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耳聾方
《病源論》云∶耳聾者,腎(時忍反)為足少陰之精而藏精,其氣通耳。耳,宗脈所聚也。若者則耳宗脈《養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瀆,令人耳聾目盲。
《葛氏方》云∶聾有五種∶風聾者,摯痛;勞聾者,黃汁出;干聾者,耵聹生;虛聾者,蕭鯉魚腦,以竹筒盛蒸之,炊下熟,熱氣以灌耳,綿塞莫動,半日乃拔塞。用膽亦良,蒸畢塞裹塞良。)又方∶灸手掌后第二橫紋中央,隨聾左右,依年壯。
又方∶伏翼血納耳中甚良,腦中血尤妙。
又方∶鼠腦綿裹納中良。(今按∶《博濟安眾方》云∶取貓傷了鼠膽一枚,側臥瀝耳中,一《千金方》治耳聾方∶綿裹蛇膏,塞耳,神良。
又方∶雄黃,硫黃分等,綿裹,塞數日,聞。
又方∶作泥餅,濃薄如餛飩皮,覆耳上四邊,勿令泄氣。當耳孔上,以草刺泥餅,穿作一小干,《短劇方》治耳聾方∶巴豆(十四枚,去心皮) 松脂(半兩,煉去滓)凡二物,合搗,取如黍米粒大,著簪頭,著耳中,風聾即愈。勞聾當汗出,癢后乃愈,數用又方∶灸聽會穴,在耳前陷中。
《范汪方》治耳聾方∶雞子一枚,漬苦酒七日,塞耳,當取其黃汁用注中。神良。
又方∶以淳苦酒微煎附子五六宿,削令可入耳中,裹以絮,塞耳。
《新錄方》云∶治耳聾方∶雀腦綿裹如杏仁,塞耳中,日一易。
又方∶生地黃燠軟,綿裹塞耳。
又方∶燠石上菖蒲,塞耳。
《錄驗方》云∶菖蒲散治耳聾方∶菖蒲 附子(分等)下篩,以酒和如棗核,綿裹,臥時塞耳,夜易之,十日愈。(今案∶《博濟安眾方》∶菖蒲《效驗方》云∶杏仁丸治耳聾方∶杏仁(十分) 桂(二分)和丸如鼠矢,綿裹塞耳中,日三。
又云∶菖蒲丸方∶菖蒲根(一寸) 巴豆(一枚,去心皮)凡二物,搗合,分作七丸,綿裹如大豆,塞耳中,朝一夕一,良。
《極要方》療三十年聾方∶杏仁、葶藶、鹽等分,以豬脂煎,綿裹塞耳,良驗。
《救急單驗方》療耳聾方∶搗鵝膏,瀝耳中。數數著,瘥。
治耳鳴方
《病源論》云∶耳者,宗脈之所聚。宗脈虛,則風邪乘虛隨脈入耳,與氣相擊,故為耳鳴。
《千金方》治耳鳴如流水聲不治久成聾方∶生烏頭,蒸削如棗核大,塞耳,日一夜一易,不過三日,愈。亦治癢及風聾。
《短劇方》治風聾耳中鳴方∶但用鯉魚腦竹筒盛,塞頭蒸令烊,冷以灌耳,即愈。
又方∶附子,菖蒲分等,搗,以綿裹,塞兩耳,甚良。
《葛氏方》云∶耳田中恒鳴方∶生地黃切斷,仍以塞耳之,日夜數十易。亦治聾。
又云∶卒得風耳中吼吼者方∶急取鹽七升,甑中蒸使熱,以耳枕鹽上,冷易之。
治耳卒痛方
《病源論》云∶凡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風入于腎之經也。
《葛氏方》治耳疼痛方∶蒸鹽熨。 又云∶痛有汁出者方∶熬杏仁令赤黑,熟搗如膏,赤裹又云∶耳卒腫出膿者方∶末礬石,著管中吹入耳,三四過當愈。
《醫門方》治耳痛方∶菖蒲,附子分等,末,以烏麻油和如泥,取如豆灌耳中,立愈。(今按∶《龍門方》∶綿裹
治耳方
《病源論》云∶耳者,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足少陰,腎之經也。勞傷血氣,風熱乘虛《葛氏方》 耳耳中痛膿血出方∶釜月下灰吹滿耳令深入,無苦即自丸出。
