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陷脈灸之,外踝后灸之。《經脈》論云∶膀胱足太陽之脈,下貫 內,出外踝之后,故 下陷脈及外踝后各當灸之。
缺盆骨上,切之,堅痛如筋者灸之。缺盆骨上,與頸項之鼠 相近,故切之。堅痛如筋者,即于堅痛上灸之。
膺中陷骨間灸之。膺中陷骨間,乃胸之上喉之下,當膺之中,天突一穴。
掌束骨下灸之。束骨,橫骨也。掌束骨下,猶言掌下束骨,謂橫骨縫中,大陵二穴。
齊下關元三寸,灸之。臍下三寸,關元穴也。故曰臍下關元三寸。
毛際動脈,灸之。毛際兩旁氣沖之動脈。
膝下三寸分間,灸之。膝下三寸分肉之間,三里二穴。
足陽明跗上動脈,灸之。跗上動脈,足陽明沖陽二穴。
巔上一,灸之。巔上,百會穴也。
犬所嚙之處,灸之三壯,即以犬傷病法治之。嚙,音業。此假犬嚙以明當灸之穴,謂鼠 爛,形同犬傷也。犬所嚙之處,腿上伏兔二穴也,狗之嚙人,從后而嚙其腿下。犬之嚙人,從前而嚙其腿上。當于伏兔二穴,灸之三壯,上文以年為壯數,此亦以年為壯數,年數雖少,肌肉深濃,灸之亦須三壯,即以犬傷病治法灸之。謂鼠 傷其肌肉,犬嚙亦傷肌肉,其病等也。
凡當灸二十九處,傷蝕,灸之。不已者,必視其經之過于陽者,數刺其俞而藥之。蝕,舊本訛食,今改。數,音朔。承上文而總結之,申明陽氣下陷則灸,過于陽熱,更當刺而藥之也。二十九處,謂大椎一,橛骨一,背俞二,季脅二,絕骨二,小指次指二, 下陷脈二,外踝二,缺盆二,膺中一,掌骨二,關元一,毛際動脈二,膝下三寸二,跗上二,巔上一,犬嚙處二,凡當灸二十九處,乃傷爛如蝕,陽氣下陷,則當灸之。若灸之而其病不已者,乃過于陽熱,非關下陷,故必視其經之過于陽者,數刺其陽熱之俞,而用藥以調之。斯為治鼠 寒熱之全法也。此一節,言精髓藏于骨空,精髓內虛,發為鼠 寒熱,而有灸刺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