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阿惟越致遮經
- (西晉)竺法護
- 4772字
- 2015-11-09 14:35:38
于是世尊贊文殊師利曰。善哉善哉。斯最妙勝。決諸疑網近佛圣籍。賢者阿難前白佛言。文殊師利。何所開化。而今世尊贊之如是。世尊則曰。文殊師利誘化無數百千人類令入大道。悉解了此深經之義。阿難白曰。唯然世尊。講不退轉輪入圣軌乎。佛言如是。阿難。講不退輪興化大道。所以者何。文殊師利則是善友。導利群黎。阿難又問。唯天中天。今此比丘立佛前者。悉懷持信奉法之念八等道跡往來不還無著聲聞緣覺之想。此輩之類發大道意耶。世尊告曰。是輩懈廢羸劣心曚無愷悌志難可開化。慢懈不進意在衣食。非習深法慕于法利。興有為事憒鬧之緣。感于八等迷惑卒暴。而不安詳諸根不定。放逸其心貢高自大。志計有身及壽命人。不舍眾瑕犯戒貪嫉想求佛法。悉從惡友樂于邪智。不肯奉受智度無極。順從外緣貪利財色衣食之樂。古今以來夙興夜寐。而不專精進違失道。義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其志懷害轉共諍訟。重于罪福不信空無相不愿之法。蠲于眾行不起不滅。壞一切法永無有想。此之謂也。于是佛默然無所加言。賢者阿難承佛威神。問文殊師利曰。何故世尊默而不言。文殊師利報曰。最于后末五濁世時。人法如是不信深經。佛故默然。阿難又問。頗有信者悉不信乎。答曰。信者少耳。譬如阿難明智者鮮愚冥人多。所以者何。不樂修行以故不了。如是阿難。其聞是法鮮有好喜多不欣樂。設有信者為眾棄捐不見恭敬。所入郡國縣邑墟聚諸人忽笑。所以者何。宿罪由致陰蓋所覆本功德薄。阿難又問。向者講說少有信者。義何所趣。文殊師利答曰。是輩之類則為舍佛不信大道。阿難白佛。唯愿演之。樂者雖鮮。聞佛所說悉當欣踴。爾時世尊周觀四方。便出其舌覆三千大千世界。因從舌根出大光明。照恒沙等剎。時四部眾承佛圣旨。目睹東方恒沙等國諸佛世尊。咸說此法不退轉輪。是聞會者悉遙聞之。等無差別。四輩之會睹斯變化。一切等心異口同音。皆白佛言。唯愿大圣。遵崇所嘆不退轉輪。如佛所言誠不異。吾等目視。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講斯深經等無差特。唯佛說之于是。世尊還吶其舌。告阿難言。厥妄言者。寧獲斯舌。阿難啟曰。不也天中天。奉至誠者開化正義。積累功德遵無數劫。闡于大慧乃致此耳。是故圣尊。惟當說之。設族姓子。有信樂者。學雖寡鮮。聞是說已。睹其明證。即當欣然興之不廢。佛告阿難。一切四輩未遭斯典。志于仿佛。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天龍鬼神阿須倫犍沓和真陀羅摩睺勒。聞是經籍得不退轉。當至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而于此土講于法義。等無有異。如我今也。爾時四輩及天龍鬼神。欣然大悅疑網永裂。皆手擎華香共散佛上。諸有女人下身寶瓔以散佛上。心同意等普白佛言。今日大圣如來至真等正覺乃無二言。佛復告阿難。實如所云誠不有異。如來所演實無二言。除諸瑕疵愚冥之貪。