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住舍婆提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善得心解脫,善得慧解脫,人中大龍,應作者作,所作已辦,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善得正智心,解脫一切,心得自在,到第一彼岸——唯除一人尊者阿難,余者悉是大阿羅漢。諸大菩薩十千人,俱皆不退轉,唯一生縛,其名曰:

寶明菩薩、慧聚菩薩、勝藏菩薩、名稱意菩薩、辯聚菩薩、觀世自在菩薩、得大勢菩薩、彌勒菩薩、得無憂菩薩、文殊師利童子菩薩、不迷行菩薩、不迷見菩薩、除惡菩薩、壞一切悲闇菩薩、功德寶華莊嚴菩薩、金纓光德菩薩、障一切罪菩薩、不壞思惟菩薩,如是等上首,十千菩薩俱。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連、尊者摩訶迦葉、尊者須菩提、尊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尊者離波多、尊者阿泥樓大、尊者阿難陀,此如是等八大聲聞,文殊師利童子菩薩、除惡菩薩、寶幢菩薩、不迷見菩薩、障一切罪菩薩、觀世自在菩薩、辯聚菩薩、不迷行菩薩,此八菩薩摩訶薩等,并大聲聞,于晨朝時,著衣持缽被服袈裟,相與欲入舍婆提城為乞食故。未到彼城,于路中間,共相謂言:“我等心住如色三昧,入舍婆提大城乞食。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人民得聞圣諦。”

尊者舍利弗曰:“我心安住如色三昧,入舍婆提大城乞食。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人民于圣諦中,得無礙慧,不破壞慧,彼慧不闇。”

尊者大目揵連曰:“我心安住如色三昧,入舍婆提大城乞食。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人民無有魔業。”

尊者大迦葉曰:“我心安住如色三昧,入舍婆提大城乞食。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婦人、一切丈夫,若男若女與我飲食,一切皆得無盡福報乃至涅槃。”

尊者須菩提曰:“我心安住如色三昧,入舍婆提大城乞食。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人民得阿蘭若。”

尊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曰:“我心安住如色三昧,入舍婆提大城乞食。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人民皆得三昧。”

尊者離波多曰:“我心安住如色三昧,入舍婆提大城乞食。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外道、遮羅迦婆離婆羅阇迦尼、揵陀阿只毗迦、婆羅門居士,得不惡見。”

尊者阿泥樓大曰:“我心安住如色三昧,入舍婆提大城乞食。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人民得不嫉樂。”

尊者阿難陀曰:“我心安住如色三昧,入舍婆提大城乞食。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人民聞法即解。”

文殊師利童子曰:“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門戶窗壁器莊嚴具,樹葉花果袈裟等中,出空、無相、無愿等聲,出不生聲亦出生聲,出無我聲。”

除惡菩薩曰:“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若彼眾生有惡業行,應受報者,彼見法故現世輕受。”

寶幢菩薩曰:“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善寶滿藏悉開。”

不迷見菩薩曰:“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何等眾生堪任菩提?婦女、丈夫、若男、若女,眼見我者,皆見我身如佛身色,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障一切罪菩薩曰:“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人民五蓋不障。”

觀世自在菩薩曰:“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何等眾生系縛執掌欲被殺者,皆得解脫,無有怖畏。”

辯聚菩薩曰:“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人民何等,惡心眾生,慈心相向,遞共贊詠,音聲語說皆得辯才。”

不迷行菩薩曰:“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隨何眾生眼見我者,一切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彼大聲聞彼諸菩薩,依如是法,如是行說,相與進向舍婆提城。

時憍薩羅,波斯匿王有女,名得無垢,已曾親近無量諸佛,久種善根,供養多佛,解甚深法,得五神通——天眼遠見,清凈過人——彼諸菩薩彼大聲聞,在道語說皆悉遙聞。

彼女端正姿媚少雙,甚可愛樂。妙色具足,父母意念,一切婇女、一切人民皆悉樂見,年始十二。

二月八日,弗沙星日意樂出游,以求吉相。父母即聽,從婆羅門有五百人。赍持蘇酪、華草、符瓷相隨而出,為欲解奏彼婆羅門。見諸菩薩、大聲聞已,即住念曰:“我今見此吉相好人。”

時彼侍從婆羅門中,有一長老大婆羅門,厥名梵天,謂得無垢,作如是言:“女今當知,我此所見是不吉相。前有如是諸比丘住,可回入城。見如是相,所作不吉。以此因緣,或解或奏,不吉不成。”

即于爾時,得無垢女偈對梵天婆羅門曰:

“見此無障勝,能卻多人惡,

此見凈四諦,正念信解脫。

二足上福田,施彼愿生天,

得甘露果報,施者不得惡。

第一持戒人,離濁無惡念,

行世間治病,療救苦眾生。

佛世間最勝,第一之法主,

此是彼佛子,無有塵垢染。

此諸大菩薩,遠離何等法,

惡法皆遠離,常謹慎不越。

持戒世間最,好人見者勝,

作塵許供養,彼得如法財。

此滿足勝相,此善心凈田,

婆羅門得信,獲多福生人。”

