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9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4067字
  • 2015-12-26 15:10:39

喪服第十一

父,傳曰:為父何以斬衰也?父至尊也。

[疏]“父”。

釋曰:周公設(shè)經(jīng),上陳其服,下列其人,即此文。父已下是為其人服上之服者也。先陳父者,此章恩義并設(shè),忠臣出孝子之門,義由恩出,故先言父也。又下文諸侯為天子、妻為夫、妾為君之等,皆兼舉著服之人於上,乃言所為之人於下。若然,此父與君直單舉所為之人者,馀者若直言天子,臣皆為天子,故舉諸侯也。若直言夫,則妾於君體敵,亦有夫義。妾為君,若直言君,與前臣為君文不殊,已外亦皆嫌疑,故兼舉著服之人。子為父、臣為君,二者無嫌疑,故單舉所為之人而已。云“傳曰:為父何以斬衰也?父至尊也”者,言何以者,問比例,以父母恩愛等,母則在齊衰,父則入於斬,比并不例,故問何以斬,不齊衰。答云父至尊者,天無二日,家無二尊,父是一家之尊,尊中至極,故為之斬也。

諸侯為天子,

[疏]“諸侯為天子”。

釋曰:此文在父下君上者,以下文君中雖言天子,兼有諸侯及大夫,此天子不兼馀君,君中最尊上,故特著文於上也。

傳曰:天子至尊也。

[疏]“傳曰天子至尊也”。

釋曰:不發(fā)問而直答之者,義可知,故直答而云“天子至尊”,同於父也。

君,

[疏]“君”。

釋曰:臣為之服。此君內(nèi)兼有諸侯及大夫,故文在天子下。鄭注《曲禮》云:“臣無君猶無天。”則君者,臣之天。故亦同之於父為至尊,但義故,還著義服也。

傳曰:君至尊也。(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疏]注“天子”至“曰君”。

釋曰:卿大夫承天子諸侯,則天子諸侯之下,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案《周禮載師》云:家邑任稍地,小都任縣地,大都任地。是天子卿大夫有地者,若魯國季孫氏有費邑,叔孫氏有后阝邑,孟孫氏有成阝邑,晉國三家亦皆有韓、趙、魏之邑,是諸侯之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以其有地則有臣故也。天子不言公與孤,諸侯大國亦有孤,鄭不言者,《詩》云“三事大夫”,謂三公,則大夫中含之也。但士無臣,雖有地不得君稱,故仆隸等為其長,吊服加麻,不服斬也。

父為長子,(不言子,通上下也。亦言立以長。)

[疏]“父為長子”。

釋曰:君、父尊外,次長子之重,故其文在此。

注“不言”至“以長”。

釋曰:言長子通上下,則子之號,唯據(jù)大夫士,不通天子諸侯。若言大子,亦不通上下。案《服問》云:“君所主夫人妻、大子、婦。”鄭注云:“言妻,見大夫已下,亦為此三人為喪主也。”則大子下及大夫之子不通士,若言世子,亦不通上下,唯據(jù)天子諸侯之子。是以鄭云“不言子,通上下”,非直長子得通上下,冢子亦通上下。故《內(nèi)則》云“冢子則大牢”,注云:“冢子猶言長子,通於下也。”是冢子亦通上下也。云“亦言立以長”者,欲見妻所生,皆名子,第一子死也,則取妻所生第二長者立之,亦名長子。若言子,唯據(jù)第一者,若云長子,通立以長,故也。

傳曰:何以三年也?正體於上,又乃將所傳重也。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此言為父後者,然後為長子三年,重其當先祖之正體,又以其將代己為宗廟主也。庶子者,為父後者之弟也,言庶者,遠別之也。《小記》曰:“不繼祖與禰。”此但言祖不言禰,容祖、禰共廟。)

[疏]“傳曰何”至“祖也”。

釋曰:云“何以”者,亦是問,比例,以其俱是子,《不杖章》父為眾子期,此章長子則為之三年,故發(fā)何以之傳也。不問斬而問三年者,斬重而三年輕,長子非尊極,故舉輕以問之。輕者尚問,明重者可知,故舉輕以明重也。云“正體於上,又乃將所傳重也”者,此是答辭也。以其父祖相承,為上已又是承之於後,故云正體於上。云又乃將所傳重者,為宗廟主是有此二事,乃得三年。云“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者,此明相承,故須繼祖乃得為長子三年也。

