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 醫心方
  • (北宋)丹波康賴
  • 4855字
  • 2015-12-26 15:02:56

又云∶治眼中生息肉并白赤障翳散方∶貝齒(一分) 真珠(一分)凡二物,冶下篩,爪取如小豆著翳上。病患正仰眼,他人與之,可再三。經一食久拭之。

神又云∶治眼生淫膚覆瞳子上方∶隨眼痛左右,灸眉當中瞳子七壯,便愈。

《葛氏方》治卒生翳方∶灸手大指節上橫理三壯,左目灸右,右目灸左。

又方∶燒貝齒,細篩,仰臥令人以著翳上,日二三,一時拭去。

《千金方》治目翳方∶雄雀屎,人乳汁熟和,敷膚上,自消爛壞盡。

《僧深方》治目白翳方∶牡蠣 烏賊魚骨(分等)下篩以粉目,日三。亦可治馬翳。

又方∶煮露蜂房,以汁洗之,數數洗良。

《范汪方》治目有熱卒生翳方∶取書中白魚,曝令干,末,少少注翳上,一注便愈。

又方∶搗枸杞汁,洗翳上,日五六良。

《錄驗方》治目翳干姜散方∶干姜 雄黃(分等)下篩取如米,著翳上,日二。

《集驗方》治白翳覆瞳子黑精龍骨散方∶龍骨(一分) 貝齒(三枚,燒) 礬石(一分,燒)凡三物,冶下篩,著 頭,日二。

《崔禹錫食經》云∶納鴛鴦肪良。

《極要方》記曰∶有三人眼后膚肉生,前覆黑瞳子上,使割之,三日輒復生,不可止,有直

治目赤白膜方

《治眼方》治眼卒生膚翳赤白幕方∶取薤白,弱刀截以注膚上,注之其使周遍,幕皆著薤頭,去眼不耐辛,不過得再三注也。

又云∶治目白膜覆瞳子無所見方∶以鯉魚膽涂鐵鏡面,一宿令干,刮取之,曝干。末涂目翳上,日再,神驗。

《葛氏方》治目熱生淫膚赤白膜方∶取生瓜牛一枚,去其厭,納朱于中,著火上,令沸,綿注取,以敷 中。

又方∶取雀矢細直者,以人乳和,敷膜上,自消爛盡也。

又方∶搗枸杞汁洗之,日五六。(《集驗方》同之。)

治目息肉方

《病源論》云∶息肉淫膚者,此由邪熱在臟,熏于目,熱氣加于血脈,蘊積不散,結而成息《葛氏方》治目中生肉稍長欲滿目及生珠管方∶搗貝齒,絹篩真丹分等,攪令和,以注肉上,日三四。

《廣利方》理目久風赤,生息肉,痛,開不得方∶黃連(八分,碎) 大棗肉(四分) 竹葉(兩握,切) 蜜(半合)切,以水二大升先煎竹葉,取一大升。去竹葉,下棗肉,黃連,蜜半合,煎取四合,去滓,《蘇敬本草注》云∶雀矢和首生男乳如泥,點目中。怒肉赤脈貫上瞳子者即消,神效。

治目珠管方

《病源論》云∶目珠管者,風熱痰飲積于臟腑,使肝臟血氣蘊積,沖發于眼,津液變生結聚《范汪方》治目卒生珠管方∶以蜜涂目中,仰臥須臾,當汁出,隨拭去之。半日乃可滲之,生蜜尤良。

又方∶鯉魚若鯖魚膽注 中,以少真丹和膽縛尤佳。

《千金方》治目生珠管方∶冷石 手爪甲 龍骨三味,分等末為散,以新筆著上,日三。

《葛氏方》治目卒生珠管方∶搗牛膝根葉,取汁以洗目,亦入目中佳。

治目珠子脫出方

《病源論》云∶風熱痰飲積腑臟,則陰陽不和,肝氣蘊積生熱,熱沖于目,使目睛疼痛,熱《治眼方》目卒珠子脫出及青翳方∶越燕矢(一分) 真丹(一分) 干姜(一分)凡三物,搗細末,以管吹痛上,即愈。(今按∶《本草》∶越燕紫胸輕小也,胡燕胸斑黑,聲大也。)《醫門方》眼睛無故突出一二寸者方∶急以冷水灌漬眼中,數數易水,須臾睛當自入,平復如故也。