爾時梵天婆羅門,為得無垢女,而說偈言:

“莫隨癡心言,齋時觀比丘,

如著衣剃發,求吉不用見。

尊朝不喜汝,我當必被笑,

不得持齋戒,愿勿觀比丘。

若不觀比丘,則是大善哉。”

爾時得無垢女,為梵天婆羅門,而說偈言:

“非于今朝日,能救我父母,

非諸親非財,亦復非嚴飾。

此之功德人,入于有為行,

此人能救我,亦救我父母。

我于今朝日,舍身復舍命,

甚愛樂佛法,不欲世富樂。

更無異歸依,能救護眾生,

唯有佛法僧,三寶能救護。”

爾時梵天婆羅門,語得無垢女言:“汝大不是。汝于昔來,未曾見佛、未曾聞法、未供養僧。汝何處聞?云何信佛?”

得無垢女作如是言:“我生七日,時婆羅門,安置我身在栴檀殿金寶床上,五百天子,在于我上空中行過,我時得見。時彼五百諸天子中,有一天子,曾見如來,種種贊嘆,說佛功德,贊嘆法、僧。我時得聞五百天子,皆共問之,作如是言:‘君見佛來,佛狀云何?云何得知?’時彼天子,知我心信,為生五百天子信故,而說偈言:

“‘無垢欲染發,清凈軟靡旋,

面猶百葉花,如夜空滿月,

毫色雪頗梨,眉間甚可喜,

諸眷屬中勝,佛語甚微妙。

人主師子頰,眼目極殊妙,

齊平四十齒,眾生中心勝。

彼復廣長舌,善凈圓滿面,

利益善語言,離惡口兩舌。

無有無義語,佛不毀譽語,

利益諸眾生,無數眾生信。

項相猶如貝,人生臂指長,

譬如象王鼻,希凈齋卻入。

陰如象王藏,亦復如日光,

身毛皆上靡,鹿[跳-兆+專]足下平。

離垢惡實語,一切牟尼王,

已破壞惡見,惡見悉已滅。

眾生億問難,正答令歡喜,

遠離彼二邊,說于中道法。

隨何人聞者,第一寂滅樂,

直不曲勝語,一切歡喜愛。

法云普遍覆,平等雨法雨,

如來既自度,亦度彼眾生。

歸救中第一,觀世間相應,

余無量功德,我不能具說。’

彼天子聞已,心開凈信佛。”

爾時得無垢女,說此偈已,即語梵天婆羅門言:“大婆羅門!我生七日,便得聞此佛法功德。從是已來,不曾少時有癡覆心,不著諸欲,不著嫉妒,不著貪心,不起盜心;心不思量亦不憶念,不知愛著;或父或母,或兄或弟,姊妹親屬,不知愛著;嚴飾之事,不知愛著;王都城邑聚落身命,不愛著生。大婆羅門!我憶異相,所謂佛相。大婆羅門!我心恒常憶念三種。何等為三?隨何方面,如來行處,我問如來;若佛說法,如是一切我悉攝取,不失一字,不失一義,不失一語,無有一夜或于一日;隨在何處,我常見佛,非是不見,我常聞法,常供養僧。大婆羅門!如是見佛,如是聞法,供養眾僧,我無厭足。”

爾時梵天大婆羅門,敕一同伴小婆羅門,作如是言:“汝摩那婆!今速還去,如得無垢向來所說,悉為大王及王夫人,說如是法。”

時摩那婆受教而去,如所見聞,悉為大王及王夫人,說如是法。

爾時得無垢女,如佛功德為諸人說,如法功德為諸人說,如僧功德為諸人說。時彼五百諸婆羅門,聞已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得無垢女,從輿而下,與諸侍從婆羅門俱,前詣菩薩大聲聞所。到已禮拜恭敬尊重,住在尊者舍利弗前,合掌而立,問于尊者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一切女人,智慧甚少,染欲極多。專行放逸,心意狹劣,不念善法,多念惡法。善哉,大德!唯愿垂哀悲心念我,如應說法,令我長夜,得大利益,安隱快樂。”

此語未訖,時憍薩羅波斯匿王,聞婆羅門摩那婆語,速疾急到,詣大聲聞、諸菩薩所,見女在坐,于自己女,如大聲聞,如大菩薩,作如是言:“在家甚樂。何故在坐,說如是言:‘我從是來,不為癡覆,不著戲樂,不曾起心。’”

時憍薩羅波斯匿王,即自為女而說偈言:

“汝端正如天,姿媚如莊已,

何故起惡見,說言皆不著?

王國土豐樂,汝母隨汝心,

女何所憶念,言不著身樂?

一切貴敬汝,見汝者皆愛,

百功德莊嚴,何以不著樂?

