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論。故展轉作等無間緣者。問心.心所法多少起。而得說為緣。何妨諸識多少生。亦復得為緣。質云諸識前后多少起。相望得成緣。色法多少生前后。亦成無間緣。彼復質云。諸識多少起。例同色不成緣。汝諸心所多少生。亦應同色不成緣 解云心.心所法和合似一。共辨一事得互為緣。諸識不然。何得互為緣。

然諸心所非開導依。問心所望王不開導。心所非所依。心王心所既導生。何妨心所亦成依。解云等無間緣義相引。心所可成緣。開導據勝能。非主不成開導依。

疏云如攝論第一云。一法未達未遍知者。此引攝論云佛不為小乘說阿賴耶識。外人即引經文為難。若爾何故經中世尊云。我不說一法未達未遍知。而能永斷一切煩惱成阿羅漢。我唯說言一切法已達已遍知。方能斷惑成阿羅漢。言達無間道。遍知解脫道。此難意云。若不為說阿賴耶識。豈得云于一切法已達遍知。無性為釋。此佛密意說不斷煩惱。以別相聲說總相處。非諸煩惱有各別斷。或取共相無常等行故。不為說阿賴耶識 此意以別相名。意詮生空總相義處方能斷惑。惑共相無常行。非緣別別色等之智。而能斷惑。故言一法未達遍知者。別相之聲。說總相智而能斷惑。非一一法皆達知盡方能斷惑。故不為說阿賴耶識 今瑜伽文亦復如是。意說前各自別識。為后各自別識等無間緣故。于總處說。若彼六識為此六識等。此是別意言聲。于總處轉故 又此言總意別有三。一會前第三云。若此識無間諸識決定生者。若此識及諸識皆是總語。意說各別八識。舉此總聲。非謂諸識許互為緣。一云解第三意。別說后識定生。簡無學最后心。然舉于總諸識生聲。一云會前又此六識為彼六識。意欲別說各自六識。舉彼總聲意目別六。非此六言總含八識云言總意別。何者五十二初舉諸心.心所無間后諸心.心所生。通詮八識。重復言此六彼六。據三乘通說。故不通八。

論。為顯此識依緣同故。有二解。一云依是不共依。緣是因緣依。以總聚言。不須分別種之與現。種不離識自體分故。云依.緣同 又解以總聚言緣第八識。因緣.增上。種.現雖殊總不離第八。但不說等無間非所緣故。此據染說。若無漏位亦緣無間識 二云依所依。緣即所緣。以因緣.增上俱名為依。緣即所緣。即下許第八自體及種子。如次計為我及我所師義。又前二依有勝用故。所以偏說。非謂為顯依.緣同故。以且解依彼轉未解緣彼轉故。然要集云。或可初釋唯俱有依。后釋通二 今謂不爾。若初但一。何故論云俱顯前二。故說有余。

論釋緣彼。問難陀師計七依本識。亦緣彼相應。何名依彼緣彼。答據執為我名依緣彼。火辨.安惠并準此釋。

問火辨何故不執自體以為我見 答見分作用故執我。自證沉隱故不執之。

安惠破火辨中。有三番問答。初約定。次變不變時。后約凡夫厭色生上不變色難。不同圣者生上變色。

問護法正義七緣八為我。自證緣見作何行相 答不同見分。自證思量見分之時。不作內外我非我解。但冥證見體。亦如邪見緣外之時。見之自證緣見之時。但證見體不同邪見。

問論無一心中有斷.常見故。我.我所執不俱起者。何故分別行緣蘊。不分別所起處等起我我所見耶 答二十句等。雖同依色蘊等不是同時。前后別起故即無妨 問斷.常依惠立。二見不并生。二執一惠生。兩執不并起 答斷.常境別。二執境同。

