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7章

《今文選》十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孫鑛撰。鑛有《孫月峰評經》,已著錄。是編裒錄明人之文,所選自羅玘至李維楨,凡三十一人。并撮其姓氏、爵里於卷前。其前七卷稱《今文選》,后五卷稱《續選》。觀其自序,蓋以李夢陽為宗,故明初諸人皆不之及焉。

《三忠集》十四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郭惟賢撰。惟賢,晉江人。萬歷甲戌進士,官至左副都御史,以憂歸。起戶部右侍郎,未上而卒。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乃惟賢官湖廣巡撫時所編。

前有萬歷甲午自序,謂屈原,秭歸人;孔明,南陽人;岳忠武雖起家湯陰而封鄂王,苗裔迄今在武、黃間。均以楚稱,故合為一編。於《離騷》取朱子注,編為七卷;於《武侯集》兼取將苑、心書及雜文,編為三卷;於《忠武集》則取《金陀粹編》中家集十卷,汰其大半,編為四卷,其大篇關一時興亡得喪者,多不見采。於三賢事狀文章俱無可證核。惟賢一代名臣,此編則未為精善。蓋一時書帕本也。

《文府滑稽》十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鄒迪光編。迪光有《郁儀樓集》,已著錄。是書選周、秦迄於唐、宋寓言俳諧之文,故以滑稽為名。而正言莊論,時亦采入,為例已自不純。或錄全篇,或摘數語,亦漫無體例。又雖分文部、說部二目,而配隸實無定軌。如莊子《齊物論》,以“齧缺問於王倪”一段入文部,“罔兩問景”一段入說部,“瞿鵲子”一段復入文部;“人間世匠石之齊”一段入文部,“南伯子葵”一段入說部。

“大宗師子祀子輿”一段入文部,“意而子見許由”一段入說部。其馀忽謂之文,忽謂之說,似此類者,不可枚舉。其編次無緒可知矣。

《釣臺集》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陳文煥編。文煥字靜菴,臨川人。官嚴州府知府。是集成於萬歷丙子,因《釣臺集》舊本,續以后來詩文,別無發凡起例之處。

《詩宿》二十八卷(內府藏本)

明劉一相編。一相字維衡,長山人。萬歷丁丑進士,官至陜西布政使。是編采周、秦、漢、魏、六朝、三唐之詩,區別差次,為部二十八,子目一百五十有四。陳隋以上詩體不甚異者都稱古詩,惟以時代為序。唐則類以題分,人以詩分,詩以體分,亦張之象《唐詩類苑》之流亞也。

《翰墨選注》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明屠隆撰。隆有《篇海類編》,已著錄。是書皆歷代尺牘,謬妄不可殫述。如前載漢晁錯與友人索詩編《尺牘》一篇曰:“日外入芳圃,知騎氣南游。

抱恨而返,所謂南山千萬峰盡是相思情也。吟編久客左右,偶欲檢點,敢請頒下,霜月更白,尚容凟寒往見,話前人工拙”云云,則其他可知矣。隆雖縱誕之士,不以學問名,然其陋不應至是。必書肆偽托也。

《鉅文》十二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明屠隆撰。是集雜選經傳及古文詞,分宏放、悲壯、奇古、閑適、莊嚴、綺麗六門,僅八十篇。以《考工記》、《檀弓》諸圣賢經典之文與稗官小說如《柳毅傳》、《飛燕外傳》等雜然并選,殊為謬誕。疑亦坊賈讬名也。

《四六叢珠匯選》十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明王明嶅編。明嶅字懋良,晉江人。萬歷己卯舉人,官至寧波府通判。宋葉適所編《四六叢珠》凡四十卷,見於《千頃堂書目》,明時抄本尚存。

明嶅病其繁冗,因別為選錄刊行。所分大目十一,子目數百,皆仍葉氏之舊。

然適原書所采,多錄全文,今散見《永樂大典》中者,尚可考見其體例。明嶅乃隨意刊削,僅存摘句。又不列標題,不署撰人名氏,一仿坊刻表聯活套之式。

割裂破碎,遂致盡失其本來,亦可謂不善變矣。

《詩所》五十六卷(通行本)

