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道光三十年(一八五○、庚戌)春正月十四日(丁未),宣宗成皇帝賓天。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

二十六日(己未),上即皇帝位于太和殿。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

二月二十日(癸未),以浙江黃巖鎮總兵官鄭高祥為福建水師提督。

贈故福建水師提督竇振彪太子太保,予祭葬;子縣丞熙,俟服闋后送部引見。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四。

夏四月初四日(丙寅),諭〔內閣〕:『前據潘世恩、魏元烺先后遵旨保舉告病知州姚瑩,當降旨飭令王植查明具奏。茲據陸達瀛奏稱:「前任福建臺灣道降補四川蓬州知州姚瑩,曾任南監掣同知,護理兩淮運司,頗有成效;現已病痊,請飭該員赴淮差委」等語。姚瑩著即迅赴兩淮,聽候差遣委用。俟鹺務辦有起色,再行送部引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七。

五月初三日(甲午),諭軍機大臣等:『有人奏:「閩浙總督劉韻珂自到閩后,聲名大減,眾口一詞。洋面勒銀取贖之案甚多,壅不上聞。門丁王瑞肆行貪黷,眾目昭彰;該督不能約束,以致士民敢怒而不敢言。前該督親赴臺灣,因該門丁濫索多費,幾有覆舟之禍,其事合省皆知;并上年夏間,漁山洋面會剿盜匪,有臺州游擊被盜焚擊落水,該督捏奏先時落水。又有溫州武弁在瑞安海口被戕之案,該督并未據奏。漁山盜匪肆劫,漁戶數百人不能出洋,至該管道署鼓噪,幾至激成事端」各等語。著裕瑞、黃贊湯會同嚴密訪查:該督辦理公事聲名如何?該門丁王瑞有無倚勢招搖、貪婪不法實據?該督有無縱庇情事?其被參各款均著逐件悉心探訪明確,據實具奏;不準稍涉含混。倘有隱飾徇庇,經朕查出或別經發覺,該將軍等其能當此重咎耶!將此各諭令知之』。

以福建臺灣協副將葉常春為江南蘇松鎮總官兵。

初七日(戊戌),諭內閣:『大學士潘世恩與兵部尚書魏元烺同保之前任福建臺灣道降補四川蓬州知州姚瑩,著仍遵前旨,赴兩淮差遣;俟鹺務辦有起色,即行送部引見』。

十二日(癸卯),江蘇布政使李璋煜因病解任,以福建按察使陳阡為江蘇布政使;調甘肅按察使蘇敬衡為福建按察使。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九。

六月二十四日(甲申),先是,閩浙總督劉韻珂奏:閩省鹺務敝壞,請豁除積欠,招募殷商;下部議行。嗣以新商陸續倒退,請著落未倒各商將原認篷額,不拘年限,永遠承辦,不準告退;下戶部議。至是,議上。得旨:『依議。所有認辦各商,續屆三年限滿,即令永遠接充。仍著劉韻珂飭查向來一切浮費陋規,徹底清厘,實力裁革,務使該商人漸獲余資,自不至妄行求退;并將如何裁革浮費陋規之處,據實奏明,以整綱而除錮習』。

二十八日(戊子),先是,御史何冠英奏:『閩浙總督劉韻珂前以鹽務倒蔽,疏請勸捐運本,改行官運;現在各省捐輸概行停止,未便獨留運本,為閩省官員移東補西之計。應飭該督將勸捐運本即行停止,迅將捐戶姓名銀數造冊報部,以憑查核』。下戶部議。至是,議上。得旨:『依議。所有劉韻珂前奏于藩庫報撥款內暫借銀五萬兩,是否已于捐項內全數歸還?著該督查明,據實覆奏。如庫款業已歸消、運本收有成數,即著將該省捐輸運本奏明停止。倘該委員等有假公濟私、侵蝕拖欠情事,即著從嚴參辦;仍著落專管鹽務之該上司按成分賠,以肅鹺綱而除弊混』。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十二。

