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遇見未知的自己(2)

一番好意為何導致分手

推己及人,是指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是類似思維的一種體現。在為人處事中,我們都提倡推己及人。但是推己及人也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但如果只是自己一廂情愿,什么事情都是“我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可能出現問題,導致好心辦了壞事。

丁丁最近剛剛交了一個男朋友,兩個人正處在熱戀中。她喜歡吃火鍋,為了討好男友,便經常帶男朋友去吃火鍋。雖然男友每次都吃得很少,但仍然會積極、主動地陪她去吃。后來她發現,每次她提到請男朋友吃飯的時候,男朋友都會以各種理由說不去。

丁丁覺得她們之間產生了問題,于是為此她想找男朋友談談,但是話還沒說完,兩人便在彼此的憤怒中爭執起來。在爭吵中男朋友說出了吃飯的事情:“你喜歡吃火鍋,便以為我也喜歡吃火鍋,但實際上我根本不喜歡吃火鍋。你沒發現我每次都吃得很少嗎?你想過我愛不愛吃么?你這是真心愛我嗎?”男朋友的話讓她突然感到無話可說。丁丁只能無奈地接受了男朋友分手的決定。

正是類似思維的指引,讓丁丁犯下了一廂情愿的錯誤,以至于她不僅沒能獲得男朋友的歡心,還導致兩個人分手的結局。所以雖然說要推己及人,但也不要過分地以己之心度人心。那么,怎樣才能在推己及人中,避免強加于人而弄巧成拙呢?這就要求我們要要學會發現他人內心的真正需求,迎合他們的需求去說話做事,才可能實現自己的目的。或許,我們能從下面例子中小舟的身上得到啟發。

小舟自己開了一家服裝店,這天,店里來了一位時尚的女士。她試穿了幾件,不是覺得衣服褶皺,就是衣服太寬松,一直沒有試穿到合適的。憑著多年的賣服裝經驗,小舟知道問題的根源在于這個時尚女士一直沒有直起腰身,她每次試穿衣服的時候,都只是很隨意地在鏡子前面看一下。

這時,該女士又試穿了一件衣服,并且看得出她非常喜歡這件衣服。于是,小舟在旁邊建議說:“這些衣服有的大,有的小,把您身上優美的線條都給遮住了,但這件衣服非常適合您,如果您能正式地站在鏡子面前,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兒。”

時尚女士一聽,立刻直起腰身,重新在試衣鏡前看著自己。這時這位時尚女士發現,鏡子中的自己看上去那樣漂亮,并且覺得身上的衣服也非常適合自己,凹凸有致的線條,嬌美的身材。于是站在旁邊的小舟繼續說道:“這件衣服穿在您的身上,讓您看起來比以前更加苗條。”女士笑著說:“是呀!我也發現了,顯得瘦了幾斤。”然后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件衣服。

小舟正是通過洞悉時尚女士心中對最后一件衣服的特殊喜愛,才提出了合適的建議,達到了向對方施加影響的目的。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每個人都會做出不同的行為,只有善于從中洞悉出其內心世界中最真實的想法,才能有效影響他人,進而引起共鳴、達成共識。

所以,我們要靈活地運用類似思維,當自己喜歡某一事物的時候不要獨斷地以為別人也喜歡,否則只會適得其反,換來別人的反感。要記住,我們可以推己及人,但不能一廂情愿而勉強別人,要仔細體察對方真正需要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一擊即中,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贏得對方的好感。

“豬!”可能不是罵人的話

如果我們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又是如何處理這部分的呢?來看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在一條狹窄山路上,一個貨車司機正在爬坡,已經開了三個小時,他有點昏昏欲睡。就要到坡頂的時候,迎面來了一輛車,車上的司機伸出頭來,伸手指了一指,對他大喊了一聲:“豬!”嗚的一聲,兩車擦肩而過。他的瞌睡一下子醒了,他馬上伸出頭,沖著車的背影大聲罵道:你才是豬!他得意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下坡路,天啊,一群豬!他剎車不及掉溝里去了。

對面的司機只是想告訴另一個司機前面有豬,但是為什么一個善意的提醒卻沒能起到效果呢?因為固定思維的趨勢,讓這個司機以為這是一句侮辱。我們往往把這個稱為每個人不同的“思維方式”或者“思維定勢”。這個看不見的“鏡片”加上一套固定的“思維程序”所搭建的內在世界模型,就是我們的心智模式。

為什么會這樣?如果把人腦比作一臺電腦的話,這個司機腦子里運轉著自己內心的程序。也許因為這個司機有過被罵的經驗,又或者是在他的詞匯庫中,“豬”就是和罵人聯系在一起。所以當他接受到“豬”這個信息的時候,這個程序迅速的構建出來一個“對面司機罵我豬”的世界,于是司機迅速反應“你才是豬!”這讓他失去了躲開危機的機會——其實別人的意思是“小心前面的豬!”