明臧懋循編。懋循有《負苞堂集》已著錄。初,臨朐馮惟訥輯上古至三代諸詩為《風雅廣逸》,后又益以漢、魏迄於陳、隋諸詩,總名曰《古詩紀》。懋循是編,實據惟訥之書為稿本。惟訥書以詩隸人,以人隸代,源流本末,開卷燦然。

懋循無所見長,遂取其書而割裂之,分二十有三門:曰《郊祀歌辭》、曰《廟祀歌辭》、曰《燕射歌辭》、曰《鼓吹曲辭》、曰《橫吹曲辭》、曰《相和歌辭》、曰《清商曲辭》、曰《舞曲歌辭》、曰《琴曲歌辭》、曰《古歌辭》、曰《雜曲歌辭》、曰《雜歌謠辭》、曰《古語古諺》、曰《古雜詩》、曰《四言古詩》、曰《五言古詩》、曰《六言古詩》、曰《七言古詩》、曰《雜言古詩》、曰《騷體古詩》、曰《闕文》、曰《璇璣圖詩》、曰《雜歌詩》、曰《補遺》。顛倒瞀亂,茫無體例。且古詩之名本對近體而起,故沈、宋變律以后,編唐、宋詩者二體迥分。若陳、隋以前,無非古體,乃亦稱曰幾言古詩,於格調已為梼昧。中如《傅元有女篇》本樂府,而入之古詩;傅毅《冉冉孤生竹》一首本古詩,而入之歌曲者。不可仆數。又《詩紀》蒐采雖博,亦頗傷泛濫。故后來常熟馮舒有《匡謬》一書,頗中其病。懋循不能有所考訂,而掇拾饾飣,以博相夸。又不分真偽,稗販雜書以增之。甚至庾信諸賦以句雜七言亦復收入,尤為冗雜矣。

《唐詩所》四十七卷(通行本)

明臧懋循編。凡十有四門:曰《古樂府》、曰《樂府系》、曰《三言四言古詩》、曰《五言古詩》、曰《七言古詩》、曰《雜體古詩》、曰《風體騷體古詩》、曰《五言律詩》、曰《七言律詩》、曰《五言排律》、曰《七言排律》、曰《五言絕句》、曰《七言絕句》、曰《闕文》。每門之內又各以題目類從,饾飣割裂,亦張之象《唐詩類苑》之流也。每卷之首皆注前集二字,則當有后集,今未之見。

然大概可睹矣。

《詞致錄》十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李天麟編。天麟,大興人。萬歷庚辰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巡按浙江。是集皆載詞命之文,分制詞、進奏、啟劄、祈告、雜著五門,中又各分子目。所采上自漢、晉,下迄於宋,頗勝明末之猥濫。然意主於剽剟詞藻,仍饾飣之學耳。

《廣廣文選》二十三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明周應治編。應治有《霞外麈談》,已著錄。嘉靖中,劉節嘗編《廣文選》,此又拾節之遺,故曰《廣廣文選》。猶之《反離騷》后有《反反離騷》,《非國語》后有《非非國語》也。其舛漏踳駁,與節書亦魯衛之政。甚至《松柏歌》題曰齊王建,是“并共建住者客耶”一句亦未觀也。《越絕書序》題周吳平,如據《論衡》及書末題詞則平為后漢人,亦不得謂之周。如以為周人書,則當曰子貢、子胥,不得謂之吳平也。則其他可不問矣。

《江皋小筑集》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李元弼撰。元弼字靖吾,廣東人。萬歷中卜筑江皋,題為十景。集友朋唱和成編,而以所作詩稿附錄焉。

