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上卷
壽星序
嘉慶二年,余降乩于陽曲尉之官舍時,鶴等正以神仙濟世良方告成,因請序于余。覽竟濟世驗之費苦力者亦良哉!皆推 南極老人漫題。
序曰
李白雖非才士,但嘉慶元年冬月,鶴亭等三人,常請乩仙,吾愛其雅,故頻頻降機與爾等聯 醉學士青蓮
壽星大仙
不矬不胖不身低 宮開南極紫薇西大道無為千萬億 修成仙壽與天齊(呂 巖)
鐘離大仙
紅臉先生出自然 飄飄雙髻醉如顛逍遙天上胸膛露 卻是蓬萊第一仙(李 白)
果老大仙
白發銀須一老翁 紙驢騰起碧云空元功九九誰能似 八洞天仙可并鐘(洞 賓)
李鐵拐大仙
本來出世自飄然 換骨超凡亦有緣誤殺當年名鐵拐 多因指李姓訛傳(鶴亭敬題)
呂大仙
玄妙觀前看畫鶴 人間普度大慈仙(何仙姑)
上卷
曹大仙
不作皇親愛作仙 白云深處鶴蹁躚自從海島逢師后 伏虎降龍在九天(青蓮居士)
藍大仙
山水西湖好 吾居更有情竹籃常作伴 采藥四時春(采和自題)
韓大仙
齒白唇紅在妙年 不知何處煉成仙手持玉笛偏多趣 飛去飛來白鶴旋(藍采和)
何大仙
楚楚衣裳豐麗殊 世人休認是麻姑自從八洞升瑤島 愧煞人間說丈夫(涇源謹識)
醉學士
坐石銜杯興未闌 一年四季不知寒詩成百首天然趣 看月云中煙氣漫(醉學士自題)
董大仙
生前大義重倫彝 死后瑤池王母知千載修來成大道 司文書卷不輕離(張玉娥題)
許大仙
合浦前生結善緣 慈親夢兆得珠先當年克盡倫常志 今日瑤池并董仙(張玉娥)
張大仙
當年歌舞盡皆春 看破人間不染塵修煉元功千載后 瑤池今日伴仙真(董雙成題)
葛真人
修隱歸東海 山中葛米鮮經綸不用世 且作大羅仙(張玉娥)
昴日星君
辰升于東 遵行有度 耀九洲 照臨下土 分野晉疆乃眷西顧 驅除心疾 如鑒肺腑 星列此方 人其多福(鶴鳴敬志)
華真人
至哉華圣 豈惟醫博燎毒荊州 欲除奸惡玉帝駕前 香煙漠漠(度世謹題)
劉大仙
脫卻朝冠棄紫衣 儒妝退出豈寒微清泉半畝金蟾影 養得真元入翠薇(鶴舉謹識)
柳大仙
滿腹燦珠璣 懷才未遇時 清貧甘自守 磊落復誰知心厭紅塵路 神根據碧柳枝 司文南斗下 指點賴仙師(鶴 翔)
紅鸞侍者
梅嶺別含香 養親有異方而今天上恨 猶望白云鄉(鶴亭敬題)
壽星論人子息
壽星曰:人生子嗣,雖曰天命,豈盡無人事哉。有男子不能生者,有六病。六病為何?一精衰者子者女子不能生者,有十病。一胎胞冷也;一脾胃寒也;一帶脈急也;一肝氣郁也;一痰氣盛也冷者子果老曰:男女之病,各有不同,得其病之因,用其方之當,何患無子哉。
呂祖論治病法
平治法:氣虛,用六君子、四君子湯;血虛者,用四物湯;腎虛無火者,用八味湯;腎虛有用胡哉。
奇治法:一味而成功,不必借重二味也。如吐,只用瓜蒂一味足矣,不必再添別藥,反牽制湯飲于上水谷轉,偶治法:方中不能一味奏功,二味兼而治之。吐血用當歸、黃 ;中寒用附子、人參;中熱之物子足故必兼用參以挽回于絕續之頃也;中熱之癥,上焦火氣彌漫,不用降火之品,何能救焚,用元肺金通,其形治法:四肢頭面,有形可據而治之也。如目痛則治目,頭痛則治頭,手痛則治手,腳痛則如手之麻木乃氣倘舍外形而求皮五分 甘草一錢得桂枝始能入手經
又論人參性
