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 南疆繹史
  • 溫睿臨
  • 3450字
  • 2015-12-21 12:21:51

紀略二

福王(下)

右南都紀略第二。

◎是年十月朔,我朝定鼎更始;明年,南京潰,大兵進守皇城:原本皆略。今憑正史勘補。其三月內審問偽太子、故妃兩案,語多未備;今核入。凡紀中所不盡者,均于「書后」詳之。如揚州從難鄉官張伯鯨、撫臣衛胤文者,皆闕書;案胤文雖有妄劾史督輔事為清論所棄,然其死難則不可冺也。予諸「勘本」、「書后」之作,匪敢哆張議論也;蓋紀傳中所不足而疑似者,于此可以補證發明之耳。

紀略二

福王(下)

。福王(下)

冬十月乙卯朔,大清定鼎燕京。我世祖章皇帝即皇帝位,建元順治;頒詔天下,普與臣民更始。是日,福王以鄭芝龍為總兵官,鎮守福建;羅聯芳守貴州。命鑄「弘光通寶」錢。

丁巳,錢謙益疏薦蔡弈琛、頌馬士英功兼雪「逆案」阮大鋮、楊維垣、賈繼春、吳孔嘉、房壯麗、呂純如等。以李沾為左都御史。

己未,張縉彥戴罪總督北直、山西、兩河軍務,便宜行事。

庚申,大學士高弘圖罷。

甲子,鳳陽地震。

丙寅,再震。遣司禮監太監孫元德督催直隸、浙江、福建歲收、緞價、內庫一應錢糧;仍督兩江漕糧、鹽課、洋稅并一切修練、儲備事宜。加湖廣巡撫何騰蛟兵部右侍郎,巡撫全省。賜北京死節太監王承恩等九人贈謚、祭葬,予蔭有差。命于杭州選淑女。

壬申,中旨以張捷為吏部尚書。

癸酉,丁魁楚以原官總督兩廣軍務。追復代宗生母賢妃吳氏為皇太后,謚曰孝翼溫惠、淑慎慈仁,匡天錫圣皇太后。復建文弟允熥為吳王,謚「悼」;允熞為衡王,謚「愍」;允熙為徐王,謚「哀」;長子文奎曰恭愍皇太子;少子文圭為原王,謚「懷」;并附祀孝康陵。復江都、宜都、南平等四郡主為公主,耿睿、于禮為駙馬都尉。