又方∶搗桂,以魚膏和塞耳,不過三四。
又方∶桃仁熟搗,以赤 裹塞耳中。(今按∶《博濟安眾方》∶杏仁炒如膏塞之。)《短劇方》治 耳出膿汁散方∶礬石(三兩,燒令汁出盡) 黃連(一兩) 烏賊骨(一兩)上三物,搗,冶下篩如棗核大,綿裹塞耳,日二。
又云∶耳中膿血出作 耳,治之不愈,是有蟲也。治之方∶鯉魚腸一具,細銼之,以 三升,合搗布裹以塞兩耳。食頃當聞痛,痛則者應有白蟲出。
著《博濟安眾方》療 耳出膿∶杏仁炒令赤,搗如膏,綿裹塞耳。
又方∶細辛末、附子末,以蔥涕和,灌耳中。
又方∶松脂為末,挑安耳中,再安極妙。
又方∶石首魚腦中枕子為末,安耳中。
《華佗方》治 耳方∶雄黃,礬石分等,以綿纏箸頭拭膿,如大豆著耳中,濕者以藥敷之。
《廣濟方》療 耳膿血出方∶取車轄脂塞耳中,出膿血愈。
《極要方》療 耳出膿水方∶白礬(一分,燒令沸) 白龍骨(一分) 烏賊魚骨(一分) 蒲黃(二分)上為散,綿裹納耳中,日夜五遍,于耳中著十日內必瘥。
《救急單驗方》療胝耳膿血出方∶取成練白礬石如小豆納耳中,不過三,瘥。
《錄驗方》治耳中痛膿血出菖蒲散方∶椒(二兩) 當歸(二兩) 姜(二兩) 菖蒲(二兩) 附子(二兩)凡五物,冶合下篩,綿裹塞耳孔,時時易之。
治耳耵聹方
《病源論》云∶耳耵聹者,是耳里津液結聚所成。人耳皆有之,輕者不能為患,若加以風熱《葛氏方》治耵聹塞耳而強堅不可得挑出方∶搗曲蚯蚓,取汁以灌耳中,不過數灌,摘之皆出。(《千金方》同之。)
治百蟲入耳方
《葛氏方》治百蟲入耳方∶以好苦酒漬椒灌之,以起行便出。
又方∶綿裹豬肪塞耳,須臾蟲死,出著綿。
又方∶閉氣,令人以蘆管吹耳。
又方∶搗生姜汁灌之,韭汁亦佳。
又方∶以兩刀于耳前相敲作聲,蟲即出。
又方∶溫湯令的的(都灑反)爾,以灌之。
又方∶燒干鱔頭屑,綿裹塞耳,立出。
又方∶以草帶鉤草向耳孔,即諸蟲皆出,勿令釣羅耳孔中,內蟲即死耳中。
《短劇方》蟲入耳者方∶取椒一撮(七活反)末之,以半升酢漿漬取汁,溫灌耳中,行十四步,蟲則出。
又方∶醬、苦酒、漿汁灌之。
又方∶綿裹白膏塞耳,蟲則死,著綿出。
又方∶用車轂脂涂耳孔,蟲則出。
《極要方》百蟲入耳方∶以苦酒灌之。
又方∶生姜汁灌之。
又方∶韭汁亦佳。
《千金方》蟲入耳方∶桃葉。塞耳,立出。
又方∶以蔥涕灌耳,即出,大驗。
又方∶車 脂涂耳孔,蟲自出。
《范汪方》蟲入耳方∶水銀如大豆置耳中,須臾令耳向下,以銅物擊齒數十,即出。
又方∶搗 ( )菜,以汁灌之。
《新錄方》治蟲入耳方∶干姜末吹耳中,出。
又方∶綿裹銅屑塞耳。
《龍門方》療百蟲入耳方∶熬胡麻,以疏布裹作枕,枕頭即出。
又方∶銅器近耳邊打作聲,即出。
治蜈蚣入耳方
《葛氏方》蜈蚣入耳方∶取新熱豚肉若炙豬肉以當耳孔中安之,即出。
《醫門方》治蜈蚣入耳方∶炙豬肉令香,掩耳,立出。(《千金方》同之。)《極要方》治蜈蚣入耳方∶以椒葉裹鹽,炙令熱以掩耳,冷即易,立驗。
治蚰蜓入耳方
《葛氏方》云∶蚰蜒者,世呼為土蛩,似蜈蚣,黃色而細長,治入耳方∶以水銀如大豆一枚,瀉耳中。
又方∶熬胡麻,以葛囊盛,枕之,蟲聞香覺出,即瘥。(今按∶《醫門方》搗碎用之。)《短劇方》治蚰蜒入耳方∶炒麻子,葛囊盛之,傾耳枕之,蟲聞香則出。
《極要方》治蚰蜒入耳方∶灌油即出。
又方∶桃葉汁灌之。
又方∶銅器近耳邊,即出。(今按∶《醫門方》∶打作聲。)《千金方》治蚰蜒入耳方∶牛乳灌之。
