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萬應膏 治癰疽發背諸腫毒,定痛追膿,生肌收口。
川貝母半斤 草烏二兩 地骨皮四兩 黃芩 黃蘗 黃連 天花粉各一兩 小薊 大薊 赤蘞 白蘞 馬鞭草靈仙 白芨 赤芍藥 肉桂各五錢 元參 細辛各三錢 大黃一斤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劉寄奴 丹皮 蘇木 紅花 露蜂房 馬屁勃 血余 良姜 續斷 桑寄生 木鱉 無名異 桃仁 連翹 象皮 金銀花 烏梢尾 金毛狗脊 羌活 獨活 仙靈皮 青皮 五加皮 白芷 防風 黃芪 姜黃 穿山甲 血見愁 僵蠶 半夏 龜板 烏藥 皂角刺 天麻子 地榆 蘄艾 苦參 南星 牙皂 甘松 三柰 骨碎補 五倍子 槁本 麻黃 蟬蛻 青風藤 百合 何首烏 白蘚皮 木通各一兩 地龍三十條 蝦蟆 全蝎 蜈蚣各二十條 蛇蛻十條 已上用真麻油二十斤,春浸十日,夏浸五日,秋浸十五日,冬浸一月,文武火煎熬。旋加桑柳槐枝各二斤,鳳仙梗、豨薟草、益母草、芊芊活、見腫消等草各少許新鮮者,有水氣,緩緩下之。若驟下則油泛上發浮,慎之慎之!待藥焦黑,濾凈滓,入油磁瓶中。此藥必用絲綿襯麻布濾,方精制。再入鍋內,慢火煎,油滴水不散為度。春夏明凈松香一斤,下油二兩,柳枝攪勻,候藥溫,旋下乳香、血竭、沒藥各一兩,麝香一錢。春初天氣尚寒,每斤再加油半兩,秋初亦如之。冬月嚴寒,松香一斤,下油四兩,細藥同前攪至不粘手為度,傾入水中,多令人蘸水,煉如黃金色,再入水中浸三日,出火毒,任用。每藥油一斤,加天鵝油一兩,能使諸藥透入骨髓。
附:煉松香法
松香不拘多少,入凈鍋中煎熬,柳棍攪之,俟其烊化,將稻柴濾凈滓,俟冷結成塊,取出任用。其砂石木屑,俱在柴中矣。
黃芪竹葉湯 治癰疽發背。
黃芪 甘草 黃芩 芍藥 麥門冬各三兩 當歸 人參 石膏 芎藭 半夏制各二兩 生地黃八兩 大棗三十枚,擘淡竹葉一握 生姜五兩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取一斗去滓,內藥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日三,夜一。
八味黃芪散 【 《千金方》,下同】 治證同上。
黃芪 芎藭 大黃 黃連 白芍藥 莽草 黃芩 梔子仁各等分
右八味,治下篩,雞子白和如泥,涂故帛上,隨腫大小傅之,干則易。若已開口,封瘡上,須開頭,令泄氣。
內補散 一名木占斯散,治癰疽發背,未潰者令消,不消者令速潰疾愈。
木占斯 人參 干姜一作干地黃 桂心 細辛 厚樸 敗醬 防風 花粉 桔梗 炙甘草各一兩
右十一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藥下咽,覺流入瘡中。若癰疽灸之不能發,已壞者,可服之。未壞者,去敗醬;已發膿者內敗醬。服藥日七八服,夜二三服,以多為善。若病在下,當膿血出,此為腸癰也。諸病在里,惟服此藥,即覺其力,痛者即不痛。常服去敗醬。治諸瘡疽痔瘡,婦人乳癰已潰便早愈。醫人不知用此藥,發背無有治者。若始覺背上有不好處而渴者,即勤服之。若藥力行,覺渴止,便消散。若經已壞,但日夜服之勿住藥,腫自消散。一方無桂心。
生肉膏 治癰疽發背,壞后生肉。
薤白五兩 生地黃一斤 辛夷二兩 獨活 當歸 大黃 黃芪 芎藭 白芷 白芍藥 黃芩 續斷各一兩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臘月豬脂四升,煎取白芷黃下之,去滓敷之,立瘥。
又方 治證同上。
甘草 當歸 白芷 肉蓯蓉洗去鱗甲 蜀椒 細辛各二兩 烏喙生用,六分 薤白二十莖 干地黃三兩 蛇銜一兩
右十味,(口父)咀,以酢半斤漬一宿,次內豬膏三斤,煎令沸,三上三下,膏成,涂之立瘥。
猬皮散 治癰疽膿血諸漏壞敗,男發背,女乳房及五痔。
刺猬皮 露蜂房各一具 地榆 附子 桂心 當歸 續斷各五分 厚樸六分 干姜 蜀椒 槁本各四分
