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拿破侖親率一支步兵隊伍停留在埃勞墓地那個戰(zhàn)斗的中心地點。此時俄軍的炮彈紛紛地落在他的前后左右;被炸斷的樹枝不斷地掉到他的頭上,有許多侍衛(wèi)相繼倒下和犧牲,拿破侖本人也隨時都有中彈死亡的危險。但是,拿破侖沒有半點退縮,而是冒著生命的危險,鎮(zhèn)定自若地在墓地停留了幾個小時,看到統(tǒng)帥如此淡定,士兵們更加勇敢了,更重要的是,軍心很快穩(wěn)定了,拿破侖的步兵隊伍毅然屹立在這個死神籠罩的地方,時刻待命出擊,直至取得埃勞戰(zhàn)役的最后勝利。
企業(yè)是管理者的戰(zhàn)場,要想讓員工自發(fā)自愿開足馬力為企業(yè)去“拼命”,管理人員的態(tài)度和行為至關重要,管理者只要懂得激勵原則,帶頭去做,員工才會跟隨,發(fā)揮出管理這想象不出的巨大力量。
大家都熟知胡雪巖是開錢莊的,類似當代的金融巨頭。其實,胡雪巖還辦過一個制藥廠,存留至今,成為中華老字號,這便是赫赫有名的“胡慶余堂”。
“胡慶余堂”眾所周知,據(jù)說他們敢于炮制一種能治瘋病的中成藥。
名字叫“龍虎斗”,這種藥的主要配料是劇毒砒霜,因此當時沒有哪家藥廠敢配制。因為在藥粉中摻入砒霜后,必須攪拌得極其均勻,稍微有一點兒不均勻,藥粉中某個部分的砒霜含量稍微高了一點兒,病人服用后就會中毒身亡。
為了治病救人,胡雪巖決定配制“龍虎斗”。很快,“龍虎斗”配制成功。“龍虎斗”也治愈了很多人的瘋病,“胡慶余堂”由此名聲大振。
有人問胡雪巖是怎樣配制成功“龍虎斗”的,胡雪巖說,是太上老君托夢于他,教給了他配制“龍虎斗”的“秘法”。
其實,胡雪巖沒有什么“秘法”,他只不過和伙計們一起,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去攪拌摻了砒霜的藥粉。
三天都反復攪拌藥粉是一件枯燥的事,胡雪巖一馬當先,帶頭去做。
為了緩解乏味,胡雪巖想出個辦法,在藥粉上反復寫“龍虎”二字,當寫到一萬個“龍虎”時,砒霜在藥粉中的含量也就被攪拌得非常均勻了。看到東家親自參與,伙計們也不敢怠慢,都認真地攪拌配料,這樣,就成功了。
對于管理者來說,自己不做,員工更不做;自己帶頭做了,員工會努力地去做。這就是身先士卒的力量,這樣的激勵會產生巨大的力量。作為團隊管理者,應當向胡雪巖學習這種用通過實際行動激勵伙計的辦法。無論你所領導的團隊規(guī)模是大是小,也不論團隊在企業(yè)中所處的是什么位置。在團隊遇到必須克服的困難時,最好的管理方法,或者說是最能激勵員工的方法,就是管理者一馬當先、帶頭去做。
感召力源于管理者的魅力
街頭蓮步輕移的美女,常會把男人的腦袋拉偏,所謂的回頭率也會高居不下。其中的原因何在?自然是源于美女的靚麗,有人還貶意地將之稱為“狐媚”,其實說穿了,這不過就是美女自身所散發(fā)出來的魅力。管理者雖然沒有必要到大街上去吸引行人的目光,但卻有必要用個人魅力來激勵自己的員工,以此將他們緊緊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如何擁有這種感召力?管理者就得向美女們好好學學了,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打造出自己獨特的魅力。
從激勵效能的觀點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魅力、影響力遠勝過權力。所以,與其做一位實權在手的管理者,不如做一位渾身散發(fā)無窮“魅力”的管理者。
安徽世林集團的李俊是后勤部的主管。公司貨物搬運工都是從附近招來的民工,這些民工的薪水都不高,但是,這些人跟著李俊一干就是十年。
由于公司人員調整,李俊被調到上海分部任職。就在李俊離開不久,很多搬運工相繼辭職。離職的搬運工告訴新任的后勤部主管說:“李俊對我們太好了,在他手下,我們不好意思因為工資低辭職,現(xiàn)在他調走了,我們也不想干了。要想我們繼續(xù)留下來,請給我們漲點工資。”
原來,李俊雖是后勤部的主管,但是自己從來不把自己當領導看,在員工心里有著很高的人格魅力,深得人心。所以,盡管薪水很低,搬運工都愿意在他手下做事。
