒服,尖利或者刺耳的聲音會讓人難以忍受。在西方一些國家,很多國家領導人把聲音的培訓當做一門訓練課程。我們雖然不至于進行專業的聲音訓練,但也應注意以下一些細節:
1.語調
我們在講話時要想讓人覺得自己對正在交談的話題很有興趣,必須保持抑揚頓挫的音調,而不能用平淡、乏味的聲音來交談,這會讓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自然達不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2.聲調
交談時最好用暢通的力氣,自然正常的聲調,對方容易接受。如果將講話的力氣都集中在嗓子眼,這樣形成過于尖銳的聲調會讓覺得刺耳,難以忍受;而過于低沉的聲調讓人聽起來很累;當然也不要有氣無力地說話。
3.音量
交談時要注意使用適當的音量,太大的音量容易給人霸道,氣勢逼人的感覺,會讓人產生反感;音量太小會使你顯得底氣不足,不夠自信,容易被人忽視。
4.語速
交談時語速也有一定的講究,如果講話過快會讓人聽不清楚,過慢則會讓人失去耐心。最好的方法是,在講話的過程中稍做一些停頓,以便讓人有一個反應的過程。
交談的“雙向共感”法則
交談究其實質乃是一種合作,它是一種雙向的溝通與交流。因此在交談中。切不可一味宣泄個人的情感.而不去考慮交談對象的反應,這樣的交談氣氛也不會融洽,愉快。
要想達到有效交談的目的,我們在交談中,應遵循“雙向共感”的禮儀規范。所謂“雙向共感”法則包含“雙向”與“共感”兩層含義:
雙向,顧名思義,交談雙方要在交談中要互相交流溝通,而不是一方單純的訴說與宣泄,并且在可能的前提下,要盡量使談話圍繞交談對象雙方進行。切記無論如何都不要妄自尊大,忽略對方的存在。
所謂共感,它要求在交談中談論的中心內容,應使圍繞交談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只有這樣,雙方才能夠愉快地接受、積極地參與,不能只顧自己高談闊論,不顧對方毫無興趣的反應。
因此,交談中,我們應當遵守應遵循“雙向共感”這條規則,只有當雙方圍繞某一個有共鳴感的話題,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才能是使交談取得成功。
選擇愉悅的交談話題
在交談中,雙方只有面對一個感興趣的話題,才能暢所欲言,盡興交談。因此,選擇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圍繞這個話題開始交談是商務人士在社交場合中時常需要面對的問題。
那么在公眾場合中探討什么樣的話題,才能保證愉悅的交談氛圍而又不會顯得失禮呢?通常情況下,以下這些方面可以作為交談時的話題
1.與他人興趣的話題
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關鍵是興趣愛好,如果你能成功以對方有興趣的方面展開話題,多是適合而令人愉悅的。需要注意地是,在以愛好為話題時,最好選擇一些有品位的興趣愛好。
2.知識性的話題
由于人的心里都有一種表現的欲望,選擇一些討論知識性的話題,有利于激發對方發言的主動性。
3.中性的話題
中性話題多指無明顯感情色彩的話題,這類話題可以很好地避免交談方由于言論激烈而引起不必要的爭執。但這類話題通常者日常生活比較常見的,大家都可以發表看法。比如討論天氣、體育新聞。
4.他人的優點和喜訊
這類話題本身就令人愉悅、欣喜,可以為交談雙方創造一個更好的交談氛圍。記著,此時只聊令人高興的事,不要涉及缺點與不好的事情。
敏感的話題,靜悄悄
有效的交談離不開愉悅而輕松的氛圍,如果因一些不適宜的話題而影響了交談的順利進行,交談失敗又失禮。因此,商務人員要特別注意,避免談論一些特別敏感的話題,讓它靜悄悄地不在此時出現:
通常情況下,下面這些話題應該在社交中避免交談:
1.個人隱私的話題
在公共社交中,不能打探討論對方的隱私,包括收入狀況、年齡、婚姻、健康、經歷等;能嘲笑其他人的糗事;不能談論朋友的身體特征等。
2.庸俗低級的話題
低級趣味的話題不僅將交談者處于尷尬的境地,而且顯示出談論者個人品位不高,修養不夠。因此,在社交中,應避免一些低級趣味的話題。如禁止在社交場合講黃色故事;不談論格調不高的話題。
3.不說別人的壞話
背后議論他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如果遇到不得不發表意見的時刻,也要說一些別人的優點和好話。不能在背后議論領導、同事、同行的壞話;不要在別人不幸的時候討論自己的好運氣。
4.不傳播負面消息
負面的消息勢必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在社交中應避免傳播小道新聞或者不好的消息,比如車禍、災難、犯罪等;不利于宗教、民族團結的話題更是應該回避;不能非議國家和政府;不能涉及國家和行業秘密。
與人交談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與人交談時,也有一定的禮儀講究,為了以示尊重對方,我們在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聆聽