女何所見聞,于樂生憂怖?

好心向我說,汝有何所愿?”

爾時得無垢女,即為父王而說偈言:

“王不覺家惡,危脆諸陰中,

有為所止宿,如妓兒戲場,

毒蛇所居處,命少時不停,

無有安樂心,云何得睡眠?

四大如毒蛇,三有何處樂?

多怨惡斗諍,到曠野險處,

煩惱怨圍繞,云何得安樂?

何者是戲樂?云何而著樂?

飲毒云何睡?敕殺云何喜?

險岸云何安?人命亦如是。

如來說譬喻,有聚如須彌,

爾許顛倒意,誰信無常劫?

父母兄弟等,一切賊境界,

善知識兒子,親友皆圍繞,

猶如鏡中像,一切皆無常。

有何等人輩,能信此不實,

初見自然智,即發菩提心。

從發心已來,未失菩薩行,

何處菩薩行,貪著世間樂?

我見彼如來,不思議功德,

聞善逝說法,見此佛子人,

是故不憶念,著世五欲樂。”

爾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既聞女說,默然不言。

爾時得無垢女,知父默然。即語尊者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我欲問難,愿慈念我。佛說大德,智慧人中最為第一。大德!何者智慧?彼智慧者,為常無常?若是常者,如佛所說,一切諸法皆悉無常。佛如是說,則是妄說、迷惑說法。若是無常,彼法不生。若法不生,彼法則無。為何所說?則不憶念說智慧法。以何義故?佛說大德智慧人中最為第一?”

尊者舍利弗,默然不答。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問于尊者舍利弗言:“何故默然,不答女難?”

尊者舍利弗言:“女不問我無常之法,問不生法,故我不答。”

爾時得無垢女,問于尊者大目連言:“大德目連!佛說大德,神通人中最為第一。大德為住眾生想故示現神通,為住法想示現神通?若住眾生想示現神通者,眾生既無,云何大德示現神通?若住法想示現神通,法無分別,大德亦爾,無所分別。既無分別,云何大德示現神通?”

尊者目連,默然不答。

爾時尊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問于尊者大目連言:“何故默然不答女難?”

尊者目連言:“女不問我分別,我無分別,不取、不分別如來菩提道,是故我不答。”

爾時得無垢女,問于尊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言:“大德富樓那!佛說大德,說法人中最為第一。大德為受持說法,為不受持說法?若受持說法,則與一切愚癡凡夫等無有異。何以故?一切愚癡凡夫受持。大德!如是不離一切愚癡凡夫法。若不受持說法,法既無物,云何大德說法人中最為第一?”

尊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默然不答。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問于尊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言:“何故默然,不答女難?”

尊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言:“女不問我世諦之義,問我真諦,故我不答。”

爾時得無垢女,問于尊者大迦葉言:“大德摩訶迦葉!大德入八解脫,入已復出,為人說法。于何人邊乃至微少受一瓢食,彼諸施者,皆得生天。彼于大德,云何而施?為身凈施?為心凈施?為身心凈施?若身凈施,身則無知、無覺、不動,如草如木,如壁如土,彼身如是不能凈施。若心凈施,心則如幻,不暫時住,不能凈施。若彼身心內外俱凈,如是身心不得凈施。身心無物,云何凈施?”

尊者大迦葉,默然不答。

爾時尊者須菩提,問于尊者大迦葉言:“何故默然,不答女難?”

尊者大迦葉言:“女不問我取法,問我不取法,是故我不答;女問我實際,是故我不答。”

爾時得無垢女,問于尊者須菩提言:“大德須菩提!佛說大德阿蘭若行最為第一。大德!阿蘭若者,為有物修?為有法修?若有物修則是無常。若有法修,法無生相、法無滅相,法若不生不滅相者,彼則平等——彼若平等則非平等,彼若真如則非真如——不動不轉。若不動轉,彼不得說。若不得說,彼不思議。若不思議,彼不可說。若不可說,彼則無物。若無物者,彼則無實。若無實者,圣人不說。”

尊者須菩提,默然不答。

爾時尊者離波多,問于尊者須菩提言:“何故默然,不答女難?”

尊者須菩提言:“乃至無有少法可說,默然為樂。女問如是不戲論法,諸有言說皆是不善,不言說界是阿蘭若行。”

爾時得無垢女,問于尊者離波多言:“大德離波多!佛說大德坐禪人中最為第一。大德!為心依止禪?為心不依止禪?若心依止禪,心則如幻不實分別,若當如是不實,分別則不實,依止禪三昧則不實。若無心念禪,一切死人亦得歡喜。諸草木壁波羅賒樹,皆應三昧。何以故?以彼諸物皆無心故。”

尊者離波多,默然不答。

爾時尊者阿泥樓大,問于尊者離波多言:“何故默然,不答女難?”