世人用不起人參者,黨參可代。醫家往往用洋參代,大錯。黨參即先朝之人參也。如今力薄,無力吃參,黨參加倍用之可也。(后有諸大仙制黨參法,功比人參。)有人得脾經之病,如水瀉乃脾氣不溫,血痢乃過于燥熱而成此癥。水瀉用白術一兩,車前子五錢。二味煎湯立效。血痢不同,有腹痛不痛之分。痛者乃火熱也,用歸尾一兩 黃連三錢枳殼二錢 白芍一兩 廣木香二錢 甘草一錢 蘿卜子二錢。用水煎服;不痛者乃寒也,用白芍三錢 當歸三錢 蘿卜子一錢 枳殼一錢 檳榔一錢 甘草一錢。用水煎服。水瀉者,乃一時水氣浸脾,用白術以利腰臍之氣血,車前分消其水勢,此正治之法也。
藍大仙曰:白術、車前利腰臍,消水氣。然白術亦能健脾,健脾水自消,原不必借重車前。
神耳曹大仙曰:血痢者,肝克脾土,雖因脾土之濕,又加暑熱暗浸,瓜果內傷所致。終因肝木火而血韓大仙曰:血痢雖有痛不痛之分,其實皆火熱而挾濕氣也。論理二方俱可通治,而呂仙分別蓋火邪則火李鐵拐大仙曰:按血痢,呂仙指為火邪挾濕,此乃壯實人之痢言之也。然內傷勞倦與中氣虛干姜,內傷熱湯
又論治人當分強弱
呂祖曰:人有南北之分,分于強弱也。南人之弱不及北人之強也,然南人亦有強于北人者,偏陰者宜果老曰:是。
又論病知生死
呂祖曰:知病之生死而后可為醫,生中知死,死中知生,非易易也。傷寒七日不汗死是也予獨邪火不死如酣死入藥,正足以死之也。此死中之生而辨其死也。
華真人曰:真奇絕之文。
又治癆瘵之癥
呂祖曰:癆瘵之癥,用不得霸藥,宜用清火之味。方用:熟地五錢 地骨皮五錢(藥雖多而五味服,神又有一法治人虛癆未成,癆瘵之癥。方用:熟地一兩 山藥一兩 山茱萸三錢 麥冬三錢五錢治前方服之不效,必有癆蟲尸氣。另有一方:鬼箭三錢 鱉甲一兩 地栗粉半斤 生何首烏半兩。各半料即無汗葛真人曰:此病難治,非偏于熱,則偏于寒;非多于清,即多于補。當時無可遵之方,今呂不妨少同服,則水勝陰常不足,似皮一錢半 山人之善用六味劉真人曰:癆已成,最難治,有蟲以食人之氣血也。若徒補其氣血,而不知殺蟲之品,飲食入殺蟲八兩 鱉打成糊為丸曹仙曰:未成癆病,將要成者,方用:熟地一兩 地骨皮五錢 人參五分 北五味五分 白術一錢 山藥三錢 白芥子一錢。水煎服。妙在平補,無偏勝之弊。雖熟地多,有參、術以行氣,自易制其膩滯,故轉奏功。倘謂參、術助陽,熟地過濕,舉世不知其要也。
柳守真曰:吾有一方,治癆蟲神效。榧子半斤 鱉甲一斤 地栗粉八兩 獺肝一付 白薇四
董仙治臌脹方
甘遂三錢 牽牛三錢。水三碗,煎半碗,服之,瀉水即愈。瀉極用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薏仁一兩 山藥五錢 芡實一兩 陳皮五分 白芥子一錢。水煎服,一劑即愈。但忌鹽一月可也。
治痿癥方:元參一兩 熟地三兩 麥冬四兩 山茱萸一兩 沙參三兩 五味子五錢。水煎服
又治心痛暴亡、非寒即火方
炒梔子五錢 白芍五錢。煎湯服下,下喉即愈。寒當用人參一錢 白術三錢 肉桂八分附意治腹痛極甚至手足皆青,救若少遲必至立亡,此腎經感受寒邪也。急溫命門之火,佐熱其心桂一錢 吳茱萸五分 干姜五分。水煎服,即愈。
昴日星君曰:余亦有方,但不同耳,中惡中痰。方用:人參三錢 茯苓五錢 天南星三錢治心痛有火神效方:貫仲三錢 白芍三錢 梔子三錢 甘草二錢。水煎服,即止痛也。
呂祖、華真人同議治乳蛾方