假使慧覲佛天中天則獲如愿。阿難問佛。何謂慧覲佛。世尊問之。汝不解之乎。答曰。不敏。安能及之。眾祐告曰。假使有人聞能仁佛。皆不退轉成佛圣路。所以者何。佛道普慧。有益無損除貪恚癡。豈況一華奉如來乎。吾滅度后。若持舍利供養自歸。悉得如意。阿難又問。精進不疑專心聽經。皆不退轉當成佛耶。佛言。其有人聞能仁佛。皆當逮得無上正覺。所以者何。設不爾者。佛語為異。則有二言。佛問阿難。如拘類樹蔭五百車。若五百眾處在其下。悉荷覆蓋。其種大小。答曰。甚小。佛言。阿難。如拘類樹其種小小。溉灌時節稍稍長大。而布枝葉廣覆四遠。況篤佛道聞圣尊名。亦當如是斯種德本。漸修其行非壞不腐。至于無上正真之道。所以者何。此一切法殖種之源永非猗住。群萌本無故不有敗。一切法種無所倚演。阿難問佛。唯佛說之是圣本愿。諸佛世尊道法然耶。佛言。本發意愿。其聞我名悉不轉退成最正覺。諸佛之法皆亦應然。所以者何。諸佛法等。阿難又問。設使等者何用愿乎。佛告阿難。菩薩大士聞說斯經。假使發愿或不興愿。會當證明逮聞是法。阿難白佛言。未嘗有世尊。斯法微妙。諸佛世尊。乃以大慧開化群黎。佛言。如是如是。阿難。諸覺洪明多所開化立于圣旨。吾于佛土。慈愍蚑行喘息之類。不惜身命。一切所有施而不吝。精進不懈。于一切法。而無所著。行菩薩法。積功累德。欲救眾生。修深經籍。乃得佛道。阿難問佛。難及世尊。今說此經。弊魔不來廢亂學者。不令興德發于無上正真道耶。佛言。魔不聞之。所以者何。文殊師利神足之變也。于是文殊師利即釋威神。時魔波旬遙于虛空聞講不退法輪之聲。聽能仁佛所說法言。心懷恐懼衣毛則豎。口說此言以得勝我。共于力勢以空余界。無復國土。愁憂涕淚老極憔悴。譬如百歲男子朽耄。時魔波旬體變如此。四部兵。合集三千大千世界。各各異魔及魔官屬等類諸天。往詣佛所。兵仗嚴整。眾魔之威。逼加菩薩。初成佛時。現于身老。執扙戰痏面皺皮緩。置四部兵。住于虛空。普共遙聞不退轉能仁佛音。心悉得定。時魔自知非我所有。孤獨一身而無侍從。直前詣佛。白世尊曰。今吾一身都無侍從。羸瘦老極無將扶者。又無力勢不能自勝。以空我界非有國土。如來大慈。咸哀眾生。亦可憐我。世尊。盡度永空吾界。而無扶我給授水漿。佛告魔言。人種甚多不可思議。假使諸佛日日興盛如恒沙等。發起無量不可稱計億百那術眾生之類。人種不盡。魔白佛言。唯然世尊。人種雖多今吾孤獨。不有徒使無扶接余。假令行道忽極躄地。不能自起。愿見安撫得歡喜悅。唯愿世尊。哀速撫育使眷屬興。佛告魔言。且自安志。不聞斯法離于信者。悉是汝伴。魔即歡喜善心生矣。意與口言吾當化人。雖聞是法。令不信樂。志懷狐疑。已有猶豫。必從我教。時魔波旬復白佛言。惟愿加哀。弘以大慈。重見慰撫。令吾踴躍無有憂戚。佛向者講聞能仁名悉不退轉。必當逮成無上正真之道。愿圣默然勿宣是旨。是群萌黨。聞便加精進。立于大道。佛報魔言。汝且安心。勿得懷懅。當令眾生不立道意。存于人種。人人各安。使不動搖。不震于色痛想行識。佛當開導不離邪見非立正觀。及六十二諸所疑惑。一切無動。不念過去當來今現在。非離害群生殺盜淫嫉妄言兩舌惡口綺語及嫉恚疑。亦不勸人入于正道。亦不化人。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亦不教人。導奉四恩。惠施人愛利人。等利一切。救濟合度。無所猗動。不想人種。無念父母兄弟妻子及與男女。釋除親友夙夜日月。一月半月。諸動之想。波旬且安。吾當勸人令除六度無極思想及大道意力無畏根力覺意八正之行佛法圣眾及一切智道義之想。化諸群黎。于一切法使不動轉。時魔歡喜。不自勝。即于其處。顏色窈窕面目光澤。華散佛上繞佛三匝。則偈說曰。