秋七月二十五日(乙卯),諭軍機大臣等:『劉韻珂、徐繼畬奏稱「〈口英〉人欲求采購臺灣雞籠山煤炭」一節,該督等以不應違約,正詞拒絕,自是正辦;仍當密飭文武加意防備,均勿稍存大意,致有疏虞。將此諭令知之』。

二十六日(丙辰),諭軍機大臣等:『昨據劉韻珂、徐繼畬奏「〈口英〉人欲往臺灣采煤」一節,已寄諭于拒止之后,加意防備矣。本日據徐廣縉、葉名琛奏:「探得洋官呅咹回香港后,連日在港與商人私議,福建港口虧折甚多,思換臺灣作為港口」等語。此說雖出自新聞紙,為其生心設計之端,然與采煤之詞相合;其陰謀覬覦,必非無因。臺灣為懸海要區,民番雜處,平時尚易生事;豈容洋人到彼,借貿易為窺伺?現已密飭徐廣縉等靜俟其間,先折其萌。惟恐其侈心不肯中止,勢必向臺灣附近洋面尋釁,不可不豫為之防;著劉韻珂等密諭臺灣鎮、道督率文武嚴密防備,于從前洋船撞過礁石之處,加意布置;勿存畏怯,亦毋得張皇。如該洋人有求換港口文書,即答以成約內通商五口本無臺灣地方,斷難允準。該督等仍一面飛咨粵省正詞駁斥,絕其妄念;慎勿稍涉游移,致貽后患,是為至要。將此密諭知之』。

又諭:『徐廣縉、葉名琛奏「洋人回港安靜」一折,又另片密奏「購得新聞紙實在情形」等語。昨據劉韻珂等奏:接到洋官呅咹照會,欲求采購臺灣雞籠山煤炭,以備火輪船之用;經劉韻珂等,正詞拒絕。已降旨密諭嚴飭文武加意防備矣。茲復據該督等奏稱:「洋官呅咹連日在港招請商人,言福建港口虧折甚多,欲換臺灣地方作為港口」;是洋人窺伺臺灣,生心已久。在粵雖甫有此議,究不可不豫為籌防。本日已密諭劉韻珂等仍遵前旨,嚴密防備;該督等如接到洋人求換臺灣港口照會,即行查照成約臺灣不在五口通商之內,據理斥駁,妥為曉諭,絕其妄念。并隨時偵探情形;如有潛往臺灣窺伺之信,即一面奏聞,一面飛咨閩浙總督趕緊防范。該督等總宜慎守成約,示以鎮靜,勿致別生枝節,是為至要。將此密諭知之』。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十四。

九月十一日(己亥),諭〔內閣〕:『劉韻珂奏:「查明水陸各營并無空糧、伙糧等弊一一折,國家設立營制,必須一兵得一兵之用,豈容影射捏冒,虛糜糧餉?閩、浙兩省水陸各營,據稱并無空糧、伙糧等弊,該督仍當嚴飭各營隨時認真挑補,毋稍疏懈。至各營坐支提塘及渡兵糧餉,著即照議一律裁汰。因思此等情弊,他省亦所不免;并著各直省督、撫一體嚴行查察,如有糧餉虛占、兵數缺額等弊,即嚴行禁革,力加整頓。其衰庸員弁,尤須隨時甄別,不準稍事姑容。經此次飭諭之后,該督、撫等倘不能激發天良、湔除積習,仍復容隱欺蒙,致營務日就廢弛;一經訪聞,定即重懲不貸,毋謂言之不豫也。懔之!慎之!將此通諭知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十七。