思量為性相。問既恒思量所執我相。與我見何別。俱作我解故。復何不名我見 答我見推求并作我解。此作我解而不推求。故不名我見 問何以得知心作我解 答準心所知。既云我愛.我慢等。當爾彼愛等。若不作我解。貪愛于何。又亦不應名我愛等。由此準知。心王亦作我解 若爾心王應取別相 答不爾。即此我境是總相故。領納屬于順益己相。而貪愛等方為別相。論說唯言故 問我無我等是其差別。何名總相 答準諸法自性差別。名非總相可爾。今心王所取總相。心所所取別相。與彼有別。于彼自性差別之上。各有總相.別相故。不爾王.所境應差別。故知我者即是境之總相。于我之上可意.不可意等方是別相 又有解云。心王亦取別相。辨中邊論云。心王亦能取總.別相。今撿彼論第一云。唯能了境總相名心。亦了差別名為受等。準此心王不取別相。此論第五亦識能了別事之總相不言了別事之別相 問心王既作我解即是我執。云何第八卷護法正義。云執我法者必是惠故。不說所余 答心雖作我相而不執之。執者是惠故 又釋云。彼據勝說。及根本說。此據相從。必由于惠方能起執。非于此聚而無有惠可起執者故。言必是惠故。不障相應亦有二執 問貪等皆有執者。疑有執不 答執必見俱。疑非見并。又執必決。疑不決故。疑不是執 問如思相應業之眷屬。亦立業名。與見相應見之眷屬。何不名見 答業是造作義 俱能造作未來果。及所造事業。故俱名業。見者推求。相應非推求故不名見 又釋克性即非。相從亦見。如似智惠相從俱名智惠故 問執我是惠能。同聚俱執我。推求是惠用。相應亦推求 答推求是見。余法不推求。執者堅取義。同聚俱執我。

問既恒審思量與思何別 答通.別有異。此但思我。彼思一切 問未轉可爾。已轉如何。已轉通緣一切法故 答亦總.別緣。勝劣有異。王取總相勝。所取別相勝。不爾果位王.所二種俱能遍緣。如何取別。然第五云。心王取總相。心所通總.別。且據因說。若在果位。王.所俱能緣一切法取總.別相。但勝劣異。

西明云。何故釋名門但解末那。三性門中即解心所。解云理實于諸門中皆有二義。影略互顯 今謂有余。若言諸門皆有二義。釋王有覆性。所亦性同。于余門中若皆如是者。心王四惑俱。豈我見等亦四惑俱耶。故思為性相者。但解于王。心所不爾。設心所思 個思量。所余心所非恒思量。又思雖有思量之義。不以思量釋思性相。然辨三性門中解心所者。以彼心所有貪.慢等。不知不善為有覆性。王由相應得成三性。所由所依是有覆故雙問答。至下更釋。此問本意自釋第二變。不解心所。不可門門皆相影顯。

問言四惑俱我癡.我見。如論自辨。愛有四種。慢七.九種。是何愛.慢 答是總愛。以緣我故非余行相。七慢之中是我慢攝。我慢恒起。非九慢類。

論。及余觸等俱。有二師釋。初師二解。一四惑余。一無覆性余 若爾后言有覆性攝。豈不重耶 答此師解余有其二義。一遮。二表。今取遮義。五遍行法前與八俱。亦與七俱。恐同于前是無覆性。故余言遮。后言有覆攝者是其表義故無有過。

簡別境五中。問此師第七何無欲耶 答緣未遂境可有欲生。此識緣我恒遂無欲 難七緣境恒遂。不希未遂無欲俱。佛果所緣恒現前。無彼未合欲不起 答佛果悲愿度眾生。境界雖現欲無減。因中我法恒現取無愿不希非欲并 又釋如疏。余四準此。

問此師何故七非隨俱 答此師意說。二十隨惑。雜集論說皆假有故。依根本惑分位立之。此識俱惑恒無間斷無分位故不得并。又五十八云。諸隨煩惱皆是煩惱品類 若爾何故決擇五十五云。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是實物有。放逸是假有。余者論說是世俗有耶 答此師意說。假者有二。一相待假。二分位假。前無實體。分位假者而是有體。云實有者據分位說。云世俗者通于假實。以相待.分位俱名為假。

問實有假有理可易知。世俗有言應須分別。唯識論等說沈.掉等是別有體。如何大論云世俗有 答言世俗有者非謂假有。不同放逸定是假故。不同無慚等四依勝道理別有體用不名實有。此沈.掉等皆他等流。別有體性義非勝顯不名勝義有。非體假無名世俗有。

