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鼻中息肉方
《病源論》云∶肺氣通于鼻。肺藏為風冷所乘,則鼻氣不和,津液壅塞,而為鼻 。冷搏于《范汪方》治鼻中息肉通草散方∶通草(半兩) 礬石〔一兩(熬)〕 真珠(一銖)凡三物,合冶下篩,展綿如棗核,取藥如小豆,著綿頭,納鼻中,日再。(今按∶《集驗方《千金方》治鼻息肉方∶礬石末,以面脂和,綿纏著鼻中,數日息肉隨藥出。
又方∶灸上星穴二百壯。又上星相去三寸,各百壯。
《葛氏方》治鼻中生息肉不通利方∶礬石,胡粉,分等末,以青羊脂和涂肉上,數佳。
又方∶末陳瓜蒂,注息肉。
《博濟安眾方》療鼻塞息肉不通方∶上,以細辛末少許,吹入鼻中,自通。
《效驗方》治鼻內肉方∶胡麻,成煉礬石等分末,以針刺息肉令破,以末敷之,日二。以瘥為限。
治鼻中生瘡方
《病源論》云∶鼻是肺之候也,肺氣通于鼻,其臟有熱,氣沖于鼻,故生瘡也。
《千金方》治鼻中生瘡方∶燒祀灶飯,末,涂鼻中。
又方∶燒故馬鞍,末,敷之。
又方∶搗杏仁,和乳敷之。
又方∶馬牛耳垢,敷之。
又云∶治蚶(呼該反)蟲食鼻方∶燒銅箸,納酢中,涂之。
治鼻痛方
《千金方》治鼻痛方∶恒以油涂鼻內外。
又方∶涂酥亦佳。
治鼻中燥方
《耆婆方》治人熱風鼻中燥腦中 方∶杏仁一小升(去皮炙),蘇二升,納杏仁于蘇中煎之,杏仁黃,瀝出之,納臼中搗作末,還納
治鼻衄方
《病源論》云∶肺開竅于鼻,熱乘于肺,則氣亦熱也。血氣俱熱,血隨氣發出于鼻,為鼻衄《醫門方》云∶上實下虛,其人必衄,衄發從春至夏,為大陽衄;從秋至冬為陽明衄。
《短劇方》治鼻衄血出數斗,眩(胡蠲反)冒,劇者不知人方∶干姜屑,龍骨末,吹之即止。
又方∶取亂發五兩燒之,冶末,取如棗核著筒頭,吹著鼻孔中。不止,益末吹之。并服方寸又云∶治鼻衄積年,夜臥起而肩頭有凝血數升,眾治不瘥方∶舂 葉絞取汁,日飲三升,不過四五飲愈,神良。
《千金方》治鼻血出不止方∶冷水凈漱口,含水,以葦管中吹二孔中,即止。
又方∶蔥白一把,切,搗,絞取汁,瀝鼻中三兩滴,入即止。
又方∶地黃汁五合,酒一合,煮取四合,空腹服之。
禁酒炙肉。旦旦服粳米飲。
又方∶濕布敷胸上。
又方∶灸上星穴五十壯,在當鼻入發際一寸。
又方∶灸涌泉二穴各百壯,在足心陷者中。
《葛氏方》治鼻卒衄方∶苦酒漬綿,塞鼻孔。
又方∶釜底黑末,以吹納鼻中。
又方∶水和粉如粥狀,以墨和,服之多少在意,立愈。
又方∶以綿裹白馬矢塞鼻。雜文馬矢悉可用,若大甚者絞馬矢汁,飲一二升。可用干者絞取又云∶大衄口耳皆血出不止方∶蒲黃五合,以水一升和,一頓服。
又方∶鏵 以柱鼻下。
又方∶熬鹽三指撮,以酒服之,不止,更服也。
《極要方》療鼻衄出數升,令人眩冒,劇者不知人方∶桂心(三兩) 干姜(一兩) 亂發灰(一兩)上,為散,先食漿水,粥服方寸匕,日二。
《博濟安眾方》療鼻衄不止方∶上,以糯米二合細研,以冷水頓服。
《廣濟方》治鼻衄出血不止方∶新汲水淋頭頂上六七斗,并將浸腳立效。
又方∶童子小便三四灌入鼻中,立效。
又方∶干姜削令頭尖,微煨,塞鼻中,立效。
《范汪方》卒衄出不止方∶書額上作“由”字。
又方∶濃融膠,膠額,膠燥血斷已,用良。
又云∶熱病鼻衄多者出血一二斛方∶蒲黃五合,水五升和,飲一頓盡,即愈。
《醫門方》治鼻衄血出不止方∶生地黃汁服一升,須臾二三服,兼以冷水淋頂上,立愈。