治眼腫痛方

《眼論》云∶若初患眼腫痛者,不可以物薄熨之。恐熱勢歸里,當時雖好,久之不佳。

深可《治眼方》治眼腫痛方∶大黃(八兩)以水五升漬之一宿,明旦絞取汁,分二服。

又方∶以酢漿作鹽湯洗之,日可十反。

又方∶秦皮(二兩) 黃連(一兩) 苦竹葉(切一升)以水二升,煮取七合,洗眼也。

又云∶治眼暴天行風腫癢痛方∶地骨白皮(三斤)水三斗,煮取三升,絞去滓,更納鹽二合,取煎一升,敷目也?;蚣痈山粌?。

又云∶治眼風腫癢痛方∶防風(二兩) 地骨白皮(二兩) 細辛(一兩) 干姜(一兩)以水煮取七合,洗眼。

又云∶治酒后熱毒腫痛方∶梔子仁(一升) 茈胡(三兩) 石膏(三兩) 芒硝(二兩) 大黃(二兩) 黃芩(一兩) 甘草(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洗眼。

治目赤痛方

《病源論》云∶目赤痛候,肝氣通于目,言肝氣有熱,熱沖于目,故令赤也。

《眼論》云∶治目赤痛澀不得開方∶鯉魚膽(一枚) 黃連(二七枚)凡二物,合和,淹于二斗米下蒸之,飯熟去滓,涂目 ,立愈。

又云∶治眼卒掣痛方∶灸當瞳子上入發際一寸七壯,痛即止。兩眼痛,灸兩眼處。甚良。

又云∶治目中白精赤如血梔子煎方∶黃連(一兩,下篩) 肥梔子中仁(二分,研)二物,研如上法,和以雞子黃如泥,更熟研,以絹絞去滓,用注目,日七八。雞子易臭,唯《博濟安眾方》治赤眼腫痛熱淚下立驗方∶黃連為末,綿裹以甘蔗汁浸良,久點之。

又云∶熱毒風攻兩眼并瞼忽浮腫眼赤復欲上 肉等方∶黑豆(一升,擇)上,分作十分,將軟綿帛子逐分裹于沸湯,蘸過蒸熱,慢慢熨之,每分三度入湯,盡其十分又云∶治積年風赤眼方∶上,取長明燈油盞,納油少許。以一銅錢于覆缽內細細磨之,令油凝缽底,覆卻,以艾煙微《葛氏方》治目卒赤痛方∶搗薺菜根汁,洗之。

又方∶當灸耳葉上七壯。

又方∶雞舌(二七枚) 黃連(一兩) 大棗(一枚)上三物,切,以水一升,煮取三合,先以冷水洗,染綿拭目,日三,大良。

《千金方》治目赤痛方∶甘竹葉(二七枚) 烏梅(三枚) 古錢(三枚)。

凡三味,水二升,先漬藥半日,東向灶煮三沸,三上三下,得二合,注目 。

《范汪方》治目赤痛方∶干姜(二分) 黃連(四分)凡二物,冶合已,乳汁和,如黍米,注四 ,晝夜無所在。

又方∶黃連(一兩) 丁香(二十枚)以水八合,漬之三日,去滓,洗眼。

《短劇方》治目痛方∶以鹽湯洗之良。

又方∶以 荷根取汁,著竹筒中,著目中,即愈。

《錄驗方》治目赤痛黃連湯方∶黃連(二分) 大棗(十枚)凡二物,切,以水五合,煮取一合半,注目中,日十夜二。

《耆婆方》治人眼赤痛方∶秦皮(二兩) 升麻(三兩) 黃連(二兩)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少少納目中,洗之。