可見,帶人要帶心。一位成功的管理者,除非具備了相當程度的魅力和影響力,否則,是很難實現(xiàn)領導所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贏得員工的信賴和忠心。馬云在一次員工內部研討會上曾這樣說道:“在現(xiàn)實世界里,每一位成功的領導,無一例外地都具有特殊的人格特質,他們不僅能激發(fā)員工們的工作意愿,還具有高超的溝通能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渾身散發(fā)著吸引人的魅力。運用獎賞或者強制力來管理,也許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領導魅力,贏得眾人的尊重和喜愛,我建議你們盡最大的努力來影響和爭取員工的心。假如你們之中誰能做到這點,誰就能成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能夠完成許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個人的魅力或影響力,比職位高低和提供優(yōu)越的薪水、獎金來得重要得多。它才是真正促使管理者發(fā)揮管理力,以實現(xiàn)任何計劃、目標的關鍵所在。
成功的管理,的確不在于職位和權勢,絕大部分取決于管理者有沒有足以吸引員工的魅力。在一本名為《領導藝術學》的著作中,作者威廉·柯漢也提到了相類似的主張:“除非激發(fā)了一個人的工作動機,你很難令人愿意追隨你。”同時,柯漢也毫不留情地指出:“幾乎所有的管理者會將工作保障、高薪和盈利視為影響員工工作的最重要因素,其實,這些是靠不住的。影響激勵效果的因素比上述重要得多,管理者本身得擁有超凡的、令人‘信服’和‘歸屬’的領袖魅力,才有辦法讓員工跟著你走。因此,我們更可以確信:人們愿不愿意跟隨你,要看你是否有強大的魅力,而非權力。”
所以管理者要記住:權力并不會自動點燃你的魅力,有權力并不意味著你有某種程度的魅力可以掌握人心。
不用過分擔憂和懷疑自己有無足夠的領導魅力,因為領導魅力是可以培養(yǎng)和增進的。
一位知名的社會心理學家瑞吉歐博士就說過這么一句鼓舞人心的話:
“每一個人都有一方有魅力的沃土,就等待你去開墾。”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員工忠于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盡快培養(yǎng)和發(fā)展自己的超凡特質。要使員工“跟我來”,你必須先懂得如何激發(fā)他們的追隨動機——打造自己的個人魅力。
成為組織里做人做事的典范
做人要講操守,最聰明的做法是自己要能起到典范作用,別人才能服從你。做到了這一點,才能聚沙成塔,才能做好自己的事。
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這種滑稽的場面:某人下班回家,先喝上一杯酒,然后就躺在那里欣賞電視節(jié)目,自己悠閑自在,卻要求同他一起看電視的孩子去學習或早點睡覺。孩子磨磨蹭蹭不肯動彈是很正常的,因為父親的行為等于在說讓他隨便玩吧,尤其是經不住誘惑的事是更易效仿的。做家長的如果下班之后,都是在讀書或查閱資料,孩子也會自然變得與以前不同。
不管對自己的兒女,還是對手下的員工,都是一個道理。希望手下的員工做到的,自己得首先做出個樣來。持之以恒的實際行動更甚于多余的說教。
作為企業(yè)管理者,要首先讓自己成為行為榜樣或典范人物。事實上,企業(y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英雄楷模。因此,管理者不能坐等別人成為員工的楷模,如果楷模不能隨企業(yè)一起誕生的話,就必須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物。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組織的行為方式就是管理者的行為方式。可以說,有什么樣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樣的企業(yè)行為方式。
微軟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本人進取心很強,富有競爭與冒險精神,因而勇于進取創(chuàng)新、敢于冒險成為微軟公司企業(yè)行為方式的鮮明特點。而IBM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托馬斯·沃森幾乎為每一件事都制定了嚴格的規(guī)則,因而IBM公司的企業(yè)行為方式特征表現(xiàn)為穩(wěn)健與保守。這可能就是他們能成為世界少有的大公司的秘訣所在。