總之,我們按照自己過去經驗和記憶在我們腦子里面構建一個自己的世界。我們用一個固定程序來處理進入大腦的信息,然后根據經驗和記憶構建出一個我們假設的世界模型,再對這個假設世界做出反應。簡單的說,我們給自己創造一個世界模型!然后根據這個創造出來的世界生活。這是我們大腦的工作原理。在很多時候,我們能用這個方式來快速處理非常復雜的問題,比如圍棋高手根據經驗和棋路(他自己構建的圍棋模型)來處理能與計算機抗衡的計算;但是有些時候,這個模型也會讓我們犯一些明顯的錯誤,比如說司機撞豬。

回顧一下我們的經歷,不難發現: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件事情,然后馬上反應說“哦,那一定是……”,事后才發現那是一個錯誤的看法。其實,我們因為大腦構造了一個錯誤的世界模型,失去很多機會。

所以,當我們覺得世界黯淡、生活絕望時,不要抱怨上帝的不公,先轉換一下自己的心智模式,也許我們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而豁然開朗。總之要記住,雖然我們同在一個世界,但是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命運因我們的心智而改變。

青春期為什么更依戀同性朋友

回顧我們的青春期生活或者觀察周圍的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不難發現,同性的朋友之間更容易親近。雖然同性朋友之間的友誼很可貴,但也有的父母會擔心同性朋友之間過于親密,會不會導致孩子長大后有同性戀傾向。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青春期親密的同性關系呢?

13歲的小亮與鄰居家同齡男孩小陽自小在一塊玩耍,從幼兒園到小學一起上學,情同手足,形影不離。但近來小亮父親感覺到兩個孩子常背著人躲在一起,關系似乎有些反常。細心的父親終于發現兩個孩子的“不良行為”,如互相親吻等等。對此,他既著急,又心理驚慌,懷疑兩個孩子是不是產生了同性戀。

此外,另一位讀高中的女生陳靜。近一個月來,她心情悲傷憂郁,甚至閃現輕生厭世的念頭。經過詢問,原來這種憂慮情緒是因為失掉“摯友”而產生的。她原與一位女同學感情甚密,兩人曾海誓山盟,一輩子絕不與其他第三者發生興趣和交往,將畢生的情感都奉獻給對方。可是這種特殊的關系維持了兩年,那位女同學又情感他移,與另一位女生好上了。這使她既嫉妒又悲傷,恨不得一死了之。

以上兩個事例都指出了一個問題: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關系過于親密,會發生同性戀嗎?

其實,同性依戀與同性戀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首先,我們要從青春期的心理入手來正確看待這個問題。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誼,急切地尋找能促膝長談人,以傾吐心中的悄悄話,以互相理解和支持。但是,他們又正處在對異性的排斥階段。所以,他們的親密朋友多是息息相通的同性同齡人,他們心心相印,以誠相待,這是正常的現象。

其次,由于這一時期的少男少女性生理處于發育階段,性成熟現象普遍存在,這與他們幼稚的思想意識相矛盾,朦朦朧朧的性心理促使他們通過各種盲目的手段體驗性感覺,如擁抱、親吻、玩弄外生殖器等。其發泄對象多是他們親密的小伙伴。

所以,從青春期的特殊心理和成長特征來看,同性依戀屬于正常的現象,不應該視為同性戀。

盡管如此,對少年時期這類同性相依戀現象也不可掉以輕心。如果青少年和同性關系異常密切依戀,會產生只有同性在一起玩耍交往才舒適協調的意識,到了和異性進一步交往的年齡時,可能仍然不愿意或害怕與異性交往接觸,此刻若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很可能導致拒絕、厭惡異性,追求獨身。此外,因為同性之間過分地依戀,容易喪失自己的獨立性和完整的人格,產生社會交往的不適應感,將自己囿于狹小的人際交往圈中,成人后也可能發展成同性戀。由此看來,如果不適時加以開導,同性依戀對孩子身心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

所以,父母應盡早注意孩子怎樣交朋友及交上怎么樣的朋友。對青春期的孩子,一旦發現過分依戀同性的苗頭,可在溫馨親切的氣氛中,采取循循善誘的方法,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有意識地介紹幾個志趣相投的男女同學給子女,讓他們共同學習、娛樂、交往,以逐漸減少特定的同性之間的依戀感。

