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隱公卷第二(起四年盡十一年)(1)

隱公四年

(公元前七百一十九年)

經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

【譯文】

隱公四年,春天,周歷二月,莒國攻伐杞國,占領牟婁城。

傳傳曰,言伐言取,所惡也。諸侯相伐,取地于是始,故謹而志之也。

【譯文】

春秋經用伐字,用取字,表示對所記的舉動厭惡。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并占領被伐國的城邑,就從這次開始,所以慎重地記下這次攻伐。

經戊申,衛祝吁弒其君完。

【譯文】

戊申日,衛國的祝吁殺了自己的國君衛桓公。

傳大夫殺其君,以國氏者,嫌也,弒而代之也。

【譯文】

大夫殺死國君,記載時名字前冠以國名,表示有篡國篡位之嫌,想殺了國君取而代之。

經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譯文】

夏天,隱公和宋公在清地非正式會見。

傳及者,內為志焉爾。遇者,志相得也。

【譯文】

經文用及字,表示這次會見是隱公的意愿。用遇字,表示會見的雙方相投合。

經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譯文】

宋國、陳國、蔡國和衛國聯合出兵攻打鄭國。

經秋,翚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譯文】

秋天,公子翚率領軍隊會合宋、陳、蔡、衛四國去討伐鄭國。

傳翚者何也?公子翚也。其不稱公子何也?貶之也。何為貶之也,與于弒公,故貶之也。

【譯文】

翚是什么人?是公子翚。為什么不稱他公子?是貶抑他。為什么貶抑他?他參與殺死隱公,所以貶抑他。

經九月,衛人殺祝吁于濮。

【譯文】

九月,衛國在濮地殺死祝吁。

傳稱人以殺,殺有罪也。其月,謹之也。祝吁之挈,失嫌也。于濮者,譏失賊也。

【譯文】

經文中凡是記某人殺某,殺的就是有罪的人。記下殺的月份,是表示慎重。直提祝吁之名,是為丟掉當國之嫌。記載在濮地殺的,是譏刺衛國放跑了作亂的人。

經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

【譯文】

冬季,十二月,衛國立公子晉為君。

傳衛人者,眾辭也。立者,不宜立者也。晉之名,惡也。其稱人以立之何也?得眾也。得眾則是賢也。賢則其曰不宜立何也?春秋之義,諸侯與正不與賢也。

【譯文】

經文稱衛人,是表示人眾多的意思。用立字,表示不應當立的意思。稱公子的名,是憎惡他。說衛人立他是什么意思?表示他得民心。得民心就是賢人。是賢人還說不該立為君,為什么?春秋時的禮義,立諸侯要推舉嫡長子,不舉賢人。

隱公五年

(公元前七百一十八年)

經五年,春,公觀魚于棠。

【譯文】

五年春,隱公到棠地觀看漁人捕魚。

傳傳曰:常事曰視,非常曰觀。禮,尊不親小事,卑不尸大功。魚,卑者之事也。公觀之非正也。

【譯文】

看平常的事叫視,仔細地看非尋常的事叫觀。按禮,尊者不親自做小事,卑者不能干大事。捕魚是卑者干的事,國君去觀看不合于禮。

經夏,四月,葬衛桓公。

【譯文】

夏季四月,安葬衛桓公。

傳月葬,故也。

【譯文】

記載安葬的月份,是有緣故的。

經秋,衛師入郕。

【譯文】

秋天,衛國軍隊攻入郕國。

傳入者,內弗受也。郕,國也。將卑師眾曰師。

【譯文】

經文用入字,表示強行攻入,而對方不肯接受。郕是國名。將領地位低、軍隊人數眾多叫師。

經九月,考仲子之宮。初獻六羽。

【譯文】

九月,仲子的廟落成,舉行祭禮。祭禮一開始,六行舞隊跳起舞來。

傳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成之為夫人也。禮,庶子為君,為其母筑宮,使公子主其祭也。于子祭,于孫止。仲子者,惠公之母,隱孫而修之,非隱也。初,始也。穀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初獻六羽,始僭樂矣。”尸子曰:“舞夏,自天子至諸侯,皆用八佾。初獻六羽,始厲樂矣。”