二十五日(癸丑),福建按察使蘇敬衡因病解任,以前任江南淮揚道查文經為福建按察使。

二十六日(甲寅),諭軍機大臣等:『劉韻珂、徐繼畬奏「……拒絕(洋人)采購臺灣煤炭……」各等語。至洋人凱覦臺灣,希冀采購煤炭,并欲求換港口,自當與該處紳民聯為一氣,正言拒絕;仍堅執成約,明白理諭,斷不可稍涉遷就,致貽后患。總之,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朕為天下臣民主,不特封疆大吏陳奏,不能逆料其虛誣;即紳民眾論,亦豈肯遽存膜視!該督等果能固結民心,外撫內防,籌及久遠,自不致為士民借口,轉滋事端。若徒托空言,外患未消,民情亦怨;試問身膺重寄,所謂好惡同民者安在耶?懔之!慎之!將此密諭知之』。

二十七日(乙卯),諭〔軍機大臣等〕:『徐廣縉、葉名琛奏「遵查洋人情形」一折,洋官呅咹前求采購臺灣雞籠山煤炭,該督接據照會,即立行斥駁;該酋在粵,并未續陳,亦未聞在閩復申前說。其欲換臺灣地方,作為港口,現亦并無動靜。惟洋人叵測,于成約之外稍準通融,此端一開,勢必妄生覬覦。昨已諭知劉韻珂豫為籌防;該督、撫仍當嚴飭文武加意防備,持以鎮靜,勿致別生枝節,是為至要。將此諭令知之』。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十八。

冬十一月十八日(丙午),閩浙總督劉韻珂因病解任,調湖廣總督裕泰為閩浙總督;未到任前,以福建巡撫徐繼畬署理。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二。

十二月二十八日(乙酉),先是,安徽布政使蔣文慶奏:「請飭沿海州縣講求團練,并令海疆道府仿照臺灣定制,兼管兵事」;下各督、撫籌議。至是,山東巡撫陳慶偕奏稱:『御戎之策,在外修戰備,內固人心。查沿海居民貧苦,團練恐致擾民;東省登萊青道本兼兵備,似無庸仿照臺灣辦理』。得旨:『舊章甚妥,固不必擅議紛更』。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四。

咸豐元年(一八五一、辛亥)春正月二十四日(辛亥),以福建上年晚稻歉收,暫緩各屬買補動缺榖石。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六。

二月初五日(壬戌),福建臺灣鎮總兵官呂恒安因病解任,調浙江溫州鎮總兵官葉紹春為福建臺灣鎮總兵官。

以福建臺灣緝捕洋匪出力,予通判卓津等升敘有差。

十一日(戊辰),戶部議覆:『閩浙總督劉韻珂等奏:查明臺灣府屬地丁錢糧虧那實數,請旨飭下閩浙總督、福建巡撫轉飭臺灣府屬按員分別追繳,毋再另行立限』。從之。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七。

二十二日(己卯),閩浙總督裕奏報到任日期。得旨:『心期誠、事期當,視國事如家事,夫奚有遷就瞻徇。勉之!志之』!又批:『不可空言了事,惟期慎終如始』。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八。

三月二十二日(己酉),閩浙總督裕泰奏:『漳、泉會匪,已獲要犯多名;現在提省審辦,并密派妥員赴臺查禁私磺』。得旨:『現獲各犯,嚴行審訊,從復位擬。斷不可因有〈口英〉夷照會,稍有遷就;亦不可濫及窮黎,致生枝節。朕調汝閩督,欲資整飭,勿效劉韻珂之消弭;亦不必過為見好,沽虛譽而無濟于實。總之,公事以公心辦,毋存一己之私。志之』。

命福建巡撫徐繼畬來京陛見,以閩浙總督裕泰兼署福建巡撫。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三十。

夏四月二十四日(庚辰),福建學政黃贊湯奏報歲試完竣、接辦科試情形。得旨:『整飭尚屬認真,勉力為之』。

修福建臺灣廠戰船;從總督裕泰請也。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三十二。

五月初三日(己丑),修福建水師各營戰船;從巡撫徐繼畬請也。

初六日(壬辰),以福建澎湖協水師副將謝焜為廣東碣石鎮總兵官。

初十日(丙申),以通政司通政使羅惇衍為福建鄉試正考官、翰林院編修徐士榖為副考官。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三十三。

