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上空,在股陽,出上膝四寸。從臂反股,則股骨上空亦在股陽。申明股陽出外,上膝四寸,穴名伏兔者是也。
骨空,在輔骨之上端。從股至 ,則 骨空,在輔骨之上端。輔骨,小腿大骨之旁骨也,上端,近膝處也。
股際骨空,在毛中動下。股際,陰股交會之際。股際骨空,在毛中動下,乃動脈之下,跨縫間也。
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尻骨,尾骨也。髀骨,臀側骨也。髀骨之后,相去四寸,正當尻骨空之處。
扁骨,有滲理湊,無髓孔,易髓,無空。扁骨,胸脊相交之肋骨也。滲,澹滲也。理,紋理也。湊,會合也。易,交易也。扁骨有澹滲之紋理,湊會于胸脊,其內則無髓孔。申明滲理湊者,髓之交易也,無髓孔者,兩頭無空也。
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次灸橛骨,以年為壯數。髓藏于骨,骨歸于腎,骨髓內虛,則腎臟水毒,從經脈而上承,發為鼠 寒熱之病。上文云∶鼠寒熱還刺寒府,夫有余則刺,不足則灸。故又言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項大椎為脊骨之始,以年為壯數,計其結核初起之年,以年數之多少而為灸之壯數。其次則灸橛骨,橛骨為脊骨之終,亦以年為壯數。
視背俞陷者灸之,舉臂肩上陷者灸之。五臟六腑之俞,皆在于背,故視背俞、其俞內陷者,則于左右以灸之。視之之法、須舉其臂肩,舉臂肩而背上陷者,即灸之。
兩季脅之間,灸之。從肩背而及于脅,則兩季脅之間,左右灸之。
外踝上絕骨之端灸之,足小趾次指間灸之。經脈論云∶膽足少陽之脈,下抵絕骨之端、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故外踝絕骨,小指次指間,各當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