《如意方》治鼻衄術∶取衄血以書其人額云“今某日,血忌”字,即止。當隨今日甲乙也《廣利方》療鼻衄出血不止方∶濃研經墨點鼻中,立效。
《龍門方》療鼻出血不止方∶搗刺薊汁飲一升,驗。
又方∶灸頭頂上七壯。
治鼻中物入方
《千金方》治卒食物從鼻中落入頭中,介介痛不出方∶牛脂若羊脂,如大豆大,納鼻孔中。以手取脂,須臾脂消,則物逐脂俱出。(今按∶無牛羊
治緊唇生瘡方
《病源論》云∶脾胃有熱,氣發于唇,則唇生瘡。而重被風耶寒濕之氣搏于瘡,則微腫濕爛《集驗方》治沈唇方∶燒礬石令沸,雜胡粉以敷之。
《千金方》治緊唇方∶臘貼一宿,瘥。
又方∶炙松脂粘貼,瘥。
又方∶灸虎口,男左女右,七壯。
又方∶先灸瘡后,取蛇灰敷之,大驗。
又方∶燒亂發、蜂房、六畜毛作灰,豬脂和,敷之。
又云∶治唇邊生瘡連年不瘥方∶取八月藍葉十斤,絞取汁,洗之,日三。
《葛氏方》治審唇常瘡爛方∶燒葵根敷之。
又方∶頭垢敷之。
又方∶東壁土敷之。
《新錄方》治審唇方∶荷汁和酒洗,日二三。
又方∶馬莧搗汁洗之,日三。
又方∶檳榔 灰敷上。
又方∶榆根白皮粘貼。
《龍門方》療緊唇方∶取地黃葉于壞瓦器中搗之使爛,待干,刮取末,涂驗。
《短劇方》治緊唇方∶俗諺言∶良方善伎,出于阿氏。是余少時,觸風乘馬行獵,數苦緊唇。人教纏白布作大燈,
治唇生核方
《病源論》云∶有風熱邪氣乘之,而沖發于唇,與血氣相搏,則腫結。外為風冷乘,其結腫《葛氏方》治唇緊重忽生丸核稍大方∶以刀鋒決去其膿血,即愈。
《千金方》治唇緊生核方∶取豬矢平量一升,以水絞取汁,溫服。
又云∶唇舌忽生臼方∶燒雞矢白作屑,以布裹,著病上,含,日三。
治唇黑腫硬方
《千金方》治唇黑腫痛癢不可忍方∶取四文大錢,于磨石上,以臘月豬脂磨,取汁,涂之。
又方∶以竹弓彈之,出其惡血,亦瘥。
《醫門方》療人口唇皮黑,堅硬作痂,皮裂時血出,恒痛唇皮起落復生,歷年不瘥方∶上,以山中黃泥和水,研令細熟以涂唇上,當有毛出,抽取燒之。又涂毛盡,瘥。其毛千得
治唇破方
《葛氏方》冬月唇干 血出者方∶熬桃仁,搗豬脂和涂之。(《千金方》同之。)又云∶唇卒有傷缺破敗處者方∶刀鋒細割開,取新殺獐鹿肉,以銼補之。患兔缺又然,禁大語笑,百日。
治唇面方
《千金方》治遠行唇口面 裂方熟煎豬脂。將行夜,常涂面臥,行萬里,野宿,不損。
《本草》云∶涂酥良。
治口舌生瘡方
《病源論》云∶手少陰,心之經也,心氣通于舌。足太陰,脾之經也,脾氣通于口。腑臟熱《葛氏方》治喉口中及舌生瘡爛方∶含好淳苦酒即愈。
又方∶銼黃柏,恒含之。
又云∶若口表里皆有瘡者方∶搗白 荷根,酒漬含汁。
《錄驗方》治口中十二病,或腫;或有膿血;或如飯粒,青白黑起;或如鼠乳;或有根下斷甘草 桂心 生姜 細辛(各一兩)凡四物,淳苦酒三升,煮取一升,適寒溫含之。
《千金方》治口熱生瘡方∶升麻(六分) 黃連(二分)上二味,篩,綿裹,含咽汁,亦可唾去之。
又云∶口中瘡久不瘥,入胸中,并生瘡三年以上不瘥方∶濃煮薔薇根汁,冷,稍稍咽之。冬用根,夏用莖葉。
論云∶凡患口齒有瘡,禁油、面、酒、醬、咸、酸、膩、干棗。瘥后七日慎彌佳。薔薇根為入生蜜二合,旋旋含之吐之。)又云∶舌上瘡方∶豬膏(一斤) 蜜(二升) 甘草(如指三寸)上三味, 咀合煎,相得;含棗大,稍稍咽之,日三。