尊者離波多言:“得無垢女,問佛境界,彼非聲聞之所能答。”

得無垢曰:“于意云何?如來法界、聲聞法界,有別異耶?若異法界,則壞法界,若法界壞,法界則二。法界不二,得言真如。如是真如,得言不二。如是真如,如是不二,不得言勝。大德何以作如是說?”

爾時得無垢女,問于尊者阿泥樓大言:“大德阿泥樓大!佛說大德天眼人中最為第一。大德!天眼為有物見?為無物見?若有物見,則墮常見。若無物見,則墮斷見。”

尊者阿泥樓大,默然不答。

爾時尊者阿難陀,問于尊者阿泥樓大言:“何故默然,不答女難?”

尊者阿泥樓大言:“女懷智慧問,是故我不答。”

爾時得無垢女,問于尊者阿難陀言:“大德阿難陀!佛說大德于多聞中最為第一。大德!何物得言多聞?為有義知?為究竟知?若有義知,義無言語,不可言說,非耳識知,彼非可見。若究竟知,然世尊說當聽于義,莫聽文字,如是不聽。大德阿難!云何多聞?”

尊者阿難默然不答。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問于尊者阿難陀言:“何故默然,不答女難?”尊者阿難陀言:“一切文字性離如響,女問我字,故我不答。女問平等無心離心,此義乃非學人境界,云何得說?仁者!當問如來法王。”

爾時得無垢女,問于童子文殊師利言:“文殊師利!佛說仁者善解如來甚深解脫,如是菩薩摩訶薩中最為第一。彼因緣法云何甚深?為深故甚深?為自體甚深?若彼因緣深故甚深,則彼因緣,無人和合。何以故?如是因緣,不去不來,非眼識見,乃至非是意識所知。不二和合因緣而生。若自體甚深,彼甚深體則非可示。”

文殊師利言:“實際之義,甚深,甚深!”

得無垢言:“文殊師利!以彼實際非實際故,如是彼智則非是智。”

文殊師利言:“無有言語得實際者。”

得無垢言:“文殊師利!若無所得則無言語,出過言語故無所得。”

文殊師利言:“若爾,云何為他人語?”

得無垢言:“文殊師利!如來菩提出過言語,彼不可說。”

文殊師利默然不言。

爾時得無垢女,問不迷見菩薩言:“善男子!如不迷見如是說言:‘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何等眾生堪任菩提?婦女丈夫,若男若女,眼見我者皆見我身如佛身色。’此事云何?仁者為示如來色身?為示法身?若示色身,彼諸眾生不見佛身。若見佛身,則違佛語。佛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若以聲求我,

彼人行邪道,則不能見我。’

“若示法身,而佛法身非可示現。何以故?如來法身出過眼識,彼不能見。”

不迷見菩薩,默然不答。

爾時寶幢菩薩,問不迷見菩薩言:“何故默然,不答女難?”

不迷見菩薩言:“女問我無物,是故我不答。”

得無垢曰:“我非無物問,無物不得問,我說學法應如是知。”

不迷見菩薩。默然不言。

爾時得無垢女,問寶幢菩薩言:“善男子!仁如是說:‘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善寶滿藏悉開。’此事云何?仁者如是何所憶念?為當有心希望福德?為當無心希望福德?若當有心希望福德,仁者則與愚癡凡夫等無有異。何以故?愚癡凡夫皆有希望愛著心故。若當無心希望福德,是則無心希望積聚。”

寶幢菩薩,默然不答。

爾時得無垢女,問除惡菩薩言:“善男子!仁如是說:‘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若彼眾生有惡業行應受報者,彼見法故,現世輕受。’此事云何?如佛所說,業不思議,仁說不能違佛所言。若仁不能思議業者,云何得知未來重業,現世輕受?一切諸法皆空無主,仁今云何言得法王?若仁能令重業作輕,則違佛語。”

除惡菩薩言:“我以愿力,能令如是重受之業作輕受業。”

得無垢曰:“無有人能愿力回輪,若能轉者,一一如來本皆有愿:‘一切眾生,我皆悉令得大涅槃。’非愿力成此門,應知如是愿力不能回轉。”

除惡菩薩,默然不言。

爾時得無垢女,問障一切罪菩薩言:“善男子!仁如是說:‘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一切人民五蓋不障。’此事云何?若仁禪定,能令眾生諸蓋不障。一切諸法皆空無主,如是仁不是仁,我不是我,云何能與他人作恩?”

障一切罪菩薩言:“先修慈心。”

得無垢言:“一切諸佛大慈心行,有佛土中諸眾生等蓋縛所惱。”

障一切罪菩薩,默然不言。

爾時得無垢女,問于圣者觀世自在菩薩言:“善男子!仁如是說:‘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隨何眾生系縛執掌,欲被殺者即得解脫,無有怖畏得無所畏。’此事云何?仁為取修?為不取修?若取修者,愚癡人取,是則不可。若不取修,則非無常,若非無常,則不可取。”

觀世自在菩薩,默然不答。

爾時辯聚菩薩,問觀世自在菩薩言:“何故默然,不答女難?”