《集驗方》治目痛三十年方∶取蟲螺一枚,以水洗之。納燥杯中,使螺口開。以黃連一枚,納螺口中,螺飲黃連,黃連苦

治目胎赤方

《龍門方》療大赤眼胎赤方∶以繩從頂旋,量至前發際中,屈繩頭,灸三百炷,驗。

又方∶青荊燒令出汁,點眼 ,驗。

《廣濟方》療目赤痛及胎赤方∶以蚌蛤裹置蜜二分,綠鹽一分,和,夜臥時火灸暖,著目 ,三四日愈。

又方∶豬膽和綠鹽敷,亦效。

治目癢痛方

《療眼方》治目茫茫痛癢淚出方∶用新熟米酒,正仰面臥,以酒灌目令滿;便急閉目,須臾開之。別使年少明目人看視,蟲即自愈。

《治眼方》治目癢痛方∶黃連(半兩) 大棗(一枚)凡二物,以水五合,煎取一合,綿纏簪納煎中,敷目。日十過。

《集驗方》治目中卒癢痛方∶削干姜令圓滑,納目 中,有頃復納之,辛竭者更易。

《葛氏方》治風目??喟W淚出方∶以鹽注 中。

治目赤爛方

《病源論》云∶目赤爛 候。風熱傷于目, 則赤爛。其風熱不去,故 常爛赤,積年不瘥。

《葛氏方》治數十歲鐵眼爛 方∶摘胡葉中心一把,著 中,以五升水煮之,小 覆上,穿 作孔目,臨孔上癢痛,當飯頃淚出一二升,便瘥。

《千金方》治風眼爛 方∶竹葉(四分) 柏樹白皮(六分) 黃連(四分)上,并切,以水二升,煎取五六合,稍用滴眼又方∶三指撮鹽置錢上,炭燒赤,投少醋中足淹錢,以綿沾汁注 中。

《錄驗方》治爛 神驗方∶黃連 干姜 雄黃凡三物,分等為散,著 ,日二。

《治眼方》眼鐵爛赤方∶淳苦酒(一升) 大錢(二七枚)凡二物,燒錢令赤,投苦酒中,以著銅器中,覆頭。著屋北陰地埋二十一日,出爆干,可丸又云∶治目風爛赤眵 恒濕神明膏方∶蜀椒(一升半) 吳茱萸(半升) 術(五合) 芎 (五合) 當歸(五合) 附子(十五枚,去皮)十物, 咀,漬著苦酒中一宿,明旦內藥膏中,微火上煎之,三上三下之。留定之冷乃上也痛向《醫門方》療目赤 痛如刺,不得開,肝實熱所致或障翳方∶苦竹瀝(五合) 黃連(二分)搗碎薄綿裹納竹瀝中一宿許。臥以瀝點眼中,日數度,淚下即瘥。澀痛加大棗五顆。忌熱面

治目淚出方

《病源論》云∶目為肝之外候,若風邪傷肝,肝氣不足,故令目淚出。

《眼論》云∶若眼赤癢淚出,名為風眼也。

《治眼方》治眼中風寒, 赤痛淚出,乳汁煎方∶乳汁(一升) 黃連(三分) 干姜(一分) 蕤核(二分)凡四物,以乳汁漬藥一宿,明旦于微火上,煎取三合,如黍米注眼四 。

又云治眼風淚出癢痛散方∶決明子(一分) 黃連(一分) 細辛(一分) 干姜(一分)凡四物,冶下篩,以爪取如麻子,注 中,日可再三。

又云∶治中風淚出方∶烏雄雞三歲者,刀割冠取血,旦一敷,暮臥又一敷。良驗。

《葛氏方》治目淚出不止方∶黃連(四兩)以水二升,煮取一升,綿半兩納中曝;復納盡汁,恒以拭目。

又云∶風目常苦癢淚出方∶以鹽注 中。

又方∶末黃連和乳汁敷 中。

又方∶虎杖根煮汁,以洗目。

《范汪方》治目淚出不止方∶燒馬矢,細末,絹篩,以少少敷 中。

《食經》云∶目涕出不止方∶蒸煮百合,食止涕泣也。

治目為物所中方

《療眼方》治眼為物所觸中疼痛腫赤結熱甘草湯方∶甘草(一分) 黃柏(一分) 苦參(一分) 當歸(一分)水一升二合,煎取七合,待冷洗眼,日五六夜一。

《千金方》治目為物所撞青黑方∶炙羊肉熨之,勿令甚熱,無羊肉用豬肝。

《葛氏方》治目為物所中傷有熱痛而暗方∶斷生地膚草汁注之,冬日煮干,取汁注也。(《短劇方》同之。)又方∶以水和雀矢,以筆注之。

又方∶乳汁和胡粉注,日五。(以上《范汪方》同之。)《短劇方》治目為物所中方∶羊膽、雞膽、魚膽,皆可用注之。(《葛氏方》同之。)《廣利方》療眼目筑損 肉出方∶生杏仁七枚,(去皮尖。)細嚼吐于掌中,反暖以綿纏箸頭,點 肉上,不過三四度,即瘥。

