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廉潔自律,勤奮自勉(2)

他能夠忍受艱苦,從容指揮,不論文武將相名賢,凡是有才能的人他都舉薦并委以重任。最終,曾國藩帶領自己組建的湘軍收復失地、平定叛亂,讓社會得以安定,國家由此中興。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自強”是源自于強烈的責任感,對于天下事,他從不做看客。因為他虛心實做,所以能夠真正履行君子的責任;因為他有堅強的毅力,所以才不斷勉勵自己去追趕前人的腳步。

堅強的毅力與強大的自信是曾國藩追求自強的最突出的表現。即使處于人生的艱苦階段,他也絲毫不動搖自己的信念;即使遇到千難百折,他也不改變自己的志向。正因為他的堅持,正因為他心懷必勝的信念,因此不為外界的疑惑而迷惘。毅力與自信不僅是曾國藩人格魅力中的閃光點,更是實踐自強的必需要求。

很多人認為,自強就在于力量之強大,這是片面的理解。真正的強大不僅僅是力量大,自強的目的不是為了逞強或逞能。雖然有因逞強而大興的,但多數都因逞能而大敗,如古代的李斯、董卓、楊素,這些人的智、力都橫絕一時,但他們中間沒有一個能夠自保的。

因此,在自我修養上求強是可以的,但不能在逞能斗狠上求強。自強者,不僅在于增智強力,更在于強健自己的人格與志向。

曾國藩之所以光輝千古,就在于其在品德、事業及學問上的成就,能創造這些成就,與他品性的強毅和謙謹是分不開的。曾國藩稟性倔強,不自甘于頹廢消沉,因此他勤奮學習。他的學問之所以突飛猛進,道德之所以高尚,功績文章之所以光耀寰宇,都是堅持自強修身之道的結果。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币粋€人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他戰勝自己的過程,一個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沒有這種自強的精神,人就有可能受到外界的誘惑而迷失自己的方向,就有可能經不住嚴峻的考驗而丟掉自己的前途,現實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一個人要成大事,就必須時刻堅持自強不息,不斷完善自我。

須臾不離讀書

曾國藩一生的成功與讀書治學是分不開的,甚至可以說,他的成功就是基于讀書。他治學有方,通過讀書走上了仕宦之途;他讀書有道,從書本中領會了行軍打仗之術,實現了報效國家、明道經世的遠大志向。他曾經說:“廢志無以成學,廢學無以成才?!庇纱丝梢姡麑τ谧x書、學習的重視。

曾國藩以書生身份領兵打仗并獲得成功,絕不是僥幸。他十多年的京官生活,十多年京師名流之間的交往互教,十多年京師期間堅持不懈的精讀,尤其對于軍政大計以及各種庶務的研究,極為刻苦。他通過大量的古代史籍閱讀,對一些現實問題進行詳盡的考究。有了這些堅實的知識積淀,曾國藩一任職,便能學以致用,這也是受到“經世致用”思想影響的結果。

在朝廷六部中,除了戶部之外,曾國藩先后曾擔任過五部的侍郎。在這段為官的時光里,他對照自己所任各部的工作特點,專心潛讀《通典》和《資治通鑒》,由此而洞悉了政情利弊、官場風習、民生疾苦。從內閣學士升為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時,曾國藩遍閱清代歷朝的文獻,目睹時局危急而政風頹靡,他先后參照史籍上了幾道奏疏。

可見,曾國藩治學讀書的目的在于經世致用,治國理政。

事實上,湖湘一帶的書生大多數都受到“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曾國藩所領導的湘軍中,有許多重要人物都接受了“經世致用”的思想,他們積極研讀王夫之的著作。在讀書榜樣曾國藩的示范下,湘軍將帥們廣搜博取,以求治國用兵之道,為其軍政實踐服務。

當時,大批湘軍將領多是從“一介書生”、“布衣寒士”而投筆從戎,從文書、幕僚或中下級軍官,一躍而成為統兵作戰、獨當一面的高級將帥,不少人成為巡撫總督一類的封疆大使,有的甚至成為清朝中央政府的尚書、軍機大臣、大學士。出現這一現象,與曾國藩弘揚“經世致用”思想大有關系。可以這么說,經世致用的思想是湖湘文化的精華所在。