問論會違云。依二十二隨煩惱說者。準百法論二十隨惑成于百法。瑜伽論中惑說二十二.二十四.二十六。應不唯百法。

答大論中據取別境及四不定是染性者。煩惱等流品類不同說多少別。離彼二位更無別法。百法論等據其體性有差別者但說百法。亦不相違。

論。言要緣曾受境類者。有二說。一云境類者。緣滅.道時但緣其名名亦為境。此境是滅.道類。二云境體之類。如緣苦.集親符其體。亦已曾受后復緣時。言緣境類。即前體類。余準此釋 又云名是名類。謂先聞緣今復聞緣。二名是體之類。謂先見體今復緣名。三體是體之類。四體是名之類。準前可解。

問護法正義云。非諸染心皆緣曾受境。及邪簡擇故忘念.不正知依念.惠者不遍染心。依無明立即遍染心者。如緣現在復非簡擇。起此忘念.不正知時。與無明俱不。若許俱者。忿等應嗔俱。若不俱者。應非遍染 答義別說之。猶如見.惠。雖不相應可得俱起。以他性相應非自性故。

問如緣曾境及邪簡擇起忘念等。依二法立。為一忘念等。為有二耶 答疏有二解。后說為正 然要集云。有說兩說皆違第六。故第六云。染念.染惠雖非念.惠俱。而癡分者亦得相應。既廣破已彼自釋云。若無念.惠。唯癡上立。若念.惠起。即與無明各二法立。即自問云。既二并起為一為異。答謂攬二分假立一法。具含二義。故癡分義念.惠相應。念惠分義非念.惠俱。與癡相應故無有過 今謂此說即是前明。何勞別說 本疏云。惑總依惠.無明立一不正知。不正知是假。不可言有二。今云攬二分假立一法。豈非前明。本疏引例。如放逸等依四法立。不約貪等別。說二相應故。此意放逸雖依貪立。二得相應據余分說。說遍染故。例不正知等相應亦爾。何勞更言故癡分義念.惠相應。念惠分義非念.惠俱。與癡相應故無有失耶 又復彼說自有過失。何者彼云。或可念.惠.無明各別立一。雖有多種相用無別故說為一。二十隨惑等但說一故。據實有多。隨用立多而體非多。故說事等約體說等。用望于體不說相應。非他性故。若爾不害.無嗔二數應不相應。第六云信等皆遍善心故。解云但云遍善不言相應。亦不言俱故無有過 今難彼云。既云各別立一。即有多放逸等。若用若體俱多法故。何得云等。非受.想等有多并故 又云。不害.無嗔彼但云遍不言相應。亦不言俱者。豈許不害.無嗔前后別起言不俱起。故依雖別。取各功能假立為一。名為體等。不害.無嗔雖不相應而許俱起 問且如不翻別境入隨惑中。別境染念.染惠。亦名忘念及不正知不。若不爾者應非是染。以正念.正知故。若許亦名忘念及不正知者。與隨惑中二法何別 答別境中忘念者。謂于過去曾受境界忘追憶故。隨中忘念只忘失正念。不要忘念過去之境 問若爾前善心中。不能記憶曾所受境應非忘念。以非染故 答起善心時。雖有不能憶過去境。而于現境能正念故 問緣現可爾。緣過如何(思之)。若別境中惡惠必邪簡擇。隨中惡惠能惡于惠。即令知不正。非要邪簡擇。又假.實殊。有無體別。隨惑但作用。而無別自體。別境有別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台县| 百色市| 德兴市| 长治市| 福建省| 河池市| 稷山县| 凉山| 安顺市| 宾川县| 富源县| 辽源市| 介休市| 永宁县| 汉源县| 林甸县| 丰台区| 抚宁县| 浮梁县| 鹿泉市| 玉溪市| 扎兰屯市| 延川县| 红安县| 花莲市| 新密市| 策勒县| 广饶县| 革吉县| 北宁市| 潮州市| 酒泉市| 铁岭市| 桑日县| 娱乐| 准格尔旗| 宜丰县| 揭阳市| 崇阳县| 莆田市|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