觀世自在菩薩言:“女不問我生法,不問我滅法,問我不生不滅法,是故我不答。”

得無垢曰:“觀世自在!仁何不問何處不生不滅?”

觀世自在菩薩言:“得無垢女,何處不生不滅?無少字轉行。”

得無垢曰:“若不轉行,則一切法無有少字,非黠慧人字轉行說,不著名字,法界無障礙,故彼心不著。”

觀世自在菩薩默然不言。

爾時得無垢女,問辯聚菩薩言:“善男子!仁如是說:‘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何等惡心眾生,慈心相向,遞共贊詠,音聲語說皆得辯才。’此事云何?仁此辯才起,為有因緣起?為無因緣起?若有因緣起,一切無常皆因緣起,若如是者不得寂靜。若無因緣起,如是無實,則不得言有辯才起。”

辯聚菩薩言:“我從初發菩提心來,常作是愿:‘若諸眾生得見我者,皆得辯才。’”

得無垢曰:“善男子!仁為有心辯才?為無心辯才?若有心辯才,則墮常過。若無心辯才,彼諸言語,仁云何說仁不實語?”

辯聚菩薩,默然不言。

爾時得無垢女,問不迷行菩薩言:“善男子!仁如是說:‘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是若入舍婆提城,隨何眾生,眼見我者,一切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事云何?何者菩提?彼菩提者,為有?為無?若言有者,仁則著常。”

不迷行菩薩曰:“言菩提者,智者言語說言菩提。”

得無垢曰:“彼智云何?為當生體?為寂靜體?若彼生體,生皆無常。若皆無常,則不正念。若皆無常是正念者,一切癡人皆應正念。若寂靜體,彼無所得。若無所得彼不分別。此或佛說,或菩薩說,或阿羅漢說,或凡夫說。何以故?菩提道者則無分別,愚癡凡夫則有分別,有分別者非是黠慧。”

不迷行菩薩默然不言。

爾時,尊者須菩提等諸大聲聞,彼諸菩薩,如是說言:“我今回還,不須入彼舍婆提城而行乞食。何以故?朝日已得妙好法食,即爾滿足。我既從彼得無垢女聞勝妙法,我于朝日得法食足。”

爾時得無垢女,語尊者須菩提言:“大德須菩提!不取不舍,是聲聞法。仁等今者為何所求?何所憶念?大德須菩提!無戲論者是聲聞法,若著戲論非聲聞法。大德須菩提!無依止者是聲聞法,圣人境界非是依止,非依止著不發動搖。”

爾時彼大聲聞、彼諸菩薩,及彼五百諸婆羅門,得無垢女,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并諸侍從無量人眾,皆悉往詣祇陀樹林給孤獨園。到世尊所,頭面禮足,圍繞三匝于一面坐。得無垢女繞佛千匝,繞千匝已,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妙聲偈問如來曰:

“我今問善逝,無上無等智,

無量無垢名,三界之尊主,

能以甘露法,慈愛令人得。

云何菩薩行,能坐樹王下,

破壞魔王軍,成無上菩提?

云何動大地,乃至動龍宮?

云何放光明,普照無量處,

說菩提法行?云何得總持?

云何菩薩行,而能得佛財?

云何修寂靜,第一三摩提?

云何神通力,丈夫云何說?

眾生中勝行,得何等意行?

云何得凈辯,同合凈美語?

云何諸菩薩,而得善眷屬?

云何大丈夫,而得宿命智,

得無垢天眼,天耳他心智,

大神通光明,行無量世界?

云何念檀舍,戒凈常行忍?

云何精進禪?云何行般若?

云何常遠離,胎藏生宿處,

更不受胎生,過化生彼岸?

云何佛前住,口說無我空?

云何愛不愛,彼二心平等,

滅一切染惡,心堅不高下?

世間法不動,猶如須彌山,

得失及毀譽,稱譏苦樂等。

此世間諸法,云何過如月?

無主不諂誑,無染云何慢?

舍離自高心,無有如是意,

寂靜勝寂靜,不舍奢摩他。

第一智慧人,云何得有縛?

不愛妻子財,云何而得有?

定愛猶如鳥,常如月無異,

其心既如是,云何有法愛?

云何有智人,如地水火風?

不動云何常?愛平等如空。

云何不舍法?常不舍佛法,

寧自舍身命,不舍第一法。

云何住菩提,證無塵垢法?

眾生中醫想,佛國土莊嚴。

云何住凈僧?凈僧云何有?

三世法云何?聞有眾生樂,

云何愛滅壞?見四諦羅漢,

云何戒具足?云何百眾生,

令安住菩提?行有常愛著,

誰能得端正?何誰有化生?

云何大富樂?云何大智慧?

一切智道行,何誰能具足,

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妙好?

一切善福德,無斯辯才生,

云何有凈僧,比丘受具足?