治蟻入耳方
《葛氏方》治蟻入耳方∶炙脂膏香物,安耳孔邊,則自出。
又方∶燒陵鯉甲末,水和灌耳中,出。
《龍門方》云∶耳邊炙肉,即出。
《醫門方》云∶以豬頭炙令香,安孔邊,立出。
治飛蛾入耳中方
《葛氏方》治飛蛾入耳中方∶以葦管吹之,立走出。
治水入耳方
《新錄方》治水入耳方∶取魚目為灰,納水中便出。
《龍門方》治水入耳方∶取水銀豆許,安耳邊,水出。
治耳中有物不出方
《千金方》云∶耳中有物不可出方∶以麻 ,從一頭令散,涂好膠柱,著耳中物令上,停之令相著,徐徐引之令出。
治目不明方
《病源論》云∶夫目者,五臟六腑陰陽精氣,皆上注于目。若為風邪所侵,則令目暗不明也《養生方》云∶恣樂傷魂,魂通于目,損肝則目暗。
《靳邵服石論》云∶凡洗頭勿使頭垢汁入目中,令人目痛。
《養生要集》云∶以冷水洗目,引熱氣令人目早瞑。
《治眼方》云∶治眼七病,一傷于房,精氣虛竭;二傷大風;三傷于大寒;四傷于大熱;五翳,或時苦疼痛,或但冥無所見。治之方∶決明子(四分) 車前子(六分) 白術(六分) 地膚子(六分) 細辛(四分) 柏子仁(六分)凡八物,下篩,服方寸匕,日三。百日后眼疾除,遠視明。
又云∶治眼失精,一歲二歲至三四歲,或目中無他病,但無所見,如絹中視。決明散方∶馬蹄決明(二斗)凡一物,冶下篩,以粥清服方寸匕,日三。禁食生魚豬肉辛菜。
《葛氏方》治目失明三十年不識人鐘乳云母散方∶鐘乳(四分) 茯苓(四分) 遠志(四分) 細辛(四分) 云母(四分)上五物,搗下篩為散,服半錢匕,稍增至一錢。
又云∶治目 不明方∶決明子(一分) 蕤核仁(分) 黃連(二分) 秦皮(二分)上四物,切,以水八合,煎取三合,沾綿洗目中。
又方∶三歲雄雞冠血,數數敷之自瘥。
《大唐延年方》治目茫茫無所見蕪菁散方∶蕪菁子(小二升,以水一大斗,煮取令盡,汁出日干,熬散) 煉胡麻(小三升,熬為散)二味冶合,以飲苦酒服之。
《短劇方》治目卒不所見方∶銼梓木,煮以洗目,日三。(《葛氏方》同之。)《千金方》神曲丸主明目百歲可讀細書方∶神曲(四兩) 磁石(二兩) 光明砂(一兩)三味,飲服如梧子三丸,不禁。常服益眼力。眾方不及,學人宜此知方神驗,不可言。
又方∶蕪菁子三升,凈淘,醋味清酒三升煮令熟,曝干,冶下篩,以井花水和服方寸匕,日又方∶三月三日采蔓菁花,陰干,末之,空腹井花水服方寸匕。久服長生目明,可夜書。
又方∶胡麻一石,蒸三十遍,末之,每日酒服一升。
又云∶治目茫茫不明如年老方∶鯉魚膽一枚,取汁染綿,拭目。
又云∶治眼暗灸方∶灸大椎下,數取第十節。正當脊中央二百壯,唯多為佳,至驗,不須方《錄驗方》黃連太一丸治肝氣熱沖目令視瞻 方∶黃連(二斤)凡一物,以好清酒一升,淹一宿,出曝之,干,復納酒中。如是十過,酒盡為度。干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七丸,日再。禁、豬、魚、犬、馬、雞肉、五辛、生冷,余依藥法。
《蘇敬本草注》云∶搗絞地膚汁洗之。(今按∶《錄驗方》∶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范汪方》治目冥茫茫方∶蕤核(三分) 黃連(二分) 干姜 細辛(各一分)凡四物, 咀,蜜三合,水三合漬之一宿,煎得二合,如米注目 中,日三四。
《集驗方》治目不明苦淚出方∶用烏雞膽,臨眠敷之,良。
