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為末,量患人虛實加減,每服二錢,以蜜酒調下,續飲溫酒一兩盞,候所苦處刺痛為度,微利三五行,瀉出惡物,即瘥。次用膏藥貼之。氣盛者,一服二錢,余更裁度。
清涼膏 治發背等,先用白散子取之,次用此藥貼之。
當歸二兩 香白芷 木鱉子肉 白芨 芍藥 黃蘗 白蘞各一兩 乳香別研 白膠香別研 膩粉各少許 黃丹五兩
右用清麻油十兩煎前六味,候紫色去之;入槐柳枝各七寸,再煎,少頃又去之;入黃丹五兩,熬成,入乳香等,重綿濾入罐子內貯之,用如常貼使。
豬蹄湯 一切發背等證,用此洗之,能消毒氣,去惡肉,凡瘡有口急用之。
香白芷 黃芩 赤芍藥 露蜂房小孔多為佳 當歸 羌活 生草 地骨皮 先將雄豬前蹄一只,以水四碗,煮熟去蹄,取汁,澄去面上油膩,取清汁加前藥,煎三四滾,取汁,將敗筆或軟絹蘸藥湯徐徐洗之。須要避風,并人口中氣。
透膿散 癰疽發背,不用開刀,服之,一日夜,自透出一頭。
蛾口繭出了蛾者
右將一枚燒作灰,用酒調服。切不可用兩枚、三枚。若服一枚只一頭,多服多頭。
又方 治發背癰疽惡瘡。
人參 黃芪 當歸 白朮各五錢 橘紅一錢半
右銼水煎,入竹瀝姜汁和勻服之。如欲煎膏,加參、芪等藥各四兩。腫瘍,加當歸、連翹、羌活。潰瘍,加芍藥、川芎、甘草、白芷。酒毒,加酒炒黃連。氣,加炒香附。痰,加栝蔞仁。發熱,加酒炒黃芩。渴,加麥冬、天花粉。惡心加半夏、生姜、藿香。解毒,加金銀花、甘草節。瀉,加蒼朮、白朮俱土拌炒。在太陽經上,加羌活。在少陽經上,加柴胡。在陽明經上,加鼠粘子、白芷、升麻。
神功活命湯 治癰疽發背。
當歸 川芎 生地黃 白芍藥 連翹 黃蘗 知母 白茯苓 生甘草 升麻 白朮 桔梗 黃芩 獨活 青皮 白芷 苦參 花粉
右水煎服。體虛,加參、朮,減苦參、連翹。
黃連解毒湯 治背脊對心發。
黃連姜汁拌炒 甘草 升麻 桔梗 白茯苓 黃芩酒炒 山梔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枳殼 元參 花粉 連翹 小柴胡 金銀花
右燈心為引,臨用加犀角汁;四劑后,宜加人參。
妙貼散 治流注發背。
白芷 南星 肉桂 蛤粉各五錢 文蛤一兩 芍藥七錢 多年小粉八兩,炒焦 白芨四兩
右磨末,每用生姜自然汁、好酢、蔥蜜搗汁和勻,火上熬熱調藥如糊,敷四面,空中出毒。干,再用前汁潤之,以助藥力。
二十四味流氣飲 治證同上。
陳皮 半夏制 升麻 干葛 甘草 澤瀉 白茯苓 蒼朮 厚樸 木香 羌活 獨活 防風 荊芥穗 薄荷 黃芩 川芎 當歸 生地 白芍藥 黃芪 青皮 木通 白芷
右水二鍾,姜五片,蔥白三根,煎熱服。以衣覆患上,出汗為妙,止可一服。冬天,加紫蘇、大柴胡。
參芪內托十宣散 治證同上。
人參一錢五分 陳皮八分 甘草三分 升麻 白茯苓各一錢 黃芪蜜炙 白朮土炒 澤瀉 當歸各二錢 生地黃 川芎 白芍藥 黃芩 花粉 烏藥 前胡 黃蘗 知母
右煎服。冬天加桂。倘有別內證,因證加減。
十奇散 治發背傷于腎者。
桔梗 人參 當歸身 花粉 五味子 芍藥 烏藥 香附 枳殼 木香 囊腫,加川楝子、檳榔。百節疼痛,加木瓜、牛膝、赤芍。寒熱,加柴胡、黃芩。
酒煎散 治發背因毒內攻,其毒與好肉一般,平者用手按之,如牛頸之皮,上有黃泡,出腥水,乃毒入于肺,若不速治,即死。
當歸 穿山甲炮 白芷 升麻 肉桂 木香 川芎 赤芍 甘草
右酒煎服。
內托十宣散 治蜂窩發背。
人參 黃芪炙 白朮炒 當歸 白芍 厚樸 連翹 桔梗 防風甘草 荊芥穗 金銀花 白芷 川芎 官桂