何處有此愿?云何百有生?

宿命云何有?常與佛和合,

于千億劫中,不作惡行善。

心不著端正,云何有醫師?

力精進忍辱,云何而有勝?

云何歸依佛,歸依于法僧?

自舍于身命,不是舍佛法。

云何諸眾生,凈行菩提行?

一切悔放舍,為眾生說法。

不是少許癡,一切知大寂,

若行法眾生,次第得授記。”

得無垢女如是說已,世尊即告得無垢言:“善哉,善哉!得無垢女!汝甚善哉。汝今善能問于如來如是之義,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我為汝說。”

得無垢言:“善哉,世尊!愿樂欲聞。”

佛即告言:“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能壞魔王。何等為四?一者、供養他人心不嫉妒。二者、舍離惡語。三者、常生多人善根。四者、無盡修慈。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能壞魔王。”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心莫懷嫉妒,口勿說惡言,

教多人行善,不盡修慈心。

菩薩能修行,如是四種法,

十方破魔王,證無上菩提。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能動無量諸佛世界。何等為四?一者、如說而行。二者、信甚深法。三者、堅固教化。四者、能教多人菩提。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能動無量諸佛世界。”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能如說而行,知甚深法忍,

欲得白凈法,堅固教化人,

常為多人說,無上菩提道。

智人如是法,能動億世界。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能放光明普照無量諸佛世界。何等為四?一者、施佛燈明。二者、守護正法。三者、能入八難惡眾生中而為說法。四者、以寶羅網覆如來塔。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能放光明普照無量諸佛世界。”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以燈明施佛,則得凈光明。

能守護正法,如正法受持。

為放逸之人,說不放逸法。

以妙寶羅網,覆于如來塔。

如是諸菩薩,放光照世界,

遍不可思議,億世界中行。

此光觸眾生,遇者皆得樂,

發心求菩提,無上大智慧。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陀羅尼。何等為四?一者、種種布施。二者、莊嚴女人與來求者。三者、贊嘆如來功德。四者、多行般若。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得陀羅尼。”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修行種種施,則得陀羅尼。

種種莊嚴女,以施來求者,

常贊佛功德,修行佛般若,

行如是四法,彼得陀羅尼。

能于百千劫,聞持而不失,

十方佛說法,憶念力能取。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得三昧。何等為四?一者、常說有為多苦。二者、樂獨無侶。三者、發勤精進。四者、究竟善業。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則得三昧。”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說有為多苦,樂獨行如犀,

勤進常有智,究竟行善業。

行如是四法,求于菩提行,

得寂靜三昧,速覺佛菩提。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神通力。何等為四?一者、身輕。二者、心輕。三者、受持一切佛法。四者、四界空界平等受持。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得神通力。”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身輕如心輕,法中無依止,

空界我無量,四界等受持,

思量此四法,得無量神通。

以此三昧力,行一切世界,

一念普周遍,見多千億佛。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端正殊特。何等為四?一者、不嗔。二者、掃如來塔,障惡風雨,作已歡喜。三者、戒凈具足護持。四者、常一切時先意問訊,見諸法器不欲破壞,心如金剛。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端正殊特。”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于他無嗔垢,障佛塔風雨,

凈掃治莊嚴,常恭敬供養,

凈戒常護持,常先意問訊,

盡心于法器,如金剛須彌。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是故化生常在佛所。何等為四?一者、作蓮華坐如來之像。二者、滿掬憂缽羅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或散佛身,或散浮圖。三者、安樂有多信才,于持戒人,心不破壞一切善根。四者、愿與一切眾生安樂令得佛道。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是故化生常在佛所。”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作勝蓮華坐,如來之形像,

水華滿掬施,為利益他人,

于他不惡說,不取他惡說,

念十方眾生,愿與安隱樂。

修行如是等,四種勝功德,

是故得化生,常在于佛所。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大富樂。何等為四?一者、平等心施。二者、施不望報。三者、心開多信。四者、能知眾生心行。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得大富樂。”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平等心施與,所有皆不吝,

深信佛智慧,數得大富樂。

有信不諂誑,不取惡他人,

信法正直見,彼得善富樂。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大智慧。何等為四?一者、于法不生嫉妒。二者、能除他人疑悔。三者、如聞而說。四者、多修空行。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得大智慧。”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智人不懷嫉,能除他疑悔,

如所聞而說,說如來行空。

行如是四法,如來所隨喜,

如佛教而學,得佛二足尊。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宿命智。何等為四?一者、能為久忘法者說應聞法,令得憶念不忘句義。二者、令他信欲所謂語說,令他歡喜,為他說法。三者、欲令出離有為諸苦入于涅槃。四者、知幻三昧與愿相應。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得宿命智。”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久讀誦忘者,教示令憶念,

