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管理者為員工樹立的行為標桿會具有很強的激勵作用,而在所有的榜樣中,管理者自身的榜樣作用會對員工產生最積極的影響。“表不正,不可求直影。”要讓下屬優秀,管理者就先要做出一個樣子來。那么,管理者如何通過自身來激勵員工呢?
榜樣給予員工無窮的力量
一個好的榜樣可以影響一批人。在20世紀60年代,以雷鋒作為榜樣,華夏大地上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在今天,管理者更要注重榜樣的力量,以此帶動員工全心全意為企業出力。
在對員工進行榜樣激勵時,美國女企業家瑪麗·凱有著獨到的見解。
她認為,管理者的速度就是眾人的速度,稱職的管理者應以身作則。例如,對自己產品的生產線,所有美容顧問都必須了如指掌,對員工來說,這項工作并不難做到,只要稍加學習就可以完成的。但是,很多高級管理者很難說服其美容顧問成為商品專家。在她的公司,一個不熟知商品知識的銷售主任是開不好銷售會議的,因為在她的公司,銷售顧問很難接受“照我說的而不是照我做的那樣去做”。
瑪麗·凱說:“經理不但應在工作習慣方面要成為員工的楷模,而且在衣著打扮方面也要為員工樹立榜樣……我只是在自己的形象極佳時出現在公司。我認為,自己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的創始人,必須給人留下好的印象。所以有人告訴我,我們的全國銷售主任中有許多人在學著我的樣子,都穿得十分漂亮。”
瑪麗·凱非常注重企業組織中管理者的榜樣作用。她非常清楚,作為一個管理人員,其行為受到所有員工的關注。假如主管常常遲到,或者因喝咖啡而中斷工作,那么,他的部下大概也會如法炮制。她說:“以身作則的好處是,你有充分的理由批評犯錯的下屬,因為你做到了。”
榜樣,其實就是讓管理者走在所有部屬的前面,起一個示范作用。走在部屬的前面,是成功管理者身上最常見的一種基本行為。一位優秀的管理者非得以身作則不可,做好并做對每件事情,這樣才能“激勵”部屬們的干勁,率領他們更有效率地工作,進而受到部屬的愛戴和崇拜。
在企業中,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對其部下常常起到示范的作用。這種示范作用來自下級對上級的信任,即下級相信領導者具有他所應具備的智慧和品質,具有共同的愿望和利益,從而愿意模仿和跟從他。而這種作用與一個管理者的優秀素質是分不開的;同時還要求管理者具有合適有效的管理風格,善于樹立威信,富有展現個人魅力的管理藝術。
管理,其實就是影響他人合作和達到目標的一種歷程。印度圣雄甘地很支持這種說法,他說:“領導就是用以身作則來影響他人。”一個人之所以心悅誠服地為他的管理者或企業賣力工作、奮斗,多數是因為他們擁有一位“魅力”逼人的管理者,他就像磁鐵般獵獲了大家的心,激勵大家勇往直前。
運用獎賞或者強制力來管理也許會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領導魅力,贏得眾人的尊重和喜愛,就要盡最大的努力來影響和爭取員工的心。
因此,管理者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對企業員工有著重要的影響。好的領導才能,特別是個人的魅力或影響力,比職位高低和薪水、獎金多少要重要許多。這才是真正能激勵員工發揮最大潛力的關鍵所在。
激勵員工之前需先激勵自己
一個不懂得如何激勵自己的管理者,很難成為一位成功激勵員工的管理者。優秀的管理者都相當熟諳“激勵員工之前需先激勵自己”的道理,他懂得隨時鞭策、砥礪自己,控制自己,充實自己,為人表率。
一個員工會不會忠于自己的上司,首先決定于上司的自身素質。管理學中有這樣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一頭綿羊帶領一群獅子,敵不過一頭獅子帶領的一群綿羊。”管理者的自身素質,直接影響員工的積極性。
有些本來很好的公司,在一任管理者的領導下逐漸頹廢,直至倒閉破產,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出現了問題;有的企業哪怕是陷入困境,但新的管理者上任后,很快就扭虧為盈,究其原因就是有一個精明的管理者。所以,管理者決定著企業的興衰。因此,企業管理者必須不斷激勵自己,重視提高自身的素質,以自身的言行、力量去影響、感染和帶動員工。
20世紀80年代初,前蘇聯“巴津格爾機床生產聯合企業”來了一位新的總經理沙托伊夫。出人意料的是,這位新來的總經理才27歲。在暮氣沉沉的勃列日涅夫時代,這是一件令人矚目的新鮮事。
