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

第1章

第一問精血以分男女之本源

答曰。男子以精為本。女子以血為源。男子為陽。陽中必有陰。陰中之數八。故一八而陽精降。二八而陽精溢。女子為陰。陰中必有陽。陽中之數七。故一七而陰血升。二七而陰血溢。陽精陰血。皆飲食五味之實秀。為男女之本源也。方其升也。智慮開明。齒牙更始。發黃者黑。筋弱者強。暨其溢也。凡充身肢體。手足耳目之余。雖針芥之處。無有不至。凡子形肖父母者。蓋其精血。嘗于父母之身。無所不歷也。是以父一肢廢。則子一肢不肖其父母。一目虧。則子一目不肖其父母。然雌雞牝獸。無天癸而成胎。何也。鳥獸精血往來尾間也。精未通而遇女子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

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道澀而為淋。精已耗而復竭也。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

或雖合而難子。合男子多。則瀝枯虛人。產乳眾。則血枯殺人。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第二問古法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答曰。天以剛陽為尊。地以柔陰而卑。則乾坤之體定矣。若天不剛陽。地不柔陰。是乾坤之體不定矣。夫干道成男。男自子位左旋。積三十歲而至巳。所以男及三十而娶。當是之時。天陽已剛也。坤道成女。自子位右旋。積二十歲而至巳。所以女二十而嫁。至斯之際。地陰以順也。故及其時得子皆強。所謂干。坤之體定矣。不及其時而嫁娶者。則剛陽柔陰。必有所虧也。

第三問婦人感病倍于男子

答曰。夫婦人者。眾陰之所集。常與濕居。十四以上。陰氣浮溢。百想經心 。內傷腑臟。外損姿錯。惡血內滿。氣脈耗竭。或飲食無度。損傷非一。或胎瘡未愈。合其陰陽。或行步風來。

便利于懸廁之上。風從下入。便成十二痼疾。(一作三痼之疾)所以婦人別立其科也。若是四時節氣。虛實冷熱為患者。故與丈夫治法同也。惟妊娠而挾病者。避毒藥。恐或傷胎耳。大抵婦人以其慈戀憎愛疾妒憂恚。染著堅牢。情不自制。所以為病根深。療之難瘥。故倍于男子之病者此也。

第四問何以謂之天癸

答曰。謂壬癸北方水干也。壬為陽水。配丁而化木。癸為陰水。合戊而化火。經云。水火者。陰陽之證兆也。且婦人者。眾陰之所集。以陰類陰。故得水之癸干也。女至二七。腎氣全盛。沖任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天真之氣殊降與之從事。故云天癸也。內經云。二七而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然沖為血海。任主胞胎。陰靜海滿。二者相資。故令有子。

第五問何以謂之經候

答曰。夫女子十四天癸至。腎氣全盛。沖流任通。血漸盈。應時而下。常以三旬一見。愆期者病。故謂之經候。然經者。常也。候者。謂候一身之陰陽也。經常之氣。伺候而至。若潮候之應乎時也。天真之氣。與之流通。故一月一次行。平和則不失乎期。所以謂之經候。又名月水也。

第六問經候或前或后多寡不定

答曰。夫婦人病。多是月經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時發疼痛。醫者一例呼為經病。不曾說得是陰勝陽。是陽勝陰。所以服藥少得有效。蓋陰氣盛乘陽。則胞寒氣冷。血不營運。經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陽氣盛乘陰。則血流散溢。經所謂天暑地熱。

經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當和其陰陽。調其氣血。以平為福。

陽氣勝陰。月假多者。當歸飲。抑陽助陰。調理經脈。

當歸(去蘆微炒) 熟地(凈洗酒蒸焙干) 川芎 白芍 黃芩(小半) 白術(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盞半煎至八分。食前熱服。

沉香降氣湯。順氣道。通氣脈。

烏藥 沉香 香附 甘草 砂仁(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鹽湯調下。

陰氣勝陽。月假少者。七物湯。治婦人營衛氣虛。經水愆期。或多或少而腹痛。

當歸 芎 白芍 莪術川姜 熟地(酒蒸焙干) 木香(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八分。溫服不拘時。

