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葛洪和《抱樸子養生論》(2)
- 國學養生密碼:國學精粹與百姓養生
- 薛慧
- 3628字
- 2016-02-26 11:32:00
胎息法在今天看來還是一種上乘氣功,即現代氣功中的“體呼吸”法。由于胎息法是通過呼吸鍛煉和意念控制來增強和蓄積體內元氣,從而達到修養心身、強健祛病的目的。因此,對臨床各科慢性疾病和心房疾患均可產生積極的防治效應,尤其對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慢性胃炎、結腸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癥、抑郁癥、失眠等精神性疾患,有相當顯著的療效。如能配合以按摩導引,本法對風濕痹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此外,修行胎息而有所成就者,結合存想和意念引導以攻疾,也可治療某些疑難疾病。
“保精”——葛洪房中術的關鍵
所謂“房中術”,就是指男女交合的方法,它是中國古代一門口口相傳的奇特秘術,具有某種神秘色彩,更由于世俗倫理道德及出家人的清規戒律的束縛,使“房中”這個在古代本來十分常用的字眼,變得諱莫如深。
實際上,房中術最初乃神仙家創造的一種方術,它以講求房中節欲、還精補腦及男女衛生指要等為主旨,本是戰國神仙術三流派之一,張陵創立的五斗米教承襲了此術。在長期流行過程中,房中術有其不斷發展壯大的高峰時期,產生過許多房中家和房中醫學專著,并形成一套極為隱秘、系統、完善的男女雙修術。它不僅能滿足性的需要,還能延年益壽,祛病強身。后來,葛洪也以此作為道教最重要的三方術之一,并鼓勵人們配合金丹術而修煉房中術。
葛洪的房中術是依靠口訣承傳的,非常隱秘和難以掌握,只有掌握此術者才能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這正如他自己所說:“玄素渝之水火,水火煞人,而又生人,在于能用與不能耳。”葛洪記載了兩首陰丹術口訣,其內容繼承了《周易參同契》及五行之道。葛洪將陰丹術與服日月精術、守真一術、守玄一術、存神術等一起修煉。葛洪還通曉十余家房中之法,或以補救傷損為目的,或以療治疾病為目的,或以采陰益陽,或以延年益壽,他總結其共同的要訣,即“還精補腦”,就是在將要射精時忍精不泄,認為這樣做有益髓補腦的作用。在古代房中術中,忍精不泄被看成是男性是否能從房事中獲得養生之益的關鍵因素,并認為男子在性生活中“多交少泄”甚至不泄,不僅可以強身祛病,更能延年益壽。這種說法顯然與現代醫學知識相悖。現代醫學認為,如果過分追求忍精不射,反而可能引起男性性交后尿道和膀胱充血、尿頻等癥,還容易造成男性精神負擔,影響其正常的性欲。所以,為了自身健康,“還精補腦”的做法還是要適度進行。
葛洪雖然把房中術當做長生之要,但并不無限夸大它的作用,他認為房中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貶斥那些把房中術看成無所不能的巫術的人。他還認為房中術應當避免兩個極端,一是“絕陰陽”,即禁欲;二是縱欲而不加節制。為了保精而斷絕房事對健康反而有害,因為“絕陰陽”違背了人的生理需求,會造成壅閉之病,使人短壽夭折。另一方面,縱情恣欲,施泄無度,更能耗竭真精,損身殞命。所以,房中術的要訣在于得其節宣之和,既不能禁欲,又不能縱欲,應保持有節制的、和諧美滿的性生活,這樣才可使身體免受損害。
在葛洪看來,房中術的重要價值在于“保精”。以房中術保精以配合行氣,這是修煉氣功的基礎功夫,也是葛洪認為房中術能夠養生的主要原因。
“辟谷”——祛病延年的清腸運動
辟谷,是道家常用養生術的一種,又稱“卻谷”、“斷谷”、“絕谷”、“休糧”、“絕粒”、清腸等,即少吃或不吃、避免或減少谷類主食和肉類的攝入(節食)。
葛洪認為,人食五谷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葛洪的老師鄭隱就善于斷谷之道。葛洪親眼看見他的老師在銅山中斷谷兩年之久。鄭隱本不善飲酒,而斷谷其間卻能一次飲酒二斗而不醉。葛洪據此推測,斷谷能令人耐毒,既然能耐毒,就能抗病。為了進一步確定辟谷的作用,葛洪還訪問了很多斷谷數年之久的人,這些人看上去雖不肥胖,但身輕體健顏色好,能抵御風寒暑濕的侵襲。據他們親身體驗,在斷谷初期也都感到氣力不足,而后身體狀況就越來越好,精神、氣力、顏色比正常飲食時要強很多。因此,葛洪對辟谷術也是深信不疑的。
當然斷谷并不是什么東西都不吃,它往往與服氣、服藥同時進行,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養生效果。所謂“服氣”,就是通過呼吸吐納來驅散人體本身的濁氣和邪氣,攝取天地精氣,從而對五臟六腑進行按摩,使全身氣血通暢。葛洪曾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地方發生了兵亂,有一家人為了減輕逃難時的負擔,就把他們5歲的小女兒藏在家里的地窖中,還留下了夠吃3個月的食物和水,準備兵亂過后再來找她。后來由于情況變化,這家人未能及時趕回,一直到3年之后才回到家中,他們以為小女兒一定餓死了,但時,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當他們進入地窖后卻發現女兒還活得好好的。這家人十分驚奇,問她這3年是怎么過來的,小女孩說,當初食物吃完之后十分饑餓,意外中發現地窖中有一個大龜在引頸呼吸,小女孩就學著龜的樣子做呼吸,漸漸的,就不知道餓了。其實這個傳說不過是為了說明斷谷和“服氣”應該同步進行的道理。