若發現孩子在與同性玩耍時出現了接吻、擁抱等行為時,既不能當面粗暴地羞辱責罵孩子,也不要斥責別的孩子是壞孩子或禁止往來,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而應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性教育,使孩子消除對性的神秘感,從道德與心理上對一些不良的行為舉動產生厭惡,自覺抵制不良行為,同時要讓孩子多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分散他們對性的注意力。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同性依戀現象比較嚴重或者有出現異常反應,家長通過溫和的教育和引導無效的話,那么還應從心理上尋找原因來糾正孩子的行為,采用心理療法如支持性心理療法、精神分析療法和社交技巧訓練等方法,并配合教育引導。

綜上可見,家長對青春期孩子的同性依戀現象,既不用過于擔心焦慮而阻止他們同性交往或破壞他們的同性友誼,也不能采取視而不見、不聞不問的態度,長此以往可能使孩子心理狀態畸形發展,長大后更難以矯治。正確的做法是,對這個階段的同性依戀行為適當關注,并以平和的心態循循誘導,讓孩子們擁有正確和健康的交友觀。

為何女性到了更年期容易失眠

很多一定年齡的女性朋友有這樣奇怪的體驗:在絕經期或絕經之后,常常心煩意亂,頭蒙眼暈,甚至失眠、發胖各種問題都相繼而來。

今年53歲的梁姨,退休前在市建行工作,近幾年來經常情緒急躁、易于激動、喜怒無常,梁姨認為是工作太忙,壓力太大的原因,也就沒想到要去就診。好不容易退休了,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可沒想到退休后不到兩個月,身體就出現了其它癥狀——經常出汗、頭痛、心悸;血壓升高、關節酸痛、體形發胖等,還有最讓梁姨受不了的就是晚上睡不著,一開始吃安眠藥還勉強能睡著,可是近來安眠藥也不管用了,老姐妹們說她可能是得了更年期綜合癥。經醫生診斷,梁姨的癥狀時更年期綜合癥導致的。

那么什么是女性更年期綜合癥呢?女性更年期綜合癥是指婦女在絕經期或絕經之后,因卵巢功能逐漸衰退或喪失,以致雌性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代謝障礙為主的一系列癥候群。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多發生于45-55歲之間,一般在絕經過度期月經紊亂時,這些癥狀便已經開始出現,可持續至絕經后2到3年,僅少數人到絕經5~10年后癥狀才能減輕或消失。

女性更年期常見不適癥狀有:月經周期紊亂、忽來忽隱、經量不一,并逐漸減少;情緒急躁、易于激動、心慌意亂、思想不集中、喜怒無常;面部潮紅、經常出汗、頭痛、心悸;血壓升高、關節酸痛、體形發胖等。

有些人一下子不能適應如此變化,會出現異常心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悲觀的心理反應。一些婦女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更年期癥狀,出現悲觀的想法,情緒消沉。一些人疑病疑癌,擔心自己已經衰老,生命似乎走到終點,失落感特別明顯。一些人常回憶過去歲月中不愉快的事件(灰色回憶),經常以淚洗面。

2、焦慮心理反應。由于更年期綜合征的出現,使一些婦女顧慮重重量,常對外界的一點點刺激引起很大的情緒波動和緊張,精神難以集中。

3、敏感多疑。有的婦女整日憂心忡忡,郁郁寡歡。經常是無端猜疑,感知覺過敏,見風就是雨,格外關注小道消息和閑言碎語,經常喜歡憑主觀臆斷把他人的言語和行為無端盲目地聯系在一起等等,不但影響了人際關系還影響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4、個性與心理的改變。一些婦女的某些更年期癥狀比較明顯,由于這些癥狀,影響并改變了她們的個性,表現為嘮叨、自私、急躁、不近人情,有時過度興奮,有時則傷感、絕望,常有孤獨及抑顧郁,看問題及處理問題常很極端,并出現感情的不穩定。

5、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有的人總提不起精神去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失去以往那種靈活性,自感記憶力下降,剛說過的話一會就不記得了,該做的事忘了做。每天上下班二點一線式生活方式,對社會上的一些活動失去興趣,又不想建立新的興趣。

6、性心理異常。步入更年期的女性,由于受傳統觀念和社會舊俗的影響,羞于談性。還有就是對性知識和更年期常識不甚了解,誤認為更年期的到來就意味著性生活的結束,表現住對性生活的冷淡和厭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衢州市| 紫金县| 赞皇县| 霍山县| 龙州县| 巴中市| 灌阳县| 成都市| 广东省| 德钦县| 天峻县| 九江县| 洛宁县| 神农架林区| 绿春县| 眉山市| 麻城市| 汽车| 涞水县| 黄大仙区| 赞皇县| 绵阳市| 南漳县| 无棣县| 抚顺市| 凯里市| 营口市| 通江县| 阳城县| 水城县| 延寿县| 平罗县| 南江县| 彭水| 丰顺县| 杂多县| 屏南县| 道孚县| 香河县|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