常說樂聞語,不倦為他說,

令出有為苦,舍相修三昧。

行如是四法,得宿命大人,

億無量千劫,速成第一醫。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常親近佛。何等為四?一者乃至失命因緣不舍佛法。二者、乃至失命因緣,終不稱說法師罪過。三者、乃至失命因緣,終不親近不善知識。四者、常修念佛三昧。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常親近佛。”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常不舍佛道,不毀誓法師,

不近惡知識,常勤心念佛。

行如是四法,得親近如來,

在在所生處,彼處常有佛。

乃至未證得,無上菩提道,

一切所生處,常得親近佛。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三十二大丈夫相。何等為四?一者把金散佛,或散浮圖。二者、常以香油涂如來塔。三者、種種華香伎樂布施。四者、眷屬相隨,供養和上阿阇梨等。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得三十二大丈夫相。”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把金散浮圖,香油涂佛塔,

施以香華樂,敬心供養師。

行如是四法,得三十二相,

端正甚奇妙,一切功德具。

此法有妙相,佛第一智慧。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八十好。何等為四?一者、種種妙衣莊嚴法坐。二者、供養他人心不生倦。三者、于法師所不作斗亂。四者、教諸眾生佛菩提行。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得八十好。”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妙衣嚴法坐,供養他不倦,

教眾生菩提,易得八十好。

菩薩修行此,四種功德故,

常于一切時,有勝相莊嚴。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凈辯才。何等為四?一者、持菩薩藏。二者、晝夜讀誦三聚法門。三者、為他人說離因緣法,以佛菩提不生不滅、離因緣故。四者、歡喜受持,不惜身命及以財寶。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得凈辯才。”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晝夜常讀誦,堅持菩薩藏,

諸世間相違,受持此佛法,

不惜身命財,惜彼菩提道。

行如是四法,得辯才增長,

如著種種鬘,他人見者喜。

一切諸世間,人天等眾生,

見彼菩薩者,歡喜亦如是。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凈佛土。何等為四?一者、于他不嫉。二者、等心自他。三者、見諸眾生心常歡喜。四者、不親諸惡眷屬。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得凈佛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心不懷嫉妒,不取他人利,

見眾生歡喜,等心于一切,

不伴惡眷屬。如是等四法,

具足修行者,得清凈佛土。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僧具足。何等為四?一者、不念他人眷屬。二者、和合破壞眷屬。三者、于說法處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四者、舍離惡語。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得僧具足。”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念他眷屬,和合破壞者,

說法處教人,不說破壞語。

行如是四法,得第一凈僧,

欲得凈僧者,黠慧修此法。

“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隨心所愿生佛國土。何等為四?一者、于他親友心不生嫉。二者、常求六波羅蜜欲令滿足。三者、心信清凈堅固。四者、于諸菩薩常起師想,乃至初發菩提心者,皆生師想而供養之,而不偏著親友因緣。得無垢女!諸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四法,隨其所愿生佛國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嫉他利養,求波羅蜜善,

常凈堅固心,于菩薩師想,

不諂求樂緣,欲令親得樂。

常修此功德,速得近如來,

隨心之所愿,得生佛世界。

既生彼世界,隨憶念皆得。”

爾時得無垢女白佛言:“世尊!如佛為我所說法門,若我不信、不取此法,不修、不行,是則破壞一切十方于今現在現命現住諸佛世尊。”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語得無垢作如是言:“汝甚希有!若如是說菩提難得,彼菩提行難得修行,女能修行甚為希有。”

得無垢女即發誓言:“大德目連!我未來世當成如來應正遍知,如今世尊等無有異。若實不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無一眾生有怖畏者。我今實語,若我堪能如佛所說具足修行,今當雨華天諸妓樂自然出聲,我婦女身轉為丈夫。”

得無垢女,如是說已,即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諸妓樂自然出聲,雨眾天華。得無垢女,轉婦女身即成丈夫,如年十六端正童子,一切皆見。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白如來曰:“希有世尊!如我意解,菩薩從初發心乃至道場,此得無垢如是神通最為第一,如是大力,如是大體,如實住持,此如是等,所見因緣,異異具足。”

如是說已,佛言:“如是,如是!目連!如汝所說,菩薩從初發心乃至道場,彼是世間天人福田,出過一切聲聞緣覺。”

時佛微笑——諸佛常法,若微笑時,則有若干無量種色,種種異色,青黃赤白紅紫頗梨金寶色光從口中出,普照無量無數世界,乃至梵世,照已還攝,入如來頂——爾時尊者阿難從座而起,整服左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偈贊問曰:

“天王緊那羅,娑婆世界主,

大梵天王聲,命命之音聲,

音樂諸天聲,貪嗔癡寂靜,

世界皆生愛,無垢人王月,

力功德如海。何故放光明,

復六種動地?大地不傾覆,

空中雨天華,見者心愛樂。

猶如師子王,破壞小野干,

如來能摧壞,一切諸外道。

唯愿牟尼尊,今日為我說,

佛念何因緣,何人得大利?