平等覺世尊 吾心本欣踴
正覺言無特 所造必如意
于是魔波旬說此偈已即還天宮。與諸眷屬五樂自娛。不復憂戚發大意者。世尊。說此降魔品時。三千大千剎土六種震動。阿難白佛今魔威德地大動乎。佛言。講是降魔品時。六萬四千人得不起法忍。阿難又問。寧有狐疑不了者。世尊曰。向者見此悉懷疑結。心各念言。余以聞之。此語何謂。何所歸乎。不復相見。阿難白佛。惟愿世尊。速為眾會現大光明決其疑網。所以如來為魔說之。波旬且安。吾化群黎使不住道。于是眾生界。而不動搖。不發道意。無倚智慧。不舍邪見不處正觀。于六十二疑。而不轉移。亦無去來現在之想。非離殺盜貪淫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及嫉恚疑。令不施與戒忍精進一心智慧不順父母兄弟妻子。無有晝夜一月半月。離是眾想亦非動搖。令不奉六度無極。及無所畏。根力覺意佛法圣眾。并一切智。使不轉移。波旬且安。吾當開化一切眾生。使不動義不立于行。唯然世尊所因講斯速分別之。使此會者無余疑結心開意解。及于后世邊地諸國。遭值圣明稟受經典。持諷誦讀勿復猶豫。爾時世尊則說頌曰。
圣道無所住 慧軌非有處
說此大義時 人解及應造
涂及一切人 無二不有處
佛以是故說 今覺非有處
莫能動眾生 人種亦如之
一切不有形 至竟無所獲
群黎類皆空 人界不可思
彼則普無念 曉了一切慧
眾人不可動 假名曰身命
四大而合成 此滅度空寂
分別五陰空 自然不有動
滅度不可獲 設總而不移
陰止無所震 曉了不吾我
離形寂然空 究竟非有著
身與五陰同 衰行亦如之
無行以為行 諸陰猶虛空
所謂寂定界 不起亦不生
斯諸陰蓋入 未能傾轉者
計己身吾我 其法莫搖者
尚不獲曷震 故佛說此言
眾生不侵欺 計本不可得
逮之而無心 自然不可獲
所可云諸見 凡有六十二
無自然如斯 猶如水中月
其六十二見 譬之若如影
離有形無我 自然不動震
過去當來想 現在亦如之
諸想無處所 譬之如野馬
是法空無念 計人不可得
諸眾生無處 則不可動搖
其人喜殺生 由入大曠野
立志于滅度 故不可動搖
雖轉于眾生 彼則無所有
計日不可得 則曰而不動
說道有過去 未嘗有生者
佛以了故說 人而不可動
假使殺生者 法施無思議
以乃成道慧 彼則不可動
所謂邪淫者 愛欲無可得
以故分別說 彼則不可動
其妄言之法 起者不有脫
精進而獨尊 彼則不可動
兩舌及惡口 讒言亦如是
觀一切諸誨 如幻如無形
皆無有處所 不可有所倚
諸陰譬如響 其念莫有者
所謂不懷施 愛己計有身
圣道以無處 彼則不可動
分別于嗔恚 自然不生想
彼若不可斷 則謂不可搖
曉了眾邪見 奉修于正法
超度諸有言 彼則不可動
離勸助智慧 一切寶清凈
愍哀著色財 蠲舍眾惡罪
所見及奉戒 舍遠于圣道
智慧不興此 莫求于正真
異學懷邪心 斯外諸忍辱
等求平等道 不倚于無為
精進于三事 異道之明說
是不歸圣慧 此謂明智行
多修于三昧 倚一切諸想
非佛之所嘆 亦不勸助彼