紫石英丸。治婦人病多是月經乍少。或在月后。時發疼痛。

紫石英(水研飛) 禹余糧(燒醋淬) 人參 龍骨 川烏頭(泡去皮尖臍) 桂心(不見火) 杜仲(去皮姜制炒黑) 桑寄生 五味子 遠志(去心) 澤瀉 當歸(去蘆) 石斛(去根酒炒)蓯蓉(酒浸洗) 干姜(炮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川椒(去目并合口炒地上出汗) 牡蠣(固濟火燒通紅各半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至五六十丸。

以上無求子方金華散。治婦人經血后熱。崩漏不止。口苦舌干。經候不通。并宜服之。

玄胡索 瞿麥 當歸 牡丹皮 石膏(二兩) 干葛(各一兩) 蒲黃(半兩) 桂心 威靈仙(各三分凡方中云一分者二錢五分也)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至六分。空心服。

以上養生席判官方通經丸。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桂心(不見火) 青皮(去白) 大黃(炮) 干姜 川椒(炒去目) 莪術 川烏(泡去皮尖) 干漆(炒去煙出) 當歸 桃仁(炒去皮尖以上各等分)上為細末。將四分用米醋熬成膏。和余六分末。成劑。臼中治之。丸如桐子大。陰干。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飲湯下。加至三十丸。溫酒亦得。

五靈脂散。治經候不止。拯濟方。

五靈脂為末。炒令過熟出盡煙。每服二錢。當歸二片。酒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熱服。連三服立效。如血室有干血。用醋一盞煎七分。和滓空心熱服。

溫經湯治沖任虛損。月候不調。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去血。過多不止。又治曾經損孕。瘀血停留。少腹急痛。發熱下利。手掌煩熱。唇干口燥。及少腹有寒。久不受胎。

丹皮 阿膠(碎炒) 當歸(去蘆) 人參(去蘆) 川芎 甘草(炒) 肉桂(去粗皮) 芍藥(各二兩) 半夏(各湯洗七次二兩半) 吳茱萸(三兩) 麥門冬(去心五兩半)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八分。去滓。空心食前熱服。

第七問月水根據時來不快利

答曰。婦人月水。有四經之所主。一者沖任二脈。二者手太陽少陰二經。然沖為血海。任為主胞胎。二者相資。故令有子。手太陽者。小腸之經。為腑而主表。表屬陽。手少陰者。心之經。為臟而主里。里屬陰。此二經。在上為乳汁。在下為月水。或勞傷氣血。

致令體虛而受乎風冷。風冷客于經絡。搏于血氣。血得冷則壅滯。故令月水不宜利也。

養榮湯。治婦人血海虛弱。心忪恍惚。時多驚悸。或發虛熱。經候不調。

白芍 川芎 當歸 熟地 青皮 姜黃 川姜 丹皮 海桐皮 五加皮 白芷上為 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五片。烏梅一個。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將此藥送下紫桂圓七十粒。(紫桂圓方見四十九問)

第八問經水欲行先身體痛或腹痛

答曰。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營衛周身者也。血氣盛。陰陽和。則形體適平。或外虧衛氣之充養。內乏營血之灌溉。血氣不足。經候欲行。身體先痛也。或風冷之氣。客于胞絡。損傷沖任之脈。及手太陽手太陰之經。故月水將下之際。血氣與風冷相擊。所以經欲行而腰痛也。

趁痛飲子。治經脈虛寒。身體疼痛。

虎骨(五銖) 茯苓 甘草 本 防風 白芷(各二銖) 當歸 白芍 續斷 吳術 附子(各三銖)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溫經湯。治風寒客搏經絡。小腹作痛。

當歸 川芎 白芍 官桂 丹皮 莪術(各半兩) 人參 甘草 牛膝(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食前服。

