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治體三政本上(5)

  • 皇朝經世文續編
  • 饒玉成
  • 3167字
  • 2015-12-20 19:21:34

請及時防弊疏

御史王書瑞

竊東南各省。肅清后已逾三年。元氣未復。興利較難。規模初定。防弊尤急。有目前未見其弊。因循焉則弊已滋。有目前漸見為弊。勤求焉則弊自絕。事原平易。不在矜。治貴因時。亟宜擇要。謹就臣管窺所及。臚列各條。為我   皇太后  皇上敬陳之。

一保甲宜及時舉行也。保甲之法。詰奸宄。遏亂萌。從前地方官果能實力奉行。發逆捻匪。何由而起。而從前地方官行之頗憚其難者。因戶口多。則稽查未能周。公事多。則辦理又苦煩冗。非精明強干之員。固才力有所不逮。自兵燹以后。各府州縣。其大者人數比從前十少五六。其小者人數比從前十少三四。人少則耳目能周。稽查較易。且人數既少。一切公事。亦因之而少。茍非性安逸。盡可從容就理。此時果能認真妥辦。即將來生齒漸煩。公事較多。一切已有定章。自不至于掣肘。從此可以有舉無廢。是則綏靖地方。可為久遠之計者也。

一奸宄宜及時嚴防也。現在軍務未竣。而從前之從逆者。皆蒙 朝廷寬大之恩。準予自新。不復究詰。然此等從逆之人。固有本非甘心。迫于不得已者。至若質性本非馴良。從賊后又復耳濡目染。視人命為無足重輕。往往肅清以后。經大吏訪聞。民間控告。竟以捐錢從公。為之寬免者。彼方謂  殊恩可以幸邀。銀錢可以贖罪。怙惡不悛。卒未回心向善。且其從賊多年。各有黨羽。聲氣相通。尤多叵測。縱可寬之于既往。豈可不防之于將來。地方官必須留心防范。實力稽查。于從前從賊之人。曾經訪聞確實。及控告有案。罰錢充公者。儻復不安本分。或藉端滋事。或形跡可疑。立即從嚴究辦。無稍寬容。是則于寬大之中。仍寓嚴密之意。于解散之后。仍防煽聚之虞。固目前之要務也。

一淫祠宜及時禁絕也。民間迎神賽會。婦女入廟燒香。本干例禁。承平日久。民有余積。俗尚慆淫。往往斂錢聚眾。創建廟宇。名為義舉。結社燒香。名為善會。此風一開。竟有不僧不道。入廟說法。煽惑愚民。傳習邪教。地方保甲及衙門差役。藉此可以收受錢財。地方官漠不關心。任其自然而不禁。間有一二牧令。欲求整頓。而祠宇之設。相沿已久。風俗之壞。比比皆然。一旦欲掃除凈盡。幾乎駭人聽聞。深恐激而為變。不得不隱忍姑容。自兵燹以后。各城鄉市鎮。廟宇佛像。俱遭灰燼。趁此申明例禁。除社廟春秋報賽外。概不準別建廟宇。塑設佛像。庶根株永絕。無從借端生事。又目前急要之務。有關于人心風俗者也。

一城垣宜及時修整也。城垣之設。原以衛民。自承平日久。地方官輒視為尋常。任其坍塌而不顧。迨軍務緊切。力籌防堵。竭蹙興工。幸得完固。及肅清后。又復習為恬熙。不加保護。誠恐日久因循。又多傾圮。將來即議及修筑。必因工費浩煩。難以設措。試思從前變起倉卒籌劃維難。正當趁此有基未壞之時。于松懈處培之使堅。缺損處補之使密。庶工省而費少。捍衛有資。民心自固。是亦地方之要務也。

一書差宜及時裁汰也。地方官衙門書差。原有定額。書吏中有經承。有貼寫。差役中有班頭。有散役。各有一定。此可以數計者也。而其身后辦事。為之畫策奔走者。卯簿上并無其人。此則不可以數計者也。若非于公事內營私舞弊。藉端訛索。何以存活。地方官豈能以一人之耳目。隨時隨事而自察之。現在地方甫就肅清。民事較少。銀漕正供。又經減額征收。除身后辦事有干例禁者。仍行嚴禁外。于各房中額設較多之書吏。亦盡可酌量裁汰。并詞訟簽差后。不得更有添差改差名目。至于征收銀漕。所有糧書漕總收記書吏及巡查等差。俱應酌減。不得再沿舊習。是當戒于從前騷擾之弊。而目前所宜急除者也。