右十一味,治下篩,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取瘥。加螌蝥七枚,益良。
又方 治發背,背上初欲結腫。
大黃 升麻 黃芩 甘草各三兩 梔子三七枚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快利便止,不利更進。
內補散 治癰疽發背已潰,排膿生肉。
當歸身 桂心各二兩 人參 芎藭 厚樸 防風 甘草 白芷 桔梗各一兩
右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未瘥更服勿絕。《外臺》無防風、甘草、白芷。
又方 治癰疽發背。
蜀椒 干姜 黃芩 人參各二分 桂心一分 小豆一合半 芎藭二兩 白蘞 甘草 附子 防風各一兩
右十一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
李根皮散 治癰疽發背,及少小瘰疬。
李根皮一升 (艸舌)蔞根 半夏各五兩 通草 白蘞 桔梗 厚樸 黃芩 白附子各一兩 甘草 當歸各二兩 葛根三兩 芎藭六兩 桂心 芍藥各四兩
右十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瘡大困者,夜再服之。曾有人患骨從瘡中出,兼有三十余癰癤,服此散瘥。
大內塞排膿散 治發背癰疽經年,瘥后復發,此因大風或結氣在內,經脈閉塞,至夏月已來,出攻于背,久不治,積聚作膿血,為瘡內漏。
山茱萸 五味子 茯苓 干姜各六兩 甘草 石斛 人參 桂心 芍藥各五分 巴戟天 麥門冬 干地黃 蓯蓉 遠志各八分 當歸 石韋 芎藭各四分 附子 地膽 菟絲各三分
右二十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稍加之。長服,終身不患癰癤。
漏蘆湯 治癰疽發背,初覺一二日,便如傷寒,頭痛煩渴,拘急惡寒,肢體疼痛,四肢沉重,恍惚悶亂,坐臥不寧,皮膚壯熱,大便秘濇,小便赤黃,并宜服之。姙娠莫服。
漏蘆 白蘞 黃芩 麻黃 枳實麩炒,去瓤 升麻 芍藥 甘草炙 (石卜)硝各一兩 大黃二兩
右除硝外,余(口父)咀與硝同和勻,每服三錢,氣實人五錢,水一盞半,文武火煎七沸,去滓,空心熱服。
五利大黃湯 治人年四十已前,氣血盛多,若患瘡疽,大小便秘。
大黃根 黃芩去黑腐 升麻各一兩 芒硝 梔子各一兩二錢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五七沸,去滓,空心稍熱服。
托里散 治癰疽發背,膿成敗潰者。
川烏頭炮 茯苓各三兩 干姜炮 麻黃去節 甘草炙,各一兩五錢 杏仁炒,去皮尖 五味子 桂心各一兩
右為粗末,每服五六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內托里散 治癰疽發背,潰后內虛者,或氣弱人初覺生瘡瘍,亦可服內消,宜詳細用之。
當歸 芎藭 黃芪 厚樸去皮 桔梗 防風 甘草炒 官桂 人參 白芷 芍藥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或木香湯亦可。
溻腫湯 治一切氣實腫毒。
芍藥 丹參 黃芩去黑心 白蘞各等分
右(口父)咀,用藥五錢,水一升,煎十沸,帛蘸頻溻之。
當歸托里湯 治癰疽發背,膿成潰敗者。
當歸 黃芪 人參 熟地黃 川芎 芍藥 甘草炙 柴胡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翠霞散 治癰疽發背,去毒生肌。
滑石一兩 銅綠五錢 輕粉二錢 片腦另研 麝香另研,各三分 粉霜一字
右研細末,每蘸藥纴于瘡口上,以膏貼之。或滑石二兩,名二圣散。量其淺深輕重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