【譯文】

考是什么意思?考是指廟落成,廟建成就將用夫人之禮祭祀了。按禮,庶子當國君,為自己的母親修廟,讓公子主持祭禮。兒子輩要舉行廟落成的祭禮,孫子輩就不舉行了。仲子是惠公的母親,隱公是孫子輩卻舉行祭禮,隱公不對。初是開始的意思。穀梁子認為:“手執大而長的野雞翎跳文舞,天子的舞隊是八行,諸公的舞隊是六行,一般的諸侯為四行。隱公用六行舞隊,是超越禮的規定了。”尸子說;“跳文舞,從天子到諸侯都是八行舞隊。隱公用六行舞隊,是開始降等級了。”

經邾人、鄭人伐宋。

【譯文】

邾國和鄭國攻伐宋國。

經螟。

【譯文】

螟蛾蟲。

傳蟲災也。甚則月,不甚則時。

【譯文】

鬧了蟲災,蟲災嚴重就記載發生的月份,不嚴重記下季節就行了。

經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譯文】

冬天,十二月辛巳日,公子彄去世。

傳隱不爵命大夫,其曰公子彄,何也?先君之大夫也。

【譯文】

隱公沒有加爵命封大夫,稱公子彄是為什么?因為他是死去君王的大夫。

經宋人伐鄭,圍長葛。

【譯文】

宋國攻打鄭國,包圍了長葛城。

傳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久之也。伐不逾時,戰不逐奔,誅不填服。苞人民,歐牛馬曰侵,斬樹木、壞宮室曰伐。

【譯文】

攻伐一個國家不必說包圍了某個城邑,這里強調包圍長葛,是因為宋國用兵太久了。攻伐不能超過一個季節,作戰不追趕逃兵,不鎮壓降服的百姓。俘虜人民、鞭打牽走馬牛叫侵;砍伐樹木、毀壞房屋叫伐。

隱公六年

(公元前七百一十七年)

經六年,春,鄭人來輸平。

【譯文】

隱公六年,春天,鄭國派人來魯,改變以往的關系,歸于和好。

傳輸者,墜也。平之為言以道成也。來輸平者,不果成也。

【譯文】

輸是破壞的意思。平是友好的意思。(鄭國)來破壞兩國間的友好關系,沒達到目的。

經夏,五月,辛酉,公會齊侯,盟于艾。

【譯文】

夏季,五月辛酉日,隱公和齊侯在艾地會盟。

經秋,七月。

【譯文】

秋季,七月。

經冬,宋人取長葛。

【譯文】

冬季,宋國攻占了長葛。

傳外取邑不志,此其志何也?久之也。

【譯文】

外國攻取了城邑不予記載,這次記載是為什么?因為攻得太久了。

隱公七年

(公元前七百一十六年)

經七年,春,王二月,叔姬歸于紀。

【譯文】

隱公七年春天,周歷二月,叔姬出嫁到紀國。

傳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

【譯文】

為什么不記來迎親的人?來迎親的人官職小,不值得說罷了。

經滕侯卒。

【譯文】

滕國國君去世。

傳滕侯無名,少曰世子,長曰君,狄道也。其不正者名也。

【譯文】

對滕侯不稱名,小時候稱他太子,長大了稱國君,這是夷狄人的規矩。不是嫡妻生的兒子才稱名。

經夏,城中丘。

【譯文】

夏天,在中丘修筑城墻。

傳城為保民為之也。民眾城小則益城,益城無極。凡城之志,皆譏也。

【譯文】

城墻是為了保護百姓修筑的。人多城小就擴建城墻,城墻的擴建沒有限度,凡是修筑城墻加以記載,都是譏刺的意思(譏刺不合時宜)。

經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譯文】

齊侯派他的弟弟夷仲年來魯國訪問。

傳諸侯之尊,弟兄不得其屬通。其弟云者,以其來接于我,舉其貴者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资县| 三亚市| 陆川县| 宁德市| 砚山县| 新丰县| 石屏县| 沅江市| 仁寿县| 独山县| 龙里县| 道真| 贡嘎县| 耒阳市| 宁远县| 邹城市| 清丰县| 永和县| 辽阳市| 平谷区| 嘉善县| 垣曲县| 甘肃省| 永嘉县| 疏附县| 高安市| 全州县| 马龙县| 新昌县| 长宁县| 迁西县| 滨州市| 江津市| 堆龙德庆县| 中山市| 罗田县| 自贡市| 三穗县| 综艺| 方正县|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