但得乳蛾,火多寒少,兼亦有寒者,如面白身戰,人多認其寒也。而不知火伏于內,外現寒治火癥方用:大黃一錢 青黛一錢 冰片五分 硼砂一錢 皂針一錢 寒水石一錢。共研細如寒者,藥不能下,用生附子切片貼腳心,可少刻自松,然后服藥。方用生蘿卜汁、生姜汁華真人曰:人有得雙蛾者,人以為熱也。喉腫痛,痰如鋸不絕,茶水一滴不下,豈非熱癥下出味三凡人腎水大耗,元陽不能下藏,無水以養火,火必上越,火沖上而咽喉口小不能任其出入,梗何大仙曰:陰虛雙蛾之癥,余亦有一治法:用附子切片一錢,鹽水炒,將一片含在口中,即
藍大仙治喉痛方
咽喉忽然腫痛,生雙蛾者,飲水不下,此癥實火易治,虛火難治。實火世人已有方:山豆根咽喉火,味二錢喉腫閉塞,水不能下,有藥安能施乎?另有一法:用附子一個 破故紙五錢。各研末調如糊
呂祖治噎食方
廣木香五分 生地一錢 炒當歸一錢 酒炒檳榔一錢 陳皮一錢 半夏一錢 濃樸一錢。水又治過經隔、經傳、傷寒。方用:麻黃一錢 柴胡一錢 濃樸一錢 石膏五錢 知母一錢生。
隔經傳方:人參五錢 石膏五錢 知母一錢 青蒿一兩 柴胡二錢 白芍三錢 半夏一錢道實治第三日少陽與厥陰兩感,水漿不入,不知人者,再傳一方:人參一兩 麥冬三錢 當歸一傷寒發斑,死癥也。亦有不同,有遍身者,有只心窩內者。遍身者,似重而反輕;心窩有者錢甘元參治人得兩手不能下者,將人抱住,縛在柱上,把木棒打去,病患自然來隔,而手自下矣。
當二下
葛真人論脈訣
內經已暢言之也。后王叔和又發明之,尚有未備者。脈訣大約言愈多,則旨益晦,吾簡以切則九知曹大仙曰:脈訣原不必多,多則反晦,明言十法至簡至要,可以為萬世之法。
葛真人制黨參代人參法
要真潞黨,河南、陜西者不用。用盤盛之,加大米數撮,用碗蓋好,蒸三次,換米三次,用
又論傷寒相舌秘法
白苔者邪火未甚,用小柴胡湯;舌黃色者心熱,用黃連、梔子以涼之;黃而帶灰色者胃熱,芩、者,連以解之歸膀胱也以涼之;柴胡以以分水分泄可驟用大黃亦用石膏用大黃、茵陳血用抵當也;者,邪初入心黑尖白者,胃黑尖黃者,邪則,用柴胡、死之也。用元參急用大黃加生地下之則愈,不應則則愈加脹急以害之者,邪將入腎也,柴胡、梔子、大黃、白,內黑外黃皆前癥較前少輕,俱可以前法陰癥也,苔必滑,必惡火極似水,一帶純黑,曹大仙曰:茲相舌法,較《金鏡錄》更備,且無誤治之虞。誠濟世之慈航,救生之良方也。
昴日星君治小兒科三方
昴日星君曰:兒科得其要,無難治人,今特傳一法門,使世上小兒,盡登仁壽。先看氣色,筋橫現者,肝有寒;色之病,故看其數與邪也;滑者痰病,或心腹痛痞今立三方通治第一方:人參三分 白術五分 茯苓一錢 甘草一分 陳皮二分 神曲三分 半夏一分。此五分;豬苓第二方治外感也,或傷風寒咳嗽,發熱不發熱,頭痛鼻塞,痰多驚悸,角弓反張,以此方治白乃分;脅痛者加芍藥三錢;腹痛者以手按之,手按而痛甚者乃食也,加大黃一錢;按之而不痛者火第三方治虛寒之癥,夜熱出汗、夜啼不寐、怔忡、久嗽不已,行遲、語遲、龜背、狗肚,將錢茯苓一錢 苡仁三錢 丹皮一錢 沙參二錢 地骨皮二錢。水煎服。倘兼有外感,少加柴胡五分,白芍三錢,白芥子一錢。
許仙曰:此方世所罕見者,真天上奇方也。人間信而服之,小兒皆可至仁壽也。
董大仙論治痘法五方
董仙治痘法:今人看痘不知法則難也。初起時不論強弱補其氣血為要,加之發散之藥,重者一小第一日方,見小兒身熱,眼如醉眼者,是也。不是醉眼不可用此方。外感治之,見醉眼急投錢先煎速愈第二日方:白術二錢 麥冬三錢 甘草一錢 桔梗二錢 當歸五錢 元參三錢 生地五錢服。