《順則集》八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明程文潞編。文潞字希古,歙縣人。是編成於萬歷壬午。輯程氏先世遺詩,自后唐程炳迄明程百教凡百有四人。但分時代,而皆不詳其仕履,蓋以別有譜牒在也。其稱順則者,以世業耕鑿,取順帝之則意爾。

《塤篪音》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虞淳熙、虞淳貞同撰。淳熙有《孝經集靈》,已著錄。淳貞字僧孺,淳熙弟也。是集凡賦《溪上落花》詩一百五十首,又次韻沈嘉則雜詠一百二十首。又仿杜甫《同谷》七歌,淳熙作者命曰塤音,淳貞作者命曰篪音,原序稱其《溪上落花》詩,伯仲皆一夜而就。大意欲夸多斗捷耳。不知一題衍至百馀首,即曹、劉、沈、謝亦不必工也。

《韓文杜律》二卷(內府藏本)

明郭正域編。正域有《批點考工記》,已著錄。是編選錄韓愈文一卷,杜甫七言律詩一卷,各為之評點,大抵明末猖狂之論。如謂佛骨表不知佛理之類,多不足與辨。所評杜詩,欲矯七子摹擬之弊,遂動以肥濁為詬病。是公安之驂乘,而竟陵之先鞭也。

《頻陽四先生集》四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明劉兌編。兌始末未詳。其編此書,則官富平縣知縣時也。所錄為張紞、李宗樞、楊爵、孫丕揚四人詩文。紞有《云南機務抄》,黃爵有《周易辨錄》,丕揚有《論學篇》,均已著錄。宗樞字子西,號石疊。嘉靖癸未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四人皆富平人。富平古頻陽地,故稱頻陽四先生。是集之編在萬歷甲申,於時丕揚方以右副都御史家居,兌以丕揚所作為四家之一,殊乖古人蓋棺論定之義。明季標榜之習,大率如斯矣。

《明文徵》七十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何喬遠編。喬遠有《閩書》,已著錄。是集以明代詩文分體編次,各體之中又復分類,自洪武迄崇禎初年。自序云:“國家之施設建立,士大夫之經營論著,悉具其中。下及於方外、閨秀,無不兼收并錄。”然其稍傷冗濫,亦由於此。

其附時藝數篇,則《宋文鑒》例也。

《評注八代文宗》八卷(內府藏本)

舊本題明袁黃編。黃有《皇都水利》,已著錄。是編取《文選》中之近於舉業者,掇拾成書。有全刪者,有節取數段者。舛謬百出,不能縷舉。在坊刻中亦至陋之本。黃雖不以文章名,亦未必紕繆至是也。

《釣臺集》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楊束編。束,建安人。官桐廬縣知縣。嚴光釣臺詩文,弘治中嚴州府推官龔宏始輯錄而未成,同知鄺才乃續成十卷刊之。后新安程敏政為增補記文銘贊等六十馀篇。至萬歷四年,知府陳文煥又屬教諭劉伯潮重編。萬歷十四年,束復刪補以成此本。始末凡經五人,故體例頗不畫一。所載碑記等既不盡存其年月,所載諸詩亦不盡著其原題。且其目則列卷一至卷四,而其書止有上下二卷。是篇第尚不能厘正,無論其他矣。

《嵩少集》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鄭太原編。太原,潞安人。官登封縣知縣。初,嘉靖中渾源劉思溫嘗輯少林寺題詠碑刻為《少林古今錄》。萬歷戊子太原因其舊本增入嵩岳、嵩麓諸寺詩文,故名之曰《嵩少集》。

《古文輯選》六卷(內府藏本)

明馮從吾編。從吾有《元儒考略》,已著錄。是編所錄古文,自春秋、秦、漢以迄宋、元,僅百馀篇,自謂皆至精者。然其大旨以近講學者為主,不足盡文章之變也。

《中原文獻》二十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舊本題明焦竑編。竑有《易筌》,已著錄。是書分經集六卷,史集六卷,子集七卷,文集四卷,末附通考一卷。其自序云:“一切典故無當於制科者,概置弗錄。”識見已陋。至首列《六經》,妄為刪改。以為全書難窮,只揭大要,其謬更甚!竑雖耽於禪學,敢為異論。然在明人中尚屬賅博,何至顛舛如是。殆書賈所偽托也。