甲戌,以右春坊衛胤文兼兵科給事中,監高杰軍。以張捷為吏部尚書。

乙亥,張秉貞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

丙子,命以來年正月上辛,仍遵洪武制,合祀天地于南郊。士英請令戶部給直省印單,凡贖鍰自杖以上俱注單內,解部充餉;其不入單內以贓論。從之。

丁丑,命王永吉暫駐河上,料理戰守。北使回。以兵部左侍郎解學龍為刑部尚書。阮大鋮糾雷鋮祚,命嚴訊。

戊寅,加左良玉太子太傅。

壬午,命停今年決囚。予秦、楚殉難諸臣祭葬有差。定江北督撫四鎮額兵三萬、楚撫額兵一萬、京營額兵一萬五千。

癸未,以劉若金為僉都御史,提督閩、廣沿海諸稅兼理海防軍務;劉安行為僉都御史,提督南直、浙江沿海諸稅兼理海防軍務。

是月,漳州賊破云霄,據于城;官兵討之,賊走大浦。

十一月戊子,西宮成,錫名「慈禧殿」。續封鄧文堯為定遠侯。桂王薨。

已丑,鳳陽皇陵災,松柏皆燼。

庚寅,命開屯海中玉環等山。命唐庶人聿鍵居廣西平樂。

辛卯,令生員納銀充貢。總兵官邱磊有罪,下獄死。

癸巳,左良玉奏華容、石首戰捷。命遼王駐臺州。

乙未夜,端門外火。時大清兵破海州,入宿遷;山東及豐、沛盡降。

丁酉,蘇松巡撫祁彪佳罷。

庚子,以李永茂為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潮等處。

丁未,張鳳翔為兵部尚書兼副都御史,巡撫蘇松。盧若騰為僉都御史,督理江北屯田,巡撫廬、鳳。高起潛提督江北兵馬糧餉。淮安地震。

己酉,九江總兵黃斌卿偵知左良玉難制,請改駐皖池;從之。

庚戌,命五軍都督府左都督許定國充總兵官掛鎮北將軍印,鎮守開封、河雒。椎酒稅。

辛亥,監下江軍兵部職方司郎中楊文驄請于金山圌山筑城;從之。高杰疏薦吳甡、鄭三俊、金光辰、姜垛、熊開元、金聲等;報聞。

壬子,復逃官御史蘇京官,駐廟灣,聯絡海上。

自五月不雨至于是月。

十二月乙卯朔,命荊王駐九江府。

丁巳,進劉澤清為東平侯。劉孔昭亦進侯爵;辭,許之。禁巡按御史不許訪拏。

辛酉,命何騰蛟以原官總督州、廣、云、貴等處軍務兼督糧餉,專理恢剿;召楊鶚回部。大清兵圍邳州,凡三日。

甲子,命程世昌兼督上江糧務。

丙寅,改上孝宗后張氏謚曰孝成靖肅、莊慈哲懿、扶天贊圣敬皇后。大閱京軍,命士英代。大清兵入河南府,總兵李際遇降。

戊辰,以高斗樞為僉都御史,巡撫湖廣。

己巳,陳洪范北使還;左懋第不屈被執,馬紹愉留,和議不成。行稅契法。通政司楊維垣請重刊「三朝要典」;命禮部訪求一部,宣付史館。又奏「逆案」多枉;命吏部察明,分別復職起用。有顛僧大悲至京,自稱齊王,又稱潞王;下鎮撫司鞫訊。

壬申,禁各官薦舉。命王永吉專防江北、張縉彥專防河南。縉彥言定諸將各分汛地:王之綱自永城至寧陵、許定國自寧陵至蘭陽、劉洪起自祥符至泛水。

癸酉,復逃官原任左春坊、左諭德韓四維官;工科給事中戴英劾之,命改別衙門用。

甲戌,遣士英視牲。

乙亥,復逃官兵科給事中時敏官。開屯海中大瞿等山。

丁丑,諭吏部:自天啟以來諸臣有勞績者,察明贈官,不得與蔭。三法司奏解學龍等議從賊諸臣獄;王以諸臣擬罪太輕,命再議。開文武職官誥命事例。時大清兵自孟津渡河,李際遇既降,縉彥等并走沈邱;命高杰進屯歸德以備之。魏國公徐弘基卒。

戊寅,以應天府府丞瞿式耜為僉都御史,巡撫廣西;馬體干為僉都御史,巡撫四川。

辛巳,罷南郊,改于明年冬至。

癸未,左良玉奏復公安。馬士英請榷酤,從之。

大清順治二年(乙酉)春正月乙酉朔,大雪。福王居南京,稱弘光元年;日有食之,免百官朝賀。

庚寅,加史可法太師仍兼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馬士英少師兼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王鐸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予蔭。以士英掌文淵閣印,充首輔辦事。可法辭太師,許之。

壬辰,立春。流星入紫微垣。

癸巳,命黃得功、劉良佐率師進屯潁、亳;皆受命不行。命河南巡撫越其杰、巡按凌駉防守歸、開。高杰提兵直抵關、雒,進據虎牢。

乙未,許定國伏兵誘殺興平伯高杰于睢州。

丙午,杰部將攻城;定國懼,奔考城叛降。

戊戌,禁宗室入京朝見。

壬寅,命在京諸臣自陳。

癸卯,中旨以吏部左侍郎蔡奕琛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命裁監紀及將作官。

甲辰,命刪定「三朝要典」。朱國弼、張孫振劾解學龍。

乙巳,奪學龍職。

丙午,召左都御史唐世濟復官,命管右都御史事。

辛亥,加兵科給事中前監高杰軍衛胤文為兵部右侍郎,總督興平標下鎮將兵馬兼理本鎮汛地,經略開、歸防剿軍務。張國維歸省。

是月,大清兵取西安,李自成走襄陽。

二月甲寅朔,命于嘉興、紹興二府選淑女。

丙辰,王驥為僉都御史,巡撫湖廣。

己未,阮大鋮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協理部事,仍管巡閱江防事務。高倬為刑部尚書。人有上書言開化、德興、玉山之間有云霧山為先朝封禁,開之可以助國;命太監李國輔往,會同撫按勘視。