右水二鍾,煎八分,食前,連進十貼。虛甚者,加附子。心神恍惚,夜夢不安,加遠志、辰砂、酸棗仁。大便溏泄,加黃連、木香、白朮、土炒蒼朮。內陷不發,加穿山甲、乳羊角燒灰。小便頻數,加薏苡仁、益智。膿不透,加歸須、地蜈蚣炙、赤芍藥。
圍藥 治一切腫毒,不令內犯臟腑。
南星 木鱉 草烏 貝母 大蒜另搗 白芨 五倍子
右為末,生姜汁、米酢調敷,留口,二三日夜即消盡矣。常以酢潤之。
敗毒流氣飲 治發背。
紫蘇葉 桔梗 枳殼 防風 柴胡 生甘草 川芎 白芷 白芍藥 當歸 羌活 白茯苓 烏藥 陳皮
右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千金內托散 治發背。
桔梗 厚樸 白芷 防風 人參 黃芪蜜炙 川芎 甘草 當歸 官桂 黃芩 白朮土炒
右煎服。
人參內托散 治發背。
人參 白朮各二錢 陳皮 白芥子 黃芪 茯苓 川芎 白芍 蒼朮 桔梗 黃芩酒炒 烏藥 厚樸姜汁拌炒升麻各一錢 半夏 當歸 枳實 花粉各一錢五分 香附 麥冬 黃連各五分 青皮八分 防風七分 甘草四分
右作一劑,姜五片,砂仁末五分,煎,臨服加淡竹瀝、姜汁半酒杯,和服之。加減存乎人。
萬應黑虎膏 治背上痰注,如纏袋形。
多年小粉八兩,炒黑 五倍炒黃 蛤粉 干姜 南星各四兩 花粉 白芷 龜板酢炙 昆布 白芥子 烏藥各二兩 白芨五兩 肉桂三兩
右各為細末和勻,用生姜自然汁一碗,好酢一碗,蔥半斤搗爛。加蜜三兩,再搗,取汁半碗,三味和勻,火上熬熱調藥,俟通手敷患上,留一小洞出氣,時用熱余汁潤之,一日夜方可易之。敷至一月,方得軟矣。亦可下行劑。
神仙救命丹 治前證。待硬處活動如綿,煎劑服大半,方可下之,否則無益有損。
珍珠制研 麝香研 甘草末 枳實 全蝎末 蛤粉各一錢 冰片研,三分 陳膽星末,五錢 蟾酥六分 巴豆霜五分
右各為細末和勻,米粉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或酒或蜜湯送下,其痰從大便中出盡為度。如不行,再服即行。以薄粥補之。若不待其軟,遂下行藥,命亦難生。病者須要拱聽醫師之戒,清心寡欲,戒惱除憂,并忌油膩、生冷、蒜茄等物。如瀉不止,可服后方。
又方 治前證瀉不止者。
甘草七分 黃連 車前子 酒炒白芍 炒芩 茯苓各一錢五分 蒼朮炒 白朮土炒,各二錢 豬苓 澤瀉各一錢 人參蓮肉
右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服即愈。
開胃散 治發背寒氣入胃,不欲飲食。
縮砂仁 枳殼 陳皮 白茯苓 肉桂 甘草 藿香 厚樸
右水煎服。仍用神異膏貼之。
護心散 一名乳粉托里散。治癰疽初發便服,毒氣不攻。若惡心煩悶,呃嘔喘嗽,以至泄瀉,急服之。
真干菉豆粉二兩 乳香五錢,研
右和勻,甘草湯調下。此藥不時呷之,使藥味長流胸膈間,則毒氣不能攻心。
忍冬酒 凡癰疽初起時,便當服此,不問發于何處。
忍冬藤五兩 甘草一兩 水五碗,煎至一碗,再加無灰酒煎服。
犀角散 發背不曾服粉乳托里散,以致熱毒沖于心經,故咽喉口舌生瘡,甚至黑燥。先服犀角散,以解其毒,免有此證。
犀角 元參 黃芪 升麻 木通 麥門冬 赤芍藥 生甘草 當歸 大黃酒煨
右每五錢,水煎服。
洪寶丹 治發背黑色,四圍爛開,用此把住好肉。
天花粉三兩 姜黃 白芷各一兩 赤芍藥二兩
右,共末之。若病勢大熱,可用熱茶清調敷;如病少溫,則用酒調;欲箍其膿,加姜汁四分,茶清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