作為一個幾千人企業的總經理,發號施令是日常工作之一。但對沙托伊夫來說,其巧妙之處就在于靠引導,而不是靠發號施令來推行自己的主張,使自己的主張和大家的看法融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具體工作的執行者就沒有奉命行事的感覺,而是力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大家(包括自己在內)的意圖,其結果必然與奉命行事不一樣。
企業要發展、要興旺,與其說是靠產品競爭取勝,毋寧說是依靠企業全體員工的素質、積極性和向心力。沙托伊夫深深懂得這一道理。要調動企業全體員工的積極性,總經理的熱情肯干是必不可少的。
盡管他在出任總經理之前曾擔任過技師長、工段長、車間主任,也曾擔任過設計局的主任設計師,但獨當一面地領導一個幾千人的聯合企業還是頭一次。沙托伊夫在困難面前信心十足,清晨5點鐘,當人們還沉睡在夢鄉中時,他已披衣起床;7點15分,晨霧尚未散盡,他已在各廠區巡視了;深夜,萬籟俱寂,在燈火通明的辦公室里,沙托伊夫還伏在案上工作,好在每天只睡5小時,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設計圖紙、核算表格和工藝流程時時刻刻都在他的腦海中閃現;專業書籍、國內外雜志期刊,都是他案頭必備之物;車間經濟、工廠經濟、部門經濟、宏觀經濟、微觀經濟都是他研究的對象。知識海洋里的縱橫捭闔,思維原野上的任意暢想,沙托伊夫處理各種問題游刃有余。多年來,巴津格爾聯合企業的生產計劃總是完不成,人們往往在勞動力投入量上找問題,而沙托伊夫卻匠心獨具,從工藝流程開刀,抓住了矛盾焦點,四兩撥千斤,生產很快走出了低谷。鋼筋鐵骨的機床,如同插上了翅膀,不僅飛向了全國各地,而且飛往了西班牙及德國等。
沙托伊夫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以身作則,活力四射,熱情如火,成為員工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從而能凝聚起全體員工一起為實現企業目標努力,從而使巴津格爾機床生產聯合企業走出低谷,走上騰飛之路。
管理者自身的積極性會使一切都動起來。積極性促使行動,也積累起熱忱,而熱忱對于管理者的成功、對于帶動員工的積極性來說,都是無價之寶。通過自我激勵,管理者可以調整、分析自己的動機和需要,選擇合理的目標并最終實現這些目標。在自我激勵的同時,不僅為下屬樹立了一個榜樣,同時也能從自己身上更快更準確地找到激勵他人的因素,從中獲得各種有效的激勵要領。
用沉穩的作風贏得員工的敬佩
假如你是管理者,如果你不具備沉穩、成熟的工作作風,輕率拍板、點頭,那么你將很難贏得老成持重的下屬們的心。這一點是他們極為瞧不起的,他們會視你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你將因此無法獲得員工的信賴和支持。
俗話說打鐵還須自身硬,要想管理好員工,就應該先打造好自己。這也是員工們所需要的。
秦王苻堅舉兵攻打晉,他統率的步騎兵有百萬人,這樣巨大的聲勢讓晉朝的文武百官個個膽戰心寒。獨有宰相謝安若無其事一般,好像全然不把秦兵犯境放在心上。
謝安的侄兒謝玄向他叔父請示這次出征應如何迎敵秦兵。謝安毫不在意地說:“朝廷不是另有旨意給你了嗎?”說完就不理謝玄了。謝玄不敢多問,就叫張玄再請示。謝安也未答張玄的話,像沒看見他一樣地傳命備車,原來他老人家要到郊外行樂去。在相府的親友們都跟了去玩,謝玄當然不便不去,也就跟到了郊外別墅,謝安對謝玄說:“來來來,我們下盤棋,我就以這別墅為賭注,我要是輸了,就把它送給你。”二人對坐,下起棋來。平時謝安的棋是下不過謝玄的,每次都要謝玄讓幾個棋子,而這一次,竟然沒有要謝玄讓子,結果卻是謝玄輸了,因為他心里記掛著怎樣迎戰強大的秦軍,哪里還有心下棋呢!棋局結束后,謝安又提議游山玩水,謝玄也只得陪著,直到深夜方才回城。
中軍將軍桓沖對秦王苻堅的大兵南下,是沉不住氣的,他惟恐京城防衛有問題,就派了三千精銳兵卒,來保衛京城。可是謝安一口回絕了,他說:“用不著,你何必這樣大驚小怪呢?京城自有防御部隊,何須你派兵來增防,你的隊伍應當留在西線防敵,京城里朝廷自有部署,用不著擔心。”
桓沖退出相府,對他的部下說:“相國雖然氣度大,有所謂廟堂之量,宰相肚里撐得了船,話是不錯,但他到底是個文臣,不懂軍事,現在大敵當前,秦國是虎狼之師,眼看就要打到長江邊上了,他老人家還在游山玩水悠閑自得。而且他派出迎擊敵軍的將領都是些小孩子,年輕見識淺,怎能對付得了苻堅?何況軍隊又少,戰斗力又不強,勝負之局,已經清清楚楚地擺在前面,我們眼看就要做亡國奴了。”
然而,戰爭結果與桓沖所估計的完全相反。淝水一役,強大的秦軍卻被晉軍打敗。當捷報傳到京城,謝安正在和客人下棋,他看了看捷報,隨即扔到床上,面不改色,仍舊和客人下棋,客人問:“這捷報里寫的是些什么?”