愛欲之瑕痏 非明哲之稱
得不興眾想 佛慧不可量
菩薩行勇猛 攝取眾生類
則為說此義 雖受無所動
寂除眾生想 則發菩薩意
道意無所起 彼則不可動
思父母兄弟 姐妹及男女
一切猶如幻 彼則不可動
一切是諸念 計之無所有
群黎法悉空 彼則不可動
其夙夜之想 一月十五日
一切除想念 譬如野馬水
布施奉禁戒 忍辱精進想
一切于此念 是諸想不動
定意之智慧 菩薩之道力
修于無所畏 釋除諸妄念
覺意及思道 免去圣軌慕
明智未嘗動 不為諸想惑
佛法之所求 如此眾圣想
無有若干念 言行之所動
佛慧無掛礙 道想之所依
則為遠佛道 佛圣非思議
佛分明說化魔品時。十億之眾壞除疑網。成就大明。逮不起法忍。得法忍已。一切同心。說此偈言。
弘道之尊圣 佛軌忽無思
為吾等大師 道勖斷狐疑
具一切光明 使住佛明道
其耀照十方 目睹億千佛
普見眾庶元 于色無所著
蒙世尊之恩 吾等法眼凈
爾時百億人眾各脫身衣以覆佛上。供養大圣。則嘆斯言。令一切人逮聞此法。光明具足所愿必獲。阿難白佛。其有聞是開化魔經受持諷誦。為得何福。佛言。其福大浩。阿難復問。何謂為浩。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則旦供養百佛。日中晡時。人定夜半。天曉肅肅。各各供養百佛世尊。一日一夜中合六百佛。一切所安隨其所宜。如此比像具足千歲。其福多少。阿難言。福大多大多。天中天。不可為喻。佛言。假使是分別魔經受信不疑。德過于彼。
阿惟越致遮經卷第四
如來品第十三
爾時三菩薩各從遠來。見此變化佛所演法。得未曾有。阿難白佛。此三菩薩。從何所來。世尊告曰。東方去是恒沙等剎有世界。曰身超須彌山。住在本土。聞說斯經。故來到是。時三菩薩來住佛前。皆以香華供養世尊俱白佛言。余等僉然信樂斯法不懷狐疑。所以者何。心中[火 霍]然。譬如目睹。如來至真等正覺恩之所覆。時一菩薩前白佛言。如我所言。至誠不虛。吾于是經都無狐疑。第二菩薩復白佛言。余于此法亦復不疑。第三菩薩復白佛言。我之所言至誠不虛。所謂佛者吾則是佛。曉了斯經無有疑網。
爾時眾中無數百千諸來會者。悉共叉手不樂本座。佛興于世。此徒何故乃宣斯言。其余眾人各各默聲。各心念言。今佛現在自當分別。阿難復白佛。此等菩薩皆號云何。佛告阿難。一菩薩者。名得如來住。第二菩薩。名志得世尊音。第三菩薩。名志逮得佛聲。如是阿難。如彼所言。等無有異。其義趣此。阿難白佛言。今此無數百千之眾擾動不安。悉各叉手一心向佛。不知斯義為何趣也。是輩功德轉當增加。譬如男子。端正殊妙顏貌潔白。凈水自洗。以栴檀香熏浴其體。著好衣畢。其人體色益自光耀。是輩功德信樂大道。叉手向佛福轉難及。佛爾時說頌曰。
如來知過去 當來亦如是
見諸法本無 故曰為如來
悉達現在事 未來悉睹喻
不造立三行 究竟如無想
如往古諸佛 所覺不可計
無從來一等 故曰為如來
如往古諸佛 所猗求圣道
覺者亦當然 故曰為如來
諸法本所立 道聲寂然定
音歸不可得 故曰為如來
專應過去戒 當來亦復然
現在獲本無 故曰為如來
如勇猛忍辱 為菩薩之人
彼學亦如是 此人則無上
本為菩薩時 獲勤力如是
志所行精進 故曰為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