注“此言”至“共廟”。

釋曰:云“此言為父後者,然後為長子三年”者,經(jīng)云“繼祖”,即是為祖後乃得為長子三年。鄭云為父後者然後為長子三年,不同者,周之道有子,無孫,孫猶同庶孫之例,要子死後乃立孫,乃得為長子三年。是為父後者然後為長子三年也。云“重其當先祖之正體”者,解經(jīng)正體於上。又云“又以其將代巳為宗廟主也”者,釋經(jīng)傳重也。云“庶子者,為父後者之弟也”者,謂兄得為父後者是子,其弟則是庶子,是為父後者之弟,不得為長子三年。此鄭據(jù)初而言,其實繼父祖身三世,長子四世乃得三年也。云“言庶者,遠別之也”者,庶子,妾子之號,妻所生第二者是眾子,今同名庶子,遠別於長子,故與妾子同號也。云“《小記》曰不繼祖與禰,此但言祖不言禰,容祖禰共廟”者,案《祭法》云:士二廟,官師一廟。鄭注云:“官師,中下之士,祖禰共廟。”則此容祖、禰共廟,據(jù)官師而言。若然,《小記》所云祖禰并言者,是士二廟者也。祖、禰共廟,不言禰直言祖,舉尊而言也。鄭注《小記》云“言不繼祖、禰,則長子不必五世”者,鄭前有馬融之等,解為長子五世,鄭以義推之,己身繼祖與禰,通已三世,即得為長子斬,長子唯四世,不待五世也,此微破先師馬融之義也。以融是先師,故不正言,而云不必而已也。若然,雖承重不得三年有四種:一則正體不得傳重,謂子有廢疾,不堪主宗廟也;二則傳重非正體,庶孫為後是也;三則體而不正,立庶子為後是也;四則正而不體,立孫為後是也。案《喪服小記》云:“婦不為舅後者,則姑為之小功。”鄭注云:“謂夫有廢疾他故,若死而無子,不受重者。”婦既小功不大功,則夫死亦不三年期可知也。

為人後者,

[疏]“為人後者”。

釋曰:此出後大宗,其情本疏,故設(shè)文次在長子之下也。案《喪服小記》云:“繼別為大宗,繼禰為小宗。”大宗即下文為宗子齊衰三月,彼云後大宗者,則此所後,亦後大宗者也。

傳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何如而可為之後?同宗則可為之後。何如而可以為人後?支子可也。為所後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若子者,為所為後之親,如親子。)

[疏]“傳曰”至“若子”。

釋曰:云“何以三年”者,以生己父母三年,彼不生己亦為之三年,故發(fā)問,比例之傳也。云“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者,答辭也。雷氏云:此文當云為人後者,“為所後之父”,闕此五字者,以其所後之父或早卒,今所後其人不定,或後祖父,或後曾高祖,故闕之,見所後不定故也。云“何如而可為之後”,問辭。“同宗則可為之後”,答辭。此問亦問比類,以其取後取何人為之,答以同宗則可為之後,以其大宗子當收聚族人,非同宗則不可。謂同承別子之後,一宗之內(nèi),若別宗同姓,亦不可以其收族故也。又云“何如而可以為人後”,問辭。云“支子可也”,答辭。以其他家子當家,自為小宗,小宗當收斂,五服之內(nèi)亦不可闕,則子不得後他,故取支子,支子則第二已下,庶子也。不言庶子,云支子者,若言庶子,妾子之稱,言謂妾子得後人,妻第二巳下子不得後人,是以變庶言支,支者,取支條之義,不限妾子而已。若然,子不得後人,無後亦當有立後之義也。云“為所後者之祖父母”已下之親至“若子”,謂如死者之親子,則死者祖父母,則當己曾祖父母,齊衰三月也。妻謂死者之妻,即後人之母也。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并據(jù)死者妻之父母、妻之昆弟、妻之昆弟之子,於後人為外祖父母及舅與內(nèi)兄弟,皆如親子為之著服也。若然,上經(jīng)直言為人後,不言為父,此經(jīng)直言為所後者之祖父母及妻及死者外親之等,不言死者緦麻、小功、大功及期之骨肉親者,子夏作傳,舉疏以見親,言外以包內(nèi),骨肉親者,如親子可知。