又方∶摘小酸模莖汁注四 ,數為之。
《僧深方》治目盲十歲,百醫不能治,郁金散方∶郁金(二兩) 黃連(二兩) 礬石(二兩)凡三物,冶令篩,臥時著目中,如黍米,日一。
治目清盲方
《病源論》云∶清盲者,謂眼本無異,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見物耳。若臟虛有風邪痰飲乘之謂之《眼論》云∶夫人苦眼無所因起,忽然幕幕,不痛不癢,漸漸不明,經歷年歲,遂致失明。
要針又云∶夫清盲之為病,發在于內。有障狀似凝膏,大如楮子,浮在眼內,游泊水中,正障瞳虛談, 辭妄說,徒施千萬,竟不收一,雖復盧醫起骨,華佗解 ,此皆偏學一邊,各善一術。至于清盲內障,則自拱手。
《治眼方》治眼清盲無所見斑浮鳩散方∶斑浮鳩(一頭,冶如食法,炙令熟) 決明子(半升) 細辛(二兩) 防風(二兩)凡四物, 咀,合封十五日,干之,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
又云∶治清盲無所見三十年方∶細辛(一分) 熒火(十二枚) 蕪菁子(一升) 鯉魚膽(三枚)凡四物,冶蕪菁子,細辛,熒火下篩,以魚膽和之,不足,人乳汁益之,服如梧子三丸,七又方∶豬膽(一枚)凡一物,微火上煎之,令可丸以如黍米,納眼中食頃有驗,如方始生翳宜少敷,不可過多。
《耆婆方》治人目清盲晝夜不見物方∶秦皮、升麻、黃芩分等,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沾綿,敷目中。
《短劇方》目清盲無所見方∶以赤鯉魚膽并腦,雜真珠合和,綿取注 中。
治雀盲方
《病源論》云∶人有晝而睛明,至暮則不見物,世謂之為雀目。言如鳥雀,至暮無所見也。
《千金方》治雀目術∶令雀盲人至黃昏時,看雀宿處,打驚之,雀起飛,乃咒曰∶“紫公紫公,我還汝盲,汝還我明《葛氏方》治雀盲方∶以生雀頭血敷目,可比夕作之。
又方∶鼠膽敷之,最良。
《新錄單方》治雀盲方∶鯉魚、鮒魚膽敷如粟并良。(今按∶《葛氏方》∶鯉膽若腦敷。)《耆婆方》治雀盲方∶取豬肝去上白幕,切作膾,以淡姜齏,三朝空腹食之,瘥。
《錄驗方》治雀盲方∶小蒜一升, 咀,以水四升,煮令蒜熟,著小口器中,以目臨上,當小辛,可無苦。
治目膚翳方
《病源論》云∶陰陽之氣,皆注于目。若風邪痰氣乘腑臟,腑臟之氣虛實不調,故氣沖于目《眼論》云∶若因時病后眼痛生白障,此為翳也;若因病后生赤肉者,此為膚障也。
又云∶若已生翳者,當鐮之。其中有赤脈處,當以鉤鉤甘刀割斷也。日日針鐮、敷散,若鉤者,更甚割斷甘刀勢也《治眼方》治眼急生膚翳及赤肉上黑精上服此瀉肝湯方∶黃芩(二兩) 夕藥(二兩) 芒硝(一兩) 甘草(一兩半) 大黃(二兩) 大棗(十二枚)凡六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分為三服。
又方∶臥時以胡粉注翳上,治三十年翳,甚良。
又云∶眼中卒生膚覆瞳子赤白者鹽散敷方∶鹽(一銖) 頭垢(一銖) 干姜(一銖)凡三物,鹽燒合冶,取如小豆大著眼中,不過二。
又云∶胡粉散治眼卒冥及生翳方∶胡粉(一銖) 干姜(一銖)凡二物,末之,以筒吹,少少著眼中,大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