“服藥”,則是吃一些藥物以充盈身體。《仙藥》篇中就有上百種服食藥材,其中論及的植物藥有靈芝、茯苓、地黃、麥門冬、胡麻、枸杞、菊花等。經現代科學實驗研究分析,也證實這些藥物確實具有延緩衰老、增強體質的作用。
不過,葛洪并非一味地推崇辟谷術,他認為這種方法并不能讓人長生不老。他說:“道書雖言欲得長生,腸中當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又云,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谷者智而不壽,食氣者神明不死。此乃行氣者一家之偏說,不可便孤用也。”但是,辟谷確實可以清除人體的病源。人的腸道中長期積聚著宿便,不僅會產生腐敗物質,還直接影響胃腸對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如果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功能正常,人吃了五谷雜糧,是不會發生營養不良或缺乏各類營養物質的。關鍵是看人體能從食物中吸收多少營養成分,而不是看人吃了多少東西。所以,要想徹底改善人體的吸收功能,就必須清除宿便。辟谷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實踐證明,一般人辟谷到第四五天仍然有大便排出,到了第七天時,宿便就會被徹底排凈。宿便的清除,使消化系統的功能提高了,營養吸收良好,疾病自然減少。
人的生命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新陳代謝的過程,因此總是需要不斷地從外界攝取能量。通常,人們主要是依賴正常飲食來獲取生命活動必需的能量。在斷絕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人體是怎樣獲取能量的呢?這似乎是一個不解之謎。即使在現代,也有不少斷谷之人常年不食五谷飲食,只進食水和少量的諸如干棗之類的自然果實,仍舊保持健壯的身體和旺盛的精力,客觀地說明了自古相傳的斷谷一說并非妄傳。
但是,我們要弄清楚的一點是,辟谷和絕食是不一樣的。人不吃食物只喝水最多也就能活60天左右,而如果長期缺乏營養補給,就會導致體質和抵抗力迅速下降,從而引發多種疾病。水谷為人生存的根本,所以葛洪倡導的辟谷,如果不以“服氣”、“服藥”為輔助,人就無法存活,更談不上祛病延年了。
葛洪的煉丹服藥養生法
煉丹術是古代道教的一個偉大發明,千百年來,成為無數有錢人,甚至帝王將相畢生的追求,因此而斃命的也不計其數。煉丹術正是從晉朝開始,才成為一門完整、系統、有理論、有實踐的學問的,葛洪正是這門高深學問的集大成者。
煉丹是葛洪最大的興趣,他煉丹的目的就是為了成仙。在葛洪看來,神仙是一定存在的,人類的壽命也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的口號是“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為此,他后來隱居于廣東的羅浮山,潛心煉丹,一直到他去世也沒能成仙。他的著作《抱樸子》中詳細描述了煉丹術的各種理論基礎以及各個操作環節,是煉丹術的“圣經”。
葛洪的煉丹術,其核心是制作“還丹”、“金液”。他認為這兩樣東西是仙道的至寶,如果吃了它們還不成仙,世界上就沒有神仙了。那么這兩樣東西到底是什么呢?
所謂丹,就是丹砂,以金石類為主要原料,如五石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等。葛洪詳細解釋了丹砂的神奇之處,他說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所以稱為還丹。葛洪認為煉丹需要九轉九合,就是用不用的冶煉方法,煉出不同的丹藥,所以也叫九轉之丹。丹成之后,服食之法也有講究,不可亂吃,按照正確的方法服食,就會使白發變成黑發,掉落的牙齒重新長出來,皮膚也會變得潤澤細膩,甚至還會返老還童、長生不老等。
其實,丹砂與金石類大多有毒,選擇不慎,反而會致人死亡,所以這種養生方法是不可取的。但是他提倡的服食草藥以養生的方法還是有一定延年益壽作用的。例如松柏脂、茯苓、地黃、黃精、麥門冬、天門冬、巨勝子、枸杞子、地骨皮、菖蒲、遠志等。這些藥物多為醫家常用,有益氣養陰、安神定志等作用。在用作養生時,既可合用,亦可單服。葛洪收集記述了很多例子來說明它們的功效。例如,南陽酈縣山中有甘谷水,其水甘美,因為山兩側遍生甘菊花,年復一年,花墜水中,故而水甘美。當地居民飲用此水,皆得高壽,少者八九十歲,高者可達一百四五十歲,說明甘菊可以益壽延年。
此外,葛洪還列舉了服食菖蒲、遠志、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枸杞子、巨勝子、黃精等俱得長壽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