第三日方:人參五分 白芍三錢 白術三錢 茯苓三錢 元參二錢 神曲三分 丹皮一錢。
第四日方:人參一錢 當歸二錢 熟地五錢 茯苓三錢 金銀花三錢 陳皮五分 甘草一錢不可第五方: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白術二錢 甘草一錢。有加麥芽五分,山楂五粒,不傷食不四
華真人論壞癥方
華真人傳壞癥方:治已黑者,人將棄之,下喉即活,用人參三錢 陳皮一錢 蟬蛻五分 元參二錢 當歸二錢 荊芥穗一錢。水二盅,煎八分,灌下即活。大約壞癥皆元氣虛而火不能發,用參以助元氣,元參以去浮游之火。陳皮去痰開胃,參無所礙。荊芥以發之,引火歸當歸生新去舊,消滯氣。蟬蛻去毒斑。世人如何知此妙法,初起不可服,必壞癥乃可服
許大仙治痘瘡出齊方
人參一錢 黃 一錢 甘草一錢 白芍二錢 生地二錢 麥冬二錢 柴胡八分 紅花五分。
色黑有汗倍加黃 ;有痰加白芥子一錢;癢加荊芥子六分;身痛者加廣加肉桂一錢,人參、黃 多加;頭不突者氣虛也,倍黃 ;漿不滿熟地二錢可也。
張大仙治四時疹方
張仙曰:總之,小兒宜補不宜散,一言盡之矣。疹乃熱也,不可用人參、白術。當用補血,水錢辨各經病,看小兒山根之色,須要洗去面上塵土,細看之可也。凡疹初起,小兒必發熱,口四時疹方:元參三錢 麥冬二錢 蘇葉一錢 升麻五分 天花粉一錢 金銀花三錢 陳皮三夏
紅鸞侍者治痘疹初起方
白芍二錢 柴胡一錢 當歸一錢 陳皮五分 荊芥八分 防風三分 生地二錢 甘草一錢桔梗一錢 麥冬一錢 干葛一錢。水煎服二劑,惡者必變為良也。
又治夏日發疹神效方:蘇葉一錢 麥冬二錢 桔梗一錢 生甘草一錢 元參三錢 青蒿三錢
董大仙治水痘方
柴胡一錢 茯苓二錢 桔梗一錢 生甘草五分 黃芩五分 竹葉十片 燈草一團。水煎服難
紅鸞侍者治痘將回方
人參一錢 白術一錢 茯苓一錢 甘草三分 桔梗三分(升提其氣),水煎服。有紫干燥黑陷一錢;者,多大黃三蟬蛻五癥用此
葛真人論兒科秘法
山根上有青筋直現者,乃肝熱也。柴胡三分 白芍一錢 當歸五分 半夏三錢 白術五分前去胸服芽二分子二分,者加白豆蔻一大黃三分,枳身發熱者不可用此方,予分立一方──萬金湯。凡小兒發熱者,無論早夜熱,無不神效。
方三分一分瀉人
張大仙治小兒感冒風寒方
柴胡五分 白術一錢 茯苓三分 陳皮二分 當歸八分 白芍一錢 炙甘草三分 半夏三分治小兒痢疾神方:當歸一錢 黃連二分 白芍一錢半 枳殼五分 檳榔五分 甘草三分。
甘草者加
紅鸞侍者治小兒雜癥
小兒瘧疾方:柴胡六分 白術一錢 歸身一錢 白芍一錢 生半夏五分 青皮五分 濃樸五痰加小兒咳嗽方:蘇葉五分 桔梗一錢 甘草一錢。水一酒盅,煎五分,熱服,二劑痊愈。
有痰小兒口疳流水口爛方:黃柏二錢 人參一錢。為末,敷口內,二日即愈。一匙一次,不過用小兒便蟲方:用榧子(去殼)五個 甘草三分。為末,米飯為丸,蟲盡化為水矣。大人亦可用小兒蟲積方:用使君子十個(去殼炒香) 檳榔一錢 榧子十個 甘草一錢。各為末,米飯為何仙曰:小兒病驚疳吐瀉盡之矣,不可不別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