十九日(乙巳),調閩浙總督裕泰為陜甘總督,以都察院左都御史季芝昌為閩浙總督。

二十二日(戊申),修造福建漳州廠戰船;從巡撫徐繼畬請也。

二十三日(己酉),以陜西布政使王懿德為福建巡撫,以前任福建按察使蘇敬衡為四川按察使。

二十八日(甲寅),諭〔內閣〕:『戶部議覆裕泰等奏:「閩商勻代課銀,不準停征;并帶輸銀兩,準其酌展一半」;已依議行矣。另片奏:「閩省商疲引滯,請飭該督、撫另議章程,實力整頓」等語。各省鹽務滯銷,固由銀價昂貴;亦因緝私不力,浮費不裁,以致商力疲困。閩省簽商之弊,與河東同;而閩省情形尤甚。該督、撫等既稱商疲引滯,力保全綱,即應窮其致弊之源,急圖挽救;乃僅請停減例課,而于緝私裁費之緊要關鍵并未議及,雖復請停、請減,徒使帑項無著,竟于大局何裨!從前云南課歸井灶,至今暢銷;淮北改行票鹽之后,變滯為暢。近年淮南仿照辦理,亦有成效。可見積弊雖深,得人則理。若但為乞恩之請,不籌窮變通久之方;年復一年,何所底止!著新任閩浙總督季芝昌、福建巡撫王懿德于到任后察看情形,悉心講求,通盤籌劃。其應如何除弊興利、變通整飭之處,妥議章程,據實具奏』。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三十四。

六月二十二日(丁丑),諭〔軍機大臣等〕:『寄諭閩浙總督季芝昌等:據裕泰奏「遵查福建淡水同知史密被參」各情,已將該員開缺,撤回省城察看矣。據稱「該員性近剛愎,遇事喜功;于海外各缺,人地不宜」等語。著該督等于到任后,隨時留心察看;并密查該員有無別項劣跡,據實具奏。將此諭令知之』。

——見「大清文宗顯皇實錄」卷三十六。

秋七月初四日(戊子),諭內閣:『裕泰奏「福建省現辦保甲章程參酌變通,開單呈覽」一折,保甲為弭盜良法,閩省山海交錯,民貧地瘠,盜賊滋多;現在漳、泉會匪甫經懲治,尤宜力行保甲,以消奸宄而安善良。惟立法尤貴得人,若地方官不能實力辦理,該管上司又不能實力稽查,必致良法徒托空言,且易起胥吏擾累等弊。著季芝昌、王懿德于到任后,按照原擬章程,督飭所屬認真妥辦;務期漸收實效,不至仍前廢弛。倘或始勤終怠,日久視為具文,即著指名嚴參懲辦』。

初五日(己丑),賑福建澎湖廳被風災民。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三十七。

十九日(癸卯),命前任福建巡撫徐繼畬以四品京堂候補。

——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三十八。

八月十三日(丁卯),以辦理福建噶瑪蘭開墾出力,予通判朱材哲等升賞有差。

十四日(戊辰),調福州將軍裕瑞為成都將軍,以鑲白旗滿洲都統桂良為福州將軍。

——以上見「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三十九。

閏八月十五日(戊戌),命福建按察使查文經馳往江南,隨同兩江總督陸建瀛辦理豐北河工。

調福建按察使查文經為江蘇按察使,以江西督糧道楊培為福建按察使。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1 10:58:03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庆县| 锡林浩特市| 南阳市| 秭归县| 应用必备| 广元市| 尖扎县| 伊金霍洛旗| 镇康县| 宁武县| 邢台县| 呼玛县| 南昌县| 济宁市| 云阳县| 凤冈县| 昭通市| 邯郸市| 泽州县| 阿坝| 阿拉尔市| 绩溪县| 保康县| 通辽市| 敖汉旗| 定远县| 海宁市| 建宁县| 宁城县| 岚皋县| 南雄市| 钦州市| 土默特右旗| 兰西县| 咸丰县| 芦溪县| 吴旗县| 綦江县| 遂川县| 民乐县|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