沒藥除痛散。逐寒邪。療腹痛。

蓬莪術(炮一兩) 當歸(焙) 玄胡索 五靈脂 肉桂 良姜(炒) 蒲黃(炒各七錢半) 甘草沒藥(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楊氏謂婦人每經欲行必先腹痛。令服撞氣阿魏丸。酒調大圣散。下數服愈。經行不復痛矣。

撞氣阿魏丸 大圣散(見宋局方婦人門)茴香(炒香)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 川芎 丁香(皮炒) 蓬莪術(炮) 甘草 縮砂仁肉桂(去粗皮) 白芷(炮各半兩) 生姜(四兩切鹽半兩腌一宿炒黑) 胡椒(二錢半) 阿魏(二錢半醋浸一宿以面同為糊)上末阿魏糊為丸。雞豆大。每藥一斤。朱砂七錢為衣。常服一粒。嚼爛醋湯茶酒任下。

滋血湯。治血風虛。經候澀滯。經脈不通。四肢麻木。肌體渾身疼痛。倦怠將成癆瘵。

馬鞭草 荊芥穗(各四兩) 丹皮(一兩) 赤芍 枳殼 肉桂 當歸 川芎(各二兩)上為粗末。每服四錢。烏梅一個。水煎食前服。

琥珀散。治月經擁滯。心腹疼痛。及治產后惡露不快。血上搶心。迷悶不省。氣絕欲死。

京三棱(煮) 莪術(煮) 赤芍藥(煮) 劉寄奴(煮) 牡丹皮(煮) 官桂 菊花 蒲黃 熟地當歸(各一兩)上將前五味。用烏豆半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腐爛為度。焙干入后五味同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第九問月水閉絕不通

答曰。夫月水不通。因風冷客于胞絡。或醉后入房。或為血枯血瘕血 。或因墮墜驚恐。皆令月水不通也。病源云。血性得溫宣流。得寒則澀閉。既為冷所結搏。則月水不得通行。若腸中鳴者。則月事不來。不來因冷干于胃腑。或醉入房者。則內氣耗損。勞傷于肝經或吐血唾血下血。謂之脫血。使血枯于中。為積塊血瘕血 。名曰血聚。使榮結于內。心主行血。

墮墜驚恐。神無所倚而血散。亦令月水不通也。

順榮湯。治婦人血積血塊 癥。腹大內有塊形。筑筑作痛。久無寒熱。

大黃(一兩酒浸蒸熟銼) 當歸(一兩) 蓽茇(半兩) 鬼腰帶(各一兩腰帶一本作箭) 枳殼(一兩去穣麩炒) 赤芍藥(半兩) 豬牙皂角(半兩火上炙者)上為 咀。每服一兩。純酒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滋血湯。治勞過度。致傷腑臟。沖任氣虛。不能約制其經。血忽暴下。謂之崩中。或下鮮血。或下瘀血。或下血片。或下五色。連日不止。淋瀝不斷。形氣羸劣。倦怠困乏。或月水閉絕。

氣不升降。

馬鞭草 牛膝 荊芥穗(各四兩) 丹皮 赤芍 枳殼 肉桂 當歸 川芎(各二兩)每服四錢。烏梅一個。水煎空心服。至半月或一月。經脈自通。

桃仁煎丸。治血瘕血積。經候不通。

桃仁(去皮尖面炒黃) 大黃(濕紙裹蒸) 川樸硝(各一兩) 虻蟲(半兩炒黃)上為末。以醇醋二升半。銀石器中慢火煎取一升半。下大黃桃仁虻蟲等。不住手攪。欲團圓。下樸硝。更不住手攪。良久出之。丸如桐子大。前一日不用吃晚食。五更初。用溫酒吞下五粒。日午取下如赤豆汁雞肝蝦麻衣。未下再服。血鮮紅即止。續以調氣血藥補之。此千金方出。

萬病丸(見六問中)