通過研讀王夫之的著述,曾國藩“經世致用”的學術觀點臻于完善,這使他的軍功業績如日中天。不僅在當時,使得經世致用之學大行其道,而且曾國藩對經世致用之學的推崇也影響了后世?;顒佑谥袊?、現代歷史舞臺上的各種人物,比如梁啟超、毛澤東、蔣介石等,無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曾國藩的影響,認真地閱讀和研究王夫之的學術。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沒有一刻離開過讀書治學,無論是做官,還是打仗,他始終不離“經世致用”之學。

曾國藩讀書之勤奮,古往今來都是少見的,他甚至到死都不愿離開書本,即使臥病在床依然孜孜不倦地閱讀。

同治十年,曾國藩的身體每況愈下。這個時候,他還不忘讀書學習。他認為,讀書貴在堅持,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味出真樂趣。到了二月中旬,曾國藩自感病體不支,夜間偶爾探手腰部,右腎浮腫,大如雞卵,這顯然是極危險的信號,然而他卻置之一旁,晚上依舊讀書不廢。他甚至表示,藥療不如讀書,覺得離開了書,自己就會成為廢人。

這年秋冬季,曾國藩的病情更加嚴重。在他的日記中,有這樣的描述:“腳腫愈甚,常服之襪已不能入,肥而復硬,且似已腫過膝上者。大約作文及看生書,俱嫌用心太過,有損于血,而氣不能運化,故至于此,以后當不做文,不看生書?!睆倪@些描述中,我們既能了解到他的身體狀況,同時,也可以看到病重的曾國藩還在進行寫作與讀書。

盡管他規定自己以后不做文、不看生書,但無法按規定辦事。因為不久,揚州阮家送了一本《許周生集》,這是一部他從未看過的新書,拿到手后便難以放下,讀就必須從頭到尾讀完,讀的過程又是全神貫注。

后來,湖南王闿運送來《周易燕說》、《尚書大傳補注》、《禹貢箋》、《莊子七篇注》、《湘綺樓文集》等書。雖然那時曾國藩不能一一細看,但每本書都較為認真地翻看了幾遍。

此后,他一再違背原來規定的不閱讀生書的初衷,繼續堅持閱讀了一大批書。

同治十一年三月,病況嚴重的曾國藩已如風中殘燭。他的身體已經差到“欲有所言,口噤不能出聲”的地步,可是,他還堅持每日閱讀《二程全書》,并且寫下日記。

曾國藩在日記中發出感嘆:“近年或做詩文,亦覺心中恍惚,不能自主。故眩暈、目疾、肝風等癥皆心肝血虛之所致也。不能溘先朝露,速歸于盡;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應盡之職。茍活人間,慚悚何極!”他自知油盡燈枯,將不久于人世,便抓住生命即將息歇的時光,做自己最喜愛的事——讀書。

須臾不離讀書,這也是曾國藩一條修身以及成就人生的秘訣。時刻不忘讀書,時時以讀書為樂趣,從讀書中體會人生至理,從讀書中了解生存發展的規律,這是成就人生的一條重要道路。

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人睿智,讀書使人修身、治國、平天下。曾國藩之所以對讀書學習如此看重,就在于學以致用。也就是說,他讀書學習,為的是有為于生活、有用于天下、有利于國家。抱著這樣的學習原則,學習就成了他一生的事業。學即為用,用即為學,故而相伴終生。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勤于學習、善于學習,這是一條不言而明的道理。每個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須堅持月月學習,日日學習,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拋棄。

讀書可為圣賢

曾國藩曾有一聯自修自惕的箴言,聯云:“不為圣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務耕耘?!边@副聯語表達了他那種圣賢之心和“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懷抱。盡管世人對曾國藩的所作所為褒貶不一,但其慈和與忍讓的做人態度以及一份“烈士多悲心”,則為后人所敬仰。

曾國藩能夠有一番作為,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高尚的志趣,尤其是曾國藩關于“內圣外王”的高尚志趣,更是為人們所稱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犹县| 芦溪县| 大连市| 大化| 彭泽县| 乐平市| 诸城市| 扶风县| 广西| 西丰县| 泌阳县| 蒙自县| 涞水县| 登封市| 东阿县| 文登市| 津市市| 蒲城县| 宜君县| 定边县| 彭山县| 镇安县| 沁阳市| 容城县| 河源市| 南汇区| 彰化市| 巨野县| 马公市| 宝丰县| 和静县| 卫辉市| 江都市| 德江县| 正宁县| 巴林右旗| 开平市| 望奎县| 遂川县| 文山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