辛酉,命五府察明勛臣世系,方許保選;戚臣不許濫請世襲。

癸亥,續封顧其謙為鎮遠侯。

甲子,謚思宗皇太子曰「獻愍」、定王曰「哀」、永王曰「悼」。

乙丑,遣黃道周祭告禹陵。史可法請用高杰部將李本深為提督,不許。黃得功引兵趨揚州。裁九江額餉六萬。張孫振奏劾禮部尚書顧錫疇。

丙寅,命于蘇州織大婚冠服。

丁卯,錫疇免。蔭方孝孺裔樹節為翰林院五經博士。

癸酉,撤高杰部兵回,命劉良佐防歸德;遣太監高起潛安撫興平營將士駐揚州。

甲戌,進蔡奕琛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乙亥,追封皇弟由榘為潁王,謚曰「沖」。禮部請朝日,命俟南郊禮成行之。

丙子,更上先帝廟號曰毅宗(趙之龍奏「思」非美謚)。改封慈爚為崇王,命駐福州府。

丁丑,止滇、黔援兵。袁弘勛疏攻袁繼咸;左良玉救之,并言「要典」宜焚。諭解之。

戊寅,李自成走承天。

已卯,命南京各衙門印盡去「南京」二字,改鑄另給。

癸未,僧大悲伏誅。鴻臚寺少卿高夢箕密奏先帝皇太子自北來,遣內臣蹤跡之。

「勘本」曰:顧宗伯錫疇之被劾也,因其論削溫體仁謚事耳;原闕。「佚史」僅于三月丁亥大書曰:「復故少師、中極殿大學士溫體仁謚」。此蓋從張孫振之請也。案改鑄各衙門印文盡去「南京」二字,因禮部管紹寧印被竊,謀諸士英,故有斯命。

三月甲申朔,內臣自杭州送北來太子至京,駐興善寺;遣太監李承芳、盧九德等審視還報。夜五鼓,移至錦衣衛都督同知馮可京邸舍。

乙酉,御武英殿,命府部九卿科道及前東宮講官中允劉正宗、李景濂、少詹事方拱干等審視太子真偽。問答有歧,大學士王鐸直叱為假。再命嚴究主使之人;久之,自供為王之明,故駙馬都尉王昺侄孫,曾侍衛東宮。家破南奔,高夢箕家丁穆虎教之詐稱太子。奏上。

丙戌,下之明中城兵馬司獄。

丁亥,復故少師、中極殿大學士溫體仁謚。

戊子,命太監喬上總理兩淮鹽課、嚴察兵馬糧餉。

己丑,大清兵取郾城,又取西平。李自成逼承天,左良玉遣使告急;命督臣何騰蛟等御之。

辛卯,大清兵取上蔡。耿廷箓為僉都御史,巡撫四川。

壬辰,命百官會審王之明、高夢箕、穆虎于午門外。王藩邸元妃童氏在河南自陳,劉良佐信之,具儀從送入京;前巡按御史陳潛夫遇諸涂,謁之。既至,王怒,目為妖婦,下錦衣衛獄,并逮訊潛夫妄謁妖婦罪。黃得功出疏爭太子事。李自成兵寇潛江。

癸巳,遙祭諸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鹤岗市| 顺平县| 靖远县| 远安县| 武冈市| 横山县| 塘沽区| 鄱阳县| 临湘市| 潍坊市| 揭东县| 平罗县| 南郑县| 镇宁| 临泽县| 西充县| 微博| 凉城县| 阳曲县| 和田市| 庆元县| 潮安县| 汶上县| 太白县| 普陀区| 印江| 白山市| 上栗县| 曲靖市| 博客| 丽水市| 新郑市| 涟源市| 弋阳县| 兴文县| 教育| 眉山市| 深州市| 进贤县| 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