第十問虛勞之病何以得之

答曰。夫有勞役之勞。有勞傷之勞。役之勞。所用太過。臟腑之氣失其常度所以致疾。虛則已有所虧。勞則因有所損。其積之有漸。成之有日。豈一朝一夕而驟致哉。巢氏云。五勞六極七傷。 謂之虛勞也。今尋原指要而論之。若腹脅有塊。大小成形。按之不動。推之不移。久久令人寒熱如瘧。咳嗽。面目浮腫。動輒微喘。日就羸瘦。此繇暴怒驚恐。氣上而不下。動傷于肝。氣聚而不散。結而成形。結久而變勞。又有日頓羸瘦。氣短乏力。腰背牽急。

膝脛酸痿。小便或赤。或白而濁。帶下不禁。夢與鬼交。翕翕如熱。骨肉煩疼。此繇房勞過度。精耗氣竭。得之于腎。為勞尤速也。

柏子仁丸。治婦人血閉不通。漸成癆瘵。

柏子仁(別研) 當歸(洗) 熟地 白茯苓 丹皮 卷柏 白芍藥 石斛 巴戟(去心) 肉蓯蓉(酒浸) 山藥 杜仲 白薇 蒲黃 枳殼 肉桂 京三棱(煨) 莪術(煨) 覆盆子 枸杞子(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米飲下。空心食前。人參銼散。去熱解勞。調順經水。滋養新血。藥性中和。退熱。無大寒極冷之劑。

黃 (三分) 黃芩 赤茯苓 白術 熟地 赤芍藥 麥冬(各一兩) 柴胡(半兩) 人參 知母當歸 甘草(炙各三錢五分)上并生銼如麻豆大。焙干入瓷器中收。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竹葉、燈心三寸長。各七莖。

同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三服。如病退。不必服。

沉香煎。治暴怒驚恐氣逆上而不下,動傷于肝。氣聚而不散。結而成形。

石斛(五兩) 川椒(炒去目) 附子(炮去皮臍) 秦艽(去土) 柴胡(去苗) 沉香 木香 鱉甲(醋煮刮去筋膜) 黃 檳榔(各二兩)上為細末。先用新枸杞十斤。洗略捶碎。法酒二斗。煮取七升。取枸杞根。別用法酒三升。

洗拍令凈。與酒一處。更入蜜四兩。煮成膏。和前件藥末。丸如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食前日二服。一方加柴胡二兩。楊氏方婦人患脾血病。時覺腹痛惡心。五心煩熱。如勞之狀。

或進或退。經候行而食驚恐所致。令服局方四物湯加吳茱萸同煎。溫服病愈。

逍遙散四物湯加柴胡 又正方 白茯苓 白術 白芍 柴胡 當歸 甘草 人參每服用煨姜一塊。薄荷少許。不拘時煎服。

膠艾湯。治勞傷氣血。沖任虛損。月水過多。淋瀝漏下。連日不斷。腹臍疼痛。及妊娠將攝失宜。胎動不安。腹痛下墜。勞傷胞絡。胎損漏血。腰痛悶亂。因損動胎上搶心。奔沖短氣。因產沖任氣虛。不能約制經血。淋瀝不斷。延引日久。漸成羸瘦。

熟地 白芍 當歸 艾葉(微炒) 阿膠(炒黃) 芎 甘草(炙各二兩)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酒六分。煎八分去滓。食前熱服。甚者連服內補當歸丸。(見五十三問)

第十一問婦人卦數已盡經水當止而復行

答曰。經云。男子生于寅。寅為木。陽也。女生于申。申為金。陰也。寅屬木。陽中有陰。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7 09:28:48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德县| 长沙市| 开远市| 白山市| 英德市| 晋中市| 郯城县| 龙游县| 蓝山县| 玛纳斯县| 江陵县| 浪卡子县| 图片| 全州县| 汶川县| 禄劝| 任丘市| 教育| 广昌县| 靖江市| 香河县| 甘谷县| 精河县| 东光县| 云浮市| 湛江市| 虎林市| 吴桥县| 焦作市| 泽库县| 普兰县| 朝阳市| 巢湖市| 深州市| 陕西省| 皮山县| 洞头县| 谷城县| 阳东县| 罗江县| 定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