妻為夫。

傳曰:夫至尊也。

[疏]“妻為夫傳曰夫至尊也”。

釋曰:自此已下論婦人服也。婦人卑於男子,故次之。案《曲禮》云:“天子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后以下皆以義稱士,庶人得其總名妻者,齊也。婦人無爵,從夫之爵,坐以夫之齒,是言妻之尊卑,與夫齊者也。若然,此經(jīng)云妻為夫者,上從天子,下至庶人,皆同為夫斬衰也。傳言“夫至尊”者,雖是體敵,齊等夫者,猶是妻之尊敬。以其在家天父,出則天夫。又婦人有三從之義: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是其男尊女卑之義,故云夫至尊,同之於君父也。

妾為君。

傳曰:君至尊也。(妾謂夫為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

[疏]“妾為君傳曰君至尊也”。

釋曰:妾賤於妻,故次妻後。案《內(nèi)則》云:“聘則為妻,奔則為妾。”鄭注云:“妾之言接,聞彼有禮,走而往焉,以得接見於君子。”是名妾之義。但其并后匹,則國亡家絕之本,故深抑之,別名為妾也。既名為妾,故不得名婿為夫,故加其尊名,名之為君也。亦得接於夫,又有尊事之稱,故亦服斬衰也。云“君至尊也”者,既名夫為君,故同於人君之至尊也。

注“妾謂”至“亦然”。

釋曰:云“不得體之,加尊之也”者,以妻得體之得名為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為君,是以服斬也。云“雖士亦然”者,案《孝經(jīng)》士言爭友,則屬隸不得為臣,則士身不合名君,至於妾之尊夫,與臣為異,是以雖士妾得稱夫為君,故云雖士亦然也。

女子子在室為父,(女子子者,子女也,別於男子也。言在室者,謂已許嫁。)

[疏]“女子”至“為父”。

注“女子”至“許嫁”。

釋曰:自此盡“為父三年”,論女子子為父出及在室之事。制服又與男子不同。云“女子子者,子女也,別於男子也”者,男子、女子,各單稱子,是對父母生稱。今於女子別加一字,故雙言二子,以別於男一子者。云“言在室者,關(guān)已許嫁”者,鄭意經(jīng)直云女子子為父得矣,而別加在室者,關(guān)已許嫁。關(guān),通也,通已許嫁。《內(nèi)則》“女子十年不出”,又云“十有五年而笄”,女子子十五許嫁而笄,謂女子子年十五笄,四德已備,許嫁與人,即加笄,與丈夫二十而冠同。死而不殤,則同成人矣。身既成人,亦得為父服斬也。雖許嫁為成人,及嫁,要至二十乃嫁於夫家也。

布總,箭笄,ヮ,衰,三年。(此妻妾女子子喪服之異於男子者。總,束發(fā)。謂之總者,既束其本,又總其末。箭笄,筱竹也。ヮ,露也,猶男子之括發(fā)。斬衰括發(fā)以麻,則ヮ亦用麻。以麻者自項而前,交於額上,卻繞,如著參頭焉。《小記》曰:“男子冠而婦人笄,男子免而婦人ヮ。”凡服,上曰衰,下曰裳。此但言衰不言裳,婦人不殊裳,衰如男子衰,下如深衣,深衣則衰無帶,下又無衽。)

[疏]“布總”至“三年”。

注“此妻”至“無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城口县| 浦北县| 克东县| 横峰县| 鱼台县| 永德县| 花莲县| 嘉义市| 桂林市| 阿坝县| 台江县| 资中县| 泰安市| 阿拉善右旗| 广东省| 沙河市| 左贡县| 桓仁| 赤壁市| 高雄市| 滨州市| 镇巴县| 甘南县| 城口县| 山阳县| 启东市| 柳江县| 石嘴山市| 古田县| 贡觉县| 且末县| 双城市| 九台市| 仁化县| 曲麻莱县| 莱阳市| 若尔盖县| 鲁甸县| 福鼎市| 扶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