謝安漫不經心地說:“小事情,我們把苻堅打敗了,如此而已。”他仍舊與客人下完棋后才回內室。
自此后,桓沖、謝玄等人對謝安的沉著、穩重佩服的五體投地,謝安的威望更是與日俱增。
謝安的大將風度,令桓沖等人佩服,難道就不能令現代的我們敬佩與尊重嗎?作為管理者,如果在任何場合都能夠保持從容不迫的心態,那么你就能在諸多繁雜困難的事物面前做到應付自如,就能降得住那些練達老成的員工們。
一些偉大的人物都是一些“穩重”高手,面對突然變故,仍然鎮定自若。因為他們懂得,不能慌,慌則無法冷靜地思考應對的妙招。如果他們慌了,那么周圍的人就更沒有主見,大家慌作一團了。因此,他們總會大喝一聲:“慌什么?”這“慌什么”一半是對別人說的,一半則是積極的自我暗示。
如果身為管理者的你感到慌張,你的大腦就會失去正常的思維能力,就會丟三落四,語無倫次。這種時候,你要有意地放慢你的節奏,越慢越好,并在心里說:“不要慌!千萬不要慌!”動作和語言的暗示會使你慢慢鎮靜下來。你的大腦就會恢復正常的思考,并想出計策以應付周圍發生的事情。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只有在“大風大浪”面前保持大將風度、指揮若定,員工才會打心里對你產生敬佩之情,心服口服,從而產生更強大的凝聚力。
以身作則勝過一切發號施令
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永遠會喚起下屬的崇敬感。現在的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被管理,如果管理者的行為引起下屬的疑慮,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因此,身為管理者,必須真正地以身作則,才能讓下屬信服。
員工期待的管理者,是在非常時期能夠表現得與眾不同,且能夠斷然地做出決定,迅速敏捷地采取行動的人。只有這樣的管理者,才能強有力地支配部下。
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的今天,企業隨時都會面臨各種困難。當面臨困境時,管理者必須能夠率先士卒,面對難關。這樣,堅定沉著的精神就會傳達給部下,讓大家都能夠勇敢地面對挑戰。
身為管理者,不僅是要會做報告、在言辭上折服眾人,更重要的是自己能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受到大眾目光的監視。將自己的行動表現在事業上,是最能感動他人的舉措。
日本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每當遇到棘手的事情時,總是自己率先去干。因此,公司里的年輕人非常佩服他的這種身先士卒的垂范作風。
有一次,為了談一筆出口生意,在濱松一家日本餐館里,本田宗一郎和同事藤澤武夫招待一位外國商人。這個商人在上廁所時不小心弄掉了假牙,無法用餐。本田宗一郎聽說后就跑到廁所,小心翼翼地尋找,終于找到了假牙。然后,他又反復沖洗干凈,并讓專業人員做了嚴格的消毒處理。這件事讓那位商人很受感動,生意自然也談了下來。
藤澤武夫目睹這一切,感慨不已,認為自己可以一輩子和本田宗一郎合作下去。
俗語云:行動是無聲的教誨。一大堆的同情話、親熱語,遠不及于援一手、投一足的實際小幫助。人是最容易為一些小事情、小恩惠所折服的。作為管理者,應降低自己的物質欲望與享受觀念,使自己與大眾沒有差異,使自己成為大眾中的普通一員。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這樣,說話就響亮,就能感服他人。
很多時候,在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將帥本人的堅毅決心和模范行動,是拉動火車前行的火車頭,是取得戰斗勝利的巨大精神支柱。
拿破侖常常用他的豪邁氣概帶動部隊的士氣,提高軍隊的戰斗力。埃勞戰役中,由于法俄兩軍勢均力敵,戰斗異常激烈,難于一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