治竹木刺目方

《葛氏方》治竹木刺目不出方∶取鮑魚頭二枚,合繩貫。以人溺煮令爛,取汁灌目中,即出。

《龍門方》療眼刺不出方∶燒甑帶灰,少少服,立出。

又方∶摩好書墨,以筆注目瞳子上,出。

治稻麥芒入目方

《廣利方》療麥芒入目不出方∶煮取大麥汁,注目中,即出。

《治眼方》治稻麥芒入目中方∶取生蠐螬,以新布覆目上,以蠐螬從布上摩之,芒出著布已,效。

又云∶麥芒入目方∶破螻蛄背,著瞇上半日,則出瞇物入目中也。

《龍門方》麥芒入眼方∶以甑帶汁洗出。

《范汪方》稻麥芒入目方∶取麥汁注目中。

《蘇敬本草注》云∶稻麥芒入目中不出者,取 荷根汁注目中,即出。

治芒草沙石入目方

《葛氏方》目卒芒草沙上輩瞇不出方∶磨好書墨,以新筆染注瞳子上。

又方∶鹽豉各少少著水中,臨視之,即出。

《廣濟方》療瞇目方∶取少許甑帶,燒作灰,水服方寸匕,立出。

《治眼方》治目中瞇方∶旦起對戶門再拜已言∶戶門狹小,不足宿客,便愈。(《集驗方》同之。)又云∶治芒物草沙輩落目中瞇不出方∶以雞肝注之。

又方∶吞蠶矢一枚,良。

又,灸足中指節上,隨目左右。(以上《千金方》同之。)《千金方》治目中瞇方∶書中白魚,以乳汁和,注之。

《醫門方》療瞇目不出視不見方∶以酥納鼻孔中,隨左右垂頭,淋前令流入眼,眼中淚出,瞇逐出,無酥,豬脂亦佳。

《范汪方》治目瞇不去生淫膚方∶瞿麥 干姜凡二物,分等為散,以井花水服一刀圭,日三。

治鼻塞涕出方

《病源論》云∶夫津液涕唾,得熱則干燥,得冷則流溢,不能自收。肺氣通于鼻,其臟有冷《極要方》療 鼻不聞香臭方∶細辛,瓜蒂分等為末,以吹鼻中,須臾大涕出,恒能久自通。(今按∶《經心方》∶瓜蒂二《效驗方》治鼻中不利干姜散方∶干姜(二分) 桂心(一分)凡二物,合下篩,取如大豆許。以綿裹塞鼻中,藥行熱物,便去之。

《錄驗方》治鼻塞不得喘息皂莢散方∶皂莢(五分) 菖蒲根(五分)凡二物,下篩,以綿裹塞鼻孔中,暮臥時著,良。

又云∶治鼻孔偏塞中,有膿血,此乃是頭風所作,兼由蔽疾。宜服此散方∶天雄(八分,炮) 干姜(五分) 薯蕷(六分) 通草(六分) 山茱萸(六分) 天門冬(八分)凡六物,冶下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又云∶治鼻 (烏貢反)有息肉,及中風有濁濃汁出,細辛散∶文姜(四分) 細辛(五分) 皂莢(二分) 椒(四分) 附子(二分)凡五物,下篩以綿裹,如杏仁大,著鼻孔中,日一,五日濁膿盡。

《千金方》治鼻窒氣息不通方∶水三升,煮小薊一把,取一升,服之又方∶綿裹瓜丁末,塞鼻。

《范汪方》治鼻中多清涕方∶細辛(二分) 椒(二分) 干姜(二分) 皂莢(一分) 桂心(二分)凡五物,冶篩,和以青羊脂,裹以帛,塞鼻中,良。

《醫門方》療久鼻塞清涕出不止方∶附子(六分) 細辛 蜀椒(各八分) 杏仁(四分)細切,以苦酒淹一宿,以成煉豬脂一升,微微煎之,三上三下,附子色黃,去滓,以綿裹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水| 怀宁县| 稻城县| 准格尔旗| 东阿县| 鹤庆县| 疏勒县| 海晏县| 泾源县| 开江县| 高台县| 读书| 新乐市| 南靖县| 江阴市| 玉田县| 吉隆县| 阿克陶县| 宝坻区| 梁平县| 高密市| 南和县| 江安县| 温州市| 吉隆县| 龙游县| 青海省| 法库县| 桂平市| 冀州市| 小金县| 商南县| 咸宁市| 吉隆县| 水富县| 宁蒗| 安阳市| 西安市| 正蓝旗| 永安市|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