《三忠文選》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吳達可編。達可有《奏疏遺稿》,已著錄。是編錄嘉靖朝三諫臣之文,一周怡,一楊爵,一劉魁。怡《訥溪奏議》,爵《楊忠介集》,魁《省愆稿》,皆有本別行。達可為怡之門人,因并爵、魁所著匯而刻之。皆摘錄梗概,故所存甚略。蓋意在存其人,不在備其文也。

《世玉集選》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孫楩編。楩字汝良,豐城人。孫氏在豐城為望族,世有聞人。是編次其先世詩文,自明初國子監博士貞,訖嘉靖中泰州知州樾,凡二十四人。上卷為詩詞賦,下卷為雜文。書成於萬歷辛卯。

《小孤山詩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恪編。恪字克謹,鄞縣人。萬歷壬辰進士。官宿松縣知縣。是編乃恪于弘治七年,因修小孤山廟落成偕寮友登半山亭,見古今題詠,懼其殘剝不傳,錄而梓之。前繪山圖。其所載詩,起南宋迄於明。蓋就所見而錄之,故寥寥特甚,不足以備考證也。

《明文雋》八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曰袁宏道精選,邱兆麟參補,陳繼儒標旨,張鼐校閱,吳從光解釋,陳萬言匯評。蓋坊間刻本,托宏道等以行。前有周宗建序,謂有志公車業者,其沈酣之無后,亦必非宗建語也。

《明百家詩選》三十四卷(通行本)

明朱之蕃編。之蕃有《奉使稿》,已著錄。是編前有萬歷丙辰自序,稱“錫山俞公憲殫生平之精力,搜羅四百馀家,編帙浩繁,難於廣布。閱之幾半載,始克卒業。因汰其七八,存僅二三。友人周時泰謬相許與,用廣梓傳。因人成事,良足自媿”云云。其標題稱百家,而首卷所載名氏實三百一十八人,蓋用王安石《唐百家詩》之例。惟以詩分體,而不以詩系人,與分家之說名實相迕。首列賦二卷,末附詩馀二卷,與編錄之體亦乖。其去取尤漫無持擇,非善本也。

《鳳山鄭氏詩選》二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曹學佺編。學佺有《易經通論》,已著錄。是集乃所選鄭孔道、鄭大亨之詩也。孔道號一所,閩縣人。官至云南兵備副使。所著有《一齋集》。大亨字慕塘,孔道從子。所著有《書種堂集》。學佺撰《八代詩選》,皆采錄之。其元孫光裔,因即《八代詩選》所錄,別刊此本。然卷首有崇禎己卯徐<火勃>序,稱:“孔道之孫惟嘉,命序簡端。則刊版者光裔,編次者實惟嘉也。”閩縣有鳳凰山,鄭氏聚族於是。題曰鳳山,蓋從所居也。

《湛園雜詠》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米萬鍾撰。萬鍾字友石,一字仲詔,宛平人。萬歷乙未進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明史文苑傳》附見《董其昌傳》中。嘗構漫園、勺園,又構湛園、標園中佳勝為十八題。因裒集一時賦詠,類為此編。

《百家論鈔》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泽县| 拜泉县| 黄龙县| 黄大仙区| 渑池县| 湟源县| 明水县| 上饶市| 新余市| 洛宁县| 梁平县| 黔西县| 洛扎县| 八宿县| 澄迈县| 新兴县| 美姑县| 邯郸市| 酉阳| 鲜城| 邵阳市| 连城县| 若羌县| 光山县| 武乡县| 石河子市| 揭阳市| 屯留县| 万宁市| 峨边| 灵丘县| 澄江县| 察雅县| 静宁县| 章丘市| 达孜县| 阳原县| 龙江县| 江源县| 台前县| 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