億那由他數,日月珠光明,

帝釋娑婆主,乃至梵天光,

從世尊面門,出無垢凈光,

彼十方光明,一切皆不現。

額中滿如月,眉間凈無垢,

明若秋日月,分陀華無異,

猶如電光發,螢火星不現。

釋迦牟尼尊,映蔽諸外道,

如來今放光,何人得利益?”

尊者阿難,如是說已。佛言:“阿難!此得無垢如實住持,轉女人身得成男子,汝為見不?”

阿難答言:“已見。世尊!”

佛言:“阿難!此得無垢菩薩,于八十千阿僧祇劫行菩提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六十千阿僧祇佛所行菩提行,文殊師利童子菩薩,爾乃于后發菩提心。如文殊師利等八十千菩薩,若佛世界功德莊嚴,如得無垢菩薩一佛世界功德莊嚴。”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語得無垢菩薩言:“善男子!若仁如是久遠已來行菩提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女身何以不轉?”

得無垢言:“大德目連!菩提覺者非女人身、非男子身。何以故?菩提不生,非身心覺。”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作如是言:“希有世尊!此得無垢菩薩摩訶薩,乃能解此甚深解脫。”

佛言:“文殊師利!如得無垢菩薩,六十億佛所,行于梵行,修空三昧,滿八十千阿僧祇劫,修無生忍,于三十億佛所,難問彼佛已,說得無垢菩薩甚深解脫,諸菩薩中最為第一,衣食供養八十億佛,問此論義辯才法門。文殊師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聞此法門,受持讀誦為他廣說,彼人如是得福甚多。何以故?此法門者得入菩提具足因緣。”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當以何名名此法門?我當云何而奉持之?”

佛言:“文殊師利!此法門者名“論義辯才”,如是受持;名“得無垢法門”,如是受持。”

佛說是時,有八十億那由他眾生,諸天人等一切不退,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辯聚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得無垢菩薩摩訶薩,幾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

佛言:“善男子!是得無垢菩薩摩訶薩,過不可數百千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無垢笑憶念幢王如來、應、正遍知,世界名曰無量凈妙功德莊嚴,彼國無有聲聞、緣覺,過天富樂。”

爾時得無垢菩薩摩訶薩,于世尊前,聞授記已,歡喜踴躍,上升虛空高八十億多羅樹,住虛空中,放大光明,其光遍照千佛世界,世尊頂上八十四千由旬寶華中住,為供養佛,如鳥飛下,繞佛千匝,合掌向佛,于一面坐。

爾時彼五百婆羅門,并梵天婆羅門,見得無垢菩薩前勝神通,身毛肅然,得凈心信,深生愛敬。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若恭敬如來,彼利是大利,

令何人決定,作佛法因緣。

我婆羅門種,前造作惡事,

見大聲聞師,口說不善語。

今懺悔此罪,愿后不受殃,

見佛子惡說,非是賢人語,

非善得人身,虛損他飲食。

我若不見佛,勝妙功德王,

則與得無垢,相隨解奏去。

以見彼佛子,恭敬須臾間,

我問彼言曰:‘何處時見佛?’

彼言:‘生七日,爾時聞佛名。’

彼說佛功德,實體不異聞。

我聞彼佛名,深生凈信心,

一切皆欲去,向無上菩提。

我前福因緣,得聞佛名稱,

來向釋師子,頭面禮佛足。

求見佛禮拜,聞于無上法,

見此二足尊,得脫一切苦。

若佛釋師子,實語人說法,

我學彼佛法,得佛法因緣。

女聞佛法故,得無上菩提,

我今入實法,菩薩行道門,

我信入佛法,當得世間勝。

彼堅固心知,憶念牟尼尊,

圣知阿難問,授一切人記。”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此等五百人,梵天婆羅門,

彼一切同時,當得成佛道。

于八十億劫,不作諸惡行,

于一一劫中,得見億如來。

過去已供養,滿足五百佛,

此后復得見,億佛坐菩提。

供養僧福田,八十億比丘,

廣為諸眾生,說如是法門。

次第一切得,寂靜涅槃樂。”

佛說此經已,辯聚菩薩摩訶薩、得無垢菩薩摩訶薩等一切菩薩,彼諸聲聞,彼婆羅門,波斯匿王憍薩羅主,及諸天人并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世尊說,歡喜奉行。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1-24 18:58:49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州区| 永登县| 定远县| 和平区| 当阳市| 墨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大邑县| 湄潭县| 登封市| 雷州市| 苍山县| 湖南省| 新田县| 大渡口区| 洞口县| 嵊州市| 应城市| 平武县| 仪陇县| 江门市| 龙游县| 白沙| 陇南市| 华蓥市| 铜鼓县| 长治县| 双牌县| 屯门区| 柳州市| 兴国县| 延吉市| 革吉县| 政和县| 长白| 淄博市| 越西县| 黑河市| 吉首市| 临高县| 佛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