一厘捐宜及時整頓也。自軍興多年。無從籌款。不得已借資民力。封疆大吏。豈有不仰體  圣意者。必謂厘捐之無一非弊者謬也。然竟謂厘捐之一無所弊則不可。各省厘捐。在省局總辦者類皆司道大員。固宜隨時慎重。弊絕風清。由省城而各府各州縣各鄉鎮各厘卡。各有委員。雖經各大吏擇人而任。然其中已難保無喜事之人。漁利之習。自委員而下。各局各卡各有司事。自司事而下。各局卡各有書差。謂其中皆系安分守己。實心辦事之人。尤未敢信也。厘捐之弊。最忌偷漏。于通津大路。設卡抽收外。各處支港汊河。設卡殆遍。謂如是而后可以收其利。不知如是則適以滋其弊。所謂利弊者。當通大局而計其得失。非僅執一隅以杜其趨避也。偷漏之原。半由于司事書差之貪婪。往往于正稅之外。多方需索。則情有不甘又出于委員之怠惰。遇有商船到卡。不肯親目查。任聽司事書差之留難而不顧。竟有自朝至暮不能放行者。則勢又苦其不便。情既不甘。勢又不便。安得不思偷漏乎。然則禁偷漏當先禁司事書差之需索。委員之怠惰。是所以清其源也。不清其源。但遏其流。凡偏僻處所。皆設卡以伺之。一卡有委員。有司事。有書差。則各有經費。而偏僻處所。一日所抽之捐。不足以供一卡一日之用。則仍于通津大路所設之卡。支取接濟。即使毫無偷漏。而以目前添出之經費。較從前漏收之商稅。恐亦不甚懸殊矣。且弊有法之所及防者。有法之所不及防者。商船往來日久。與各卡司事書差。漸多熟識。竟有彼此勾串。以多報少。至偏僻處所。耳目所不及。竟可以得賄放行。合數十船之貨。逐一抽之。正額本屬無幾。儻有一二船之貨。私自走漏。所得更不足以償所失。至厘捐章程有漏稅者。查出后或罰十倍十余倍。所罰之款。除提出充公外。悉賞給查出漏稅之人。于是皆以為利。遇有商船叢集。河道壅塞之時。來舟丁不能徑至卡前。先于市梢港口停泊。聽候查驗。而巡查書差。捕風捉影。假公濟私。輒指為漏稅。以冀罰款之可以肥己。夫多一卡多一費尚可忍也。多一卡多一費并多一弊。不可忍也。罰十倍罰十數倍悉以充公。尚可為也。罰十倍罰十數倍。名為充公。實則營私。不可為也。為今之計。于各府州縣地方。體察情形。凡偏僻處所。可以裁撤者。悉令就近歸并。以節經費而杜私弊。并責令各卡委員。于貨船到卡。親自稽查。不準稍有需索留難。儻有勾串私放。及意圖肥己。指為漏稅者。從嚴懲辦。至罰款務須平允酌減。一律歸公。不準另有賞給。以絕營私。再厘捐一項。取之即毫無弊端。用之豈漫無節制。錢糧正供。俱有定額。而挪移侵吞。尚有流弊。于抽厘本無定數。應令各士于每月收稅若干。經費若干。逐款申報該管厘局。即將各卡出入清數。按月申報省局。于收支各款。可否 飭下戶部。明定限期。造冊匯報。如有款目不清。收支各項。前后大相懸殊者。行文駁查。并逾限不報者。作何議處。庶不致漫無稽考。于捐務益昭慎重矣。以上各條。或深戒從前之非。亟宜振作。或恐貽將來之患。急為防維。既平易而可行。貴及時而自勉。臣前在籍年余。于地方情形。或目見耳聞所及。竭千慮一得之愚。是否有當。伏乞 圣鑒。謹奏。

上沈中丞書節錄

陳寶箴

一曰飭吏治以蘇民困。自來地方之盛衰由于州縣。州縣之賢否系于上官。上官者。以察吏為職者也。夫考績固在詢事。而官人先在知人。近今撫院之于屬吏。一月凡六見。其所以求為察之道者。可謂勤矣。然其見也。魚貫而入。雁行而立。有執事者。啟白數語。聞命即趨而退。其需次無職事者。侍坐少頃。即趨而退。上下之情不通。慮于屬吏之賢否器能莫之測也。夫立談之頃。不足以知人。乃并此立談之頃而忽之。以求知人。不可得也。不能知人。而欲用以為治。不可得也。請自今定屬吏分班謁見之規。先期曉示。每于暇日傳見數人。見必坐談良久。開誠布公。和顏色而導之使言。因以考其材能。究其學識。其誠偽。見之至再三。則其材器之大小。心術之邪正。亦必有灼然而不可掩者。于是就其賢者能者獎借而裁成之。患不肖者。警惕而訓勉之。然后試之以事。以課其功。量材器使。以盡其用。不特用得其人。且使人人有踴躍向善。爭自濯磨之意。是辨論考核之中。兼寓鼓舞化裁之意。所以挽風氣。作人心。而清為治之原者。莫要于此。又聞胡文忠公撫鄂時。于州縣幕友家丁。皆有限制。并禁約上僚。毋得濫薦私人以擾其廉。亦為端本之道。冗費節則清俸易足。中人既可勉為。賢者亦無奪志。至于佐貳等官。可裁者量行奏裁。其萬不可裁者。亦請嚴加誠飭。毋許擅受民詞。庶吏治正。而民困可蘇。敷政之原基之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江县| 隆德县| 郴州市| 桂阳县| 阳泉市| 长泰县| 涪陵区| 和田市| 武川县| 宣威市| 独山县| 云浮市| 车致| 乌海市| 乡城县| 固阳县| 淮阳县| 辉南县| 永康市| 伊春市| 什邡市| 香格里拉县| 府谷县| 陇南市| 连平县| 宣武区| 枣强县| 翁牛特旗| 吴江市| 镇沅| 万州区| 北票市| 花莲县| 韩城市| 丰宁| 普洱| 海丰县| 武安市| 特克斯县| 教育| 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