《經心方》治口瘡久不瘥方∶棗膏三斤,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數洗愈。
《隨時應驗方》口瘡方∶干姜火炙,口中含,吐熱水盡,即瘥。
《龍花妙方》口瘡方∶含礬石,吐去水,良。(今按∶《博濟安眾方》∶以白礬鍛石涂之。)又方∶以井水,日三漱,彌好。
《崔禹錫食經》口瘡方∶食石 良。
《博濟安眾方》療口瘡舌硬語不得方∶白礬石(一分) 桂心(一分)上為末,安舌上即語。
《范汪方》治人口生瘡方∶杏子(一枚) 黃連(一節) 甘草(一寸) (今按∶《本草》∶甘草一尺者重二兩為正,仍一凡三物,冶下篩,綿絮裹之,納著口中含之,含汁稍咽之,已用驗。
《集驗方》治口中生瘡方∶取黃柏削去皮,作如鴨舌含之,咽汁,彌好。蜜漬含亦佳。
《效驗方》治口爛瘡無復皮方∶黃連(三分) 附子(一分) 榆皮(三分)凡三物,冶篩,和蜜,綿裹如杏子和之;藥味盡吐出,更含。
治口舌出血方
《病源論》云∶心主血脈而候于舌,若心藏有熱,則舌上血出如涌泉。
《葛氏方》治口中忽出血不止方∶灸額上入發際一寸五十壯,便愈。
又云∶舌上出血如簪孔者方∶以戎鹽敷之。
《千金方》治舌上出血,有四五孔,大如簪者,血出如涌泉,此心病也。治之方∶戎鹽(五分) 黃柏(五分) 葵子(五分) 人參(三分) 桂肉(二分) 大黃(二分) 甘草(二分) 炙上七味,丸如小豆,飲服三丸,日二,不知增至十丸。
《經心方》∶治舌上孔血出如泉,此心病也。燒鐵熟爍孔中,良。
治九竅四肢出血方
《病源論》云∶九竅四肢下血者,營衛大虛,腑臟傷損,血脈空竭。因而喜怒失節,驚忿不《葛氏方》云∶人九竅四肢指岐間皆血出,此暴驚所致也。以井花水 其面,當令卒至。
勿又方∶粉一升,水和如粥,飲之。
《千金方》九竅出血方∶又搗荊葉取汁,酒服二合。
又方∶灸上星穴五十壯。
又方∶龍骨末,吹鼻孔中,血斷為度。
《范汪方》卒驚動七孔皆血出方∶盜以井花水灑其面,勿使知也。
治嘔血方
《病源論》云∶嘔血者。夫心主血,肝者藏血,愁憂思慮則傷心,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千金方》治嘔血方∶柏葉一斤,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葛氏方》治卒嘔血,腹內絞急,胸中隱然痛,血色紫黑或從溺中出方∶灸臍左右各五分,四壯。(《集驗方》同之。)又方∶末桂一尺,羊角一枚,炙焦搗末。分等合,服方寸匕,日三四。
治吐血方
《病源論》云∶夫吐血者,皆又大虛損及飲酒,勞傷所致也。
《醫門方》經曰∶凡諸吐血嘔血人,若兼右氣喘咳不得臥者,多死難療。
《葛氏方》治卒吐血方∶服蒲黃一升。
又方∶濃煮雞蘇飲汁。亦治下血漏血良。
《千金方》治吐血方∶服桂心末方寸匕,日夜可二十服。
又方∶燒亂發灰,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
又方∶灸胃脘三百壯。
又方∶灸胸堂穴五壯。
《短劇方》治吐血方∶用東向 荷根,搗絞取汁一二升,頓服立愈。亦治蛄毒痔血,婦人腰腹痛,大起后出清血也《錄驗方》治血生姜湯方∶生姜(五兩) 人參(二兩) 甘草(三兩) 大棗(十枚)凡四物,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范汪方》治吐血下血不止方∶生地黃一升, 咀,清酒五升,微火上合煎得二升半,去滓,強人頓服,老少分再服。