當對方講話時,我們要目視對方,認真傾聽,全神貫注,不能東張西望。因為心不在焉的表情會讓對方感到不被重視。
交談時雙方目光接觸應該占總的交談過程的一半以上,但并不意味著你應該目不轉睛地盯著對方的眼睛,這樣會讓對方感到不自在。
2.配合肢體語言
當對方表達出你接受的觀點時,應以微笑、點頭等動作表示同意。從心理學角度看,身體后仰、抱著胳膊、翹著腿是保持警戒的狀態;歪著腦袋,搖頭晃腦,容易使人誤以為“不滿意對方的觀點或說法”。
另外,還要注意一些無意識的壞習慣。如不停地抖腿、轉動手中的筆、兩手緊捏弄得關節嘎嘎作響等。
3.適時回應
在聽對方說話的過程中,不妨用“嗯”或“是”等詞或點頭的動作來加以回應,表示自己在認真傾聽。
4.用詞要委婉
在交談中,應當力求言語含蓄委婉,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下,更應注意溫和用詞。比如,在談話時要去洗手間,不要直接說“我去廁所”,最好說“對不起,我出去一下,很快回來”,這種說話更容易接受。
5.禮讓對方
在交談中,應以對方為中心,處處禮讓對方,尊重對方,不隨便插話打斷對方正在進行的話題。
以對方為中心,禮讓他人
要想取得交談的成功,我們在交談的過程中,務必要以對方為中心,處處禮讓對方、尊重對方。只有這樣,才能讓對方感到足夠的重視與關懷,使交談過程順利進行。因此,我們要注意以下事項:
1.不要一個獨白
既然交談講究雙向溝通,那么在交談中就要多給對方發言的機會,讓大家都有發言的機會。不要—人獨白,侃侃而談,“獨霸天下”,只管自己盡興,而始終不給他人張嘴的機會。
2.不導致冷場
在交談中,也不應從頭到尾保持沉默,不置一詞,這就使交談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樣會使交談變相冷場,破壞現場的氣氛。因此,對于參與交談者來說,不論交談的主題與自己是否有關、是否對其感興趣,都應熱情投入、積極合作。萬一交談中出現“暫停”,我們要適時引出新話題,使交談“暢行無阻”。
3.不隨意插嘴
在他人講話晌,盡量不要在中途戶以打斷,突如其來地去插上一嘴。這種行為不僅會干擾了對方的思緒,破壞了交談的效果,而且會給人以自以為是,喧賓奪主之感。如果需發表個人意見或進行補充時,應待對方把話講完,或是在對方首肯后再講。
4.不與人抬杠
在一般性的交談中,重在集思廣益,活躍氣氛、取長補短。應允許各抒己見、言論自由。若有人自以為一貫正確,無理辯三分,得理不讓人,非要爭個面紅耳赤、你死我活,不僅大傷和氣。而且有悖交談的主旨。
5.不否定他人
交談禮儀中有一條重要的法則是“不得糾正”。意思是說,對交往對象的所作所為,應當求大同、存小異。若對方所述無傷大雅,無關大是大非,一般不宜當面否定。
不做沒有意義的爭辯
爭辯是交談過程中針對對方的不同觀點或意見進行的辯解與爭論的行為。在商務活動中,尤其是在某些正式場合,為了捍衛國家利益或集體利益,有時免不了要同交往對象針鋒相對,爭論某些問題,辨別誰是誰非。
我們在進行爭辯時,應考慮的關鍵問題是它有沒有實際意義。通常,為公事而進行爭辯是必要的。為大事應當進行爭辯,并且應當據理力爭;為小事則宜求同存異,不必非爭不可。
即便是在為公事、大事據理力爭時,也一定要謹記,即使進行爭辯時,也須講究禮儀。因此在進行爭辯時,還須重點考慮以下幾個細節性問題:
1.利弊評估
在進行爭辯之前,首先評估下爭辯勝利后,對自己是利大還是弊大,不妨先自我評估一番,再決定是否需要爭辯。
2.不沖動地爭辯
在與對方爭辯之間,先稍微冷靜一下,問問自己爭辯的欲望是出自理智還是情感,若為情感而沖冠一怒,則毫無必要。
3.不為私人情感爭辯
捫心自問,自己對爭辯對手有無敵意或成見,如果有,則務必克制、冷靜,不要被個人的情感所左右。
4.爭辯對事不對人
如果是不得不進行爭辯時,務必要對事不對人,要處處禮讓對方,尊重對方,充分考慮對方的感受,始終以禮相待。
拒絕他人,忌直接說“不”
在彼此的交談中,由于利益取向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做到有求必應、事事同意。而拒絕實質上就是不接受,不接受并非一定要赤裸裸,當我們學會使用拒絕的技巧說“不”時,不僅成功地拒絕的對方,也不至于讓對方處于尷尬的境地。
因此,商務人員在交談過程中要學會拒絕的技巧。這里提供了幾種拒絕的方法以供參考:
1.闡明原因
既然是拒絕就一定是事出有因,我們可以直接向對方說明原因,將拒絕之意當場講明。需要提醒的是應當避免態度生硬、說話難聽。一般情況下,當我們真誠地將拒絕理由及自己的難處一并表達出來,對方多半能理解并諒解。但切記要向對方致歉。
2.婉言謝絕
婉言謝絕就是運用溫和曲折的語言表達拒絕的本意。與直接拒絕相比,它更容易被接受。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顧全了被拒絕者的尊嚴。例如:“你今天能把費用交上來嗎,”“可是我正在開會走不開。開完會,銀行可能就下班了。”
3.轉移話題
轉移話題即是面對對方的請求答非所問,這其實是一種回避拒絕的方式。在對于提出的問題不便作答,又不想將關系搞僵的情況下,這一技巧比較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