《令李方》治吐血便血方∶干地黃 黃芩(各二兩)凡二物,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僧深方》治吐血方∶龍骨多少冶,溫酒服方寸匕,日五六,可至二三匕,亦治小便血。
《醫門方》療吐血單神方∶生地黃汁一升二合,白膠一兩,以銅器盛蒸之,令消,頓服之,三服,必瘥神效。
《龍門方》療卒吐血不止方∶取灶底黃土一斤,以水一大升三合,研澄飲之。
《廣利方》療吐血不止方∶刺薊菜及根搗汁半升,頓服之。
又方∶生葛根搗汁半大升,頓服之。(《僧深方》云∶治吐血欲死。)
治唾血方
《病源論》云∶唾血者,傷損肺所為。肺為五臟蓋,易為傷損,若為熱氣所加則唾血。
如紅《耆婆方》治人唾血及水涎不能食方∶干地黃 人參 蒲黃等分為散,以飲服一錢匕,日二,腹痛者加夕藥八分。
又方∶生大豆五小升,以水二小斗,煎取二升豆汁,納一小升酒,煎取一升,分為二服,三《僧深方》治唾血方∶干地黃(五兩) 桂心(一分) 細辛(一分) 干姜(一分)凡四物,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
《錄驗方》治唾血中有膿血牽胸脅痛方∶干地黃(五兩) 桔梗(三兩) 紫菀(三兩) 竹茹(三兩) 五味(三兩) 赤小豆(一升) 續斷凡九物,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葛氏方》治卒唾血方∶取茅根搗,服方寸匕。亦可絞取其汁,稍稍飲之,勿使頓多。(《極要方》同之。)又方∶服桂屑方寸匕,日夜令二十許服。亦治下血神方。
《千金方》治唾血方∶灸胃脘穴三百壯。
又方∶灸胸堂穴,肺俞。
治口中爛痛方
《千金方》治口中瘡爛痛不得食方∶杏仁(二十枚) 甘草(一寸) 黃連(一分)上三味,下篩合和,綿裹杏仁許大,含勿咽,日三夜一。
《范汪方》治口中爛傷喉咽不利方∶礬石(二兩) 黃連(一分)冶篩,如大豆二枚,置口中含瘡上,小兒瘡石如小豆,日三。
治口吻瘡方
《葛氏方》治吻瘡方∶燒栗 敷之。
《千金方》治口吻瘡方∶楸白皮及濕粘貼,三四度。
又方∶掘經年葵根欲腐者,作灰,及熱著之。
又方∶取新炊甑下飯及熱駐之二七下。
又云∶治口肥瘡方∶熬灶上飯,末敷之。
《極要方》口吻白瘡方∶燒檳榔 為灰,敷上,良。
治口舌干焦方
《病源論》云∶腑臟虛熱,氣乘心脾,津液竭燥,故令口舌干焦也。
《葛氏方》治口中熱干燥方∶烏梅、棗膏分等,以蜜和丸如棗,含之。
又方∶生姜汁(一合) 甘草(二分) 杏仁末(二分) 棗(三十枚) 蜜(五合)微火上煎,丸如李核,含一枚,日四。
《千金方》治口中熱干方∶甘草(四分) 人參(四分) 半夏(三分) 烏梅肉(四分) 棗膏(四分)上五味,蜜和丸如彈丸,含咽汁,日三。
又云∶治虛勞口干方∶麥門冬(二兩,末) 干棗(三十枚,肉)蜜一升和,蒸之三升米下,服之。
《經心方》治口干方∶以水三升,煮石膏末五合,取二升,納蜜二升,煎取二升,去滓,含棗核大,咽汁盡,復含又方∶生葛根汁服二升亦瘥。
《蘇敬本草注》∶口干食軟熟柿也。
治口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